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防變形底梁及帶有這種底梁的平移門及門的安裝方法。
背景技術:
圍墻大門出入口鋼制平移門門體長,門體采用全鋼結構,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底梁受陽光照射不均導致底梁光照面和背光面溫差較大,產生底梁變形嚴重的問題,變形量最大約12cm。
又如中國專利文獻CN202560077U公開了一種平移門底梁,它包括沿橫向延伸且內部中空的底梁本體,所述的底梁本體由鋼板連續折彎形成,所述的底梁本體上有部分表面向內凹陷形成沿橫向延伸的凹槽部,所述的凹槽部位于相鄰的兩個向內的彎折之間,該專利通過在平移門底梁上增加凹槽結構,增強平移門底梁的剛性,提高抗彎曲能力,凹槽結構位于兩個向內的折彎之間,更能夠消除鋼板在折彎過程中積聚的內應力,從而達到防止底梁因兩側冷熱不均而導致的變形問題。但效果不明顯,加強橫梁依舊大幅度變形下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是現有技術中由于平移門在使用過程中底梁受陽光照射不均導致底梁光照面和背光面溫差較大,產生底梁變形嚴重的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新的防變形平移門。該平移門在使用時具有底梁光照面和背光面溫差小,底梁不易變形從而不會造成開關門不便的優點。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二是提供一種與解決技術問題之一相對應的帶有防變形底梁的平移門。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三是提供一種與解決技術問題之二相對應的帶有防變形底梁的平移門的組裝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之一本發明采用的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防變形底梁,其特征在于底梁的外表面安裝有遮光板。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底梁的至少兩側外表面安裝有遮光板。
更優選地,所述底梁的上、左、右三個外表面均設置有遮光板。
優選地,所述遮光板的安裝方式可為覆蓋或與底梁外表面保持一定的間隙。
優選地,兩側的所述遮光板可為整塊或多塊隔熱材料拼接合成,并通過多次折彎達到與底梁側面相匹配;所述底梁可為整塊或多段材料拼接而成;所述底梁上部連有加強橫梁。
更優選地,所述加強橫梁兩側及底梁兩側或除底梁下表面外以及底梁與加強橫梁重疊部分外均安裝有遮光板;所所述遮光板通過折彎形成了與加強橫梁一側固定的固定部一,與底梁一側固定的固定部二,所述固定部一與加強橫梁之間、所述固定部二與底梁之間皆設有間隔墊。
優選地,所述底梁包括沿橫向延伸的且中空的底梁本體,所述底梁本體由兩塊連續折彎的鋼板固定連接而成,所述底梁本體上有部分表面向內凹陷至少形成一對沿橫向延伸的凹槽部,所述的凹槽部位于相鄰的兩個向內的彎折之間,所述底梁內部兩側焊有熱變形條。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之二本發明采用的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帶有防變形底梁的平移門,包括頂梁、柵欄、底梁和導向輪,其中所述柵欄的上下兩端分別與頂梁和底梁相連接,所述底梁下部連有導向輪,底梁的外表面安裝有遮光板。
優選地,所述頂梁可為一體化或多段材料拼接而成;所述底梁一端與頂梁一端設有斜拉桿,斜拉桿上設有防沉裝置,所述防沉裝置包括相互連接的兩塊安裝板;所述底梁一端底部安裝導向輪一;所述頂梁另一端端面裝有導向輪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之三本發明采用的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帶有防變形底梁的平移門,其組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每段底梁的各端面通過固定件拼接起來;
2)在拼接好的底梁頂部固定加強橫梁;
3)將柵欄的一端固定于加強橫梁頂部,將柵欄的另一端與拼接好的頂梁連接;
4)將遮光板的一端固定于加強橫梁的一側,另一端固定于底梁的一側;
5)將裝有防沉裝置的斜拉桿一端與底梁一端連接,另一端與頂梁一端連接。
因為本發明在底梁的外部增加多層隔熱材料及遮光板結構,使底梁與外界光照隔離,同時底梁與遮光板之間通過隔熱墊形成一個內空氣隙的空腔,使得空腔的空氣流通,從而使底梁各面受熱均勻,進而避免門體底梁因受光照導致受熱不均產生變形的影響;由于本發明在底梁的上部設置有一加強橫梁,使遮光板更易安裝;由于本發明在底梁的內部設置有熱變形條,使得底梁不易變形下垂。
在中國北方,溫度最高可達40℃,最低可達-40℃。在中午12點到下午3點,采用本發明的平移門在陽光下照射3小時,平移門底梁未見明顯變形,開關門順暢。如果采用中國專利文獻CN202560077U中的平移門在相同的條件下,底梁可見明顯下垂變形,下垂長度為10mm,局部彎曲度為3mm/m。因此,采用本發明的平移門能夠大大減少平移門底梁的下垂變形程度,大大延長其使用壽命,取得了較好得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平移門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底梁的剖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底梁的另一種剖視圖
圖4是本發明的頂梁連接點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底梁連接點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頂梁一端導向輪的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底梁一端導向輪橫截面圖。
圖8是本發明一的頂梁連接裝置示意圖。
附圖1~8中:
1、斜拉桿一 2、斜拉桿拼接法蘭 3、螺柱
4、斜拉桿二 5、門體端柱 6、頂梁一
7、豎桿 8、中間柱 9、頂梁二
10、防擦條 11、鉚釘 12、導向輪二部件
13、底梁一 14、底梁二 15、底梁封板
16、加強桿一 17、加強桿二 18、加強桿三
19、加強桿四 20、螺栓 21、齒條
22、齒條安裝條 23、遮光板 24、隔熱墊
25、熱變形條 26、橡膠墊 27、封板部件
28、第一連接體 29、第二連接體 30、底梁拼接法蘭
31、左側焊接面 32、后側壁面 33、第一凹部
34、第二凹部 35、螺母 36、第一連接孔
37、第二連接孔 38、第三連接孔 39、前側壁面
40、第一插片體 41、第二插片體 42、導向輪一
43、連接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所述底梁包括頂部通過柵欄與頂梁連接的加強橫梁以及與加強橫梁底部連接的底梁,所述加強橫梁兩側分別安裝有遮光板23。所述底梁由所述底梁一13與底梁二14通過連接裝置一連接。所述底梁兩端連有底梁封板15。所述加強橫梁一端設有斜拉桿一1,所述頂梁一端設有斜拉桿二4,斜拉桿一1、斜拉桿二4通過斜拉桿拼接法蘭2和螺柱3連接。所述柵欄由多根門體端柱5、豎桿7、中間柱8焊接而成。所述頂梁由頂梁一6和頂梁9通過一個連接裝置二連接。所述連接裝置二通過一連接組件相串連,所述頂梁兩側各設有一條防擦條10。所述防擦條10通過鉚釘11與頂梁連接。所述頂梁另一端端面裝有導向輪部件12。
如圖2所示,所述加強橫梁由加強桿一16、加強桿二17、加強桿三18和加強桿四19焊接而成。所述遮光板23為整塊隔熱材料并通過多次折彎達到與底梁側面相匹配。所述底梁包括沿橫向延伸的且中空的底梁本體,所述底梁本體由兩塊連續折彎的鋼板焊接而成,所述底梁本體上有部分表面向內凹陷形成三對沿橫向延伸的凹槽部,所述的凹槽部位于相鄰的兩個向內的彎折之間,所述底梁內部兩側焊有熱變形條25。所述遮光板23通過折彎形成了與加強橫梁一側固定的固定部一、與底梁一側固定的固定部二,所述固定部一與加強橫梁之間設有橡膠墊26、所述固定部二與底梁之間設有隔熱墊24。所述遮光板23外側設有一條齒條安裝條22,齒條安裝條22上裝有齒條21。
如圖4所示,所述底梁一端的底梁封板15上連有一組封板部件27,所述封板部件27上通過螺栓連有導向輪一42。
如如5所示,所述連接裝置二為螺栓20和螺帽,所述頂梁連接方式為第一連接體28和第二連接體29通過螺栓20相連接。
如圖6所示,所述連接裝置一為一組法蘭組件,所述的法蘭組件包括連接在所述的底梁兩端的底梁拼接法蘭30和螺栓20。
如圖7所示,所述導向輪二12通過螺栓固定于頂梁的一端端面上。
如圖8所示,所述連接組件包括連接在頂梁兩端的第一連接體28、第二連接體29,第一連接體28上具有前側壁面39、后側壁面32、左側焊接面31,前側壁面39、后側壁面32、左側焊接面31和連接部40形成第一凹部44、第二凹部34,連接部43上開設第一連接孔36;第二連接體29具有前側壁面39,前側壁面39具有第一插片體40、第二插片體41,第一插片體40和第二插片體41之間形成供收容連接部43的收納部,第一、二插片體上分別設有與第一連接孔36匹配的第二連接孔37、第三連接孔38。
其組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每段底梁的各端面通過法蘭組件拼接起來;
2)在拼接好的底梁頂部固定加強橫梁;
3)將柵欄的一端固定于加強橫梁頂部,將柵欄的另一端與拼接好的頂梁連接;
4)將遮光板的一端固定于加強橫梁的一側,另一端固定于底梁的一側;
5)將裝有防沉裝置的斜拉桿一端與底梁一端連接,另一端與頂梁一端連接。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所述底梁包括頂部通過柵欄與頂梁連接的加強橫梁,以及與加強橫梁底部連接的底梁,所述加強加強橫梁兩側分別安裝有遮光板23。所述底梁由所述底梁一13與底梁二14通過連接裝置一連接。所述底梁兩端連有底梁封板15。所述加強橫梁一端設有斜拉桿一1,所述頂梁一端設有斜拉桿二4,斜拉桿一1、斜拉桿二4通過斜拉桿拼接法蘭2和螺柱3連接。所述柵欄由多根門體端柱5、豎桿7、中間柱8焊接而成。所述頂梁由頂梁一6和頂梁9通過一個連接裝置二連接。所述連接裝置二通過一連接組件相串連,所述頂梁兩側各設有一條防擦條10。所述防擦條10通過鉚釘11與頂梁連接。所述頂梁另一端端面裝有導向輪部件12。
如圖3所示,所述底梁包括沿橫向延伸的且中空的底梁本體,所述底梁本體由兩塊連續折彎的鋼板固定連接而成,所述底梁本體上有部分表面向內凹陷形成三對沿橫向延伸的凹槽部,所述的凹槽部位于相鄰的兩個向內的彎折之間,所述底梁內部兩側焊有熱變形條25。所述底梁外側通過隔熱墊24、橡膠墊26、螺栓20連有一整塊遮光板23。所述遮光板23外側設有一條齒條安裝條22,齒條安裝條22上裝有齒條21。
如圖4所示,所述底梁一端的底梁封板15上連有一組封板部件27,所述封板部件27上連有導向輪一42。
如如5所示,所述連接裝置二為螺栓20和螺帽,所述頂梁連接方式為第一連接體28和第二連接體29通過螺栓20相連接。
如圖6所示,所述連接裝置一為一組法蘭組件,所述的法蘭組件包括連接在所述的底梁兩端的底梁拼接法蘭30和螺栓20。
如圖7所示,所述導向輪二12通過螺栓安裝于頂梁的一端端面上。
如圖8所示,所述連接組件包括連接在頂梁兩端的第一連接體28、第二連接體29,第一連接體28上具有前側壁面39、后側壁面32、左側焊接面31,前側壁面39、后側壁面32、左側焊接面31和連接部40形成第一凹部44、第二凹部34,連接部43上開設第一連接孔36;第二連接體29具有前側壁面39,前側壁面39具有第一插片體40、第二插片體41,第一插片體40和第二插片體41之間形成供收容連接部43的收納部,第一、二插片體上分別設有與第一連接孔36匹配的第二連接孔37、第三連接孔38。
其組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每段底梁的各端面通過法蘭組件拼接起來;
2)將柵欄的一端固定于底梁頂部,將柵欄的另一端與拼接好的頂梁連接;
4)將遮光板的一端固定于底梁的一側,另一端固定于底梁的一側;
5)將裝有防沉裝置的斜拉桿一端與底梁一端連接,另一端與頂梁一端連接。
盡管上面對本發明說明性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不僅限于具體實施方式的范圍,對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只要各種變化只要在所附的權利要求限定和確定的本發明精神和范圍內,一切利用本發明構思的發明創造均在保護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