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座椅托盤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605757閱讀:409來源:國知局
一種座椅托盤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屬于辦公椅、轉椅機械領域,尤其是一種座椅托盤。



背景技術:

目前大部分靠背具有仰動功能的座椅,通過扭簧或壓簧連接靠背,使靠背在撤掉外力后自動復位。如公開號為CN203106378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采用板簧的座椅托盤,包括一托盤主體、一板簧和一靠背支撐板。托盤主體底板形成一縱向凹槽,深度從底板中部向邊緣逐漸加大。板簧寬度略小于凹槽寬度,一端安裝在托盤主體底板靠近凹槽位置,另一端為自由端,可以在凹槽中向下彎曲和自動復位。靠背支撐板為“L”字型,水平部分擱置在板簧的支撐橫肋上,端部與托盤主體側壁面鉸接。當坐者背部接觸靠背,靠背支撐板向后仰動時,板簧提供一個持續、均勻且適度的彈力支撐。但是,如一個人士體重過重,過度用力倚靠靠背,引起板簧過度變形,使靠背的剛度不夠,傾斜角度過大而使得座椅上的人失去平衡而摔倒,存在不安全性。又如公開號為CN101731861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靠背傾斜角度可調的座椅,包括椅腳、底盤、支架以及靠背和座墊,靠背安裝在支架后端,坐墊前支撐點安裝在支架的中部,后支撐點通過鉸接在底盤上的連桿支撐;底盤內設有扭力機構、撥叉機構,扭力機構包括六角桿,支架的前端套接在六角桿的兩端部,六角桿位于底盤內套接有主扭力膠和輔助扭力膠及左右定位塊,所述主扭力膠、輔助扭力膠分別具有前耳和后耳,左右定位塊上安裝一擋桿,扭力膠的后耳在初始位置時頂在該擋桿上,所述主扭力膠的前耳上設有支撐件;所述撥叉機構包括旋轉手柄、由固定撥叉和活動撥叉組成的撥叉,活動撥叉上設有可離合的抵靠在輔助扭力膠的前耳底部的擋塊,采用該結構的座椅,靠背往后靠的力度可調節。該發明的座椅靠背可調節后仰角度,恢復初始位置時,需要撥動撥叉,操作比較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座椅的靠背剛性不能隨使用者的體重變化進行自動調節,造成使用不安全,靠背恢復初始位置需要撥動撥叉,操作麻煩的問題,實現一種能使靠背角度恢復初始位置的裝置結構簡單,并能自動根據座墊受力的大小來自動調節靠背剛性,適應不同體重的人使用,舒適性較高的座椅托盤。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座椅托盤,包括座墊托板、靠背連接板和底座,所述座墊托板兩側下方縱向設有翼板,所述翼板之間設有底座,所述底座為開口朝上的U型,所述靠背連接板一端通過轉軸與底座轉動連接,所述底座與座墊托板轉動連接,所述靠背連接板端部與連接器轉動連接,所述連接器另一端設有自動調節靠背剛性裝置,所述底座設有升降調節桿,所述座墊托板上設有滑動槽,該滑動槽與升降調節桿相適配,所述連接器設有一組限位齒,所述升降調節桿端面設有與限位齒相適配的斜角伸縮頭,所述限位齒以所述斜角伸縮頭的伸縮方向為基準,其左側面斜度為20-40°,其右側面斜度為45-70°。當人坐到座位上時,座墊托板受到下壓的力,在自動調節靠背剛性裝置的作用下,提高了靠背的剛性,保證了體重重的人不會過度把靠背后仰,從而提高了安全性。普通的升降調節桿只有將座椅上下升降的作用,而本發明實現了另一個功能,通過升降調節桿與連接器之間的限位機構,實現了人體靠在靠背上,找到一個舒適的角度之后將靠背進行固定。本發明中的限位齒左右兩側都有一定斜度,但是斜度較小的一側,升降調節桿無法靠彈簧自身的回力回走,需要借助一個外力才能回走,因此,省去了一個回走裝置,操作更簡單。

作為優選,所述自動調節靠背剛性裝置包括連接器轉軸、拉力彈簧、調節滑竿、壓力彈簧、楔塊支架和楔塊,所述連接器另一端設有連接器轉軸,所述底座兩側設有與連接器轉軸相適配的滑槽,所述連接器轉軸左右分別與拉力彈簧相連,所述拉力彈簧另一端與調節滑竿相連,所述底座兩側設有與調節滑竿相適配的調節滑槽,所述底座與座墊托板之間從下向上設有壓力彈簧和楔塊,所述楔塊的楔面與調節滑竿交叉設置且相互接觸,所述楔塊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楔塊支架,所述楔塊支架與底座相連,所述楔塊與楔塊支架滑動連接,所述楔塊上側與座墊托板相接觸。當人坐到座位上時,座墊托板受到下壓的力,楔塊下壓,調節滑竿使得拉力彈簧拉伸,體重越重的人拉力彈簧拉伸程度更大,由于拉力彈簧的拉伸度是有限的,根據體重已經拉伸一范圍之后,從而使得拉力彈簧因受靠背力拉伸范圍就縮小了,體重越重,因受靠背力拉伸范圍就越小,提高了靠背的剛性,保證了體重重的人不會過度把靠背后仰,從而提高了安全性。

作為優選,所述自動調節靠背剛性裝置包括連接器轉軸、拉力彈簧、調節滑竿、壓力彈簧、楔塊支架和楔塊,所述連接器另一端設有連接器轉軸,所述底座兩側設有與連接器轉軸相適配的滑槽,所述連接器轉軸左右分別與拉力彈簧相連,所述拉力彈簧另一端與調節滑竿相連,所述底座兩側設有與調節滑竿相適配的調節滑槽,所述底座與座墊托板之間從下向上設有壓力彈簧和楔塊,所述楔塊的楔面與調節滑竿交叉設置且相互接觸,所述楔塊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楔塊支架,所述楔塊支架與底座相連,所述楔塊通過楔塊轉軸與楔塊支架滑動連接,所述楔塊與楔塊轉軸之間設有扭簧,所述楔塊上側與座墊托板相接觸。在楔塊和楔塊支架之間加上楔塊轉軸和扭簧,使得楔塊下壓接觸調節滑竿時,楔塊有一定的上翹角度,力學上同一個重力,接觸面角度的改變,分力的大小也隨之改變,因此,楔塊對調節滑竿的橫向分力就變大,調節滑竿能更順暢的隨體重的大小而滑動,效果更明顯。

作為優選,所述調節滑竿上套設有滾筒,所述楔塊的楔面通過滾筒與調節滑竿相接觸。套設有滾筒之后,楔塊能夠很流暢的將調節滑竿受力向前滑動,力的傳動效果更明顯,不會卡死。

有益效果:本發明中使靠背恢復初始位置的裝置為一組限位齒,該限位齒左右兩側都有一定斜度,但是斜度較小的一側,升降調節桿無法靠彈簧自身的回力回走,需要借助一個外力才能回走,因此,省去了一個回走裝置,比如撥叉撥桿等,只需要推拉一下靠背就能恢復初始位置,操作更簡單。

本發明實現了一種能自動根據座墊受力的大小來自動調節靠背剛性,適應不同體重的人使用,舒適性更好的座椅托盤。由于拉力彈簧的形變范圍是有限的,當不同體重的人坐上座墊時,座墊托板受的力直接通過楔塊和調節滑竿將拉力彈簧進行拉伸,從而減小了拉力彈簧的形變范圍;當人體靠上靠背時,拉力彈簧因靠背上的力而發生的形變范圍已經大大減小,增加了靠背的剛性。因此,本發明的座椅靠背不存在因人體體重過重,而使得靠背受力過大而后仰過度,導致使人摔跤的安全問題。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發明所述座椅托盤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發明所述座椅托盤的正視剖視圖。

附圖3是本發明所述座椅托盤的仰視半剖圖。

附圖4是本發明限位齒和升降調節桿之間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二中所述座椅托盤中所述楔塊與所述楔塊支架之間的結構示意圖。

1、座墊托板;2、靠背連接板;3、底座;4、翼板;5、轉軸;6、連接器;7、連接器轉軸;8、拉力彈簧;9、調節滑竿;10、調節滑槽;11、壓力彈簧;12、楔塊;13、升降調節桿;14、限位齒;15、彈簧;16、楔塊轉軸;17、扭簧;18、楔塊支架;19、自動調節靠背剛度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一:如圖1-5所示,一種座椅托盤,包括座墊托板1、靠背連接板2和底座3,所述座墊托板1兩側下方縱向設有翼板4,所述翼板4之間設有底座3,所述底座3為開口朝上的U型,所述靠背連接板2一端通過轉軸5與底座3轉動連接,所述底座3與座墊托板1轉動連接,所述靠背連接板2端部與連接器6轉動連接,所述連接器6另一端設有自動調節靠背剛性裝置19,所述底座3設有升降調節桿13,所述座墊托板1上設有滑動槽,該滑動槽與升降調節桿13相適配,所述連接器6設有一組限位齒14,所述升降調節桿13端面設有與限位齒14相適配的斜角伸縮頭,所述限位齒以所述斜角伸縮頭的伸縮方向為基準,其左側面斜度為25°,其右側面斜度為55°。

當人坐到座位上時,座墊托板1受到下壓的力,在自動調節靠背剛性裝置19的作用下,提高了靠背的剛性,保證了體重重的人不會過度把靠背后仰,從而提高了安全性。普通的升降調節桿13只有將座椅上下升降的作用,而本發明實現了另一個功能,通過升降調節桿13與連接器6之間的限位機構,實現了人體靠在靠背上,找到一個舒適的角度之后將靠背進行固定。本發明中的限位齒14左右兩側都有一定斜度,但是斜度較小的一側,升降調節桿13無法靠彈簧自身的回力回走,需要借助一個外力才能回走,因此,省去了一個回走裝置,操作更簡單。

所述自動調節靠背剛性裝置19包括連接器轉軸7、拉力彈簧8、調節滑竿9、壓力彈簧11、楔塊支架18和楔塊12,所述連接器6另一端設有連接器轉軸7,所述底座3兩側設有與連接器轉軸7相適配的滑槽,所述連接器轉軸7左右分別與拉力彈簧8相連,所述拉力彈簧8另一端與調節滑竿9相連,所述調節滑竿9上套設有滾筒,所述斜面通過滾筒于調節滑竿9相接觸。套設有滾筒之后,楔塊12能夠很流暢的將調節滑竿9受力向前滑動,力的傳動效果更明顯,不會卡死。

所述底座3兩側設有與調節滑竿9相適配的調節滑槽10,所述底座3與座墊托板1之間從下向上設有壓力彈簧11和楔塊12,所述楔塊12的楔面與調節滑竿9交叉設置且相互接觸,所述楔塊12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楔塊支架18,所述楔塊支架18與底座3相連,所述楔塊12與楔塊支架18滑動連接,所述楔塊12上側與座墊托板1相接觸。當人坐到座位上時,座墊托板1受到下壓的力,楔塊12下壓,調節滑竿9使得拉力彈簧8拉伸,體重越重的人拉力彈簧8拉伸程度更大,由于拉力彈簧8的拉伸度是有限的,根據體重已經拉伸一范圍之后,從而使得拉力彈簧8因受靠背力拉伸范圍就縮小了,體重越重,因受靠背力拉伸范圍就越小,提高了靠背的剛性,保證了體重重的人不會過度把靠背后仰,從而提高了安全性。

本發明中使靠背恢復初始位置的裝置為一組限位齒14,該限位齒14左右兩側都有一定斜度,但是斜度較小的一側,升降調節桿13無法靠彈簧自身的回力回走,需要借助一個外力才能回走,因此,省去了一個回走裝置,比如撥叉撥桿等,只需要推拉一下靠背就能恢復初始位置,操作更簡單。

本發明實現了一種能自動根據座墊受力的大小來自動調節靠背剛性,適應不同體重的人使用,舒適性更好的座椅托盤。由于拉力彈簧8的形變范圍是有限的,當不同體重的人坐上座墊時,座墊托板1受的力直接通過楔塊12和調節滑竿9將拉力彈簧8進行拉伸,從而減小了拉力彈簧8的形變范圍;當人體靠上靠背時,拉力彈簧8因靠背上的力而發生的形變范圍已經大大減小,增加了靠背的剛性。因此,本發明的座椅靠背不存在因人體體重過重,而使得靠背受力過大而后仰過度,導致使人摔跤的安全問題。

實施例二:如圖1-5所示,一種座椅托盤,包括座墊托板1、靠背連接板2和底座3,所述座墊托板1兩側下方縱向設有翼板4,所述翼板4之間設有底座3,所述底座3為開口朝上的U型,所述靠背連接板2一端通過轉軸5與底座3轉動連接,所述底座3與座墊托板1轉動連接,所述靠背連接板2端部與連接器6轉動連接,所述連接器6另一端設有自動調節靠背剛性裝置19,所述底座3設有升降調節桿13,所述座墊托板1上設有滑動槽,該滑動槽與升降調節桿13相適配,所述連接器6設有一組限位齒14,所述升降調節桿13端面設有與限位齒14相適配的斜角伸縮頭,所述限位齒以所述斜角伸縮頭的伸縮方向為基準,其左側面斜度為35°,其右側面斜度為65°。當人坐到座位上時,座墊托板1受到下壓的力,在自動調節靠背剛性裝置19的作用下,提高了靠背的剛性,保證了體重重的人不會過度把靠背后仰,從而提高了安全性。普通的升降調節桿13只有將座椅上下升降的作用,而本發明實現了另一個功能,通過升降調節桿13與連接器6之間的限位機構,實現了人體靠在靠背上,找到一個舒適的角度之后將靠背進行固定。本發明中的限位齒14左右兩側都有一定斜度,但是斜度較小的一側,升降調節桿13無法靠彈簧自身的回力回走,需要借助一個外力才能回走,因此,省去了一個回走裝置,操作更簡單。

所述自動調節靠背剛性裝置包括連接器轉軸7、拉力彈簧8、調節滑竿9、壓力彈簧11、楔塊支架18和楔塊12,所述連接器6另一端設有連接器轉軸7,所述底座3兩側設有與連接器轉軸7相適配的滑槽,所述連接器轉軸7左右分別與拉力彈簧8相連,所述拉力彈簧8另一端與調節滑竿9相連,所述調節滑竿9上套設有滾筒,所述斜面通過滾筒于調節滑竿9相接觸。套設有滾筒之后,楔塊12能夠很流暢的將調節滑竿9受力向前滑動,力的傳動效果更明顯,不會卡死。

所述底座3兩側設有與調節滑竿9相適配的調節滑槽10,所述底座3與座墊托板1之間從下向上設有壓力彈簧11和楔塊12,所述楔塊12的楔面與調節滑竿9交叉設置且相互接觸,所述楔塊12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楔塊支架18,所述楔塊支架18與底座3相連,所述楔塊12通過楔塊轉軸16與楔塊支架18滑動連接,所述楔塊12與楔塊轉軸16之間設有扭簧17,所述楔塊12上側與座墊托板1相接觸。在楔塊12和楔塊支架18之間加上楔塊轉軸17和扭簧18,使得楔塊12下壓接觸調節滑竿9時,楔塊12有一定的上翹角度,力學上同一個重力,接觸面角度的改變,分力的大小也隨之改變,因此,楔塊12對調節滑竿9的橫向分力就變大,調節滑竿9能更順暢的隨體重的大小而滑動,效果更明顯。

本發明中使靠背恢復初始位置的裝置為一組限位齒14,該限位齒14左右兩側都有一定斜度,但是斜度較小的一側,升降調節桿13無法靠彈簧自身的回力回走,需要借助一個外力才能回走,因此,省去了一個回走裝置,比如撥叉撥桿等,只需要推拉一下靠背就能恢復初始位置,操作更簡單。

本發明實現了一種能自動根據座墊受力的大小來自動調節靠背剛性,適應不同體重的人使用,舒適性更好的座椅托盤。由于拉力彈簧8的形變范圍是有限的,當不同體重的人坐上座墊時,座墊托板1受的力直接通過楔塊12和調節滑竿9將拉力彈簧8進行拉伸,從而減小了拉力彈簧8的形變范圍;當人體靠上靠背時,拉力彈簧8因靠背上的力而發生的形變范圍已經大大減小,增加了靠背的剛性。因此,本發明的座椅靠背不存在因人體體重過重,而使得靠背受力過大而后仰過度,導致使人摔跤的安全問題。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