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灌漿塞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設灌漿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灌漿塞。
【背景技術】
[0002]灌漿是將灌漿材料灌入地層,通過灌漿材料的滲透、擴散、膠凝或固化,以增加地層強度、降低地層滲透性、防止地層變形和進行混凝土建筑物補修的一種技術。在礦井開采、隧道與地下結構建設和水利水電帷幕止水工程中,往往需要進行灌漿。具體的灌漿步驟一般包括,預鉆一灌漿孔,然后將灌漿管深入所述灌漿孔,灌漿材料通過所述灌漿管灌入地層;灌漿孔的直徑一般大于灌漿管的管徑,在灌漿過程中,灌漿材料很容易從灌漿孔與灌漿管外壁之間的空隙回流溢出,因此在工程上必須采取適當的措施予以堵塞。
[0003]灌漿塞是一種防止灌漿材料回流溢出的常用設備。在現有技術的灌漿塞中,空氣式灌漿塞最為常見,其主要結構一般包括綁定在灌漿管外壁的氣囊、壓力閥門和充氣栗等。所述充氣栗通過管路與所述氣囊相連接、并向所述氣囊充氣;所述壓力閥門設置于連接所述充氣栗與所述氣囊的管路上,用于調節所述充氣栗的充氣壓力。所述氣囊充氣膨脹,填補所述灌漿管與所述灌漿孔之間的空隙,從而防止灌漿材料回流溢出。
[0004]然而,現有的空氣式灌漿塞在使用過程中,充氣壓力太小,容易導致所述氣囊充氣不充分,不能實現堵塞功能;充氣壓力太大,容易導致氣囊破裂;而且,在灌漿過程中,回流的灌漿材料對所述氣囊的作用壓力也不斷變化,工作人員需要隨時調整所述壓力閥門,以保證所述氣囊能夠與所述灌漿材料的作用壓力相匹配,大大增大了所述空氣式灌漿塞的操作難度,很容易因為操作不當發生回流溢出。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灌漿塞,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灌漿塞使用性差且容易返漿問題。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灌漿塞,包括灌漿管和密封條,其中:
[0008]所述灌漿管為中空管,所述灌漿管的管壁設置灌漿管開孔組;
[0009]所述灌漿管開孔組包括多排灌漿管開孔,每排所述灌漿管開孔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平面垂直于所述灌漿管的中軸線;
[0010]與每排所述灌漿管開孔相對應位置均設置所述密封條,所述密封條覆蓋所述灌漿管開孔;所述密封條為環形條狀結構、環繞所述灌漿管的外周,所述密封條的內壁與所述灌漿管的外壁緊密接觸。
[0011]優選地,所述灌漿管開孔組包括3-5排灌漿管開孔。
[0012]優選地,每排灌漿管開孔包括2-6個灌漿管開孔,所述灌漿管開孔均勻排列設置。
[0013]優選地,每排灌漿管開孔之間的間距相等,所述間距為3-5cm。
[0014]優選地,所述灌漿塞包括多個所述灌漿管開孔組,且所述灌漿管開孔組相互隔開;每個所述灌漿管開孔組對應的所述灌漿塞的外壁上均設置相應的密封條。
[0015]優選地,所述密封條為遇水膨脹膩子條或聚氨酯發泡堵漏條。
[0016]優選地,所述密封條的寬度為2_4cm。
[0017]優選地,所述密封條自然狀態的外徑小于灌漿孔的內徑。
[0018]由以上技術方案可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灌漿塞,包括灌漿管和密封條。其中,所述灌漿管為中空管,所述灌漿管的管壁設置灌漿管開孔組;所述灌漿管開孔組包括多排灌漿管開孔,每排所述灌漿管開孔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平面垂直于所述灌漿管的中軸線;與每排所述灌漿管開孔相對應位置均設置所述密封條,所述密封條覆蓋所述灌漿管開孔;所述密封條為環形條狀結構、環繞所述灌漿管的外周,所述密封條的內壁與所述灌漿管的外壁緊密接觸。與所述灌漿管開孔組的灌漿管開孔相對應的密封條,通過灌漿管開孔與灌漿材料的水分接觸膨脹從而有效填補灌漿管外壁與灌漿孔內壁形成的空隙,達到防止回流溢出的目的,灌漿過程中無需對所述灌漿塞進行調整,操作更加簡便。
【附圖說明】
[001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灌漿塞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灌漿塞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灌漿塞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灌漿塞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1-4的符號表不為:
[0025]1-灌漿管,20-第一灌漿管開孔組,21-第二灌漿管開孔組,3-密封條,4_灌漿管開孔,5-灌漿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7]實施例一
[0028]參見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灌漿塞的結構示意圖,也可參看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灌漿塞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包括灌漿管1、第一灌漿管開孔組20、密封條3 ;其中所述第一灌漿管開孔組20包括3排灌漿管開孔4。
[0029]其中,所述灌漿管I為中空管,灌漿材料在所述灌漿管I內流過、并注入地層。在工作狀態時,所述灌漿管I伸入所述灌漿孔5內部。優選地,所述灌漿管I為圓柱形中空管,當然所述灌漿管I可以為任意其他形狀的中空管,例如長方體形等。
[0030]而且,所述灌漿管I頂部的管壁設置所述第一灌漿管開孔組20,所述灌漿管I的頂部可以理解為,所述灌漿管I靠近地面的部分,當然所述第一灌漿管開孔組20可以設置于所述灌漿管I管壁的任意位置,例如所述灌漿管I底部或中部的管壁;所述第一灌漿管開孔組20中,每排灌漿管開孔包括4個灌漿管開孔4,且一排所述灌漿管開孔4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平面垂直于所述灌漿管I的中軸線,相鄰的所述每排所述灌漿管開孔的間距相等,所述間距為3-5cm。所述每排灌漿管開孔可以包括任意多個灌漿管開孔4,優選地,所述每排灌漿管開孔可以包括2-6個灌漿管開孔4。所述每排灌漿管開孔的灌漿管開孔4,均勻設置在所述灌漿管I的管壁上,所述均勻設置可以理解為每排灌漿管開孔的所述灌漿管開孔4,沿所述灌漿管I管壁的距離相等,所述灌漿管開孔4的排布可以參看圖2。當然,所述灌漿管開孔4也可以為非均勻排布,例如相鄰的所述灌漿管開孔4的距離不相等。
[0031]所述密封條3,設置于每排灌漿管開孔相對應位置,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灌漿塞包括3個密封條3,且所述密封條3覆蓋相應的一排灌漿管開孔。所述密封條3為環形條狀結構、環繞所述灌漿管I的外周,所述密封條3的內壁與所述灌漿管I的外壁緊密接觸,所述密封條3可以選擇硅酮膠粘貼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灌漿管I的外壁。所述密封條3為遇水膨脹膩子條或聚氨酯發泡堵漏條,所述密封條3自然狀態的外徑小于所述灌漿孔5的內徑,以保證所述灌漿管I能夠順利深入所述灌漿孔5內部;在工作過程中,灌漿材料通過所述灌漿管開孔4與所述密封條3接觸,所述密封條3利用灌漿材料本身攜帶的水分自行膨脹,膨脹系數可以達到200 % -300 %,膨脹后的所述密封條3能夠有效填補所述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