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食品柜結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食品柜為方便客戶的使用大都增加了操作臺。操作臺在裝配時主要通過支撐架結構將操作臺固定在箱體上,同時為了避免因發泡和模具誤差影響造成操作臺面無法安裝的問題,在操作臺面與箱體的配合處通常會留有足夠的間隙,用以確保操作臺可安裝在箱體上,但采用此種設置方式則導致操作臺安裝完成之后,在操作臺面與箱體之間存在有很大的縫隙,縫隙內會經常積累一些食品碎屑而難易清理,并且碎屑會調入到箱體內部,長時間造成細菌滋生,對食品的安全危害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食品柜,解決現有技術中的食品柜存在的因操作臺和箱體之間存在有間隙而導致的箱體內部容易累積碎、滋生細菌導致食品安全性差的問題。
為達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目的,本發明采用所提出的食品柜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食品柜,包括箱體和操作臺,在所述箱體上方設置有柜口,所述操作臺設置在所述柜口一端,在所述柜口與所述箱體間形成有間隙,在所述操作臺與所述柜口間設置有用于對所述間隙進行遮擋的遮擋部。
本發明還包括以下附加技術特征:
進一步的,所述遮擋部為壓蓋,所述壓蓋與所述柜口的外部輪廓形狀相適配,所述壓蓋卡接在所述柜口上且壓設在所述操作臺的臺面上。
進一步的,所述壓蓋壓設所述操作臺的一端具有傾斜斜面,所述傾斜斜面傾斜角度為60-80度,在所述壓蓋和操作臺面之間還設置有支撐筋。
進一步的,所述柜口包括與所述壓蓋裝配配合的壓蓋安裝部和用于裝配所述食品柜的操作臺安裝部。
進一步的,所述操作臺卡接在所述柜口上,所述操作臺上設置有卡設部和緊固部,所述操作臺安裝部包括操作臺支撐臺、第一安裝部和第二安裝部,所述操作臺壓設在所述操作臺支撐臺上,所述第一安裝部為與所述卡設部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二安裝部為用于插裝緊固部的讓位槽,所述緊固部與所述讓位槽通過緊固件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壓蓋卡接在所述柜口上,所述壓蓋內側面上設置有左右限位緊固件和上下限位緊固件,所述壓蓋安裝部包括與所述左右限位件配合的第一卡槽和與所述上下限位緊固件配合的卡設組件。
進一步的,所述左右限位緊固件為插裝在所述第一卡槽內的限位筋,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底具有傾斜斜面,所述限位筋沿所述壓蓋長度方向設置2個或3個,所述上下限位緊固件包括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所述卡設組件包括與第一卡爪卡合的階梯卡槽和與第二卡爪配合的方形卡槽,所述第一卡爪設置在所述壓蓋內側上端,所述第二卡爪設置在壓蓋的底端。
進一步的,所述柜口上還設置有槽底沿柜口高度方向從上向下傾斜的導向槽。
進一步的,所述遮擋部為設置在所述柜口上的柜口端蓋,所述柜口端蓋從所述柜口本體向所述配合間隙側延伸形成,所述柜口端蓋壓設在所述操作臺面上,所述柜口端蓋與所述柜口為一次注塑成型件。
進一步的,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擋部為設置在所述操作臺上的遮擋蓋,所述遮擋蓋與所述操作臺一次注塑成型件,所述遮擋蓋的高度高于所述柜口的高度。
本發明存在以下優點和積極效果:
本發明提出一食品柜,包括有箱體、設置在箱體上的柜口,在柜口一端上設置有操作臺,在箱體和操作臺之間形成有間隙,在柜口和操作臺間設置一用于對所述間隙進行遮擋的遮擋部,本發明中的展示柜將操作臺直接裝配在柜口上,裝配更加簡單便捷,同時還可通過設置遮擋部用于對間隙進行有效遮擋,可防止食品雜物或碎屑進入到箱體內部導致細菌滋生的問題,增強了食品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食品柜的立體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食品柜柜口、壓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食品柜柜口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食品柜的壓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食品柜的柜口與操作臺配合的截面圖;
圖6為本發明食品柜的柜口、操作臺和壓蓋配合的截面圖;
圖7為本發明食品柜的柜口和壓蓋配合的截面圖;
圖8為本發明壓蓋與操作臺配合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本實施例中以食品柜處于放置使用狀態時,與操作臺相對的一面為前,與其相對的另一面為后,其余兩側對應為左面和右面。
本發明提出一種食品柜的實施例,參照圖1-圖8所示,包括箱體1和操作臺2,在所述箱體1上方設置有柜口3,本實施例中的食品柜采用在所述柜口3一端設置操作臺2,將操作臺2設置在柜口3上,與現有技術中的操作臺2的固定設置方式不同,簡化了操作臺2的安裝方式,使操作臺2直接與柜口3配合,增強了操作臺2的穩定性且使操作臺2的安裝更加方便快捷。優選的,操作臺2卡接設置在柜口3一端,即可以實現切肉或剁肉等操作,又不會干涉影響到柜口3的開合。
為確保發泡誤差或模具誤差不會影響到操作臺2的正常裝配,使操作臺2無論在哪種情況下都能夠裝配在箱體1上,在設計時通常在箱體1和操作臺2之間留有一定的預留余量,即使操作臺2的長度小于箱體1的長度,這樣在操作臺2裝配完成后會與箱體1之間形成有一定的間隙,由于存在間隙容易導致雜物或碎屑的進入,不僅難以清理而且會導致碎屑進入到箱體1內部,長期累積滋生細菌,本實施例中在所述操作臺2與所述柜口3間設置一用于對所述間隙進行遮擋的遮擋部4。通過遮擋部4對箱體1和操作臺2之間的間隙進行有效遮擋,防止食品碎屑或雜物等進入到箱體1內部,增強了食品的安全性。
作為本實施例中遮擋部4中的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遮擋部4為壓蓋,所述壓蓋與所述柜口3的外部輪廓形狀相適配,在壓蓋扣設在柜口3上時可實現與壓蓋之間的完全匹配貼合,整體美觀性強,壓蓋卡接扣設在柜口3上同時壓設在所述操作臺2的臺面上。具體的,所述壓蓋壓設所述操作臺2的一端為傾斜斜面,與操作臺2臺面之間為緊配合,與操作臺2配合端的壓蓋具有傾斜斜面可使壓蓋與操作臺2配合時存在有一定的形變量調節范圍,可確保兩者之間的配合不會太松或太緊,使壓蓋與操作臺2之間的間隙控制在最小。優選的,所述傾斜斜面傾斜角度為60-80度,為實現對壓蓋的支撐,在所述壓蓋和操作臺2臺面之間還設置有支撐筋5。
進一步的,本實施例的柜口3為一體注塑成型件,柜口3包括有所述壓蓋裝配配合的壓蓋安裝部31和用于裝配所述操作臺2的操作臺安裝部32。為加強柜口3的強度,在柜口3的內側面還設置有加強筋。
進一步的,所述操作臺2卡接在所述柜口3上,操作臺2的兩側對應的卡裝在柜口3兩側,具體的,在柜口3上兩側均設置有操作臺安裝部32,其具體結構包括有操作臺支撐臺321、第一安裝部322和第二安裝部323,在操作臺2上設置有卡設部21和緊固部22,所述操作臺2壓設在所述操作臺支撐臺321上,所述第一安裝部322為與所述卡設部21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二安裝部323為用于插裝緊固部22的讓位槽,所述緊固部22與所述讓位槽通過緊固件固定。操作臺支撐臺321、卡槽臨接設置,操作臺支撐臺321為凸起的方形臺,卡槽為與方形臺臨接設置的內凹的階梯形槽,操作臺2的卡設部為21卡設勾,操作臺2通過卡設勾卡設在階梯形槽上,固定時,操作臺2整體重量壓設在操作臺支撐臺321上,同時通過階梯形槽和卡設勾、緊固部22和讓位槽的配合與柜口3進行固定。優選的,緊固部22為從操作臺2的一側伸出的安裝片,安裝片搭設在讓位槽上,在安裝片上設置螺紋孔,讓位槽上對應開設螺紋孔,通過螺栓或螺釘等緊固件穿過安裝片和讓位槽將安裝片與柜口3固定,本實施例中設置的讓位槽,可確保操作臺2可進一步緊固在柜口3上且不會對壓蓋的裝配產生干涉影響。
進一步的,所述壓蓋卡接在所述柜口3上與柜口3為卡接配合,所述壓蓋內側面上設置有左右限位緊固件41和上下限位緊固件42。所述柜口3上設置的壓蓋安裝部31包括與所述左右限位緊固件41配合的第一卡槽311和與所述上下限位緊固件42配合的卡設組件。優選的,所述左右限位緊固件41為插裝在所述第一卡槽311內的限位筋,插裝在第一卡槽311內用于限制壓蓋的左右運動,所述第一卡槽311的槽底具有傾斜斜面,所述限位筋沿所述壓蓋長度方向設置2個或3個,所述上下限位緊固件42包括第一卡爪421和第二卡爪422,所述卡設組件包括與第一卡爪421卡合的階梯卡槽312-1和與第二卡爪422配合的方形卡槽312-2。通過第一卡爪421和第二卡爪422配合限制壓蓋的上下運動,確保壓蓋無晃動的裝配在柜口3上。
具體的,壓蓋包括有上端面、呈l型彎折的兩側面,所述上端面、l型彎折的兩側面之間依次連接,壓蓋的l型側面和上端蓋的連接結構,使壓蓋不但可以對操作臺2與箱體1之間的前后方向的縱向間隙進行遮擋,而且還可以對操作臺2和箱體1之間的左右方向的橫向間隙進行遮擋,實現了較好的遮擋效果。具體設置時,限位筋設置在壓蓋的l型長邊對應的側面上,沿側面的高度方向從上向下延伸設置,第一卡槽311設置在所述柜口3的外側面,用于和限位筋配合,所述第一卡爪421設置在所述壓蓋上端面的底端,對應的階梯卡槽312-1設置在柜口3的內側面,在第一卡爪421上設置有卡勾,通過卡勾勾設在階梯卡槽312-1的臺階上,第一卡爪421可根據需求設置多個,沿壓蓋長度方向設置,在此不做具體限制。所述第二卡爪422設置在壓蓋的側面底端,方形卡槽312-2也設置在柜口3的底端,且為開槽。第二卡爪422可穿過后卡裝在其內部。第二卡爪422可根據需求設置2個或多個,在此不做具體限制。
進一步的,所述柜口3上還設置有槽底沿柜口3高度方向從上向下傾斜的導向槽6。對第二卡爪422裝配時起導向作用同時避免第二卡爪422直接沿柜口3滑動,損壞柜口3結構。
本實施例中的食品柜在裝配時,先將操作臺2的緊固部22插裝在讓位槽內,然后從后向前推動操作臺2,使操作臺2的兩側卡裝在柜口3內,然后,通過緊固件將操作臺2與柜口3固定,固定完成后再進行壓蓋的安裝,將壓蓋的限位筋、第一卡爪421與分別與第一卡槽311、階梯卡槽312-1定位對準,然后通過壓蓋上的第二卡爪422、限位筋沿導向槽5和第一卡槽311從上向下滑動安裝,滑動到位后壓蓋則整體卡裝固定在柜口3上且同時壓設在操作臺2臺面上。
作為本實施例中所述遮擋部4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為:遮擋部4為設置在所述柜口3上的柜口端蓋,所述柜口端蓋從所述柜口3本體向所述間隙側延伸形成,柜口端蓋延伸形成一平面,折擋在間隙上且壓設在所述操作臺2的臺面上。優選的,所述柜口端蓋為與所述柜口3一次注塑成型件。柜口端蓋與操作臺4配合端具有傾斜斜面,可確保與操作臺4之間的過盈配合,減少與操作臺4之間的配合間隙。
作為本實施例中所述遮擋部4的第三種實施方式為:所述遮擋部4為設置在所述操作臺2上的遮擋蓋,所述遮擋蓋與所述操作臺2一次注塑成型件,所述遮擋蓋的高度高于所述柜口3的高度。折擋蓋具體結構可以為從操作臺4向箱體1和操作臺4之間的間隙拉伸形成的平面,其端部設置有彎折段,通過彎折段與柜口3的外側面貼合。
進一步的,所述操作臺2的端部設置有翻邊,其與柜口3配合時可將柜口3包裹,用于防止碎屑雜物等通過兩者之間的間隙進入到箱體1內部。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進行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