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板式錐形水封地漏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蓋板式錐形水封地漏,包括:圓管段,圓管段具有安裝接口,安裝接口上設置有連接螺紋,設置于圓管段下方并與其連接有錐管段,錐管段的一側設置有凹型開口,于凹型開口上設置有向錐管段內部傾斜的托板,托板的下側設置有隔板,隔板豎直設置于錐管段內,并與錐管段的底部間隙形成通水口,隔板將錐管段分割為迂回結構,隔板與凹型開口形成出水口;鉸接于隔板上設置有蓋板,蓋板與出水口的邊緣相抵。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結構設計,采用圓管段和錐管段相結合的結構形式,錐管段的底部為半圓弧狀,確保了倒流的快捷順暢;蓋板采用自然下垂式設置,外邊沿與錐管段外壁齒合設置,當水蒸發殆盡時,也可有效避免蟲類將蓋板拱起,起到良好的擋蟲效果。
【專利說明】蓋板式錐形水封地漏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廚衛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蓋板式錐形水封地漏。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技術中,水封地漏包括有地漏管,地漏管均為圓柱形結構,在整個排水管路系統中,排水管與下水管道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隙以便排水。上述結構的缺點如下:1、排水管直徑偏小,排水量受限,單位時間內水量較大時容易溢水;2、排水線路為U型彎,導致水流不暢,管內壁易沾染污物;3、出水口位置缺乏有效的防護裝置,當地漏長時間不使用,存水蒸發殆盡后,蟲類可從出水口進入室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蓋板式錐形水封地漏,以解決上述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蓋板式錐形水封地漏,包括:圓管段,所述圓管段具有安裝接口,所述安裝接口上設置有連接螺紋,設置于所述圓管段下方并與其連接有錐管段,所述錐管段的一側設置有凹型開口,于所述凹型開口上設置有向所述錐管段內部傾斜的托板,所述托板的下側設置有隔板,所述隔板豎直設置于所述錐管段內,并與所述錐管段的底部間隙形成通水口,所述隔板將所述錐管段分割為迂回結構,所述隔板與所述凹型開口形成出水口 ;鉸接于所述隔板上設置有蓋板,所述蓋板與所述出水口的邊緣相抵。
[0005]優選地,所述錐管段的底部截面為半圓弧結構,所述隔板的下端面位于其半圓弧圓心位置。
[0006]優選地,所述圓管段與椎管段的高度比例關系為2: 8至4: 6。
[0007]優選地,所述錐管段的外側壁與所述圓管段的外側壁之間具有夾角A、所述托板與水平面之間具有夾角B、所述蓋板與水平面之間具有夾角C ;所述夾角A為8-25度、所述夾角B為20-50度、所述夾角C為20-50度;所述出水口的外側邊緣于豎直方向上向外傾斜形成坡狀結構。
[000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蓋板式錐形水封地漏通過上述結構設計,采用圓管段和錐管段相結合的結構形式,圓管段內部形成積水倉,錐管段內部形成V型導流倉,將出水口設置在錐管段上。安裝時,圓管段與下水管道內壁可緊密接觸,從而確保了積水倉蓄積水量的能力和壓力;v型倒流倉底部為半圓弧狀,確保了倒流的快捷順暢;托板及蓋板角度的設置,既確保了出水口出水順暢,又避免了蓋板和托板粘連現象的發生;蓋板采用自然下垂式設置,外邊沿與錐管段外壁齒合設置,當水蒸發殆盡時,也可有效避免蟲類將蓋板拱起,起到良好的擋蟲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蓋板式錐形水封地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2]請參考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蓋板式錐形水封地漏的結構示意圖。
[001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蓋板式錐形水封地漏,包括:圓管段1,圓管段I具有安裝接口,安裝接口上設置有連接螺紋,設置于圓管段I下方并與其連接有錐管段2,錐管段2的一側設置有凹型開口,于凹型開口上設置有向錐管段2內部傾斜的托板3,托板3的下側設置有隔板4,隔板4豎直設置于錐管段2內,并與錐管段2的底部間隙形成通水口,隔板4將錐管段2分割為迂回結構,隔板4與凹型開口形成出水口 ;鉸接于隔板4上設置有蓋板5,蓋板5與出水口的邊緣相抵。
[001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蓋板式錐形水封地漏通過上述結構設計,采用圓管段I和錐管段2相結合的結構形式,圓管段I內部形成積水倉,錐管段2內部形成V型導流倉,將出水口設置在錐管段2上。安裝時,圓管段I與下水管道內壁可緊密接觸,從而確保了積水倉蓄積水量的能力和壓力型倒流倉底部為半圓弧狀,確保了倒流的快捷順暢;托板3及蓋板5角度的設置,既確保了出水口出水順暢,又避免了蓋板5和托板3粘連現象的發生;蓋板5采用自然下垂式設置,外邊沿與錐管段2外壁齒合設置,當水蒸發殆盡時,也可有效避免蟲類將蓋板5拱起,起到良好的擋蟲效果。
[0015]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中,錐管段2的底部截面為半圓弧結構,隔板4的下端面位于其半圓弧圓心位置。當然,錐管段2的底部也可以設置為平面或者錐形。
[0016]優選地,圓管段I與椎管段的高度比例關系為2: 8至4: 6,其最優比例為3: 7。
[0017]具體地,錐管段2的外側壁與圓管段I的外側壁之間具有夾角A、托板3與水平面之間具有夾角B、蓋板5與水平面之間具有夾角C ;夾角A為8-25度、夾角B為20-50度、夾角C為20-50度;出水口的外側邊緣于豎直方向上向外傾斜形成坡狀結構。
[0018]出水口在蓋板5打開后具有向外傾斜設置的側邊,從而便于水流較為平緩的流出。
[0019]托板3傾斜設置,能夠引導水流向下,其作用是:增加水的壓力,提高水的流速。
[0020]蓋板5只需打開一個小口,從里面流出雜物和水,使流量集中。出水量增加,可以拓寬出水面,從而引導了出水方向。另外,蓋板5自然下垂,有效減少水的蒸發。
[0021]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中,在安裝接口上部凸沿外圍設置兩個凹槽,如此,更容易擰緊。
[0022]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蓋板式錐形水封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圓管段(I),所述圓管段具有安裝接口,所述安裝接口上設置有連接螺紋,設置于所述圓管段下方并與其連接有錐管段(2),所述錐管段的一側設置有凹型開口,于所述凹型開口上設置有向所述錐管段內部傾斜的托板(3),所述托板的下側設置有隔板(4),所述隔板豎直設置于所述錐管段內,并與所述錐管段的底部間隙形成通水口,所述隔板將所述錐管段分割為迂回結構,所述隔板與所述凹型開口形成出水口 ;鉸接于所述隔板上設置有蓋板(5),所述蓋板與所述出水口的邊緣相抵; 所述圓管段與椎管段的高度比例關系為2: 8至4: 6; 所述錐管段的外側壁與所述圓管段的外側壁之間具有夾角A、所述托板與水平面之間具有夾角B、所述蓋板與水平面之間具有夾角C ;所述夾角A為8-25度、所述夾角B為20-50度、所述夾角C為20-50度;所述出水口的外側邊緣于豎直方向上向外傾斜形成坡狀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蓋板式錐形水封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錐管段的底部截面為半圓弧結構,所述隔板的下端面位于其半圓弧圓心位置。
【文檔編號】E03F5/042GK204252261SQ201420535603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8日
【發明者】王海濤 申請人:王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