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并聯高架路的島式車站的立柱站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城市高架道路的公交車站,同時也涉及電動汽車的自動快速充電站,具體地說是并聯高 架路的島式車站的立柱站棚。
(二)
背景技術:
專利號ZL200520001065.4名稱并聯高架快速路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在高架的上、下行
主路之間設置島式車站、樓梯、中間匝道、停車區,高架道路上的車輛逆向行駛,高架道路主要為公共
交通服務的新的城市高架道路及城市規劃樣式。并聯高架快速路簡稱并聯高架路。
并聯高架路高架的上、下行主路之間的距離主要取決于島式車站的寬度及中間匝道的寬度。在確保
'并聯高架路上的車輛快速行駛、高效運行的前提下,為乘客提供較為寬敞的上下站、候車、行走、換乘
空間,同時控制島式車站的寬度,有利于節約土地、有利于降低工程造價。
現有的鐵路、地鐵、城市快速公交島式車站站棚的立柱距離站臺邊緣均較遠,其原因是1、防止立
柱阻擋干擾視線。2、防止發生意外時車輛碰撞立柱,造成站棚垮塌人員傷害。3、防止立柱阻擋車門。
并聯高架路的島式車站的兩側,靠近島式車站的車道是供公交車停車的專用慢行停車道,公交車在
慢行停車道上的車速比較低,發生高速碰撞的可能性極低;通過增高增強站臺的緣石,可以進一步提高
立柱的防撞性能。因為公交車輛比地鐵列車短,所以,比較容易通過采用精心設計、嚴格駕駛操作將立
柱干擾視線、立柱阻擋車門的影響減小到最低程度。
節能減排形勢嚴峻,并聯高架路的島式車站的立柱站棚要為電動汽車的充電站提供安裝基礎。 通過對現有公交車站的立柱站棚進行考察,并査閱有關技術刊物、專利文獻,沒有發現與本發明同
樣的技術方案。
為了便于對本發明的理解、檢索、審查,有用的背景技術文件如下
1、 田耕.并聯高架快速路中國,ZL200520001065.4[P].公告日2007.2. 14.
2、 田耕.關于并聯高架快速路的設想[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8, (9): 114.
3、 田耕.并聯高架快速路[J].交通標準化,2009, (2/3)上半月刊118.
4、 田耕.扭環線型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中國,200910000364.9 [P].
公開日2009. 5. 20.
公開號CN 101435178A.
5、 田耕.關于并聯高架路與扭環線型地鐵的設想[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9, (6): 24.
6、 田耕.電動汽車的受電弓及自動快速充電站中國,200910136030.4 [P].申請日2009. 04. 24.
7、 陳忠華.電接觸理論及其應用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三)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的并聯高架路的島式車站的立柱站棚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 為乘客提供在島式車站站臺12內的較為寬敞的上下站、候車、行走、換乘空間,同時,盡量減小并 聯高架路的島式車站站臺12的寬度,并且為電動汽車充電站提供安裝基礎的問題。 [2]本發明提出的并聯高架路的島式車站的立柱站棚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1、 支承站棚10的立柱11、 11'等排列在站臺12的兩側,立柱ll、 11'距離站臺12邊緣的距離r 不供人通過。
2、 立柱11的上、下端較粗,呈圓錐形,立柱ll的中部較細,呈圓柱形。
3、 立柱11中空,中空的立柱ll可以排水。
4、 在站棚10上有積雨容器47,積雨容器47與立柱11的上端相連,立柱11的下端接排水管2。
5、 在積雨容器47中部的適當位置接有泄水管44,泄水管44接泄水口43。
6、 在站棚IO內可以安裝充電裝置49。
7、 在站棚10兩側的下端,通過絕緣子7可以吊裝供電動汽車受電的接觸板6或接觸線。
8、 欄桿32與立柱11固定在一起,欄桿為斷續狀,有與公交車車門相對應的欄桿豁口 31。 [3]、對照現有島式車站的立柱站棚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 充分利用了站臺12所能夠提供的寬度,用多根立柱ll、 11'等,多點支撐棚蓋IO,受力形式合 理,利于提高站棚10的剛性。提高棚蓋10的剛性利于在棚蓋10下吊裝為電動汽車充電的接觸板6。
2、 立柱ll的中部細,減小了立柱結構對于視線的阻擋。立柱11的上下端呈圓錐形,上下端較粗, 增加了立柱ll的強度,曲線和順、美觀,防止了應力集中。
3、 立柱11中空,有一定的排水功能,避免了在站臺12上安裝專用排水管阻擋視線。
4、 通過積雨容器47收積雨水,可以解決降雨較大時的排水問題,僅當偶遇降特大暴雨時,通過泄 水口 43向快速行車道41、停車道42之間泄水,泄水口43在兩車道之間,不會對行車造成直接影響。
5、 可以為乘客提供在島式車站站臺12內的較為寬敞的上下站、候車、行走、換乘空間。
6、 減小了島式車站站臺12的寬度,減小站臺12的寬度就相當于減小了并聯高架路的整體寬度,利 于節約土地,利于節約建設資金。
7、 棚蓋10的內部空間大,利于安裝充電設備49和操作空間,可以適應今后電動汽車的發展。
(四)
圖1是并聯高架路的島式車站的立柱站棚的整體橫立面示意圖。 圖2是電動汽車在立柱站棚的一側停站充電的側視示意圖。 圖3是立柱站棚的立柱、棚蓋、欄桿的側視示意圖。 圖4是并聯高架路的島式車站的立柱站棚的原理方案示意圖。
(五)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l是并聯高架路的島式車站的立柱站棚的整體橫立面示意圖。圖l中標出了墩柱l、排水管2、
4并聯高架路的上部結構3、上行快速行車道的公交車4、受電弓及滑塊5、接觸板6、絕緣子7、站棚側 面裝飾板8、站棚端面裝飾板9、站棚IO、立柱ll、站臺12、立柱11'、下行停站的公交車13、下行快 速行車道的公交車14、樓梯15、墩柱1'、地面及地面車輛16。
從圖中l中可以看出立柱IO、 11'位于島式車站站臺12的兩側可以為乘客提供較寬敞的上下站、 候車、行走、換乘空間。
圖2是電動汽車在立柱站棚的一側停站充電的側視示意圖。圖2中標出了慢車停車站及公交車21、 立柱ll、接觸板6、站棚IO、站棚側面裝飾板8、快車停車站及公交車22、站臺12。
從圖2中可以看出慢車站21在前,快車站22在后,當慢車先接近車站時,快車可以跟隨慢車進 站,互不干擾;當快車先接近車站時,快車優先進站,慢車在站外等候,優先保證快車運行。
圖3是立柱站棚的立柱、棚蓋、欄桿的側視示意圖。圖3中標出了欄桿豁口31、欄桿32、泄水口 43、站棚IO、站棚側面裝飾板8、立柱ll、站臺12,在圖3中,p表示立柱ll之間的距離,g表示欄桿 豁口 31之間的距離,k表示欄桿豁口 31的寬度。欄桿32與立柱11固定在一起。在具體設計時需要仔 細選取k、 g、 p的尺寸,防止阻擋公交車車門。欄桿豁口 31處可以安裝安全屏蔽門。
圖4是并聯高架路的島式車站的立柱站棚的原理方案示意圖。圖4中標出了排水管2、快速行車 道41、慢行停'車道42、立柱ll、接觸板6、絕緣子7、泄水口43、站棚側面裝飾板8、泄水管44、站棚 蓋板45、容器液面46、積雨容器47、站棚蓋板48、充電裝置49、站棚10、立柱11'、站臺12,在圖4 中,t表示站臺12的寬度,r表示立柱ll、 11'距離站臺12邊緣的距離,箭頭表示水流方向。
圓錐形鋼管制造技術現在已經是比較成熟的技術,立柱11的兩端用圓錐形鋼管,中間用厚壁高強度 鋼管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因為立柱ll中空,用于通過雨水,所以要注意管內壁的防腐處理,雖然變截面 的立柱ll較等截面的立柱增加了制造成本,卻可以得到長期的、更好的實際使用效果。
雨水順著站棚蓋板45、 48流入積雨容器47,經立柱ll中的孔、排水管2排放。當降雨特大暴雨時, 積雨容器47內所積雨水超過容器液面46,過量的雨水經泄水管44、泄水口 43排至快速行車道41、停 車道42之間,對車道上正常行駛、停站的車輛影響較小。每個積雨容器46可以分出多個泄水口,分散 泄水水流對路面的沖擊力。
經絕緣子7,接觸板6吊裝在棚蓋IO兩側的下方,充電設備49可以為電動汽車充電。接觸板6之 上、棚蓋板45之下的空間可以安裝超級電容器,實現充電站超級電容直接對車載超級電容的,低電壓大 電流的快速充電。
權利要求
1、并聯高架路的島式車站的立柱站棚,其特征在于支承站棚(10)的立柱(11)、(11’)等排列在站臺(12)的兩側,立柱(11)、(11’)距離站臺(12)邊緣的距離(r)不供人通過。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并聯高架路的島式車站的立柱站棚,其特征還在于立柱(11)的上、下端較粗,呈圓錐形,立柱(11)的中部較細,呈圓柱形。
3、 根據權利要求1及權利要求2所述的并聯高架路的島式車站的立柱站棚,其特征還在于立柱(ll)中空,中空的立柱(11)可以排水。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并聯高架路的島式車站的立柱站棚,其特征還在于在站棚(10)上有積雨容器(47),積雨容器(47)與立柱(11)的上^相連,立柱(11)的下端接排水管(2)。
5、 根據權利要求l及權利要求4所述的并聯高架路的島式車站的立柱站棚,其特征還在于在積雨 容器(47)中部的適當位置接有泄水管(44),泄水管(44)接泄水口 (43)。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并聯高架路的島式車站的立柱站棚,其特征還在于在站棚(10)內可以 安裝充電裝置(49)。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并聯高架路的島式車站的立柱站棚,其特征還在于在站棚(10)兩側的 下端,通過絕緣子(7)可以吊裝供電動汽車受電的接觸板(6)或接觸線。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并聯高架路的島式車站的立柱站棚,其特征還在于欄桿(32)與立柱(11) 固定在一起,欄桿為斷續狀,有與公交車車門相對應的欄桿豁口 (31)。
全文摘要
并聯高架路是一種車輛在高架道路上逆向行駛,主要為城市公共交通服務的道路,其島式車站設置在道路中間。控制并聯高架路島式車站的寬度利于節約土地,降低工程造價。方法是將站棚的立柱設置在站臺的兩側。這樣,乘客在島式車站內上下站、候車、行走、換乘空間寬敞,站棚的受力合理,結構穩固,適合在站棚下安裝為電動汽車充電的接觸板。
文檔編號E01F1/00GK101629410SQ20091016302
公開日2010年1月20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20日
發明者耕 田 申請人:耕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