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蒸飯鍋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0001]【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廚房電器。
[0002]【【背景技術】】
我們知道,目前市面上生產大米的廠家為了使大米看起來更加光澤,對大米進行精胚化,既是對大米進行精細化加工,使大米的營養嚴重流失,大米中蘊含的營養成分只剩下到煮飯時浸泡大米的米湯中,但是在煮飯時,由于米湯被加熱蒸發,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滲入到大米中被大米吸收,其余的營養均由于蒸發白白流失,如果我們能在煮飯時,保留下米湯,就能通過食用米湯來吸收存留在米湯中的營養成分。
[0003]另外,雖然目前市面上的電飯煲都配備有蒸籠(如圖6所示),來對一些食物進行蒸煮,一種情況是在煮飯的同時放入蒸籠來進行蒸煮,另一種情況是純粹在鍋中加水后放入蒸籠來進行蒸煮,但是蒸籠受熱不夠均勻,所需蒸煮的時間就比較長,特別是在第一種情況下,往往米飯已經煮好,但是蒸籠中的食物還沒有完全蒸熟。
[0004]針對上述情況,我們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
【
【發明內容】
】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具有蒸、煮功能的智能蒸飯鍋,而且其在煮飯后還可以將富含營養的米湯存留下來,豐富我們的營養攝入,結構合理,操作方便。
[0005]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智能蒸飯鍋,包括有鍋體外殼和鍋蓋,在所述的鍋體外殼內設有智能控制模塊、電路模塊和發熱裝置;在所述的鍋體外殼內設有外鍋,所述的發熱裝置作用于所述的外鍋上;在所述的外鍋上方設有內鍋,在所述的內鍋底部設有多個通孔;所述內鍋鍋底與外鍋鍋底之間間隔有一定的距離且該距離滿足在煮飯時盛裝在內鍋內的大米仍能被盛裝在外鍋中的水浸泡。
[0006]在對上述一種智能蒸飯鍋的改進方案中,所述內鍋鍋底與外鍋鍋底之間的距離低于外鍋高度的三分之一。
[0007]在對上述一種智能蒸飯鍋的改進方案中,所述外鍋的剖面為漏斗形,其包括有上端圓形的寬口臺階部分和承接在寬口臺階部分下方圓形的鍋膽部分;所述內鍋的鍋沿承放在外鍋的寬口臺階部分。
[0008]在對上述一種智能蒸飯鍋的改進方案中,所述的發熱裝置安裝在外鍋鍋底外側并直接作用在外鍋鍋底上。
[0009]在對上述一種智能蒸飯鍋的改進方案中,在所述內鍋上部內側設有兩個相對應的提手,所述的提手為陶瓷提手或硅膠提手。
[0010]在對上述一種智能蒸飯鍋的改進方案中,在所述內鍋的側壁上設有水位刻度線。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具有蒸、煮功能,而且在煮飯后還可以將富含營養的米湯存留下來,豐富我們的營養攝入,結構合理,操作方便。
[0012]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爆炸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立體圖(無鍋蓋和鍋體外殼狀態);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剖視圖(無鍋蓋和鍋體外殼狀態);
圖6為傳統電飯煲的蒸籠。
[0013]【【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為一種智能蒸飯鍋,如圖1至5所示,包括有鍋體外殼10和鍋蓋20,在所述的鍋體外殼10內設有智能控制模塊、電路模塊和發熱裝置30 ;在所述的鍋體外殼10內設有外鍋40,所述的發熱裝置30作用于所述的外鍋40上;在所述的外鍋40上方設有內鍋50,在所述的內鍋50底部設有多個通孔60 ;所述內鍋50鍋底與外鍋40鍋底之間間隔有一定的距離且該距離滿足在煮飯時盛裝在內鍋50內的大米仍能被盛裝在外鍋40中的水浸泡,在本實施例中,內鍋50鍋底與外鍋40鍋底之間的距離低于外鍋40高度的三分之一。
[0014]本發明在使用時,將淘好的米放入到內鍋40內,加入適量的水到外鍋40中,在將內鍋50置于外鍋40上方,蓋上鍋蓋20,接通電源,設定好煮飯時間,本蒸飯鍋就開始工作,由于用來浸泡大米的米湯隨著發熱裝置30的工作,不斷沸騰,逐漸被大米吸收和蒸發,開始漸漸減少,當預設的時間歸零后,發熱裝置30停止加熱,內鍋50中的大米已經煮熟成為米飯,而在外鍋40中還存留有米湯并沒有蒸發掉,這樣,富含大米營養的米湯就存留下來供我們食用。另外,當我們需要蒸食物時,可以在外鍋40中加水,在內鍋50中放入需要蒸的食物即可,另外,我們還可以用蒸盤盛著食物放入到內鍋50中蒸。
[0015]由上可見,本發明具有蒸、煮功能,而且在煮飯后還可以將富含營養的米湯存留下來,豐富我們的營養攝入,結構合理,操作方便。
[0016]為了加強蒸、煮的效果,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如圖2、3、4、5所示,所述外鍋40的剖面為漏斗形,其包括有上端圓形的寬口臺階部分41和承接在寬口臺階部分41下方圓形的鍋膽部分42 ;所述內鍋50的鍋沿承放在外鍋40的寬口臺階部分,這樣內鍋50就完全置于外鍋40中,在工作時,外鍋40中的水沸騰所生產的蒸汽不僅透過內鍋50鍋底的通孔60進入到內鍋50中,還向上擴散到外鍋40的寬口臺階部分41,使得蒸汽完全將內鍋50包圍,全方位弧形環繞對內鍋50的食物進行加熱,加熱得更加徹底和均勻,與傳統直接作用在鍋膽底部的加熱方式不同,傳統的加熱方式僅僅作用在食物底部,從下到上逐層加熱,一方面杜絕了傳統煮飯方式會產生夾生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杜絕了傳統蒸食物的時候,下層的食物已經加熱或熟透,上層的食物還是冷的或者是生的,而且加熱更快,時間更短,效率更高,節約了電力資源。
[0017]此外,為了進一步加快加熱效率,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如圖3、5所示,所述的發熱裝置30安裝在外鍋40鍋底外側并直接作用在外鍋40鍋底上。
[0018]在如圖2、3、4、5所示的實施例中,在所述內鍋50上部內側設有兩個相對應的提手70,所述的提手70為陶瓷提手或硅膠提手,這樣就方便在加熱前將內鍋50放入到外鍋40內,也方便在加熱后取出內鍋50,陶瓷或硅膠材質提手的防燙設計顯得人性化。
[0019]由于盛裝大米的內鍋50離盛裝米湯的外鍋有一定的距離,那么我們煮飯時添加的水勢必比我們傳統煮飯用的水多,因此,為了供用戶更好地使用,實施例中,在所述內鍋50的側壁上設有水位刻度線,以供用戶參考。
[0020]盡管參照上面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發明,但是通過本公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顯而易見的是,而在不脫離所述的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明的原理及精神范圍的情況下,可對本發明做出各種變化或修改。因此,本公開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僅用來解釋,而不是用來限制本發明,而是由權利要求的內容限定保護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智能蒸飯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鍋體外殼和鍋蓋,在所述的鍋體外殼內設有智能控制模塊、電路模塊和發熱裝置;在所述的鍋體外殼內設有外鍋,所述的發熱裝置作用于所述的外鍋上;在所述的外鍋上方設有內鍋,在所述的內鍋底部設有多個通孔;所述內鍋鍋底與外鍋鍋底之間間隔有一定的距離且該距離滿足在煮飯時盛裝在內鍋內的大米仍能被盛裝在外鍋中的水浸泡。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蒸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鍋鍋底與外鍋鍋底之間的距離低于外鍋高度的三分之一。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蒸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鍋的剖面為漏斗形,其包括有上端圓形的寬口臺階部分和承接在寬口臺階部分下方圓形的鍋膽部分;所述內鍋的鍋沿承放在外鍋的寬口臺階部分。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蒸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熱裝置安裝在外鍋鍋底外側并直接作用在外鍋鍋底上。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蒸飯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內鍋上部內側設有兩個相對應的提手,所述的提手為陶瓷提手或硅膠提手。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蒸飯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內鍋的側壁上設有水位刻度線。
【專利摘要】本發明為一種智能蒸飯鍋,包括有鍋體外殼和鍋蓋,在所述的鍋體外殼內設有智能控制模塊、電路模塊和發熱裝置;在所述的鍋體外殼內設有外鍋,所述的發熱裝置作用于所述的外鍋上;在所述的外鍋上方設有內鍋,在所述的內鍋底部設有多個通孔;所述內鍋鍋底與外鍋鍋底之間間隔有一定的距離且該距離滿足在煮飯時盛裝在內鍋內的大米仍能被盛裝在外鍋中的水浸泡,在本實施例中,內鍋鍋底與外鍋鍋底之間的距離低于外鍋高度的三分之一。本發明具有蒸、煮功能,而且在煮飯后還可以將富含營養的米湯存留下來,豐富我們的營養攝入,結構合理,操作方便。
【IPC分類】A47J27/04, A47J27/00, A47J36/20
【公開號】CN105212681
【申請號】CN201510623174
【發明人】梁裕
【申請人】梁裕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