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鍋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廚具,特別是涉及一種智能鍋具。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上的所有工具皆變得更智能化、自動化,自動炒菜的自動鍋便是其中之一。自動炒菜需要集各種功能于一體,包括翻炒、加料、溫度控制、時間控制等,常規的技術手段是無法做到的。
[0003]現有人們使用的自動鍋通常與灶是單獨分開的,包括在燃氣爐上使用的平底鍋等,集成在一起的自動鍋通常只具備簡單的蒸、煮等功能,如電飯煲等,復雜一點的自動鍋通常也只是能夠實現翻炒的功能,不具備加料、溫度控制、時間控制等功能。隨著人們對生活品味追求的提高,自動化炒菜滿足人們口味的需要正逐漸成為人們的普遍追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智能鍋具,自動翻炒和加料,實現自動化炒菜。
[0005]—種智能鍋具,包括鍋蓋和鍋體,所述鍋體的下端設置有加熱線圈,所述鍋體的上端設置有可被所述加熱線圈加熱的內膽,其特征在于,所述鍋蓋內部設置有翻炒電機,所述內膽內部設置有可與所述翻炒電機插拔連接的旋轉軸,所述旋轉軸的下端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于攪拌的翻炒翅。
[0006]以上所述智能鍋具,通過加熱線圈可實現在規定時間內加熱,通過翻炒電機旋轉可實現翻炒,實現了炒菜的智能化和自動化。
[000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內膽上端設置有調味料噴嘴,所述調味料噴嘴通過調味料噴灑管連接栗頭,所述栗頭連接有帶動所述栗頭旋轉的栗頭電機,且所述栗頭通過軟管連接有若干個調味料盒。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內膽上端設置有調味料噴嘴,所述調味料噴嘴通過調味料噴灑管連接有多個栗頭,所述栗頭均連接有帶動所述栗頭旋轉的栗頭電機,且所述栗頭均通過軟管連接對應的一個調味料盒。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鍋體的側部設置有控制所述加熱線圈加熱及控制所述翻炒電機和所述栗頭電機旋轉的控制單元。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控制單元通過晶閘管與所述加熱線圈連接,所述鍋體內部設置有熱敏傳感器,所述控制單元通過接收所述熱敏傳感器的溫度數據循環調節所述晶閘管的導通角度。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控制單元設置有用于計算所述調味料盒中剩余調味料的量并將所述剩余調味料的量發送到后臺終端監控的數傳模塊,所述控制單元還設置有用于顯示所述調味料盒中剩余調味料的量的顯示模塊。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控制單元為可被電子設備控制的智能終端。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旋轉軸的上端設置有插接軸,所述旋轉軸通過插接軸與所述翻炒電機插拔連接。
[00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鍋蓋上設置有鍋蓋把手,所述鍋蓋把手上設置有按鈕,所述按鈕連接有可在所述按鈕的作用下使所述旋轉軸與所述翻炒翅同時隨所述鍋蓋被拔出的控制桿。
[00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軟管均具有可被所述控制單元控制的電磁球閥。
[001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鍋體中在所述加熱線圈下方設置有散熱風扇和用于為所述加熱線圈、翻炒電機及散熱風扇的電源整流的整流單元,所述鍋體的一側設置有與所述整流單元連接的電源接口。
[0017]在其中個實施例中,所述栗頭為i需動栗栗頭。
[001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鍋體的底部設置有防震基座。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一實施例的智能鍋具的正視圖;
[0020]圖2為圖1中所不智能鍋具的俯視圖;
[0021]圖3為圖1中所示智能鍋具一側的垂直剖視圖;
[0022]圖4為圖1中所示智能鍋具另一側的垂直剖視圖;
[0023]圖5為圖1中所示智能鍋具水平剖視圖;
[0024]圖6為圖1中所示智能鍋具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6]如圖1至圖6所示,一實施例的智能鍋具包括鍋蓋101和鍋體102,鍋體102的下端設置有加熱線圈103,鍋體102的上端設置有可被加熱線圈103加熱的內膽104,鍋蓋101內部設置有翻炒電機105,內膽104內部設置有可與翻炒電機105插拔連接的旋轉軸106,旋轉軸106的下端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于攪拌的翻炒翅107,本實施例中,翻炒翅107設置有2個。
[0027]以上所述智能鍋具,通過加熱線圈可實現在規定時間內加熱,通過翻炒電機旋轉可實現翻炒,實現了炒菜的智能化和自動化。
[0028]其中,內膽104上端設置有調味料噴嘴108,調味料噴嘴108通過調味料噴灑管109連接栗頭110,栗頭110連接有帶動其旋轉的栗頭電機128,且栗頭110通過軟管111連接有若干個調味料盒112。此種方式是由一個栗頭110即可實現從所有的調味料盒112中提取調味料。作為可實現提取調味料的另一種方式,也可以采用如下連接方式:內膽104上端設置有調味料噴嘴108,調味料噴嘴108通過調味料噴灑管109連接有多個栗頭110,所述栗頭110均連接有帶動栗頭110旋轉的栗頭電機128,且栗頭110均通過軟管111連接對應的一個調味料盒112。此種連接方式是多個栗頭110分別對應連接一個調味料盒112,提取調味料時,控制對應的一個栗頭110工作提取對應的調味料盒112中的調味料。
[0029]對于調味料盒112中的調味料,在使用時如果不及時顯示剩余的量,用完后可能會導致無法添加。為此,控制單元113設置有用于計算調味料盒112中剩余調味料的量并將剩余調味料的量發送到后臺終端監控的數傳模塊,控制單元113還設置有用于顯示所述調味料盒112中剩余調味料的量的顯示模塊114。當需要提取調味料時,控制單元113可以根據需要提取的量控制栗頭電機128旋轉,從對應的調味料盒112中提取出相應量的調味料,數傳模塊可以根據提取的量計算調味料盒112中剩余調味料的量,并將調味料盒112中剩余調味料的量發送到后臺終端進行監控,后臺終端可以及時監控哪些調味料盒112中的調味料不足,從而及時添加調味料。同時,控制單元113也可以控制將剩余的量由顯示模塊114顯示出來。
[0030]如圖2所示,鍋蓋101可以設置為與鍋體102對應的圓形或其他形狀。
[0031]如3所示,鍋體102的外部設置有控制加熱線圈103加熱及控制翻炒電機105和栗頭電機128旋轉的控制單元113。
[0032]為實現炒菜時的溫度控制,控制單元113通過導通角度可調的晶閘管(IGBT)與加熱線圈103連接,控制單元113可以通過控制導通角度控制加熱線圈103中電流的大小,實現對炒菜溫度的控制。為實時了解智能炒鍋鍋中的溫度,鍋體102內部設置有熱敏傳感器121,熱敏傳感器121可以有一個或多個,可以分別設置在炒菜鍋中的不同位置,控制單元113通過接收熱敏傳感器121的溫度數據循環調節晶閘管的導通角度,使智能鍋具中的溫度實現閉環控制,精確控制火候,同時通過對溫度做上限控制,持續過熱則斷電停止加熱,避免糊鍋及干燒發生。
[0033]本實施例中,控制單元113為可被電子設備控制的智能終端,控制單元113可以通過藍牙、無線網、無線遙控器等方式被手機、筆記本等電子設備遠程控制,實現隨時隨地炒菜。具體的,如圖3所示,可以在控制單元113內部或外部設置遙控接收組件129以接收遙控信號。同時,顯示模塊114可以是彩色觸摸顯示屏,可以顯示炒菜的過程和步驟。
[0034]如圖4所示,旋轉軸106的上端設置有插接軸115,旋轉軸106通過插接軸115與翻炒電機105插拔連接。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