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覆蓋層邊坡過流保護結構,屬于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領域。
背景技術: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施工過程中,涉水部分的覆蓋層邊坡存在過水流的情況。例如,采用枯期圍堰分期導流的水電站施工中,一個枯水期明渠未建成,基坑需要汛期過流,必須對基坑的邊坡進行防護,確保邊坡汛期過流的穩定安全。覆蓋層抗沖流速低、抗水流沖刷能力差,通常采用大塊石、鋼筋石籠、鉛絲石籠、混凝土面板護面等方法。上述方法施工相對復雜、工期長、成本高。尤其在低流速水流情況下,混凝土面板護面造價過高;采用鋼筋石籠、鉛絲石籠,需要現場制作并進行現場堆放,施工程序復雜,工期長;采用大塊石護坡,仍需要外部搬運到護坡部位,大塊石的堆筑需要人工堆筑,此外,大塊石底部被淘刷的后上部容易失穩。因此,在工期緊張、如何以最低成本盡快形成覆蓋層過流保護結構,對急需過流的覆蓋層邊坡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快速施工,且投資少、經濟有效的覆蓋層邊坡過流保護結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覆蓋層邊坡過流保護結構,包括已開挖至穩定的覆蓋層邊坡,覆蓋層邊坡在其迎水面設置有刻槽,刻槽橫斷面寬度為30cm~50cm、高度為20cm~40cm,刻槽可采用人工或者小型機械進行開挖,覆蓋層邊坡的迎水面鋪設有土工布,土工布通過設于刻槽內的混凝土固定。該結構在保護覆蓋層邊坡過流的同時,亦能提高邊坡穩定性。
進一步的是:混凝土填充滿刻槽。
進一步的是:土工布數量為多件,相鄰兩件土工布之間在混凝土底部進行搭接。
進一步的是:土工布數量為多件,相鄰兩件土工布之間在接頭處以縫合的方式搭接。
進一步的是:刻槽為平行設置的多個,刻槽長度方向與覆蓋層邊坡迎水面傾斜方向一致。
進一步的是:還具有沿水平向設置的多個刻槽。
進一步的是:刻槽為矩形槽或者梯形槽。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方案充分應用了土工布良好的反濾性能,防止覆蓋層顆粒被水流帶出;利用刻槽處混凝土固定土工布,防止土工布被水流帶走;通過固定土工布保護覆蓋層邊坡,防止被水流沖刷破壞;該結構在保護覆蓋層邊坡過流的同時,亦能提高邊坡穩定性。該方案施工簡單快速,能迅速形成覆蓋層過流保護結構,后期的土工布及刻槽內混凝土拆除簡單,后續施工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平面布置圖;
圖2是圖1的A-A剖面;
圖3是圖1的B-B剖面;
圖4是圖1的C-C剖面;
圖中標記:1-覆蓋層邊坡、2-刻槽、3-土工布、4-混凝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4所示,本發明包括已開挖至穩定的覆蓋層邊坡1,覆蓋層邊坡1在其迎水面設置有刻槽2,刻槽2橫斷面寬度為30cm~50cm、高度為20cm~40cm,刻槽可采用人工或者小型機械進行開挖,覆蓋層邊坡1的迎水面鋪設有土工布3,土工布3通過設于刻槽2內的混凝土4固定。
為使土工布3固定牢靠,土工布3應沿著刻槽2斷面的輪廓線鋪設,以使得混凝土4可填充滿刻槽2。
土工布3數量為多件,為充分利用土工布的反濾性能,相鄰兩件土工布3之間在混凝土4底部進行搭接。相鄰兩件土工布之間在接頭處還可采用縫合的方式搭接,此時搭接位置則可任意設置,可采用手提縫紉機進行縫合。
為方便實施,同時保證過流保護結構的穩固,刻槽2為平行設置的多個,刻槽2長度方向與覆蓋層邊坡1迎水面傾斜方向一致。另外,為提高穩固性,還可設置沿水平向設置的多個刻槽2,形成“井”字型分布的刻槽2,尤其適用于當保護的覆蓋層邊坡1較高時。
刻槽2優選采用矩形槽或者梯形槽,刻槽2可采用人工或者小型機械進行開挖。
優選實施例:在過水之前,首先將覆蓋層邊坡1開挖至設計穩定坡比,并找平;在坡面上每隔一段距離掏垂直方向刻槽2;若保護的覆蓋層邊坡1較高,需要在垂直方向增加水平方向的刻槽2;沿著坡面鋪設一層土工布3,在刻槽2處,土工布3需要沿著刻槽2斷面的輪廓線鋪設鋪設,土工布3分縫接頭處需要設置在刻槽2底部處,搭接處具有一定的搭接長度;然后在刻槽2處澆筑滿壓重的混凝土4,利用混凝土4固定并壓實土工布;過流后,后期可根據施工需要,進行土工布3及刻槽2內混凝土4的拆除,方便后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