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柜子,尤其是涉及一種無連接件快速組裝柜子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不少家庭都在戶外庭院中放置有用來存放園林工具或其他雜物的柜子,從而使庭院顯得更為整潔、美觀。由于這些柜子一般體積較大,商場或者網上銷售的都是還未組裝好的柜子,人們購買后還需要拿到自己家里進行現場組裝。現有的柜子在組裝時,人們往往需要用螺絲刀將螺絲等連接件安裝固定在底板、四塊側板和蓋板上,從而使底板、側板和蓋板裝配在一起,不僅裝配較為費時、費力,而且裝配效率較低,相應地,拆卸柜子時必須將螺絲逐個擰下,也非常不方便。況且,用螺絲連接固定的柜子,在制造柜子的底板、側板和蓋板時,往往需要在板上預留安裝孔,且為了精確裝配,這些預留安裝孔的位置不能有偏差,否則會出現安裝不到位或甚至無法安裝的現象。此外,有些柜子還在預留安裝孔內安裝有預埋連接件,因而需要在板子成型后增加后續的生產工序來安裝預埋連接件,這些預埋件往往通過工人手工操作進行安裝,工作效率較低。綜上所述,無論是從消費者的體驗還是從工廠的生產角度來講,都有待對現有的柜子結構作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提供一種結構牢固且組裝方便、快捷的無連接件快速組裝柜子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無連接件快速組裝柜子結構,包括底板、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右側板和蓋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底板、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和右側板上均一體成型有能與各自相鄰板形成插配的插接結構,且所述底板、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和右側板中的任意三塊相互垂直的板之間形成互鎖結構,在所述的蓋板和后側板上一體成型有相互配合的連接結構。
優選地,所述左側板與底板之間形成僅允許左側板相對底板作前后向移動的第一插接結構,所述右側板與底板之間形成僅允許右側板相對底板作前后向移動的第一插接結構,所述前側板與左側板之間以及所述后側板與左側板之間均形成能阻止左側板作前后向移動的第二插接結構,所述前側板與右側板之間所述后側板與右側板之間均形成能阻止右側板作前后向移動的第二插接結構,在所述后側板與底板之間形成有能阻止后側板相對底板移動的第三插接結構,在所述前側板與底板之間形成能阻止前側板相對底板移動的第三插接結構。這樣,通過第一插接結構、第二插接結構和第三插接結構后,底板、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和右側板中的任意三塊相互垂直的板之間就能形成互鎖結構,組裝完畢后,不會產生相對移動。
第一插接結構和第二插接結構可以有多種結構,優選地,在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的底部均成型有開口朝內并前后向分布的橫向卡槽,所述的橫向卡槽為燕尾槽或者T形槽,在所述底板的左右兩側均成型有前后向分布并能與所述橫向卡槽相插配的橫向凸筋,所述橫向卡槽與橫向凸筋形成所述的第一插接結構;在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的前后兩側均成型有開口朝內并上下分布的豎向卡槽,所述的豎向卡槽為燕尾槽或者T形槽,在所述前側板和后側板的左右兩側均成型有上下分布并與所述豎向卡槽相插配的豎向凸筋,所述的豎向卡槽和豎向凸筋形成所述的第二插接結構。當然,橫向卡槽和豎向卡槽還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卡槽。
進一步優選,所述橫向卡槽的前端或者后端封閉,所述豎向卡槽的下端封閉,在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頂部的前后兩側形成有下臺階,所述豎向卡槽的上端開口于對應的下臺階處,所述前側板和后側板頂部的左右兩側形成有向外伸出于所述豎向凸筋的凸塊,在所述豎向凸筋與豎向卡槽相插配的同時,所述凸塊壓在所述的下臺階上。橫向卡槽一端封閉后,左側板和右側板能順利與底板插配到位,豎向卡槽下端封閉后,前側板和后側板能順利與左側板、右側板插配到位,并且,當凸塊壓住下臺階后,可以阻止左側板和右側板相對底板向上移動。
進一步優選,在所述底板的前后兩側開有插孔,在所述前側板和后側板的底部一體成型有插腳,所述的插腳與對應插孔相插配以形成所述的第三插接結構,并且,所述插腳自前側板和后側板的底部向下延伸,在插腳的底部形成向內側彎折的彎折部,在所述插腳插入對應插孔的同時,所述的彎折部倒扣在對應插孔的內側邊沿上。這樣,當前、后側板安裝到底板上后,從柜子內部來看,插孔處不會留有縫隙。
為了使前、后側板與底板之間的插接結構更為牢固,在所述底板的前后兩側均開有至少兩個所述的插孔,所述的插孔為條形插孔,在所述底板的前后兩側還均設有至少兩個條形凹槽,所述條形凹槽與對應側的插孔左右向間隔設置,在所述前側板和后側板的底部均成型有與所述插腳間隔設置的條形凸筋,在所述插腳插入對應插孔的同時,所述條形凸筋嵌設在對應的條形凹槽內。
為了防止外部雨水進入柜子內部,在所述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和右側板的頂部均成型有擋水沿,在所述蓋板底面的周圍成型有與供所述擋水沿嵌入的擋水槽。
為了防止左、右側板內推時產生變形,優選地,成型于蓋板底面左右側的所述擋水槽的內側壁構成實心的加強筋,所述加強筋與對應側擋水沿的內壁相抵。
為了使蓋板與左側板、右側板之間形成更好地限位結構,優選地,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的頂部均成型有至少兩個凸耳,在所述蓋板底部左右兩側的對應位置上設有供所述凸耳嵌入的凹槽。
后側板與蓋板之間可以有多種轉動結構,優選地,所述后側板與蓋板之間的連接結構為可轉動鉸鏈結構,該鉸鏈結構包括鉸鏈軸和轉動連接在鉸鏈軸上的鉸鏈臂,所述鉸鏈軸成型于后側板和蓋板的其中一塊板上,相應地,所述鉸鏈臂成型于后側板和蓋板的另外一塊板上,在所述鉸鏈軸與鉸鏈臂之間形成僅允許鉸鏈臂在某一方位裝入鉸鏈軸或者從鉸鏈軸上卸下的配合結構。
進一步優選,在所述后側板的頂部成型有間隔分布的鉸鏈軸和鉸鏈座,所述的鉸鏈軸為圓軸并沿著鉸鏈軸的軸向成型有至少一個下切削面和至少一個上切削面,所述下切削面與上切削面相互平行并間隔設置,對應地,每個鉸鏈臂包括有軸向上下相互錯開的弧形上抱臂和弧形下抱臂,所述弧形上抱臂與弧形下抱臂相對邊沿之間的垂直距離大于所述下切削面與上切削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并小于所述鉸鏈軸的直徑。
進一步優選,所述的蓋板呈中間高、前后兩側低的穹拱形結構。蓋板采用穹拱形結構后,不僅使蓋板的自身強度和承重強度更高,日曬雨淋后不易變形,而且還能順利將落到蓋板上的雨水導出至蓋板外。
為了減小柜子的裝箱體積,在所述底板內底面的前后兩側分別成型有左右向分布的第一擋條,在所述底板內底面的左右兩側分別成型有前后向分布的第二擋條,所述第二擋條的上端面呈自兩端向中間內凹的弧形結構,所述第二擋條中間部位與鄰近該中間部位的底板內底面共同形成內凹區域,所述第二擋條弧形結構的弧度和所述內凹區域的內凹程度與所述蓋板的拱形程度相適配。這樣,底板上的內凹結構可以與蓋板的穹拱形相適配,從而有利于減小裝箱體積。
進一步優選,在所述第一擋條與第二擋條圍成的區域內成型有擋水凸筋,在所述第一擋條與第二擋條的鄰接處開有導水槽。采用導水槽后,可以避免柜子內產生積水,采用擋水凸筋后,即使柜子內有少量水也不易碰到柜子內的物品。
為了進一步減小裝箱時的體積,在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的底部均成型有向外水平延伸的固定腳,在所述蓋板的內底面上成型有限位槽,在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外側面朝下并疊放在所述蓋板內底面上的狀態下,所述的固定腳限位在所述的限位槽內。
進一步優選,在所述蓋板的前側底部固定有左右向分布的加強桿,在所述加強桿上成型有向下延伸的鎖扣,在所述前側板外側面靠近上邊沿處成型有向內凹陷的凹陷部,在所述的凹陷部上開有用來與所述鎖扣相配合的鎖孔,并且,在對應于所述凹陷部的前側板內側面上成型有導向斜面,所述導向斜面位于所述鎖孔的上方。采用加強桿后可以提高蓋板的結構強度,蓋板閉合時,加強桿上的鎖扣能順利插入前側板的鎖孔內。
為了使各塊板在裝箱時能限位在一起,在所述蓋板疊放在底板上、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疊放在蓋板上且所述前側板和后側板自下而上依次疊放在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上的狀態下,所述的鎖扣朝上并形成用來與前側板的一側邊相抵的阻擋件,在所述前側板的另一側邊與蓋板的對應側邊之間形成能供后側板的轉動結構部分嵌入的限位結構。
作為上述任一方案的優選,所述的底板、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右側板和蓋板均為吹塑板,并且,所述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右側板和蓋板的外表面均成型有藤編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該柜子的整體結構非常簡單,在底板、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和右側板上均一體成型有與各自相鄰板形成插配的插接結構,蓋板和后側板之間通過一體成型并相互配合的轉動結構,用戶無需通過連接件就能實現快速組裝和拆卸,并且,底板、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和右側板中的任意三塊相互垂直的板之間在組裝后還能形成互鎖結構,從而使柜子的結構更為牢固。此外,該柜子還具有很好的防水、導水功能,非常適合室外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蓋板閉合);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蓋板打開);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去掉蓋板);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底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前側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后側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左側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左側板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蓋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圖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11為圖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12為圖4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13為圖5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14為圖6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15為圖6中F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16為圖7中G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17為圖8中H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18為圖9中I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柜子包括底板1、前側板2、后側板3、左側板4、右側板5和蓋板6,在底板1、前側板2、后側板3、左側板4和右側板5上均一體成型有能與各自相鄰板形成插配的插接結構,并且,底板1、前側板2、后側板3、左側板4和右側板5中的任意三塊相互垂直的板之間形成互鎖結構,即組裝完畢后,底板1、前側板2、后側板3、左側板4和右側板5不能相對移動。在蓋板6與后側板3上一體成型有相互配合的連接結構。另外,本實施例中的底板1、前側板2、后側板3、左側板4、右側板5和蓋板6均為吹塑板,并且,前側板2、后側板3、左側板4、右側板5和蓋板6的外表面均成型有藤編結構,底板1的底部成型有縱橫交錯的碰點結構,以提高底板的結構強度。
本實施例中,左側板4與右側板5的結構相同,相應地,左側板4和右側板5的安裝結構也相同,以下描述以左側板的安裝結構為例展開。
如圖4至圖18所示,左側板4與底板1的安裝結構如下:在左側板4的底部成型有開口朝內并前后向分布的橫向卡槽7,本實施例中,橫向卡槽7采用T形槽且后端封閉,在底板1左側成型有前后向分布并能與橫向卡槽7相插配的橫向凸筋8。這樣,左側板4與底板1之間便形成僅允許左側板4相對底板1作前后向移動的第一插接結構。安裝時,左側板4前后向插入底板1上,當橫向凸筋8與橫向卡槽7的封閉端相抵時,左側板4即安裝到位。
左側板4與前側板2的安裝結構如下:在左側板4的前后兩側成型有開口朝內并上下分布的豎向卡槽9,本實施例中,豎向卡槽9采用T型槽且下端封閉,在前側板2的左右兩側均成型有上下分布并與豎向卡槽9相插配的豎向凸筋10。這樣,左側板4與前側板2插配完畢后,前側板2與左側板4之間形成能阻止左側板4作前后向移動的第二插接結構。另外,在左側板4頂部的前后兩側形成有下臺階11,豎向卡槽9的上端開口于對應的下臺階11處,前側板2頂部的左右兩側形成有向外伸出于豎向凸筋10的凸塊12。安裝時,前側板2自上而下插入左側板4內,當豎向凸筋10與豎向卡槽9的下端相抵時,前側板2即安裝到位。與此同時,凸塊12壓在下臺階11上,從而阻止左側板4向上移動。左側板4與后側板3的安裝結構可以參考上述左側板4與前側板2的安裝結構,在此不展開描述。
前側板2與底板1的安裝結構如下:在底板1的前后兩側左右向間隔分布有插孔13和條形凹槽15,插孔13和條形凹槽15均至少有兩個。前側板2的底部成型有左右向間隔分布的插腳14和條形凸筋16,插腳14與插孔13一一對應,條形凸筋16與條形凹槽15一一對應。安裝時,在插腳14插入對應插孔13的同時,條形凸筋16嵌設在對應的條形凹槽15內。另外,本實施例中的插腳14在底部形成向內側彎折的彎折部141,當插腳14插入插孔13后,彎折部141倒扣在插孔13的內側邊沿上,從而阻止前側板2向上提起,這樣,插腳14與插孔13相插配便形成能阻止前側板2相對底板1移動的第三插接結構。并且,從柜子內部看,插孔13處也不會留有縫隙。后側板3與底板1之間的安裝結構與前側板2與底板1之間的安裝結構相同,在此不再展開描述。
該柜子后側板3與蓋板6之間連接結構為可轉動的鉸鏈結構。具體地,該鉸鏈結構包括鉸鏈軸21、鉸鏈臂22和鉸鏈座23,其中,鉸鏈軸21和鉸鏈座23一體成型于后側板3的頂部,鉸鏈臂22成型于蓋板6的后側部,在鉸鏈軸21與鉸鏈臂22之間形成僅允許鉸鏈臂22在某一方位裝入鉸鏈軸21或者從鉸鏈軸21上卸下的配合結構。
本實施例中,鉸鏈軸21和鉸鏈座23有多個并在后側板3上間隔分布,鉸鏈軸21與鉸鏈臂22的配合結構如下:鉸鏈軸21為圓軸并沿著鉸鏈軸的軸向成型有兩個下切削面211和一個上切削面212,且下切削面211和上切削面212均為水平面并間隔設置;鉸鏈臂22包括有軸向上下相互錯開的弧形上抱臂221和弧形下抱臂222,并且,弧形上抱臂221與弧形下抱臂222相對邊沿之間的垂直距離大于下切削面211與上切削面212之間的垂直距離并小于鉸鏈軸21的直徑。這樣,蓋板6安裝到后側板3時,只能是蓋板6與后側板3相垂直的方向才能安裝到后側板3上,而蓋板6裝入后轉動一定角度就可轉動地安裝在后側板3上,拆卸蓋板6時,只有將蓋板6轉動至與后側板3相垂直的位置,才能取下蓋板6。
本實施例中,在前側板2、后側板3、左側板4和右側板5的頂部均成型有擋水沿17,在蓋板6底面的周圍成型擋水槽18,蓋板6蓋上后,擋水沿17正好嵌入擋水槽18內,從而使柜子具有防水功能,同時,擋水沿17和擋水槽18也起到限位的作用。特別地,成型于蓋板底面左右側的擋水槽18的內側壁構成實心的加強筋181,加強筋181與對應側擋水沿17的內壁相抵,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左側板4和右側板5靠近上邊沿處內推時產生變形。此外,本實施例中的蓋板6設計成中間高、前后兩側低的穹拱形結構,不僅使蓋板6的自身強度和承重強度更高,日曬雨淋后不易變形,而且還能順利將落到蓋板6上的雨水導出至蓋板外。此外,為了使蓋板6蓋上后不易移動,左側板4和右側板5的頂部均成型有兩個凸耳19,在蓋板6底部左右兩側的對應位置上設有凹槽20,蓋板6蓋上后,凸耳19嵌入對應的凹槽20內。
為配合蓋板6的穹拱形結構,本實施例中的底板1在其內底面的前后兩側分別成型有左右向分布的第一擋條24,在底板1內底面的左右兩側分別成型有前后向分布的第二擋條25,第二擋條25的上端面呈自兩端向中間內凹的弧形結構,第二擋條25中間部位與鄰近該中間部位的底板1內底面共同形成內凹區域,并且,第二擋條25弧形結構的弧度和上述內凹區域的內凹程度與蓋板6的拱形程度相適配。這樣,底板上的內凹結構可以與蓋板6的穹拱形相適配,裝箱時,蓋板6頂面朝下疊放在底板1的內底面上,從而有利于減小裝箱體積。本實施例中,在第一擋條24與第二擋條25圍成的區域內成型有擋水凸筋26,在第一擋條24與第二擋條25的鄰接處開有導水槽27。采用導水槽27后,可以避免柜子內產生積水,采用擋水凸筋26后,即使柜子內有少量水也不易碰到柜子內的物品。
為了能將柜子固定在地面,在左側板4和右側板5的底部均成型有向外水平延伸的固定腳28,固定腳上開有安裝孔281。此外,由于在蓋板6的內底面上成型有限位槽29,裝箱時,在左側板4和右側板5外側面朝下并疊放在蓋板6內底面上的狀態下,固定腳28可以正好限位在限位槽29內,從而不會額外占用裝箱體積。
本實施例中,在蓋板6的前側底部固定有左右向分布的加強桿30,采用加強桿30可以提高蓋板的結構強度。在加強桿30的中間成型有向下延伸的鎖扣31。在前側板2外側面靠近上邊沿處成型有向內凹陷的凹陷部32,在凹陷部32上開有用來與鎖扣31相配合的鎖孔33,并且,在對應于凹陷部32的前側板內側面上成型有導向斜面34,導向斜面34位于鎖孔33的上方。蓋板6閉合時,鎖扣31與導向斜面34相接觸并進入卡入鎖孔33內。
裝箱時,首先,放平底板1并使底板的底面朝下;然后將蓋板6的頂面朝下并疊放在底板1上;接著,左側板4和右側板5的外側面朝下并疊放在蓋板6的左右兩側;最后,前側板2和后側板3的外側朝下并自下而上依次疊放在左側板4和右側板5上。裝箱完成后,鎖扣31朝上并正好與前側板2的頂邊相抵,而前側板2的底邊與蓋板6后側邊之間形成能供后側板3的鉸鏈座23和鉸鏈軸21嵌入的限位結構,使外凸的鉸鏈座23和鉸鏈軸21不會占用額外的裝箱體積。裝箱完成后,不僅可以防止各板產生滑動,而且還能充分利用空間,明顯減小裝箱體積。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多種改型或改進,這些均被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