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井蓋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自動懸浮復位市政道路井蓋裝置。
背景技術:
市政道路井蓋裝置在每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一部分用于下水道排水,一部分用于實施布線纜等用途。針對下水道排水的市政道路井蓋裝置,在下急驟暴雨的情況下,地勢偏低的地方,形成大量積水而不能及時排放,到達一定深度后,就造成車輛拋錨,行人無法趟過的困境。另外一旦發生人身事故與車輛損壞,勢必會造成理賠糾紛。
目前絕大部分市政道路井蓋裝置均是市政道路井蓋與市政道路井蓋底座互相吻合,市政道路井蓋上面只有用于拆卸的兩個小孔,普遍存在不能及時排水的問題。現有的漂浮蓋裝置雖然解決了能加速排水的問題,但井蓋浮漂過后不能自動恢復,需要擺正,浪費人力,甚至可能會發生意外,并且這種漂浮井蓋本身質量輕,堅硬度不夠,容易破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懸浮復位市政道路井蓋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現有的漂浮井蓋不能自動恢復,需要擺正,浪費人力,甚至可能會發生意外,井蓋本身質量輕,堅硬度不夠,容易破碎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自動懸浮復位市政道路井蓋裝置,包括井蓋、濾網、升降立柱、液壓缸、泄壓閥、進油管、液壓油泵、液壓油箱、出油管、PLC控制器、水浸傳感器、防護罩、地面和漏水孔,所述井蓋的底部與升降立柱連接,所述升降立柱鑲嵌在液壓缸內,所述井蓋的底部四周安裝有濾網,且濾網與地面連接,所述液壓缸的底側與進油管連接,所述進油管與液壓油泵連接,所述液壓油泵與液壓油箱連接,所述液壓油箱內裝有液壓油,所述液壓缸的底部安裝有泄壓閥,所述泄壓閥與出油管連接,所述出油管與液壓油箱連接,所述泄壓閥和液壓油泵通過導線和PLC控制器連接,所述PLC控制器通過導線和水浸傳感器連接,所述水浸傳感器位于地面一厘米高處的平臺上,所述水浸傳感器的頂部安裝有一個防護罩,所述井蓋上設置有五個漏水孔。
優選的,所述井蓋的的邊緣貼有警示反光貼。
優選的,所述液壓缸為可升降裝置,可升降高度范圍為0-30cm。
優選的,所述防護罩為半工字型遮擋式結構。
優選的,所述井蓋采用球墨鑄鐵材料制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自動懸浮復位市政道路井蓋裝置設置有四個液壓缸,液壓缸為可升降裝置,可升降高度范圍為0-30cm,當積水過多時,液壓缸可以將井蓋頂起,加速排水,減少路面積水,當積水排凈后,液壓缸會自動降下,帶動井蓋歸位,井蓋的邊緣貼有反光貼,夜晚難以看清路況時,車輛燈光照射后反光,便于車輛繞行,井蓋采用球墨鑄鐵材料制成,球墨鑄鐵強度高、韌性好,能避免井蓋破損,延長井蓋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井蓋閉合后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出油管和液壓油箱連接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進油管和液壓油泵連接示意圖。
圖中:井蓋-1;濾網-2;升降立柱-3;液壓缸-4;泄壓閥-5;進油管-6;液壓油泵-7;液壓油箱-8;出油管-9;PLC控制器-10;水浸傳感器-11;防護罩-12;地面-13;漏水孔-1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自動懸浮復位市政道路井蓋裝置,包括井蓋1、濾網2、升降立柱3、液壓缸4、泄壓閥5、進油管6、液壓油泵7、液壓油箱8、出油管9、PLC控制器10、水浸傳感器11、防護罩12、地面13和漏水孔14,其井蓋1的底部與升降立柱3連接,升降立柱3鑲嵌在液壓缸4內,井蓋1的底部四周安裝有濾網2,且濾網2與地面13連接,液壓缸4的底側與進油管6連接,進油管6與液壓油泵7連接,液壓油泵7與液壓油箱8連接,液壓油箱8內裝有液壓油,液壓缸4的底部安裝有泄壓閥5,泄壓閥5與出油管9連接,出油管9與液壓油箱8連接,泄壓閥5和液壓油泵7通過導線和PLC控制器10連接,PLC控制器10通過導線和水浸傳感器11連接,水浸傳感器11位于地面13一厘米高處的平臺上,水浸傳感器11的頂部安裝有一個防護罩12,井蓋1上設置有五個漏水孔14。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井蓋1的邊緣貼有警示反光貼,夜晚難以看清路況時,車輛燈光照射后反光,便于車輛繞行;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液壓缸4為可升降裝置,可升降高度范圍為0-30cm,可以將井蓋1頂起,加速排水;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防護罩12為半工字型遮擋式結構,上部可防止行人踩踏將水浸傳感器11損壞,下部開口可以使水流進入接觸水浸傳感器11;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井蓋1采用球墨鑄鐵材料制成,球墨鑄鐵強度高、韌性好,能避免井蓋1破損。
工作原理:在使用該自動懸浮復位市政道路井蓋裝置時,首先需對整個自動懸浮復位市政道路井蓋裝置有一個結構上的了解,在使用時,能夠更加便捷的進行使用,當流水較少時,可以通過漏水孔14流入下水道,當積水過多時,積水通過防護罩12下部開口進入,接觸水浸傳感器11,水浸傳感器11通過導線向PLC控制器10傳遞信號,PLC控制器10控制液壓油泵7開始運行,液壓油泵7將液壓油箱8內的液壓油通過進油管6輸送到液壓缸4,升降立柱3開始升高,將井蓋1頂起,加速排除積水,井蓋1下的濾網2也被拉起,防止垃圾進入下水道,當積水排除完成時,水浸傳感器11將該信號反饋至PLC控制器10,PLC控制器10接收到該信號后控制泄壓閥5打開進行泄壓,液壓缸4內的液壓油通過出油管9流入液壓油箱8,升降立柱3帶動井蓋1降下,防護罩12為半工字型結構,上部可防止行人踩踏將水浸傳感器11損壞,同時可防止頂部雨水滴落到水浸傳感器11上造成水浸傳感器11錯誤感應,該PLC控制器10為可編程的單片機控制器,其具體工作原理與結構為市面上已有技術,不做累述,進而完成一系列的操作流程。
綜上所述,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