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雨水管理設備,特別涉及一種水質型全自動初期雨水棄流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雨水棄流裝置用在雨水收集系統中,主要用于在進行收集屋面,硬化地面,草坪及其他可以收集雨水的收集介質中的雨水時,剛開始的雨水通常都會含有雜質,如鳥糞、紙屑、雜塵、油污等易污染物,所以對于剛開始的部分雨水需要用棄流裝置,或棄流井把它做一個拋棄,便于收集后面干凈的雨水。具體來說,通過雨水棄流裝置把初期雨水收集起來并排放掉,達到保證后續收集的雨水為干凈的雨水的目的。
傳統初期雨水棄流裝置具有工藝復雜、信號裝置與控制裝置距離遠,且不能夠按水質進行收集,經常參著一些雜質,收集到雨水水質較差。因此,設計一種自動化程度高、運行管理費用低、能夠收集較好水質的雨水棄流裝置是目前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初期雨水定量全自動棄流裝置,在滿足雨水收集水質滿足要求前提下,盡可能減少棄流初期雨水量,提高收集的雨水的水質,具有投資少、自動化程度高、運行管理費用低、施工簡單、安裝制造方便、施工周期短、可實現精確棄流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水質型全自動初期雨水棄流裝置,包括箱體,進水管、導流筒、電動旋轉閥門、棄流管及收集管,所述導流筒設置在箱體內,所述進水管從箱體左側插入到箱體內并與導流筒連接,進水管內設置有水質監控儀,水質監控儀的前端設置有一網篩,所述進水管包括套管及導管,套管與導管螺紋連接,網篩設置在套管與導管連接處,棄流管及收集管分別與導流筒連接并與進水管垂直方向設置,所述電動旋轉閥門通過一旋轉軸設置在導流筒內,導流筒內設置有兩限位點,即限位點A和限位點B,限位點A、限位點B與旋轉軸之間的夾角為90度。
進一步的,所述旋轉軸與外接的電機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電動旋轉閥門為半圓形的密封擋塊。
進一步的,所述導管端部的外壁開有外螺紋,導管端部的內壁開有內螺紋,所述網篩為圓錐形,網篩的下端設置有一連接頭,連接頭外壁開有內螺紋,連接頭的外螺紋與導管的內螺紋配合,所述套管內壁開有內螺紋,套管的內螺紋與導管的外螺紋配合,旋轉套管即可將套管與導管快速連接,并將網篩封閉在套管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水質監控儀和電動旋轉閥門來根據雨水水質自動實現初期雨水的棄流,實現初期雨水的精確棄流,在滿足雨水收集水質滿足要求前提下,盡可能減少棄流初期雨水量,提高雨水收集比率,本實用新型具有投資少、自動化程度高、運行管理費用低、施工簡單、安裝制造方便、施工周期短、可實現精確棄流的特點。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水質型全自動初期雨水棄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圖;
附圖3是圖1所示進水管的改進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一種水質型全自動初期雨水棄流裝置,包括箱體1,進水管2、導流筒3、電動旋轉閥門4、棄流管5及收集管6,所述導流筒3設置在箱體1內,所述進水管2從箱體1左側插入到箱體1內并與導流筒3連接,進水管2內設置有水質監控儀21,水質監控儀21能夠根據水質確定棄流時機,避免了流量型雨水棄流裝置棄流過早影響收集雨水水質,水質監控儀21的前端設置有一網篩22,網篩22用于阻隔雜質,棄流管5及收集管6分別與導流筒3連接并與進水管2垂直方向設置,使得進水管2與棄流管5及收集管6構成一T字型結構,所述電動旋轉閥門4通過一旋轉軸41設置在導流筒3內,旋轉軸41與外接的電機連接,由電機驅動電動旋轉閥門4旋轉,電動旋轉閥門4為一半圓形的密封擋塊,導流筒3內設置有兩限位點,即限位點A31和限位點B32,限位點A31、限位點B32與旋轉軸41之間的夾角為90度,當電動旋轉閥門4位于限位點A時,進水管2與收集管6連通,當電動旋轉閥門4位于限位點B時,進水管2與棄流管5連通。
進一步的,如圖3所示,所述進水管2包括套管23及導管24,套管23與導管24螺紋連接,網篩22設置在套管23與導管24連接處,所述導管24與導流筒3連接,導管24端部的外壁開有外螺紋,導管24端部的內壁開有內螺紋,所述網篩22為圓錐形,網篩22的下端設置有一連接頭221,連接頭221外壁開有內螺紋,連接頭221的外螺紋與導管24的內螺紋配合,旋轉網篩22即可將連接頭221與導管24快速連接,所述套管23內壁開有內螺紋,套管23的內螺紋與導管24的外螺紋配合,旋轉套管23即可將套管23與導管24快速連接,并將網篩22封閉在套管23內,采用螺紋連接的方式,可以定期打開套管12清理網篩22攔截的雜質,以保證水質監控儀21監測的準確性。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如圖1、圖2所示:
1)當雨水通過進水管2進入該裝置,通過水質監控儀21在線監測,如果不滿足收集水質要求,則電動限位轉換閥門3處于限位B32位置,初期雨水首先通過棄流管5排走,實現初期雨水的棄流;
2)當雨水通過進水管2進入該裝置,通過水質監控儀21在線監測,如果滿足收集水質要求,則電動限位轉換閥門3處于限位A31位置,實現雨水收集;
3)當通過收集管6收集雨水完畢或進水管無雨水進入口,由控制系統控制,電動限位轉換閥門動作至下處于限位B32,實現常態下收集管的常閉狀態,避免雨水再進入后續系統。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水質監控儀和電動旋轉閥門來根據雨水水質自動實現初期雨水的棄流,實現初期雨水的精確棄流,在初期雨水水質滿足要求前提下,準確的實現初期雨水棄流,本裝置投資少、自動化程度高、運行管理費用低、施工簡單、安裝制造方便、施工周期短,從而可以解決傳統初期雨水棄流裝置工藝復雜、土建投資大、建設周期長、管理復雜等問題,并且可避免流量型雨水棄流裝置棄流過早影響收集雨水水質,棄流過晚影響收集雨水水量的缺點,從而實現對進入雨水收集系統雨水水質的精準控制及最大限度利用雨水資源。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