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房設備維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預制化設備基礎惰性塊。
背景技術:
在機房設備工程中噪音較大、設備維修普遍存在,而設備基礎上和機房設備接觸處一般都會加設隔震或減震裝置,傳統的隔震或減震裝置為橡膠隔震墊或減震彈簧,通常由于后期設備選型及尺寸的變化,會導致設備基礎多次變更,尺寸或型號的變化就會使得原有的隔震或減震裝置不再滿足新設備基礎要求。
其次是在設備運行時噪音較大,不便于設備整體維修,而且設備運行過程又會對混凝土造成損傷破壞,影響機房整體質量。
因此,現有的隔震或減震裝置都無法滿足機房設備基礎的設計要求,減震效果差、不利于后期設備維護。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結構新穎、減震效果好、有利于后期設備維護的預制化設備基礎惰性塊。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本發明的一種預制化設備基礎惰性塊,包括固定于設備基礎上方的惰性塊主體,所述惰性塊主體上部連接機房設備,所述惰性塊主體的底部安裝有用以支撐惰性塊主體的支撐槽鋼,所述惰性塊主體的端部固定有減震彈簧及限位裝置,所述限位裝置固定于設備基礎上對惰性塊主體進行限位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惰性塊主體包括長方體框架,和澆注于長方體框架內的混凝土基礎。
進一步的,所述惰性塊主體的長軸方向上的兩端部均固定有減震彈簧。
進一步的,所述惰性塊主體的端部對稱安裝有兩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置于下方的底板,和與所述底板連接并置于底板上方的槽體,兩所述固定架的下方各安裝有一減震彈簧,所述減震彈簧包括彈簧和活動連接于彈簧上下兩端的支撐板,所述減震彈簧下端的支撐板固定于設備基礎上,所述減震彈簧上端的支撐板與所述底板之間留有空隙。
進一步的,所述惰性塊主體的端部、置于兩所述固定架之間安裝有限位裝置,所述限位裝置的下端與設備基礎進行固定,所述限位裝置焊接在惰性塊主體上。
進一步的,所述惰性塊主體的上部開設有地漏孔,所述地漏孔內安裝有地漏,所述惰性塊主體的端部開設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與地漏孔連通,所述排水孔內安裝有排水管。
進一步的,所述地漏孔開設于所述惰性塊主體靠近其端部處。
進一步的,所述惰性塊主體的上表面為坡面,所述坡面向所述地漏孔傾斜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坡面的坡度為2%。
進一步的,所述長方體框架的長度不小于固定于所述惰性塊主體上方的設備底座的長度;所述長方體框架的寬度不小于固定于所述惰性塊主體上方的設備底座的寬度;所述長方體框架的高度為長方體框架長度的1/10至1/8;所述長方體框架(2)的尺寸應滿足框架及內部混凝土總重量為其上設備機組重量的1.2-1.5倍。
本發明的一種預制化設備基礎惰性塊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惰性塊采用槽鋼、角鋼、鋼板焊制而成的長方體框架,并在長方體框架內澆注混凝土,組成本發明惰性塊的惰性塊主體,同時,在惰性塊主體的長軸方向上的前后兩端加設減震彈簧,并用限位裝置進行惰性塊安裝和使用時的限位,提高了減震效果、為后期設備維護提供了便利條件。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預制化設備基礎惰性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一種預制化設備基礎惰性塊的減震彈簧安裝位置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的一種預制化設備基礎惰性塊的限位裝置安裝位置示意圖。
1、惰性塊主體;2、長方體框架;3、混凝土基礎;4、支撐槽鋼;5、地漏;6、排水管;7、固定架;8、減震彈簧;9、限位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參見圖1、圖2、圖3所示,具體的一種預制化設備基礎惰性塊,包括固定于設備基礎上方的惰性塊主體1,惰性塊主體1上部連接機房設備,本發明所涉及的機房設備一般為水泵機組,在水泵機組安裝時,會在水泵機組的下方事先安裝水泵機組底座,和現場澆注的設備基礎,本發明在水泵機組底座和設備基礎之間安裝了上述惰性塊,用于保護設備的正常運行,起到減震效果;其中,本發明惰性塊主體1的底部安裝有用以支撐惰性塊1主體的支撐槽鋼4,惰性塊主體的端部焊接有限位裝置,限位裝置固定于設備基礎上對惰性塊主體進行限位固定且減少惰性塊主體與設備基礎的接觸面積達到一定減震效果,同時,本發明主要的減震元件為惰性塊主體1及其端部固定的減震彈簧8。
實施例一:
本發明的惰性塊主體1包括長方體框架2,和澆注于長方體框架2內的混凝土基礎3,混凝土基礎3采用C30混凝土澆筑,其中長方體框架2由槽鋼、角鋼和鋼板焊接而成,此處涉及的長方體框架2只是本發明最優選的一種結構,同時,任何四邊形框架、多邊形框架,只要滿足設計要求都屬于上述惰性塊主體1的形狀、結構的保護范圍;由槽鋼、角鋼和鋼板焊接或其他連接方式組成的長方體框架2,其長度應不小于固定于惰性塊主體1上方的設備底座的長度;其寬度不小于固定于惰性塊主體1上方的設備底座的寬度;而為了更好的滿足設計要求,達到最優的減震和保護效果,本發明的長方體框架2的長度和寬度分別較設備底座的長度和寬度大300mm;其中,長方體框架2的高度為長方體框架2長度的1/10至1/8,但是一般長方體框架2的高度不應小于150mm。再者,為了惰性塊的減震效果以及設備的安全運行,上述惰性塊的質量應不小于水泵機組的總重量,一般設計時,惰性塊的重量為水泵機組的總重量的1.2至1.5倍即可。
惰性塊主體1的長軸方向上的兩端部均固定有減震彈簧8。惰性塊主體1的端部對稱安裝有兩固定架7,固定架7包括置于下方的底板,和與底板連接并置于底板上方的槽體,兩固定架7的下方各安裝有一減震彈簧8,其中,減震彈簧8包括彈簧和活動連接于彈簧上下兩端的支撐板,減震彈簧8下端的支撐板固定于設備基礎上,減震彈簧8上端的支撐板與底板之間留有空隙。惰性塊主體1上方安裝有設備時,在設備運行過程中會產生振動,為了減震,本發明在惰性塊主體1的端部焊接有限位裝置,限位裝置固定于設備基礎上對惰性塊主體進行限位固定且減少惰性塊主體與設備基礎的接觸面積達到一定減震效果,同時,本發明在惰性塊主體1的前后兩端均設置了減震彈簧8,其中減震彈簧8的彈簧和上下兩端的支撐板可活動地機械連接為一體,在設備產生振動時,可以對固定架7起到一定的緩沖效果,且惰性塊主體本身重量會減小因設備震動引起的上下振幅,從而實現減震。
上述減震彈簧8中的彈簧一般設計為兩根,兩根彈簧固定在兩支撐板之間,組成減震彈簧組件,本發明在惰性塊主體1的端部均設置了兩個減震彈簧8,并且兩個減震彈簧8對稱、并靠近邊緣處設置。這樣可以更好的實現減震效果,同時整體結構美觀大方。
惰性塊主體1的端部、置于兩固定架7之間安裝有限位裝置9,限位裝置9焊接在惰性塊主體1上,限位裝置9的下端與設備基礎固定,限位裝置9的設計一方面為了安裝時的對位,另一方面可以減小惰性塊主體1與設備基礎的接觸面積,這樣可以為惰性塊的振動消除一定的力,延長惰性塊整體的使用壽命且保護建筑結構。
實施例二:
本發明的惰性塊主體1的上部開設有地漏孔,地漏孔內安裝有地漏5,惰性塊主體1的端部開設有排水孔,排水孔與地漏孔連通,排水孔內安裝有排水管6。由于本發明一般用于水泵機組的支撐減震,在水泵機組工作時、檢修時或多或少會有余水的泄露,如果余水不及時處理,會在惰性塊、設備基礎和周圍地面上堆積,會給作業人員帶來安全隱患;因此余水的處理也是本發明的一個重點,首先在惰性塊主體1的上表面開設地漏孔,并安裝不銹鋼地漏5,在惰性塊主體1的一側的下方開設有排水孔,并在排水孔內安裝有排水管6,排水管6一般采用鍍鋅鋼管,其中地漏孔和排水孔時連通的,余水由地漏5進入排水管6,并將排水管6的輸出端引至排水溝,同時為了排水效果好,本發明將惰性塊主體1的上表面設計成坡面,坡面朝向地漏孔傾斜開設,坡面的坡度為1%至5%,一般采用2%坡度即可,這樣當有余水滴落在惰性塊主體上表面時,在重力的作用下,余水會自行流入地漏孔,排水效果好,為后期設備維護提供了便利條件。
本發明在惰性塊主體1進行混凝土澆注時,采用的是C30混凝土澆注,澆注尺寸及重量根據設計要求確定,澆注后,需要對混凝土表面進行處理,表面壓實、收光,需要達到清水混凝土的觀感質量。而在澆注混凝土時,上述地漏孔和排水孔需要實現預留,將地漏5和排水管6預埋入混凝土基礎3中。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惰性塊采用槽鋼、角鋼、鋼板焊制而成的長方體框架2,并在長方體框架2內澆注混凝土基礎3,組成本發明惰性塊的惰性塊主體1,同時,在惰性塊主體1的長軸方向上的前后兩端加設減震彈簧8,并用限位裝置9進行惰性塊安裝和使用時的限位,采用上述方案設計的惰性塊使得機房設備噪音降低至最低,減震效果處于最佳狀態,對于整個工程節能貢獻大;同時,泵房的整體效果及美觀度很高,后期長期使用及維護管理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