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雨水收集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雨水收集回用系統及其收集回用方法。
背景技術:
:
目前我國水資源緊缺,尤其是大部分以城市為中心的地區,全國700多個地級市以上的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嚴重缺水,且成遞增趨勢,以致國家不得不花費巨資建設調水工程。雨水是自然界一種優質的淡水資源,經簡單處理即可實現沖廁、路面噴灑、綠化澆灌的功能,回用雨水具有顯著的節水效能。與此同時,健康住宅、生態居住區正迅猛發展,建筑區雨水回收利用系統,以其良好的節水效益和環境生態效益適應了城市的現狀與需求,是未來水資源利用的重要方向。另外,現有雨水基本都是排放到市政雨水管網,由于地面的雨水雜志多,污染物源復雜,收集使用比較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旨在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雨水收集回用系統及其收集回用方法。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雨水收集回用系統,包括雨水棄流控制器、雨水監測傳感器、蓄水池、水位傳感器、過濾器、消毒裝置及清水池,其中:
所述雨水監測傳感器,安裝在建筑物頂部,用于采集雨水匯流面積、雨水匯流時間、雨頻及水質;
所述水位傳感器,安裝在蓄水池里,用于感應蓄水池里的水位;
所述雨水棄流控制器,安裝在雨水收集管的室內的管道上,包括雨水棄流閥門、雨水收集閥門及主控制器;雨水棄流閥門與市政雨水管網連通,雨水收集閥門與所述蓄水池連通;主控制器,受其內置的PLC控制系統對其進行多點信號串聯監測控制,根據所述雨水監測傳感器采集的數據和所述水位傳感器感應的水位驅動雨水棄流閥門和雨水收集閥門動作,改變雨水收集管道內的雨水流向,實現雨水自動棄流和收集;
蓄水池,用于儲存雨水;
所述過濾器,與蓄水池連通,用于將蓄水池儲存的雨水中的懸浮物質和有機污染物進行過濾;
所述消毒裝置,為紫外線消毒裝置,與過濾器連通,用于對經過過濾后的雨水進行消毒;
所述清水池,與消毒裝置連通,用于暫時儲存經過處理后的雨水,以備回用。
進一步的實施例中,所述雨水收集回用系統還包括2臺增壓泵,每臺所述增壓泵的進水端與蓄水池連通,增壓泵的出水端與過濾器連通,該增壓泵用于將蓄水池的水抽送到過濾器中。
進一步的實施例中,所述雨水收集回用系統還包括1臺反洗水泵,所述反洗水泵的進水端與清水池連通,反洗水泵的出水端與過濾器連通,用于將清水池的水抽送到過濾器中。
進一步的實施例中,所述清水池的上部位置還設置自來水補水裝置,該自來水補水裝置用于在雨水量不足時滿足用水需求。
進一步的實施例中,所述蓄水池的容積為10m3。
進一步的實施例中,所述蓄水池的下部位置還設置有泄空管,該泄空管用于將池內沉淀的污染物排入市政管網。
進一步的實施例中,所述過濾器為石英砂過濾器。
根據本發明的改進,還提出一種烘干室雨水收集回用系統的收集回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雨水監測傳感器采集雨水匯流面積、雨水匯流時間、雨頻及水質;水位傳感器感應蓄水池里的水位;
雨水棄流控制器的主控制器根據所述雨水監測傳感器采集的數據和所述水位傳感器感應的水位,分析判斷雨水是否收集回用;當判斷為是時,驅動雨水收集閥門打開閥門,雨水流進蓄水池;當判斷為否時,驅動雨水棄流閥門打開閥門,雨水流進市政雨水管網;
蓄水池儲存雨水,過濾器將蓄水池的雨水中的懸浮物質和有機污染物進行過濾;
紫外線消毒裝置對經過過濾后的雨水進行消毒;
清水池暫時儲存經過處理后的雨水,以備回用。
進一步的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增壓泵將蓄水池的雨水抽送到過濾器中。
進一步的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反洗水泵將清水池的水抽送到過濾器中。
本發明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統及其收集回用方法,本發明提供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統,再生雨水的使用成本低,雨水再生利用也助于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統的整體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統的收集回用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了解本發明的技術內容,特舉具體實施例并配合上述所附圖式說明如下。
如圖1結合圖2所示,該雨水收集回用系統包括雨水棄流控制器2、雨水監測傳感器1、蓄水池4、水位傳感器3、過濾器5、消毒裝置6及清水池7。
雨水監測傳感器1,安裝在建筑物頂部,用于采集雨水匯流面積、雨水匯流時間、雨頻及水質。
水位傳感器3,安裝在蓄水池4里,用于感應蓄水池4里的水位。
雨水棄流控制器2,安裝在雨水收集管的室內的管道上,包括雨水棄流閥門、雨水收集閥門及主控制器;雨水棄流閥門與市政雨水管網連通,雨水收集閥門與蓄水池4連通;主控制器,受其內置的PLC控制系統對其進行多點信號串聯監測控制,根據雨水監測傳感器1采集的數據和水位傳感器3感應的水位驅動雨水棄流閥門和雨水收集閥門動作,改變雨水收集管道內的雨水流向,實現雨水自動棄流和收集。
蓄水池4,用于儲存雨水。
過濾器5,與蓄水池4連通,用于將蓄水池4儲存的雨水中的懸浮物質和有機污染物進行過濾。
消毒裝置6,為紫外線消毒裝置6,與過濾器5連通,用于對經過過濾后的雨水進行消毒。
清水池7,與消毒裝置6連通,用于暫時儲存經過處理后的雨水,以備回用。
如此,在降雨過程中,屋面雨水利用屋面雨水收集系統進入雨水收集管,初期的雨水沖刷屋面,其中夾雜著一定量的粉塵和泥砂,降雨初期的水質較差,雨水監測傳感器1采集水質數據,雨水棄流控制器2對其進行棄流處理,雨水流入市政雨水管網,后期水質較好的雨水進入蓄水池4儲存,蓄水池4內的雨水利用增壓泵提升至過濾器5進行過濾,出水經紫外線消毒后進入清水池7以備回用。當雨水蓄水池4滿水時,棄流控制器關閉雨水棄流閥門,多余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網。
在一些優選地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雨水收集回用系統還包括2臺增壓泵,每臺增壓泵的進水端與蓄水池連通,增壓泵的出水端與過濾器連通,該增壓泵用于將蓄水池4的水抽送到過濾器5中。如此,一臺使用,另一臺備用。在本實施例中,增壓泵的規格參數:Q=5m3/h,H=16m,N=0.75KW。
優選地,雨水收集回用系統還包括1臺反洗水泵,反洗水泵的進水端與清水池連通,反洗水泵的出水端與過濾器連通,該反洗水泵用于將清水池7的水抽送到過濾器5中。在本實施例中,反洗水泵的規格參數:Q=22.3m3/h,H=16m,N=2.2KW。
在某些優選的實施例中,清水池7的上部位置還設置自來水補水裝置,該自來水補水裝置用于在雨水量不足時滿足用水需求。在本實施例中,鑒于綠化用水時間相對集中,以及過濾器5反洗用水量較大,清水池7容積設計為6m3。
在本實施例中,蓄水池4的容積為10m3。蓄水池4容積綜合考慮最大月日均降雨量,容積定為3日回用水量,因此容積定為10m3。
優選地,蓄水池4的下部位置還設置有泄空管,該泄空管用于將池內沉淀的污染物排入市政管網。
如圖1所示,過濾器5為石英砂過濾器5。另外,過濾器5需定期反洗10min左右,反洗排污排至市政污水管網。
如圖1結合圖2所示,本實施例還提出一種雨水收集回用系統的收集回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雨水監測傳感器1采集雨水匯流面積、雨水匯流時間、雨頻及水質;水位傳感器3感應蓄水池4里的水位;
雨水棄流控制器2的主控制器根據雨水監測傳感器1采集的數據和水位傳感器3感應的水位,分析判斷雨水是否收集回用;當判斷為是時,驅動雨水收集閥門打開閥門,雨水流進蓄水池4;當判斷為否時,驅動雨水棄流閥門打開閥門,雨水流進市政雨水管網;
蓄水池4儲存雨水,過濾器5將蓄水池4的雨水中的懸浮物質和有機污染物進行過濾;
紫外線消毒裝置6對經過過濾后的雨水進行消毒;
清水池7暫時儲存經過處理后的雨水,以備回用。
如圖1所示,方法還包括:
增壓泵將蓄水池4的雨水抽送到過濾器5中。
如圖1所示,方法還包括:
反洗水泵將清水池7的水抽送到過濾器5中。
本發明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統及其收集回用方法,本發明提供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統,再生雨水的使用成本低,雨水再生利用也助于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書所界定者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