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現澆混凝土橋梁的圓孔芯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現澆混凝土橋梁的圓孔芯模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尤其涉及一種現澆混凝土橋梁的圓孔芯摸。橋梁工程建造中,設計采用現澆混凝土空心板連續梁結構形式十分普遍。由于各橋梁的跨度不同、留設的孔數不同,圓孔的直徑又各異,給圓孔芯模的選擇與配置帶來了一定難度。如何才能選擇既經濟合理,又方便適用的圓孔芯模至關重要。現有技術中大多使用的是木質芯模和充氣橡膠膠囊芯摸。一、木質芯模按設計要求的結構尺寸制作木質芯摸。 其不足之處在于木質芯模制作費エ費時,施工成本高,拆除難度大;特別是當預留孔徑過小、長度較長時,模板無法拆除。既浪費了材料,且模板留在孔內,又不符合相關規范要求。ニ、充氣橡膠膠囊芯模膠囊芯模由專業廠家生產,定制周期較長。其不足之處在于I、一般設計在板粱上有中橫梁和端橫梁,不便從端頭抽出芯摸。若從板頂部預留孔中抽出芯模困難較大。而且施工エ序復雜,而且板頂留洞對橋梁的整體受カ不利;2、類似橋梁中當預留圓孔直徑不同時,不能周轉使用;膠囊芯模一次性投入大,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ー種制作簡單快捷的現澆混凝土橋梁的圓孔芯摸。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現澆混凝土橋梁的圓孔芯模,包括木龍骨、圈形骨架、荊條編織外殼和防滲布;所述圈形骨架包括圓形或橢圓形的外圈和內撐,內撐與外圈連接;若干根木龍骨與多個圈形骨架的外周連接,構成圓柱體形狀的芯模骨架;荊條編織外殼為圓筒狀,包裹在芯模骨架外周;防滲布包裹在荊條編織外殼的外面。作為優選,荊條編織外殼是由縱向荊條與橫向荊條交錯編織而成環形片狀的編織物。作為優選,木龍骨通過鐵絲綁扎在圈形骨架上。作為優選,木龍骨為硬木龍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圈形骨架和木龍骨構成芯模骨架,外面包裹荊條編織外殼和防滲布制成空心板的芯模。其制作簡單快捷,在產荊條地區可就地取材,制造成本也相應降低,克服了現有芯模的不足。[
]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詳細的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現澆混凝土橋梁的圓孔芯模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現澆混凝土橋梁的圓孔芯模實施例的芯模骨架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現澆混凝土橋梁的圓孔芯模實施例的安裝示意圖圖中,I-鋼筋圏,2-鋼筋內撐,3-荊條編織外殼,4-硬木龍骨,5-防滲布,6-芯模,7-橋板。 一種現澆混凝土橋梁的圓孔芯模,包括硬木龍骨4、鋼筋圈I、荊條外殼3、鋼筋內撐2和防滲布5。在圖2中,鋼筋圈I為圓環狀,6根硬木龍骨通過鐵絲綁扎在3個鋼筋圈上,構成長2米、呈圓柱體形狀的芯模骨架。鋼筋內撐2用短鋼筋制成的并與鋼筋圈I焊接,用于加固鋼筋圈I。鋼筋圈I可根據需要制成圓形或橢圓形的外圏。在圖I中,荊條編織外殼3為圓筒狀,包裹在芯模骨架的外周,荊條編織外殼3是由縱向荊條與橫向荊條交錯編織而成,為環形片狀的編織物。防滲布5為化纖編織布,包裹在荊條編織外殼3的外面。為保證防滲效果,必要時可包裹多層化纖編織布或其他塑料薄膜材料。具體制作方法I、加工及組裝芯模骨架木龍骨采用20*30mm、長度2m的優質木料,鋼筋圈用IOmm鋼筋彎制焊接成標準的圓形(或橢圓形),內撐用鋼筋下腳料焊在鋼筋圈上,然后用鐵絲將6根木龍骨對稱綁扎在鋼筋圈上。2、用荊條編織芯模外殼選擇符合要求的荊條在芯模骨架外縱、橫向編織外殼,縱向荊條要順直,排列要均勻;橫向荊條要緊貼骨架,排列緊密。縱向荊條與木龍骨沿縱向每間隔距離為150mm用鐵絲綁扎,以增加芯模的強度和剛度。3、編織好的荊條外殼的外徑應等于橋板的圓孔直徑。誤差控制在3_5mm之內。4、如圖3所示,將芯模6在橋板7中就位固定。為保證芯模相對位置準確,相鄰芯模之間用短鋼筋固定,混凝土施工前使所有芯模形成ー個整體,芯模外側用花籃螺絲固定牢靠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現澆混凝土橋梁的圓孔芯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木龍骨、圈形骨架、荊條編織外殼和防滲布;所述圈形骨架包括圓形或橢圓形的外圈和內撐,內撐與外圈連接;若干根木龍骨與多個圈形骨架的外周連接,構成圓柱體形狀的芯模骨架;所述荊條編織外殼為圓筒狀,包裹在芯模骨架外周;所述防滲布包裹在荊條編織外殼的外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現澆混凝土橋梁的圓孔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荊條編織外殼是由縱向荊條與橫向荊條交錯編織而成環形片狀的編織物。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現澆混凝土橋梁的圓孔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木龍骨通過鐵絲綁扎在圈形骨架上。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現澆混凝土橋梁的圓孔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木龍骨為硬木龍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現澆混凝土橋梁的圓孔芯模,包括木龍骨、圈形骨架、荊條編織外殼和防滲布;所述圈形骨架包括圓形或橢圓形的外圈和內撐,內撐與外圈連接;若干根木龍骨與多個圈形骨架的外周連接,構成圓柱體形狀的芯模骨架;荊條編織外殼為圓筒狀,包裹在芯模骨架外周;防滲布包裹在荊條編織外殼的外面。本實用新型制作簡單快捷,在產荊條地區可就地取材,制造成本也相應降低。
文檔編號E01D21/00GK202390771SQ20122002379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1日
發明者劉光星, 周愛明, 肖必建 申請人: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