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廚房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烘干機中的導風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洗碗機中的烘干裝置或者與洗碗機配套使用的獨立烘干機中,烘干操作通常是將碗盤、周轉箱等放入烘干機或者烘干裝置的烘干室中,烘干機機架上裝安裝有風機,風機的進風口與烘干室連通,風機的出風口與加熱裝置連通,加熱裝置的出口通過風管與烘干室連通,風管的出口位于碗盤、周轉箱等待烘干設備的上方,通過風管吹入烘干室的內封再與碗盤、周轉箱等待烘干設備進行熱交換后,通過風機抽吸進入加熱裝置后,再通過風管吹入烘干室,形成循環,這種雖然可以進行烘干,但是因烤盤、周轉箱種類繁多,特別是有些周轉箱深度較大,且烤盤、周轉箱一般為倒扣清洗后進入烘干機,這種僅有上部導熱風的結構使得熱風難以進入周轉箱內部,影響了烘干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人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點進行改進,提供一種餐具用烘干機中的導風結構,其在待烘干件的上、下方均設有熱風導進結構,烘干充分,提高了烘干效率及烘干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餐具用烘干機中的導風結構,包括安裝在所述烘干機的機架上的第一風機,第一風機的進風口與所述烘干機的烘干室內部連通,第一風機的出風口與加熱裝置的進風口通過管道連通,所述加熱裝置的出風口與第一出風管通過管道連接,第一出風管伸入烘干室,第一出風管位于烘干室內的待烘干件的上方,機架上裝有第二風機,第二風機的進風口與烘干室內部連通,第二風機的出風口與第二出風管通過管道連接,第二出風管伸入烘干室,第二出風管位于烘干室內的待烘干件的下方。
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
所述第二出風管采用不銹鋼材質。
所述第一風機、第二風機分別安裝在機架的上部、下部,且第一風機垂直安裝在機架的上部,第二風機水平安裝在機架下部的側面。
所述第二出風管伸入烘干室的管段上沿待烘干件的長度方向設有多個出風口。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在在烘干室的上、下部均設有循環的熱風進口,針對以倒扣方式放置在烘干室支撐架上的待烘干件,尤其是倒扣放置烘干且深度較大的周轉箱,通過上、下兩個風機抽取烘干室內空氣并分別通過一個出風管進入烘干室的上部和下部,通過熱風的上導風結構和下導風結構的設置,能夠對待烘干件尤其是周轉箱的內外部均進行熱風烘干,提高了烘干效率及烘干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烘干機內部結構的簡化示意圖,圖只不過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所述的導風結構。
其中:1、第一風機;2、烘干室;3、加熱裝置;4、第一出風管;5、待烘干件;6、第二風機;7、第二出風管;8、機架;9、支撐架;10、連接管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安裝在烘干機的機架8上的第一風機1,第一風機1的進風口與烘干機的烘干室2內部連通,烘干室2設置在機架8上。第一風機1的出風口與加熱裝置3的進風口通過管道連通,加熱裝置3的出風口與第一出風管4通過管道連接,第一出風管4伸入烘干室2,第一出風管4位于烘干室2內的待烘干件5的上方,機架8上裝有第二風機6,第二風機6的進風口與烘干室2內部通過連接管路10連通,第二風機6的出風口與第二出風管7通過管道連接,第二出風管7伸入烘干室2,第二出風管7位于烘干室2內的待烘干件5的下方,第二出風管7優選采用不銹鋼材質。所述加熱裝置3的加熱方式可以是電加熱,、蒸汽加熱、燃氣加熱等常見的加熱方式。
具體地,所述第一風機1、第二風機6分別安裝在機架8的上部、下部,且第一風機1垂直安裝在機架8的上部,第二風機6水平安裝在機架8下部的側面。
所述第二出風管7伸入烘干室2的管段上沿待烘干件5的長度方向設有多個出風口71,由此形成多段氣流,使得氣流均勻,擴大了熱風覆蓋面,進一步提高烘干效果。
實際使用時,待烘干件5被放置在烘干室2內的支撐架9上,支撐架9可以是傳送的輸送架,也可是固定的儲物架,進入烘干室2后,第一風機1、第二風機6啟動,抽取烘干室內的氣流,分別加熱增壓后經由第一出風管4和第二出風管7從烘干室2的上部、下部進入烘干室,針對以倒扣方式放置在支撐架9上的待烘干件5,尤其是倒扣放置烘干確實很堵較大的周轉箱,通過第二風機6、第二出風管7形成的下導風結構,能夠對周轉箱的內外部均進行熱風烘干,提高了烘干效率及烘干效果。
以上描述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不是對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圍參見權利要求,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