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節能雨水回收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雖然水資源總量很大,但由于空間及時間上分布不均,而且水污染越來越嚴重,使得水資源也成為了緊缺資源,采取節水措施合理利用水資源很有必要,其中,合理有效利用雨水是一種有效的水資源利用手段。特別是對于屋頂面積較大的建筑,設計一種雨水回收利用系統很有必要。現有技術中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統只是在雨季期才能起到節水的作用,而非雨季期時不但不節水,還增加耗能。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背景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節能雨水回收利用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其包括通過管道依次連通的集水池、棄流池、緩沖池、反沖過濾器、旁通處理系統、清水儲存水箱和加壓供水管網,在加壓供水管網的上方設置高位水箱,高位水箱的進水口與市政自來水管連接、其出水口與加壓供水管網的一個入水口連接,棄流池的進水側設有粗格柵,棄流池的出水側設有細格柵,緩沖池內設有浮球閥控制裝置,浮球閥控制裝置感應控制緩沖池內的水位值。
進一步的,在高位水箱的進水口與市政自來水管的連接處設有水閥開關,在高位水箱的出水口與加壓供水管網的連接處設有水閥開關。
進一步的,所述反沖過濾器為濾床過濾結構。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將落到集水池的雨水依次通過棄流池、緩沖池、反沖過濾器、旁通處理系統對雨水進行凈化并再次利用,節約了淡水資源,對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在加壓供水管網的上方設置高位水箱,采用了高位水箱間接補水方式,完全能滿足國家規范要求,在非雨季期時充分利用了市政自來水水壓,通過蓄能達到了節能供水的目的, 比傳統雨水收集回用系統更加節能,從而降低了該系統日常使用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通過管道依次連通的集水池1、棄流池2、緩沖池3、反沖過濾器4、旁通處理系統5、清水儲存水箱6和加壓供水管網7。該棄流池2的進水側設有粗格柵21,出水側設有細格柵22,該集水池1通過管道與棄流池2相連通,該集水池1于出水側開設有出水口(圖未示),該集水池1通過出水口與緩沖池3連通。該緩沖池3內設有浮球閥控制裝置(圖未示),該浮球閥控制裝置通過感應控制緩沖池3內的水位值來調節供給到反沖過濾器4的供水量。該反沖過濾器4采用濾床過濾結構,對雨水進行粗過濾,主要用作軟化、除鹽及純水系統的預處理。
本實用新型在加壓供水管網7的上方設置高位水箱8,高位水箱8的進水口與市政自來水管9連接、其出水口與加壓供水管網7的一個入水口連接。在高位水箱8的進水口與市政自來水管9的連接處設有水閥開關10,在高位水箱8的出水口與加壓供水管網7的連接處設有水閥開關10。
雨水落到集水池1中積聚起來,雨水通過管道進入棄流池2,經過粗格柵21進行第一次過濾,大塊固體物被粗格柵21攔截在外面,粗過濾后的雨水再經過細格柵22的細過濾后,進入緩沖池3,緩沖池3的水位上升,浮球閥控制裝置(圖未示)感應控制緩沖池3的水位值,當雨水量達到預定值后,提升泵將緩沖池內的雨水泵入反沖過濾器4,反沖過濾器4采用濾床過濾結構,過濾后的雨水進入 旁通處理系統6進行消毒除垢后,進入清水儲存水箱6儲存,以供加壓供水管網7再利用。在非雨季期時,由市政自來水補充到高位水箱,充分利用了市政水壓的能量,再由高位水箱向加壓供水管網供水,供綠化景觀或沖廁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