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環境設備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坡面徑流場導流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坡面徑流場測定徑流泥沙常存在一些問題:集流槽和導流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泥沙沉積,集流、導流功能被削弱,沉積的作用使所測泥沙量少于實際流失量,測驗精度受到影響;其二,為了防止大、暴降雨產生的徑流在集流系統中不外溢,常需建造一級或多級分流等龐大的分流設施,這不僅增加了工程成本,而且排水清沙工作費工費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坡面徑流場導流裝置已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坡面徑流場導流裝置,包括:集流槽、中轉池和導流管,所述集流槽固定安裝在坡面上,所述集流槽的下端與中轉池相連通,所述中轉池的下部設有液體出口和固形物出口,所述液體出口位于所述固形物出口的上方,所述液體出口與導流管相連通。
優選的,所述液體出口與所述導流管之間設有分流器,所述分流器連通液體出口與多根導流管。
優選的,所述液體出口處固定連接有過濾裝置。
優選的,所述過濾裝置為泥沙過濾網,所述泥沙過濾網的濾徑為0.3-1毫米。
優選的,包括固定安裝在中轉池上端開口處的滑道、與滑道滑動連接的滑塊和推板,所述推板固定連接在所述滑塊上。
優選的,所述滑道的滑動方向與固形物出口所在的平面垂直。
優選的,所述推板的底邊與中轉池的底面相貼合,所述推板與固形物出口所在的平面平行。
優選的,所述液體出口和固形物出口位于所述中轉池的相鄰的兩個側壁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種能夠實現泥沙分離的坡面徑流場導流裝置,避免因泥沙沉積造成的的坡面徑流場導流裝置使用效果不佳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坡面徑流場導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坡面徑流場導流裝置的中轉池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坡面徑流場導流裝置的出水口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坡面徑流場導流裝置,包括:集流槽1、中轉池2和導流管3,所述集流槽1固定安裝在坡面上,所述集流槽1的下端與中轉池2相連通,所述中轉池2的下部設有固形物出口21和液體出口22,所述液體出口22位于所述固形物出口21的上方,所述液體出口22與導流管3相連通。
所述液體出口22與所述導流管3之間設有分流器4,所述分流器4連通液體出口22與多根導流管3。所述液體出口22處固定連接有過濾裝置6。所述過濾裝置6為泥沙過濾網,所述泥沙過濾網的濾徑為0.3-1mm。
包括固定安裝在中轉池上方的滑道23、滑塊24和推板5,所述滑塊24與滑道23滑動連接,所述推板,5固定連接在所述滑塊24上。所述滑道23的滑動方向與固形物出口21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推板5的底邊與中轉池2的底面相貼合,所述推板5與固形物出口21所在的平面平行。
所述液體出口22和固形物出口21位于所述中轉池2的相鄰的兩個側壁上。
實施例2
如圖1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坡面徑流場導流裝置,包括:集流槽1、中轉池2和導流管3,所述集流槽1固定安裝在坡面上,所述集流槽1的下端與中轉池2相連通,所述中轉池2的下部設有固形物出口21和液體出口22,所述液體出口22位于所述固形物出口21的上方,所述液體出口22與導流管3相連通。
所述液體出口22與所述導流管3之間設有分流器4,所述分流器4連通液體出口22與多根導流管3。所述液體出口22處固定連接有過濾裝置6。所述過濾裝置6為泥沙過濾網,所述泥沙過濾網的濾徑為0.3-1mm。
所述液體出口22和固形物出口21位于所述中轉池2的相鄰的兩個側壁上。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