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邊坡生態復綠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邊坡生態復綠結構,屬于邊坡綠化技術領域。該結果包括:袋體和錨釘;所述袋體由可降解無紡布組成,所述袋體內依次設置有多個網墊;所述網墊內放置有包含多種材料的生態土,所述網墊下方設置所述錨釘;其中,所述錨釘貫穿于所述袋體。采用上述結構,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邊坡綠化存在污染環境,且綠化結果不理想的問題。
【專利說明】
一種邊坡生態復綠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邊坡綠化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邊坡生態復綠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現代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公路、鐵路及城市建設迅速。大量土石方工程開挖形成大量的裸露邊坡,不僅破壞了原有生態環境,導致水土流失,而且由于邊坡的不穩定性為地質災害留下了安全隱患。因此邊坡治理、邊坡綠化的課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0003]目前,針對邊坡綠化,通常采用水泥噴漿或者漿砌石這些剛性技術,由于上述技術,需要大量噴漿或漿砌石,且植物在噴漿坡面上也很難成活,一方面造成施工成本較高,另一方面,邊坡綠化結果并不理想。
[0004]綜上所述,現有的邊坡綠化存在污染環境,且綠化結果不理想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邊坡生態復綠結構,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邊坡綠化存在污染環境,且綠化結果不理想的問題。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邊坡生態復綠結構,包括:
[0007]袋體和錨釘;
[0008]所述袋體由可降解無紡布組成,所述袋體內依次設置有多個網墊;
[0009]所述網墊內放置有包含多種材料的生態土,所述網墊下方設置所述錨釘;其中,所述錨釘貫穿于所述袋體。
[0010]優選地,所述錨釘的組成材料為木材,且所述錨釘插接在邊坡上。
[0011 ]優選地,所述網墊下方設置有多個錨釘,且每兩個相鄰錨釘之間的間距為20cm?3 O cm之間ο
[0012]優選地,所述網墊的組成材料為可降解塑料,且相鄰兩個網墊之間的間距為Im?2m之間。
[0013]優選地,所述網墊的形狀為U型。
[0014]優選地,所述生態土中還包含有植物種子。
[001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邊坡生態復綠結構,包括袋體和錨釘;所述袋體由可降解無紡布組成,所述袋體內依次設置有多個網墊;所述網墊內放置有包含多種材料的生態土,所述網墊下方設置所述錨釘;其中,所述錨釘貫穿于所述袋體。由于袋體內設置有多個網墊,且多個網墊下方設置有錨釘,同時錨釘貫穿于袋體,從而可以將袋體固定在邊坡的同時,將網墊依次間隔開,網墊內設置有包含多種材料的生態土,對邊坡種植植物根系提供良好的生長基礎,提高了邊坡種植植物的成活率;進一步地,由于袋體由可降解無紡布組成,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可以自然分解,從而避免邊坡綠化的同時污染邊坡環境。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邊坡生態復綠結構示意圖。
[0017]附圖標記說明:
[0018]100-袋體,101-網墊,200-錨釘。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邊坡生態復綠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邊坡生態復綠結構具體包括:袋體100,網墊101和錨釘200。
[0021]如圖1所示,袋體100內依次設置有多個網墊101,在實際應用中,由于需要在邊坡上種植植物,優選地,位于袋體100內,且相鄰的兩個網墊1I之間的間距為Im至2m之間。比如,若邊坡上種植的植物身材比較小,則可以將相鄰的兩個網墊101之間的間距設置為Im;若邊坡上種植的植物身材比較高大,則可以將相鄰的兩個網墊101之間的間距設置為2m。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對位于袋體100內,且相鄰的兩個網墊101之間的間距不做具體的限定。
[0022]進一步地,為了保證種子在網墊101內的植物能夠具有較高的成活率,優選地,網墊101內放置有包含多種材料組成的生態土,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由于網墊101內放置了生態土,從而可以保證植物幼苗根系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生長土壤,從而可以提稿種植在網墊1I內的幼小植物的成活率。
[0023]在實際應用中,不同的邊坡具有不同的斜度,而袋體內依次設置有多個網墊101,且網墊101內設置有生態土,因此網墊101具有比較大的重量,因此,在將袋體101固定在邊坡上的同時,也需要將網墊101固定在邊坡上。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在網墊101的下方設置有錨釘200,且錨釘貫穿于袋體100,并插接在邊坡上,通過上述設計,即可以滿足將袋體100固定在邊坡上,也可以滿足將網墊101依次設置在袋體100內,同時,相鄰的網墊101之間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定間距。
[0024]進一步地,由于袋體需要平鋪在邊坡上,即設置在袋體100內的網墊101也相應的具有一定的寬度,由于網墊101內需要設置生態土,且在生態土上需要種植植物,因此,網墊101需要具有一定的高度,即可以保證設置在網墊101內的生態土能夠滿足植物最初生長需要,也可以起到對雨水簡單的收集作用,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優選地,網墊101的形狀為U型。
[0025]進一步地,為了將網墊101固定在邊坡上,優選地,設置在網墊101下方的錨釘200有多個,若網墊101的寬度比較大,則可以選擇多設置幾個錨釘200,若網墊101的寬度比較小,則可以選擇在網墊101下方設置兩個錨釘200,其中,設置在網墊101下方的錨釘200的間距最好介于20cm至30cm之間。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對設置在網墊101下方的錨釘200的具體數量不做具體的限定,同時,對網墊101下方設置的相鄰的錨釘200之間的間距也不做具體的限定。
[0026]在實際應用中,由于邊坡的斜度不同,且有些邊坡的高度比較高,因此,可以在生態土中設置植物種子,在對邊坡平鋪袋體100的同時,完成生態土中種植植物的工程,從而減少一次種植工作,減少了綠化任務。
[0027]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對邊坡綠化的同時,會對邊坡環境造成污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優選地,袋體100有可降解的無紡布組成,錨釘200的組成材料為木材,且網墊101的組成材料為可降解塑料,上述邊坡生態復綠結構,在最初平鋪在邊坡上時,可以對種植的植物起到保護作用,為種植的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基礎,等種植的植物漸漸長大,而平鋪在邊坡上的袋體100,網墊101和錨釘200都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慢慢降解,不會對長大的植物的根系起到束縛作用。
[0028]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由于袋體內設置有多個網墊,且多個網墊下方設置有錨釘,同時錨釘貫穿于袋體,從而可以將袋體固定在邊坡的同時,將網墊依次間隔開,網墊內設置有包含多種材料的生態土,對邊坡種植植物根系提供良好的生長基礎,提高了邊坡種植植物的成活率;進一步地,由于袋體由可降解無紡布組成,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可以自然分解,從而避免邊坡綠化的同時污染邊坡環境。
[0029]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幾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邊坡生態復綠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袋體(I 00)和錨釘(200); 所述袋體(100)由可降解無紡布組成,所述袋體(100)內依次設置有多個網墊(101); 所述網墊(101)內放置有包含多種材料的生態土,所述網墊(101)下方設置所述錨釘(200);其中,所述錨釘(200)貫穿于所述袋體(100)。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錨釘(200)的組成材料為木材,且所述錨釘(200)插接在邊坡上。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網墊(101)下方設置有多個錨釘(200),且每兩個相鄰錨釘(200)之間的間距為20cm?30cm之間。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網墊(101)的組成材料為可降解塑料,且相鄰的兩個網墊(101)之間的間距為Im?2m之間。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網墊(101)的形狀為U型。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土中還包含有植物種子。
【文檔編號】E02D17/20GK205421292SQ201620195864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6年3月8日
【發明人】趙君, 楊衛民, 劉利軍, 郭愛華, 楊陽
【申請人】呂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