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圍護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基坑圍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基坑圍護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現代城市水利工程建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水利工程建于建筑物密集的中心城區,由于受到城市中原有建筑物和正常生產活動的限制,施工空間十分有限,基坑圍護結構在設計、施工時,既要保證整個支護結構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又要控制結構的變形和周圍土體的變形,以保證周圍建筑和地下管線的安全。在安全前提下,又要方便施工,縮短工期。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基坑圍護結構施工技術常常較難滿足深基坑的施工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的方便施工,縮短工期,能夠有效控制結構變形和周圍土體變形的基坑圍護結構。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坑圍護結構,包括:設置于基坑一側的若干根依次沿著直線排列的排粧,所述排粧的底端插入于土層中,所述排粧的頂端通過頂部連接結構連接,若干根所述排粧間隔設置;若干根縱向結構件,設置于所述排粧的靠近所述基坑一側,若干根所述縱向結構件由上到下均勻設置,每個縱向結構件均與若干根排粧連接,每根所述縱向結構件上設有若干個錨索固定位置,每個所述錨索固定位置處于相鄰兩根所述排粧之間;若干根旋噴粧錨索,設置于所述排粧的遠離所述基坑一側,且均斜插入于所述土層內,所述旋噴粧錨索與所述錨索固定位置一一對應,相鄰兩根所述旋噴粧錨索平行;每根所述旋噴粧錨索包括旋噴粧本體,所述旋噴粧本體內設有錨索本體,每個所述錨索本體的一端通過一固定連接塊與所述縱向結構件的錨索固定位置連接。
[0005]優選地,所述頂部連接結構為混凝土冠梁。
[0006]優選地,所述固定連接塊為鋼腰梁或者混凝土腰梁。
[0007]優選地,所述旋噴粧錨索的所述旋噴粧本體的粧徑大于等于500mm。
[0008]優選地,所述旋噴粧錨索的傾斜角度為15°至25°。
[0009]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基坑圍護結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保證了深基坑開挖的安全要求,減小了圍護結構的布置空間,降低了基坑開挖施工難度,加快施工進度,滿足工程工期要求。
【附圖說明】
[0011]圖1顯示為本實施例的基坑圍護結構的剖面圖。
[0012]圖2顯示為本實施例的基坑圍護結構的從基坑處看的主視圖。
[0013]附圖標號說明
[0014]100排粧
[0015]200頂部連接結構
[0016]300縱向結構件
[0017]400旋噴粧錨索
[0018]410旋噴粧本體
[0019]420錨索本體
[0020]500固定連接塊
[0021]α旋噴粧錨索的傾斜角度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0023]請參閱附圖。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所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0024]如圖1和圖2所示,圖1顯示為本實施例的基坑圍護結構的剖面圖;圖2顯示為工作人員從基坑處看到的主視圖。
[0025]本實施例的基坑圍護結構,包括:
[0026]設置于基坑一側的若干根依次沿著直線排列的排粧100,排粧100的底端插入于土層中,排粧100的頂端通過頂部連接結構200連接,若干根排粧100間隔設置;
[0027]若干根縱向結構件300,設置于排粧100的靠近基坑一側,若干根縱向結構件300由上到下均勻設置,每個縱向結構件300均與若干根排粧100連接,每根縱向結構件300上設有若干個錨索固定位置,每個錨索固定位置處于相鄰兩根排粧100之間;若干根縱向結構件300間隔設置,縱向結構件300的數量可根據基坑深度調整;
[0028]若干根旋噴粧錨索400,設置于排粧100的遠離基坑一側,且均斜插入于土層內,旋噴粧錨索400與錨索固定位置一一對應,若干根旋噴粧錨索400由上到下排列成若干行,相鄰兩根旋噴粧錨索400平行;
[0029]每根旋噴粧錨索400包括旋噴粧本體410,旋噴粧本體410內設有錨索本體420,每個錨索本體420的一端通過一固定連接塊500與縱向結構件300的錨索固定位置連接,固定連接塊500的數量與旋噴粧錨索400的數量相同。
[0030]本實用新型的頂部連接結構200使直線排列的若干根排粧100連接為一個整體;為了使旋噴粧錨索400與排粧100能夠固定連接,設置若干根縱向結構件300,每個縱向結構件300均與若干根排粧100連接,使縱向結構件300與排粧100連接為一個整體;每個旋噴粧錨索400的錨索本體420的從旋噴粧本體410中伸出的一端穿過相鄰兩個排粧100之間的間隔,錨索本體420的一端通過固定連接塊500固定于相應的縱向結構件300的錨索固定位置上。
[0031]本實用新型的旋噴粧錨索400通過縱向結構件300、固定連接塊500與排粧100穩固地連接,旋噴粧錨索400與軟土之間錨固力強,能夠有效改善土體物理力學性能。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既有效保證了深基坑開挖的圍護要求,有效的縮短了工期,又減少了圍護結構的布置空間,降低了基坑開挖施工難度。
[0032]頂部連接結構200為混凝土冠梁。該結構保證了若干根排粧100的頂端能夠通過混凝土冠梁穩固地連接在一起。
[0033]固定連接塊500為鋼腰梁或者混凝土腰梁。該結構使錨索本體420的一端通過固定連接塊500錨固于縱向結構件300的錨索固定位置上,保證旋噴粧錨索400與縱向結構件300連接穩固。
[0034]旋噴粧錨索400的旋噴粧本體410的粧徑大于等于500mm。由于旋噴粧本體410的粧徑較大,使旋噴粧錨索400能夠提供給排粧100穩定的拉力,且旋噴粧本體410與軟土之間錨固力增強。
[0035]旋噴粧錨索400的傾斜角度α為15°至25°。旋噴粧錨索400的傾斜角度設置為使本結構受力最佳。
[0036]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施工時,首先施工排粧100和頂部連接結構200,進行部分基坑開挖,施工旋噴粧錨索400 ;將錨索本體420設置于旋噴粧本體410內,錨索本體420的中軸線與旋噴粧本體410的中軸線共線,該結構使旋噴粧錨索400能夠提供給排粧100穩定的拉力;當旋噴粧錨索400達到設計齡期后,將縱向結構件300安裝于排粧100上,旋噴粧錨索400的錨索本體420與縱向結構件300通過固定連接塊500鎖定,隨后進行基坑下方地基土層的開挖工作。
[0037]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0038]1、本實用新型基坑圍護結構,既能加強錨索本體420與軟土之間錨固力,又能滿足深基坑開挖的圍護要求;
[0039]2、本實用新型圍護結構,能夠適用基坑開挖的深度大,減小了圍護結構的布置空間,可替代傳統的對撐結構,又降低了基坑開挖施工難度,尤其適用于周邊情況復雜、對撐支護結構布置受限的情況;
[0040]3、與傳統的基坑圍護結構施工方案相比,本實用新型可不設置基坑內對撐體系結構,基坑內施工空間的增大,大幅提高了基坑開挖效率,為后期主體結構施工提供了更富裕的空間;同時大幅減少了施工時臨時工程措施的費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0041]綜上,本實用新型一種基坑圍護結構可降低深基坑開挖圍護施工難度,大幅度縮短圍護結構施工工期,有效解決深基坑施工開挖難題。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利用價值。
[0042]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主權項】
1.一種基坑圍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設置于基坑一側的若干根依次沿著直線排列的排粧(100),所述排粧(100)的底端插入于土層中,所述排粧(100)的頂端通過頂部連接結構(200)連接,若干根所述排粧(100)間隔設置; 若干根縱向結構件(300),設置于所述排粧(100)的靠近所述基坑一側,若干根所述縱向結構件(300)由上到下均勻設置,每個縱向結構件(300)均與若干根排粧(100)連接,每根所述縱向結構件(300)上設有若干個錨索固定位置,每個所述錨索固定位置處于相鄰兩根所述排粧(100)之間; 若干根旋噴粧錨索(400),設置于所述排粧(100)的遠離所述基坑一側,且均斜插入于所述土層內,所述旋噴粧錨索(400)與所述錨索固定位置一一對應,相鄰兩根所述旋噴粧錨索(400)平行; 每根所述旋噴粧錨索(400)包括旋噴粧本體(410),所述旋噴粧本體(410)內設有錨索本體(420),每個所述錨索本體(420)的一端通過一固定連接塊(500)與所述縱向結構件(300)的錨索固定位置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圍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部連接結構(200)為混凝土冠梁。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圍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連接塊(500)為鋼腰梁或者混凝土腰梁。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圍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噴粧錨索(400)的所述旋噴粧本體(410)的粧徑大于等于500mm。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圍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噴粧錨索(400)的傾斜角度為15°至2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涉及基坑圍護技術領域的基坑圍護結構,包括:設置于基坑一側的若干根依次排列的排樁,排樁插入于土層中,排樁的頂端通過頂部連接結構連接;若干根縱向結構件設置于排樁的靠近基坑一側,每個縱向結構件均與若干根排樁連接,每根縱向結構件上設有若干個錨索固定位置,每個錨索固定位置處于相鄰兩根排樁之間;若干根旋噴樁錨索設置于排樁的遠離基坑一側,且均斜插入于土層內;每根旋噴樁錨索包括旋噴樁本體,旋噴樁本體內設有錨索本體,錨索本體的一端通過固定連接塊與錨索固定位置連接。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保證了深基坑開挖的安全要求,減小了圍護結構的布置空間,降低了基坑開挖施工難度,加快施工進度,滿足工程工期要求。
【IPC分類】E02D17/04
【公開號】CN204780941
【申請號】CN201520459441
【發明人】嚴麗芳, 李碧波, 周俊, 鄭衛華, 馬農樂
【申請人】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