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防淤、減小堤頭口門處橫流的防沙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港口或航道建設工程中的一種防沙提結構,特別是適用于粉砂質海 岸港口建設中有效的具有防淤、減小提頭口門處橫流的防沙提。
背景技術:
在我國遼東、冀北、魯北、魯東、魯南、蘇北、浙東等海岸線上,散落分布著大量的粉 沙質海岸,岸灘寬淺、泥沙運動活躍,是粉砂質海岸的特性,也曾一度是港口建設的禁區。近 些年,在我國粉沙質海岸,相繼興建了一些中、大型港口取得了一些工程經驗,另外還有一 些粉沙質海岸上的港口正在規劃或建設之中。通過對這些港口的設計研究及部分港口的實 際運營經驗可知,在粉沙質海岸建港的關鍵問題是航道和港池的泥沙淤積問題。因此,在粉 沙質海岸建設港口,其水域總平面布置和有效的減淤、防淤措施是至關重要的。由于粉沙質 海岸的泥沙運動十分復雜,在此類海岸建設的港口均存在泥沙淤積問題,如何結合自然條 件進行合理的港口水域平面布置并采取有效的減淤措施,已成為粉沙質海岸港口建設中的 關鍵問題。對于粉沙質海岸港口,較有效的防淤、減淤措施是建設防沙提,一般情況是沿航道 兩側建設。但由于粉砂質海岸岸灘平緩、強淤積區域寬廣的特點,需要維護航道正常使用的 防沙提很長,從而使得整個工程的投資很大,很大程度上成為粉砂質海岸港口建設和發展 的瓶頸。另外由于防沙提的設置,也使得航道口門處的橫流加大,不利于船舶進出航道。通常,防沙提的提頂高程越高,防沙的效果越好,但隨著水深不斷加大,整個防沙 提的斷面很大,工程造價也就很高,且口門處的橫流也較大。如何合理的確定提頂高程,既 能充分發揮防沙提的防淤、減淤效果,保證航道的正常使用,又可使工程造價盡可能降低, 是粉砂質海岸港口工程中減淤措施的比較關鍵的一個問題。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和港口與海岸工程建設的迅速發展,在粉砂質海岸進 行港口工程建設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通過近年來對粉砂質海岸泥沙特性的研究和工程的實 施,較有效的防淤、減淤措施是建設防沙提,一般情況是沿航道兩側建設。但因粉沙質海岸 岸灘坡度較緩,航道一般較長,掩護航道減小航道泥沙淤積的防沙提也較長,投資也較大, 在港口建設投資中所占比重也較大,因此,合理的確定防沙提的平面布置形式和結構型式, 既能保證減淤效果又經濟合理可行,是當務之急。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兩提“環抱式”布置形態的基礎上,合理的選擇防沙提的結 構型式、高程及在口門處的布置形式,在保證防淤、減淤效果和減小口門處橫流的同時,盡 量降低工程投資。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具有防淤、減小提頭口 門處橫流的防沙提,該防沙提設置于航道的兩側,在防沙提的端頭部設有口門,所述航道標 有平均高潮位、高水位、低水位及天然海底坡度線其中該防沙提包括有波浪破碎區提段和
3與波浪破碎區提段相連的收縮提段,收縮提段是由波浪破碎區提段至口門向航道內收縮的 提段,該防沙提在波浪破碎區提段的軸線間距為1000 3000m,收縮提段在口門處間距為 600 1000m。 本實用新型的效果是該防沙提的提頭段采用潛提,減淤效果顯著,且可大大降低 口門處的橫流,以利于船舶進出航道。大幅降低了造價。該具有防淤、減小提頭口門處橫流 的防沙提開創了粉砂質海岸港口工程防沙提建設的一種模式,為粉砂質海岸港口工程建設 的進一步研究和設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理論上和工程實際應用上均是均是一種突破。 該防沙提已應用于黃驊港、濰坊港、濱州港、東營港廣利港區等粉沙質海岸港口航道設計、 建設中,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防沙提結構的平面布置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防沙提提頂高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波浪破碎區采用半潛提式的防沙提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波浪破碎區以外采用潛提式的防沙提結構示意圖 圖中
I.防沙提2.航道 5.收縮提段
9.平行于天然海底坡度的提頂
II.護面結構12.原泥面標高
6.提頂高程線
3. 口門4.波浪破碎區提段
7.平均高潮位 8.天然海底坡度線 10.陡于天然海底坡度的提頂 13.高水位14.低水位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有防淤、減小提頭口門處橫流的防沙提結構 加以說明。首先應研究當地的泥沙運動特性和運動機理,根據泥沙特性合理的確定防沙提的 提頭位置。本實用新型的具有防淤、減小提頭口門處橫流的防沙提設置于航道的兩側,所述 航道2標有平均高潮位4、高水位13、低水位14、天然海底坡度線8以及原泥面標高12,所述 防沙提1設置于航道2的兩側,該防沙提1的端頭部設有口門3,該防沙提1包括有波浪破 碎區提段4和與波浪破碎區提段4相連的收縮提段5,收縮提段5是由波浪破碎區提段4至 口門3向航道2內收縮的提段,該防沙提在波浪破碎區提段4的軸線間距為1000 3000m, 收縮提段5在口門處3間距為600 1000m。所述波浪破碎區提段4采用半潛提型式的防沙提結構,形成潛提。提頂高程線6 設置于平均高潮位7附近,所述收縮提段5的提頂標高設置于航道的低水位14以下。所述收縮提段5的提頂為平行于天然海底坡度線的提頂9 ;所述收縮提段5的提 頂為陡于天然海底坡度線的提頂10。本實用新型的具有防淤、減小提頭口門處橫流的防沙提是這樣實現的防沙提1沿航道2的兩側布置,防沙提1的軸線間距1000 3000m,在防沙提的口 門3處向航道2內收縮,形成600 IOOOm的口門3,如圖1所示。如圖2、圖3所示,防沙提1在波浪破碎區提段4采用半潛提結構,提頂標高在當地
4平均高潮位7附近。如圖2、圖4所示,波浪破碎區以外至提端頭的收縮提段5,防沙提1采用潛提結 構,所述收縮提段5的提頂標高設置于航道的低水位14以下,形成潛提。提頂標高可平行 于灘面坡度,如圖2中防沙提1收縮提段5的提頂為平行于天然海底坡度線8的提頂9。也 可以采用更大坡度,如圖2中防沙提1收縮提段5的提頂為陡于天然海底坡度線8的提頂 10,向口門3處逐漸降低。防沙提1結構型式可根據當地波浪和地質等條件,采用斜坡或直立式結構。在航 道2兩側防沙提1的提頂兩側均設有護面結構11,以加固防沙提面。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防淤、減小提頭口門處橫流的防沙提,該防沙提設置于航道的兩側,在防沙 提的端頭部設有口門,所述航道標有平均高潮位、高水位、低水位及天然海底坡度線,其特 征是該防沙提(1)包括有波浪破碎區提段(4)和與波浪破碎區提段(4)相連的收縮提段 (5),收縮提段(5)是由波浪破碎區提段⑷至口門(3)向航道(2)內收縮的提段,該防沙 提在波浪破碎區提段⑷的軸線間距為1000 3000m,收縮提段(5)在口門處(3)間距為 600 1000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沙提,其特征是所述波浪破碎區提段(4)的提頂標高設 置于航道的高水位(13)與低水位(14)之間,形成半潛提,該防沙提(1)的提頂高程線(6) 設置于平均高潮位(7)附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沙提,其特征是所述收縮提段(5)的提頂標高設置于航 道的低水位(14)以下,形成潛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沙提,其特征是所述收縮提段(5)的提頂為平行于天然 海底坡度線⑶的提頂(9)。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沙提,其特征是所述收縮提段(5)的提頂為陡于天然海 底坡度線(8)的提頂(1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防淤、減小堤頭口門處橫流的防沙堤,該防沙堤設置于航道的兩側,該防沙堤的端頭部設有口門,該防沙堤包括有波浪破碎區堤段和與波浪破碎區堤段相連的收縮堤段,收縮堤段是由波浪破碎區堤段至口門向航道內收縮的堤段,該防沙堤在波浪破碎區堤段的軸線間距為1000~3000m,收縮堤段在口門處間距為600~1000m。本實用新型的效果是該防沙堤的堤頭段采用潛堤,減淤效果顯著,且可大大降低口門處的橫流,以利于船舶進出航道。大幅降低了造價,為粉砂質海岸港口工程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該防沙堤已應用于多個港區的粉沙質海岸港口航道設計、建設中。
文檔編號E02B3/06GK201785728SQ20102029407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17日
發明者付愛珍, 季則舟, 楊希宏, 楊玉森, 楊長義, 章始紅, 謝世楞, 賈立新, 邢軍 申請人: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