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單元拼裝式橡膠充水防洪墻及組合方法,克服現有防洪墻的各種不足之處。
背景技術:
:
國內現有的防洪主力裝備是防洪沙袋,其特點是沙袋主要由聚丙烯塑料制成,這些材料一般可以從紡織品生產商廢棄的塑料中獲得,價格低廉。沙袋只需帶子、鏟子、人力和沙子、方便易得。但是對于現代化的城市里,土料和沙料并不隨處易得,并且洪水過后的沙袋也不利于環保回收,更需要大量的人力。國外出現一種鋼制防洪墻,其優點是組裝便捷、便于拆卸、在缺少土料和沙袋的地方比較適用。但同時其缺點也比較明顯,工程一次性投入較大,還需要足夠的倉儲空間,并且需要混凝土的基座,推廣上受到客觀條件局限。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單元拼裝式橡膠充水防洪墻及組合方法。
上述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單元拼裝式橡膠充水防洪墻,其組成包括:充水橡膠單元,所述的充水橡膠單元的一端設置有一個燕尾槽和兩個榫卯的組合結構,所述的充水橡膠單元的另一端設置有兩個所述的燕尾槽和三個所述的榫卯組合結構,所述的充水橡膠單元的上端均勻的設置有一組孔徑和深度相同的柱型孔,所述的充水橡膠單元的上表面的兩端位置處設置有兩個孔徑相同的入水口,所述的充水橡膠單元的長邊的側面的下端兩側設置有兩個孔徑相同的出水口。
所述的單元拼裝式橡膠充水防洪墻,一組所述的充水橡膠單元通過所述的燕尾槽和所述的榫卯的拼接組合構成防洪墻。
所述的單元拼裝式橡膠充水防洪墻,根據水位的高度可組建增加所述的充水橡膠單元的高度向上錯位羅列。
所述的單元拼裝式橡膠充水防洪墻,所述的充水橡膠單元不注水的時,能夠收縮壓扁。
所述的單元拼裝式橡膠充水防洪墻,所述的柱型孔內插入有固定樁。
所述的單元拼裝式橡膠充水防洪墻,所述的充水橡膠單元可為單層直接注水結構或在所述的充水橡膠單元內部設置有內膽結構。
所述的單元拼裝式橡膠充水防洪墻的組合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以一層單元體防水墻為例,先與防水墻拼裝的樁基礎利用打樁機打好。然后將單元防水墻穿入空洞固定好位置。防水墻的上部有入水口,將入水口的蓋擰開,利用水泵機將其充滿水,在將入水口開口擰緊,形成具有良好整體性的組合單元,為增強水壩的防水性能,在短側面連接處設置咬合性接觸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可就地取材只需要水填充橡膠防洪墻,可用水泵取水方便迅速且環保。不要大量人工,適合各種地形地勢。這種防洪墻為橡膠制品,空心充水單元拼接式配合樁基礎來加固其整體性,來達到最佳防洪效果。
本發明是充水橡膠配合固定樁組合成的防洪墻。不充入水時可收縮壓扁節省空間。基本單元為側面正方形的長方體長方形的邊長大概為短邊的4倍或以上。頂面設四列兩排孔洞插入樁與其固定。隨著水位升高可以組建增加單元的高度向上錯位羅列。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附圖1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本發明的雙層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單元拼裝式橡膠充水防洪墻,其組成包括:充水橡膠單元1,所述的充水橡膠單元的一端設置有一個燕尾槽2和兩個榫卯3的組合結構,所述的充水橡膠單元的另一端設置有兩個所述的燕尾槽和三個所述的榫卯組合結構,所述的充水橡膠單元的上端均勻的設置有一組孔徑和深度相同的柱型孔4,所述的充水橡膠單元的上表面的兩端位置處設置有兩個孔徑相同的入水口5,所述的充水橡膠單元的長邊的側面的下端兩側設置有兩個孔徑相同的出水口6。
實施例2:
根據實施例1所述的單元拼裝式橡膠充水防洪墻,一組所述的充水橡膠單元通過所述的燕尾槽和所述的榫卯的拼接組合構成防洪墻。
實施例3:
根據實施例1或2所述的單元拼裝式橡膠充水防洪墻,根據水位的高度可組建增加所述的充水橡膠單元的高度向上錯位羅列。
實施例4:
根據實施例1或2或3所述的單元拼裝式橡膠充水防洪墻,所述的充水橡膠單元不注水的時,能夠收縮壓扁。
實施例5:
根據實施例1或2或3或4所述的單元拼裝式橡膠充水防洪墻,所述的充水橡膠單元可為單層直接注水結構或在所述的充水橡膠單元內部設置有內膽結構。
實施例6:
一種實施例1—5之一所述的單元拼裝式橡膠充水防洪墻的組合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以一層單元體防水墻為例,先與防水墻拼裝的樁基礎利用打樁機打好。然后將單元防水墻穿入空洞固定好位置。防水墻的上部有入水口,將入水口的蓋擰開,利用水泵機將其充滿水,在將入水口開口擰緊,形成具有良好整體性的組合單元,為增強水壩的防水性能,在短側面連接處設置咬合性接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