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水利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河道防護的抗洪磚。
背景技術:
為建設現代化美麗新農村,整治江河環境,梳理鎮村河流還綠水青山,是推進新農村河流整治的重要步驟,很多河流多年失修,從未疏浚,加上年久水土流失變窄變淺,淤泥橫灌,荊棘縱橫,有的河道已堵塞,有的地方魚蝦絕種,有的地方成了露天垃圾場,夏天臭氣沖天,生態形勢日益嚴峻。
目前,公園等地的墻壁、水庫的堤壩、河川的護岸、道路的斜面,大都采用混凝土磚、混凝土壁或砌磚為主施工,這是優先重視土壤穩定和傾斜面保護的結果。現有的混凝土磚一般為方塊的實心形,其內部沒有孔隙,一般由水泥、骨料、砂和水制成。建造一座河堤所是將兩塊磚之間澆注水泥使其兩者連接成一體,磚為實心重量較重,操作不便,也不容易拆除,所產生的成本較高,建造工程巨大所花費的時間也較長,且因澆注成一體使得強度不高,穩定性差,使用壽命較短,定時需要維修;漲潮時河里的魚蝦會被潮水沖到河堤上,退潮后河堤上的魚蝦因缺少水而死掉,從而造成河里魚蝦滅絕等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用于河道防護的抗洪磚,具有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安裝組合靈活,砌筑成的護岸強度高,結構穩定性強,抗沖擊性能強,有效保護河提,提高河道的抗洪能力。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河道防護的抗洪磚,包括磚體,其特征在于:磚體的前側設有第一L型凸起,第一L型凸起設于磚體的上半部,第一L型凸起的高度小于磚體的高度,磚體的后側設有第二L型凸起,第二L型凸起設于磚體的下半部,第二L型凸起的高度小于磚體的高度,第一L型凸起與第二L型凸起相匹配,磚體的頂面上對稱分布有轉角凸起,磚體的底面上對稱分布有轉角凹槽,轉角凹槽與轉角凸起相匹配;該抗洪磚具有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安裝組合靈活,砌筑成的護岸強度高,結構穩定性強,抗沖擊性能強,有效保護河提,提高河道的抗洪能力。
進一步,磚體的一側設有連接凸起,磚體的另一側設有限位槽,限位槽與連接凸起相匹配,在左右堆砌生態磚時,一側的生態磚通過連接凸起卡緊在相鄰一側生態磚的限位槽內,實現左右相鄰生態磚的卡位連接,增加堆砌后整體的穩定性,增加生態磚堆的抗剪強度,提高防撞性能。
進一步,磚體的頂面上設有定位凸起,磚體的底面上設有定位孔,定位孔與定位凸起相匹配,在上下堆砌生態磚時,將處于下方的生態磚頂面上的定位凸起卡在處于上方的生態磚底面上的定位孔內,相互牽制,不易脫開,增加了生態砌塊上下堆砌后的穩定性。
進一步,磚體的兩側均設有方形槽,左右相鄰兩塊生態磚堆砌時方形槽合成一個完整的注漿通道,向該注漿通道內灌注水泥漿,使得左右兩塊磚體粘合成一體,穩定牢固。
進一步,磚體上橫向設有錨固凹槽,錨固凹槽呈半圓弧狀,有利于上下砌筑的生態磚之間的錨固凹槽形成完整的圓形狀,方便固定,且增加砌筑后生態磚之間的通透性。
進一步,磚體上設有左右貫通的透氣孔,增大磚體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加快空氣交換效率,從而提高磚體的透氣性和熱穩定性。
進一步,磚體上設有漿槽溝,向漿槽溝內灌注水泥漿,使得上下兩塊磚體粘合成一體,提高生態磚上下堆砌時的穩定性。
進一步,第一L型凸起上設有第一弧形面,磚體的后側設有第二弧形面,第二弧形面與第一弧形面相匹配,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都起到裝飾美觀作用,在前后堆砌生態磚時,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的相互穩合,使得前后相鄰的生態磚之間的接觸面變為柔性,起到緩沖前后相鄰生態磚之間產生的沖撞作用,從而保護了磚體,第一弧形面還作為擋水面,起到抵擋河水的沖刷作用。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中第一L型凸起與第二L型凸起相匹配,在前后堆砌生態磚時,將處于前方生態磚的第二L型凸起的端頭卡在處于后方生態磚的第一L型凸起的凹槽內,同時第一L型凸起的端頭正好也卡在第二L型凸起的凹槽內,實現前后生態磚的相互牽制,不易脫開,相互咬合成一體,穩定性高,此時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的相互穩合,使得前后相鄰的生態磚之間的接觸面變為柔性,起到緩沖前后相鄰生態磚之間產生的沖撞作用,從而保護了磚體,第一弧形面還作為擋水面,起到抵擋河水的沖刷作用;磚體的頂面上對稱分布有轉角凸起,磚體的底面上對稱分布有轉角凹槽,在上下堆砌生態磚時,將處于下方的生態磚頂面上的轉角凸起卡在處于上方的生態磚底面上的轉角凹槽內,相互牽制,不容易發生橫向位移,增加了生態砌塊上下堆砌后的穩定性;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安裝組合靈活,砌筑成的護岸強度高,結構穩定性強,抗沖擊性能強,有效保護河提,提高河道的抗洪能力。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河道防護的抗洪磚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俯視圖;
圖4為圖1的仰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磚體砌筑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磚體;2-透氣孔;3-漿槽溝;4-錨固凹槽;5-連接凸起;6-限位槽;7-方形槽;8-第一L型凸起;9-第二L型凸起;10-第一弧形面;11-第二弧形面;12-轉角凸起;13-轉角凹槽;14-定位凸起;15-定位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河道防護的抗洪磚,包括磚體1,磚體1上設有左右貫通的透氣孔2,增大磚體1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加快空氣交換效率,從而提高磚體1的透氣性和熱穩定性。磚體1上設有漿槽溝3,向漿槽溝3內灌注水泥漿,使得上下兩塊磚體1粘合成一體,提高生態磚上下堆砌時的穩定性。磚體1上橫向設有錨固凹槽4,錨固凹槽4呈半圓弧狀,有利于上下砌筑的生態磚之間的錨固凹槽4形成完整的圓形狀,方便固定,且增加砌筑后生態磚之間的通透性。
磚體1的一側設有連接凸起5,磚體1的另一側設有限位槽6,限位槽6與連接凸起5相匹配,在左右堆砌生態磚時,一側的生態磚通過連接凸起5卡緊在相鄰一側生態磚的限位槽6內,實現左右相鄰生態磚的卡位連接,增加堆砌后整體的穩定性,增加生態磚堆的抗剪強度,提高防撞性能。磚體1的兩側均設有方形槽7,左右相鄰兩塊生態磚堆砌時方形槽7合成一個完整的注漿通道,向該注漿通道內灌注水泥漿,使得左右兩塊磚體1粘合成一體,穩定牢固。
磚體1的前側設有第一L型凸起8,第一L型凸起8設于磚體1的上半部,第一L型凸起8的高度小于磚體1的高度,磚體1的后側設有第二L型凸起9,第二L型凸起9設于磚體1的下半部,第二L型凸起9的高度小于磚體1的高度,第一L型凸起8與第二L型凸起9相匹配,在前后堆砌生態磚時,將處于前方生態磚的第二L型凸起9的端頭卡在處于后方生態磚的第一L型凸起8的凹槽內,同時第一L型凸起8的端頭正好也卡在第二L型凸起9的凹槽內,實現前后生態磚的相互牽制,不易脫開,相互咬合成一體,穩定性高。第一L型凸起8上設有第一弧形面10,磚體1的后側設有第二弧形面11,第二弧形面11與第一弧形面10相匹配,第一弧形面10和第二弧形面11都起到裝飾美觀作用,在前后堆砌生態磚時,第一弧形面10和第二弧形面11的相互穩合,使得前后相鄰的生態磚之間的接觸面變為柔性,起到緩沖前后相鄰生態磚之間產生的沖撞作用,從而保護了磚體1,第一弧形面10還作為擋水面,起到抵擋河水的沖刷作用。
磚體1的頂面上對稱分布有轉角凸起12,磚體1的底面上對稱分布有轉角凹槽13,轉角凹槽13與轉角凸起12相匹配,在上下堆砌生態磚時,將處于下方的生態磚頂面上的轉角凸起12卡在處于上方的生態磚底面上的轉角凹槽13內,不容易發生橫向位移,穩定性高。磚體1的頂面上設有定位凸起14,磚體1的底面上設有定位孔15,定位孔15與定位凸起14相匹配,在上下堆砌生態磚時,將處于下方的生態磚頂面上的定位凸起14卡在處于上方的生態磚底面上的定位孔15內,相互牽制,不易脫開,增加了生態砌塊上下堆砌后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中第一L型凸起8與第二L型凸起9相匹配,在前后堆砌生態磚時,將處于前方生態磚的第二L型凸起9的端頭卡在處于后方生態磚的第一L型凸起8的凹槽內,同時第一L型凸起8的端頭正好也卡在第二L型凸起9的凹槽內,實現前后生態磚的相互牽制,不易脫開,相互咬合成一體,穩定性高,此時第一弧形面10和第二弧形面11的相互穩合,使得前后相鄰的生態磚之間的接觸面變為柔性,起到緩沖前后相鄰生態磚之間產生的沖撞作用,從而保護了磚體1,第一弧形面10還作為擋水面,起到抵擋河水的沖刷作用;磚體1的頂面上對稱分布有轉角凸起12,磚體1的底面上對稱分布有轉角凹槽13,在上下堆砌生態磚時,將處于下方的生態磚頂面上的轉角凸起12卡在處于上方的生態磚底面上的轉角凹槽13內,相互牽制,不容易發生橫向位移,增加了生態砌塊上下堆砌后的穩定性;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安裝組合靈活,砌筑成的護岸強度高,結構穩定性強,抗沖擊性能強,有效保護河提,提高河道的抗洪能力。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實用新型為基礎,為解決基本相同的技術問題,實現基本相同的技術效果,所作出的簡單變化、等同替換或者修飾等,皆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