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河道清淤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淤堵河道清淤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泥土進入城市河道中,由于城市河道水流緩慢,大量的泥土逐漸沉積在河底形成淤泥,不僅造成河床升高,威脅河堤及居民安全,而且還會使水質變差,破壞河道生態平衡,嚴重影響城市環境,為了改善河道的生態環境,提高河道堤壩的安全,就必須對河道及時進行清淤工作。
清淤是將河道的淤泥從水底切割、收集、抽取并輸送到特定地點進行集中處理的底泥處理措施。針對水環境的清淤通常采用清淤船,清淤船利用絞吸頭將淤泥從河底吸出,由于淤泥成分復雜,淤泥里含有大量的雜物,如生活垃圾、工業廢棄物、石頭等,這些垃圾雜物在絞吸頭抽取泥漿時,將隨泥漿進入管道,極易造成泥漿泵及管道淤堵,損壞清淤設備,降低了清淤效率,增加了清淤成本。
針對清淤過程中的淤堵問題,目前人們已經提出了不少解決方案。但大多防淤堵措施是通過在絞吸頭處設置過濾裝置(如過濾網),防止垃圾雜物淤堵設備。雖然一定程度上可減少淤堵問題,當仍有一些條狀石塊或垃圾進入淤堵管道或泥漿泵,且一旦淤堵發生,必須將絞吸頭從河底提出才能清理過濾裝置上纏繞的垃圾雜物、拆卸管道和泥漿泵清除淤堵物,清理維修操作復雜、清理時間長、效率低,嚴重影響清淤進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淤堵河道清淤系統,解決現有技術中清淤泵和管路易堵且過濾裝置清理操作復雜,效率低下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防淤堵河道清淤系統,包括:載具以及設置在所述載具上的抽吸結構、防淤堵結構與儲泥結構;
所述抽吸結構通過所述防淤堵結構與所述儲泥結構相連;
所述防淤堵結構包括:過濾缸、過濾篩、固定支架以及密封蓋;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過濾缸內,所述過濾篩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密封蓋固定在所述過濾缸上;
所述過濾缸上部,過濾篩上方設置進液口,與所述抽吸結構相連;所述過濾缸下部,過濾篩下方設置出液口,與所述儲泥結構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抽吸結構包括:絞吸頭、進液管、出液管以及抽吸泵;
所述絞吸泵通過所述進液管與所述進液口相連;抽吸泵輸入端通過所述出液管與所述出液口相連;所述抽吸泵輸出端與所述儲泥結構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抽吸泵采用自吸式螺桿泵。
進一步地,所述儲泥結構包括:儲泥箱。
進一步地,所述防淤堵結構還包括:第一吊鉤;
所述第一吊鉤固定在所述過濾篩上。
進一步地,所述密封蓋通過密封絞固定在所述過濾缸上。
進一步地,所述防淤堵結構還包括:與所述第一吊鉤匹配的第二吊鉤以及升降結構;
所述第二吊鉤與所述升降結構相連,在所述升降結構拉動下,上升或者下降;
所述升降結構固定在所述載具上。
進一步地,所述升降結構包括:絞車、支架、滑輪以及牽引繩;
所述絞車和支架固定在所述載具上;
所述滑輪可轉動的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牽引繩一端固定在所述絞車的絞盤上,另一端穿過所述滑輪固定在所述第二吊鉤上。
進一步地,所述升降結構還包括:斜支架;
所述斜支架固定在所述載具上,并與所述支架固定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過濾篩為內凹型過濾篩。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防淤堵河道清淤系統,通過抽吸結構將淤泥從河底破碎抽吸,并維持設備內管道負壓狀態,可維持泥漿的高抽吸速度,加快泥漿的過濾,縮短清淤時間,儲泥箱可實現泥漿的快速收集;防淤堵結構將抽起到載具上的淤泥漿在過濾缸內過濾,去除泥漿中的垃圾雜物,防止淤堵螺桿泵以及管道;通過在載具上清理過濾篩,快速清除過濾缸中的雜物,縮短清理時間。本發明的防淤堵河道清淤系統集絞吸、過濾、垃圾雜物清理及泥漿儲存于一體,結構緊湊、操作方便,可以大規模工程應用,實現河道淤泥的高效、快速、經濟清淤。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防淤堵河道清淤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防淤堵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申請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防淤堵河道清淤系統,解決現有技術中清淤泵和管路易堵且過濾裝置清理操作復雜,效率低下的技術問題;達到了提升清淤設備管路流暢性,清理操作簡便快捷的技術效果。
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具體特征是對本申請技術方案的詳細的說明,而不是對本申請技術方案的限定,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針對以上河道清淤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淤堵、操作運輸方便、清淤效率高的河道清淤系統。
參見圖1和圖2,一種防淤堵河道清淤系統,包括:載具5以及設置在所述載具5上的抽吸結構(1、3)、防淤堵結構2與儲泥結構4。
所述抽吸結構(1、3)通過所述防淤堵結構2與所述儲泥結構4相連;將河底的淤泥絞吸而上,并注入置于載具5上的防淤堵結構,將淤泥漿內的大體積雜物過濾,濾過的泥漿抽入到儲泥結構內。由于防淤堵結構2設置在載具5上,那么濾除的大體積雜物,便可在載具5上快速清理;同時,抽吸系統內的淤泥漿在進入抽吸泵3之前,先經過過濾,大幅降低了淤堵的風險。
所述防淤堵結構包括:過濾缸14、過濾篩18、固定支架17以及密封蓋12;所述固定支架17固定在所述過濾缸14內,所述過濾篩18置于所述固定支架17上;所述密封蓋12固定在所述過濾缸14上。
所述過濾缸14上部,過濾篩18上方設置進液口15,與所述抽吸結構相連;所述過濾缸14下部,過濾篩18下方設置出液口19,與所述儲泥結構4相連。
淤泥漿從進液口15進入到過濾缸14上部,受自重作用落在過濾篩18上,去除大體積雜物;濾過淤泥漿;自所述出液口輸出。
設備管道內,在抽吸泵的作用下處于負壓狀態。
進一步地,所述抽吸結構包括:絞吸頭1、進液管、出液管以及抽吸泵3。
所述絞吸泵1通過所述進液管與所述進液口15相連;抽吸泵3輸入端通過所述出液管與所述出液口19相連;所述抽吸泵3輸出端與所述儲泥結構4相連。
所述絞吸頭1置于淤泥層內,在抽吸泵3的作用下,管道內處于負壓狀態,淤泥漿由下至上,抽吸到載具5上;進入過濾缸14內,去除過濾雜物。而后通過出液管進入到抽吸泵內,進而進入儲泥結構內。
具體來說,所述抽吸泵3采用自吸式螺桿泵。所述儲泥結構4包括:儲泥箱。所述防淤堵結構還包括:第一吊鉤16;所述第一吊鉤16固定在所述過濾篩18上。便于起重設備拉抬所述過濾篩18。
進一步地,所述密封蓋12通過密封絞13固定在所述過濾缸14上。便于密封蓋12啟閉。
進一步地,所述防淤堵結構還包括:與所述第一吊鉤16匹配的第二吊鉤11以及升降結構。
所述第二吊鉤11與所述升降結構相連,在所述升降結構拉動下,上升或者下降;所述升降結構固定在所述載具5上。
進一步地,所述升降結構包括:絞車6、支架9、滑輪10以及牽引繩7。
所述絞車6和支架9固定在所述載具5上;所述滑輪10可轉動的固定在所述支架9上;所述牽引繩7一端固定在所述絞車6的絞盤上,另一端穿過所述滑輪10固定在所述第二吊鉤11上。
進一步地,所述升降結構還包括:斜支架8;所述斜支架8固定在所述載具5上,并與所述支架9固定相連。形成穩定的支撐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過濾篩18為內凹型過濾篩。
下面介紹清淤設備的工作過程。
首先將絞吸頭1沉入河底淤泥中,啟動絞吸頭1和自吸式螺桿泵,自吸式螺桿泵使系統中各設備和管道維持一定的負壓,絞吸頭1將淤泥漿從河底抽取,在負壓的作用下,淤泥漿經輸送管路輸送至防堵結構2中,防堵結構2中的過濾篩18將淤泥漿中的垃圾雜物去除,自吸式螺桿泵將過濾后的淤泥漿抽至儲泥結構4儲存,清淤過程完成。
垃圾清理過程:
首先,關閉自吸式螺桿泵,打開密封鉸,移開上密封蓋12,轉動絞車6調節鋼絲繩7的長度,使第二掛鉤11伸入過濾缸14內,將第二吊鉤11和第一吊鉤16連接,轉動絞車6,將過濾篩18從過濾缸14內吊出,清除過濾篩18上的垃圾,轉動絞車6,將過濾篩18裝入過濾缸14內,將密封蓋12移到原處,關閉密封鉸13。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防淤堵河道清淤系統,通過抽吸結構將淤泥從河底破碎抽吸,并維持設備內管道負壓狀態,可維持泥漿的高抽吸速度,加快泥漿的過濾,縮短清淤時間,儲泥箱可實現泥漿的快速收集;防淤堵結構將抽起到載具上的淤泥漿在過濾缸內過濾,去除泥漿中的垃圾雜物,防止淤堵螺桿泵以及管道;通過在載具上清理過濾篩,快速清除過濾缸中的雜物,縮短清理時間。本發明的防淤堵河道清淤系統集絞吸、過濾、垃圾雜物清理及泥漿儲存于一體,結構緊湊、操作方便,可以大規模工程應用,實現河道淤泥的高效、快速、經濟清淤。
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實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