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護坡結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植被生態混凝土護坡結構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護坡指的是為防止邊坡受沖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種鋪砌和栽植的統稱,橋址所在河段,河岸的凹岸逐年迎受水流沖刷,會使河岸不斷地坍塌,為保護橋梁和路堤安全,須在凹岸修筑防護建筑物,此外,因設橋引起河水流向變化,沖刷河岸而危及農田和村鎮時,也須在河岸修建防護建筑物;現有的護坡結構一般是采用固定樁將護坡網箱固定在土坡上,避免出現山體滑坡的情況,但是,目前所采用的固定樁具有結構單一,連接強度不足等缺點,為此我們提出一種植被生態混凝土護坡結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植被生態混凝土護坡結構及施工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植被生態混凝土護坡結構,包括土坡,土坡的一側設有固濱籠趾墻,土坡的上方設有護坡網箱,所述護坡網箱內填充有生態混凝土,護坡網箱遠離土坡的一側設有第一安裝槽,第一安裝槽內設有固定樁,固定樁的一端貫穿第一安裝槽的內底部并延伸至土坡內,固定樁遠離土坡的一端設有第二安裝槽,固定樁內設有空腔,所述第二安裝槽內設有轉動套,轉動套的外圈設有第二卡塊,所述第二安裝槽的側壁設有與第二卡塊相對應的第二卡槽,轉動套靠近空腔的一端貫穿第二安裝槽的內底部并延伸至空腔內,所述轉動套內設有轉軸,轉軸上設有第一卡塊,轉動套的內壁設有與第一卡塊相對應的第一卡槽,所述轉軸上套接有彈簧,彈簧的兩端分別與轉動套和轉軸固定連接,所述轉軸上設有第三安裝槽,第三安裝槽的內壁轉動連接有連接桿,連接桿遠離轉軸的一端轉動連接有插板,所述空腔的內壁設有與插板相對應的貫穿口。
優選地,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數目均至少為三個,且第一卡塊之間等距環形排布,第二卡塊之間等距環形排布。
優選地,所述連接桿的數目為三個,且三個連接桿等距環形排布。
優選地,所述連接桿與插板之間的夾角為銳角。
上述植被生態混凝土護坡結的施工方法是,先施工固濱籠趾墻,待固濱籠趾墻拆模養護達到強度后,施工土坡,安裝護坡網箱,用插板、轉軸、固定樁與轉動套對護坡網箱進行固定,蓋上防水蓋即可;
固濱籠趾墻的施工,包括固濱籠趾墻的地基處理、墊層施工與固濱籠趾墻主體施工;固濱籠趾墻的地基必須堅實可靠,當出現松軟土或地基不均勻時就要換填處理,使地基承載力均勻一致;地基處理后需要進行隱蔽工程驗收合格才能澆筑混凝土墊層;墊層混凝土硬化后才能進行固濱籠趾墻主體施工;固濱籠趾墻主體施工時,要確保固濱籠趾墻主體的垂直度符合要求;
固濱籠趾墻主體施工完驗收合格后進行土坡的施工;土坡采用含水率為最佳含水率的素土分層壓實;
安裝護坡網箱時,現將土坡修理規整,將護坡網箱鋪筑在土坡的表面,將固定樁穿過護坡網箱的孔洞打入土坡中,安裝插板、轉軸與轉動套,用固定樁、插板、轉軸與轉動套對護坡網箱進行固定,全部固定好后,蓋上防水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結構簡單,通過在護坡網箱中的生態混凝土栽培根植物,從而增強土坡的表面抵抗雨水沖擊的能力,同時拉出轉動套,彈簧處于拉伸狀態,使第二卡塊與第二卡槽分離,轉動轉動套,通過第一卡塊與第一卡槽卡接,帶動轉軸轉動,通過連接桿帶動插板,將插板插入土坡中,使固定樁不易拔出,從而增強護坡網箱與土坡的連接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3為固定樁的截面示意圖;
圖4為固定樁與轉動套的連接示意圖。
圖中:土坡1、插板2、轉軸3、固定樁4、轉動套5、防水蓋6、護坡網箱7、固濱籠趾墻8、第一卡塊9、彈簧10、連接桿11、第二卡塊1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4,一種植被生態混凝土護坡結構,包括土坡1,土坡1的一側設有固濱籠趾墻8,土坡1的上方設有護坡網箱7,護坡網箱7內填充有生態混凝土,護坡網箱7遠離土坡1的一側設有第一安裝槽,第一安裝槽內設有固定樁4,固定樁4的一端貫穿第一安裝槽的內底部并延伸至土坡1內,固定樁4遠離土坡1的一端設有第二安裝槽,固定樁4內設有空腔,第二安裝槽內設有轉動套5,轉動套5的外圈設有第二卡塊12,第二安裝槽的側壁設有與第二卡塊12相對應的第二卡槽,轉動套5靠近空腔的一端貫穿第二安裝槽的內底部并延伸至空腔內,轉動套5內設有轉軸3。
轉軸3上設有第一卡塊9,第一卡塊9和第二卡塊12的數目均至少為三個,且第一卡塊9之間等距環形排布,第二卡塊12之間等距環形排布,保證轉動套5與固定樁4卡接更加緊密,轉動套5的內壁設有與第一卡塊9相對應的第一卡槽,轉軸3上套接有彈簧10,彈簧10的兩端分別與轉動套5和轉軸3固定連接,轉軸3上設有第三安裝槽,第三安裝槽的內壁轉動連接有連接桿11,連接桿11遠離轉軸3的一端轉動連接有插板2,連接桿11的數目為三個,且三個連接桿11等距環形排布,連接桿11與插板2之間的夾角為銳角,空腔的內壁設有與插板2相對應的貫穿口。
所述的一種植被生態混凝土護坡結的施工方法,先施工固濱籠趾墻8,待固濱籠趾墻8拆模養護達到強度后,施工土坡1,安裝護坡網箱7,用插板2、轉軸3、固定樁4與轉動套5對護坡網箱7進行固定,蓋上防水蓋6即可;
固濱籠趾墻8的施工,包括固濱籠趾墻8的地基處理、墊層施工與固濱籠趾墻8主體施工;固濱籠趾墻8的地基必須堅實可靠,當出現松軟土或地基不均勻時就要換填處理,使地基承載力均勻一致;地基處理后需要進行隱蔽工程驗收合格才能澆筑混凝土墊層;墊層混凝土硬化后才能進行固濱籠趾墻8主體施工;固濱籠趾墻8主體施工時,要確保固濱籠趾墻8主體的垂直度符合要求;
固濱籠趾墻8主體施工完驗收合格后進行土坡1的施工;土坡1采用含水率為最佳含水率的素土分層壓實,能使土壓到最密實的含水量就是最佳含水率,不同土的數值是不同的,但是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屬于基本常識。
安裝護坡網箱7時,現將土坡1修理規整,將護坡網箱7鋪筑在土坡1的表面,將固定樁4穿過護坡網箱7的孔洞打入土坡1中,安裝插板2、轉軸3與轉動套5,用固定樁4、插板2、轉軸3與轉動套5對護坡網箱7進行固定,全部固定好后,蓋上防水蓋6。
工作原理:在護坡網箱7中的生態混凝土栽培根植物,從而增強土坡的表面抵抗雨水沖擊的能力,同時拉出轉動套5,彈簧10處于拉伸狀態,使第二卡塊12與第二卡槽分離,轉動轉動套5,通過第一卡塊9與第一卡槽卡接,帶動轉軸3轉動,通過連接桿11帶動插板2,將插板2插入土坡1中,松開轉動套5,在彈簧10的拉力下,轉動套5被拉入第二安裝槽中,使第二卡塊12與第二卡槽卡接,固定轉軸3,使固定樁4不易拔出,從而增強護坡網箱與土坡的連接強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