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地漏芯子和本體的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地漏,具體為一種地漏芯子和本體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地漏一般由地漏本體、防臭防蟲芯子和蓋板構成,其中的地漏本體大都采用金屬材質,而地漏芯子采用塑料材質,并通過地漏芯子外壁的凸塊與地漏本體內壁上的卡槽實現卡合連接。
[0003]在此,如圖1和2所示,以上地漏本體V內壁上的卡槽為若干個呈周向均勻分布的導槽11',每個導槽If上方設置有芯子2'凸塊21'卡入的缺口 111',導槽11'的下方其沿著地漏本體V的內壁斜向下延伸且其深度不斷加大。在裝配時,將每個地漏芯子上的凸塊21'對應每個導槽117的缺口 1117卡入,而后沿著導槽11'的方向轉動,使凸塊217在深度不斷加深的導槽IV限制下迫使芯子2'下沉而使芯子下沿口 22'壓緊本體V上沿口 12'而實現兩者的密封緊配連接。
[0004]在此,以上凸塊21'與導槽11'的連接只能通過單向旋轉裝配,一旦實際使用中雜物進入導槽If而使旋出方向卡死時就無法旋出。此外對于那些缺少方向感的人來說也是一種麻煩,因其對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沒有概念,在拆卸時不知道往那個方向轉動,這給實際使用帶來了一定不便。
[0005]此外,因各個導槽11'是沿著本體1'內壁斜向下延伸的,這樣的結構無法通過后期的車加工直接實現,因此出于方便加工的考慮,整個地漏本體I' 一般由螺紋連接的上蓋體31'和下筒體32'構成,不僅增加了模具成本,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后期的裝配工序,導致人力成本的增加。
[0006]另外,以上地漏本體I'與芯子2'的裝配過程中,必須通過芯子2'的轉動才能實現與本體V的卡合或拆卸。但在目前,出于拆裝方便的考慮,一般都在芯子2'的入水口 23'部位設置有“一”字形或“S”形的橫杠24、其中的“一”字型結構如圖2所示,在拆裝時,通過兩手指伸入入水口抓住橫杠24'來轉動芯子2',不僅著力范圍小,操作麻煩,最主要的問題是手指著力點位于橫杠22'的中部,轉動時扭力很小,當地漏長時間使用后卡的比較緊時就難以轉動芯子2',給實際使用帶來很大不便。此外塑料材質的細橫杠24'在長時間使用后容易老化變脆,在用力過大的情況下易扳斷而造成芯子2'的徹底報廢。
[0007]此外,以上“一”字形(或“S”形)的橫杠24'橫跨設置在入水口 23'上,會對地漏芯子2'入水口 23'的下水造成阻礙,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排水性能,也比較容易被毛發等雜物卡住而造成堵塞。
【發明內容】
[0008]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設計了一種地漏芯子和本體的連接結構,其具有拆裝方便,且不會對地漏芯子的入水造成影響,具有結構簡單實用的特點。
[0009]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10]—種地漏芯子和本體的連接結構,包括地漏本體和芯子,地漏本體內壁設置有卡槽,芯子外壁設置有若干可與卡槽卡合連接的凸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為一等深的環形槽,環形槽的上方在對應每個芯子凸塊的位置設置有上缺口;所述凸塊兩端的高度低于其中部的高度。
[0011]進一步的,上述芯子在其口部設置有外翻的芯子沿口,芯子沿口與地漏本體口部的接觸部位設置有密封膠圈。
[0012]進一步的,上述地漏本體為一體成型結構。
[0013]進一步的,上述芯子內部設置有直通的排水孔,排水孔的口部間隔布局設置有至少兩個凸起組件,每個凸起組件中包括一個上凸起或兩個間隔布局的上凸起。
[0014]進一步的,上述上凸起呈長條狀并朝向地漏芯子內部布局設置。
[0015]本發明本體上的卡槽由帶若干上缺口的等深環形槽構成,該卡槽結構與凸塊連接時可進行雙向旋轉裝配,只要將凸塊對應卡入相應的上缺口后,逆時針或順時針轉動都可以將凸塊卡入到環形槽內而實現芯子與本體的卡合連接。
[0016]在此,為保證凸塊雙向都能順利地卡入環形槽中,以上凸塊的兩端高度低于其中部的高度。
[0017]此外,本發明設計的卡槽結構相比現有的斜向導槽得到了很大的簡化,可直接通過后期的車床進行加工,因此也就沒有必要將構成本體的上蓋體和下筒體拆分成分體結構并進行組合裝配,可直接做成一體成型結構,這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加工工序,節省了人力成本。
[0018]再者,本發明在芯子排水孔口部設置有若干凸起組件,其可結合地漏蓋板進行地漏芯子的轉動操作。在拆裝時,將蓋板垂直插入到芯子的排水孔口部,并使蓋板的兩端分別卡入不同組凸起組件中兩上凸起構成的卡槽中或使地漏蓋板的兩端單側卡住不同組凸起組件中單個上凸起的不同側實現止位卡合,而后手握住轉蓋板轉動就可帶動地漏芯子同步轉動。
[0019]在以上操作過程中,可通過整只手抓住蓋板來實現芯子轉動,不僅著力方便,操作范圍大,操作簡便,最主要的是可借助蓋板的長距離杠桿效應,使芯子的轉動扭力得到成倍提升,能更省力的轉動芯子,保證芯子的正常拆裝。
[0020]此外,以上各凸起組件均設置在芯子排水孔的口部,其不會對排水孔的入水造成任何影響,能有效保證芯子良好的排水性能。
【附圖說明】
[0021 ]圖1、現有地漏本體的立體結構剖視圖;
[0022]圖2、現有地漏芯子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3]圖3、本實用新型地漏本體的立體結構剖視圖;
[0024]圖4、本發明芯子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5]圖5、本發明芯子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6、本發明芯子第三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如圖3和4所示,一種地漏芯子和本體的連接結構,包括地漏本體I和芯子2,地漏本體I內壁設置有卡槽11,芯子2外壁設置有若干可與卡槽11卡合連接的凸塊21。
[0028]所述卡槽11為一等深的環形槽,環形槽的上方在對應每個芯子凸塊21的位置設置有上缺口 111。該卡槽11的環形槽結構與凸塊21連接時可進行雙向旋轉裝配,只要將凸塊21對應卡入相應的上缺口 111后,逆時針或順時針轉動都可以將凸塊21卡入到環形槽內而實現芯子2與本體I的卡合連接,即使實際使用中雜物進入導槽11而使一個方向旋出卡死時依然可通過另一個方向旋出,給拆卸清洗和重新裝配提供了很大方便。此外對于那些缺少方向感的人來說也方便了很多,因其無論轉動那個方向都可以旋出拆卸。
[0029]在此,為保證凸塊21雙向都能順利地卡入環形槽中,以上凸塊21的兩端211高度低于其中部212的高度而形成類八字形或圓弧或拱形的結構,較低的兩端方便凸塊21順利卡入環形槽,而較高的中部可保證凸塊21卡入環形槽后芯子2和本體I的連接密封性。
[0030]本發明設計的卡槽11結構相比現有的斜向導槽得到了很大的簡化,可直接通過后期的車床進行加工,因此也就沒有必要將構成本體I的上蓋體和下筒體拆分成分體結構并進行組合裝配,可直接做成一體成型結構,這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加工工序,節省了人力成本。
[0031 ] 再者,為保證芯子2與本體I連接的密封性能,以上芯子2在其口部設置有外翻的芯子沿口 22,芯子沿口 22下側與地漏本體I 口部的接觸部位設置有密封膠圈3。
[0032]如圖4所示,所述芯子2的內部設置有排水孔23,所述排水孔23的口部231間隔布局設置有至少兩個凸起組件,在本實施例中僅采用兩個凸起組件結構,在實際中可采用更多個的凸起組件,在此就不再累述。
[0033]以上每個凸起組件中包括一個上凸起24或包括兩個間隔布局的上凸起24。在本實施例中,每個凸起組件均包括兩上凸起24,兩上凸起24之間形成卡槽25,且上凸起24呈長條狀并朝向地漏芯子2內部布局設置。在拆裝時,將地漏蓋板4垂直插入到芯子2的排水孔口部231,并使蓋板4的兩端分別卡入不同組凸起組件中兩上凸起24構成的卡槽25中,而后手握住蓋板4轉動就可帶動地漏芯子2同步轉動。
[0034]在實際中也可圖5所示,兩凸起組件中其中一個由兩間隔布局的上凸起24構成,另一個由單個上凸起24構成,在拆裝時,將蓋板4垂直插入到芯子2的排水孔口部231,使地漏蓋板4的一端卡入對應側凸起組件中兩上凸起24構成的卡槽25中而另一端單側卡住對應側凸起組件中上凸起24的側邊實現止位卡合,而后手握住蓋板4繞箭頭方向轉動就可帶動地漏芯子2同步轉動。
[0035]此外,也可如圖6所示,兩凸起組件均由單個上凸起24構成,在拆裝時,將蓋板4垂直插入到芯子2的排水孔口部231,使地漏蓋板4的兩端單側卡住對應側凸起組件中上凸起24的側邊實現止位卡合,而后手握住蓋板4繞箭頭方向轉動就可帶動地漏芯子同步轉動。
[0036]以上排水孔口部231設置的凸起組件,其可結合地漏蓋板4進行地漏芯子2的轉動操作,不僅受力范圍大,操作簡便,最主要的是可借助蓋板4的長距離杠桿效應,使芯子2的轉動扭力得到成倍提升,能更省力的轉動芯子2,保證芯子2的正常拆裝,避免轉動扭力過小而無法拆卸芯子2的現象發生。
[0037]此外,以上各凸起組件均設置在芯子排水孔23的口部231周邊,其不會對排水孔23的入水造成任何影響,能有效保證芯子2良好的排水性能。
[0038]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原理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或修飾,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地漏芯子和本體的連接結構,包括地漏本體和芯子,地漏本體內壁設置有卡槽,芯子外壁設置有若干可與卡槽卡合連接的凸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為一等深的環形槽,環形槽的上方在對應每個芯子凸塊的位置設置有上缺口;所述凸塊兩端的高度低于其中部的高度。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漏芯子和本體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子在其口部設置有外翻的芯子沿口,芯子沿口與地漏本體口部的接觸部位設置有密封膠圈。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漏芯子和本體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本體為一體成型結構。4.如權利要求1-3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地漏芯子和本體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子的內部設置有直通的排水孔,排水孔的口部間隔布局設置有至少兩個凸起組件,每個凸起組件中包括一個上凸起或兩個間隔布局的上凸起。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地漏芯子和本體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起呈長條狀并朝向地漏芯子內部布局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地漏芯子和本體的連接結構,包括地漏本體和芯子,地漏本體內壁設置有卡槽,芯子外壁設置有若干可與卡槽卡合連接的凸塊,所述卡槽為一等深的環形槽,環形槽的上方在對應每個芯子凸塊的位置設置有上缺口;所述凸塊兩端的高度低于其中部的高度。本實用新型設計的一種地漏芯子和本體的連接結構,其具有拆裝方便,且不會對地漏芯子的入水造成影響,具有結構簡單實用的特點。
【IPC分類】E03F5/04
【公開號】CN205387747
【申請號】CN201620213989
【發明人】張金榮
【申請人】張金榮
【公開日】2016年7月20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