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地受限區既有路堤增高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用地受限區既有路堤增高構造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道路路堤結構,特別涉及一種用地受限區既有路堤增高構造。
背景技術:
[0002]既有道路的改建往往要將既有路面抬高至增高后路面,通常按增高后的邊坡線進 行路堤填方。但是在用地受限區,受路堤兩側既有構筑物或地理條件的制約,如果按增高后 的邊坡線進行路堤填方則會侵占既有建筑物、河道,因此需要一種新的既有路堤增高構造。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地受限區既有路堤增高構造,以有 效地避免侵占既有路堤側重要的既有建筑物和河道等。[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0005]本實用新型的用地受限區既有路堤增高構造,包括既有路堤和既有路基,其特征 是所述既有路基被挖除后在既有路堤上相對于其中心線對稱設置L型鋼筋混凝土擋土 墻,L型鋼筋混凝土擋土墻的底面與既有路堤頂面之間鋪設碎石墊層。[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L型鋼筋混凝土擋土墻20收坡,可有效地避免侵 占既有路堤10側重要的既有建筑物和河道等,結構簡單,適用性強。
[0007]本說明書包括如下一幅附圖[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用地受限區既有路堤增高構造的斷面結構圖。[0009]圖中示出構件、部位名稱及所對應的標記既有路堤10、既有路基11、L型鋼筋混 凝土擋土墻20、碎石墊層22、漿砌片石防護體22、加固樁30。
具體實施方式
[0010]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0011]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的用地受限區既有路堤增高構造,包括既有路堤10和既有 路基11。所述既有路基11被挖除后在既有路堤10上相對于其中心線對稱設置L型鋼筋 混凝土擋土墻20,L型鋼筋混凝土擋土墻20的底面與既有路堤10頂面之間鋪設碎石墊層 22。采用L型鋼筋混凝土擋土墻20收坡,有效地避免侵占既有路堤10側重要的既有建筑 物和河道等。[0012]參照圖1,所述碎石墊層22以下間隔設置加固樁30。如果路堤10基底下為軟塑 狀粉質黏土,其承載力與強度均較低,路基增高后,必須采取加固樁30來加固處理以保證 其穩定性與承載力要求,同時加固樁30還有控制沉降的作用,確保路基平順。根據不同地 基地質條件所述加固樁30可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水泥攪拌樁或旋噴樁。[0013]參照圖1,L型鋼筋混凝土擋土墻20的底部外側砌筑漿砌片石防護體22,碎石墊層22由上碎石層、土工格柵、下碎石層復合構成。[0014]以上所述只是用圖解說明本實用新型用地受限區既有路堤增高構造的一些原理, 并非是要將本實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體結構和適用范圍內,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應修改以及等同物 ,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所申請的專利范圍。
權利要求1.用地受限區既有路堤增高構造,包括既有路堤(10)和既有路基(11),其特征是所述既有路基(11)被挖除后在既有路堤(10)上相對于其中心線對稱設置L型鋼筋混凝土擋土墻(20),L型鋼筋混凝土擋土墻(20)的底面與既有路堤(10)頂面之間鋪設碎石墊層 (2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地受限區既有路堤增高構造,其特征是所述L型鋼筋混凝土擋土墻(20)的底部外側砌筑漿砌片石防護體(22)。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地受限區既有路堤增高構造,其特征是所述碎石墊層(22) 由上碎石層、土工格柵、下碎石層復合構成。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地受限區既有路堤增高構造,其特征是所述碎石墊層(22) 以下間隔設置加固樁(30)。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地受限區既有路堤增高構造,其特征是所述加固樁(30)為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水泥攪拌樁或旋噴樁。
專利摘要用地受限區既有路堤增高構造,以有效地避免侵占既有路堤側重要的既有建筑物和河道等。包括既有路堤(10)和既有路基(11),既有路基(11)被挖除后在既有路堤(10)上相對于其中心線對稱設置L型鋼筋混凝土擋土墻(20),L型鋼筋混凝土擋土墻(20)的底面與既有路堤(10)頂面之間鋪設碎石墊層(22)。
文檔編號E01C3/00GK202830673SQ201220453048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6日
發明者蔣楚生, 黃晶, 李慶海, 曾滟捷, 王炳錕 申請人: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