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間歇式瀝青微發泡溫拌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瀝青發泡設備,尤其是一種間歇式瀝青微發泡溫拌設備,屬于機械【技術領域】。其結構包括給水系統、連接給水系統的瀝青微發泡頭和控制給水系統的控制箱,所述給水系統設有供水組件和空氣噴射組件,所述供水組件內含有電源控制柜;所述瀝青微發泡頭為套管,所述套管中段設有膨脹室,所述膨脹室內設有與瀝青流向相垂直的文丘里管,膨脹室的內壁設有進水口,所述套管的前段和后段的外管上開設導熱油進口和導熱油出口;所述控制箱與電源控制柜電連接。優點是:適用范圍廣,只要有水源連接的地方均可用于瀝青微發泡設備中;控制精度提高,避免了水的調節和供給環節出現問題;使瀝青膨脹得更加充分、微發泡效果更好。
【專利說明】一種間歇式瀝青微發泡溫拌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瀝青發泡設備,尤其是一種間歇式瀝青微發泡溫拌設備,屬于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瀝青混合料溫拌技術具有減少碳排放、節約燃料、保護環境的效果,采用溫拌技術是響應國家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的號召。現今瀝青混合料溫拌技術主要分為四種:軟硬瀝青調和法、瀝青-礦物法、表面活性溫拌技術和有機添加劑溫拌技術,這四種類型的溫拌技術均是采用添加溫拌材料的方式實現的。采用溫拌材料實現瀝青混合料溫拌需要持續性投資,溫拌材料價格昂貴,每次生產溫拌瀝青混合料均會增加施工成本,且溫拌材料本身屬于專利產品,其技術細節處于保密階段,且其生產過程中是否產生有害氣體無法跟蹤監測,所以亟需引進或開發新的瀝青混合料溫拌技術途徑,為綠色交通做出貢獻。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間歇式瀝青微發泡溫拌設備,可安裝在間歇式瀝青拌合站,結構簡明,控制精度高,可降低施工溫度和生產成本。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解決技術問題:一種間歇式瀝青微發泡溫拌設備,包括給水系統、連接給水系統的瀝青微發泡頭和控制給水系統的控制箱,所述給水系統設有供水組件和空氣噴射組件,所述供水組件內含有電源控制柜;所述瀝青微發泡頭為套管,所述套管中段設有膨脹室,所述膨脹室內設有與瀝青流向相垂直的文丘里管,膨脹室的內壁設有進水口,所述套管的前段和后段的外管上開設導熱油進口和導熱油出口 ;所述控制箱與電源控制柜電連接。其中,電源控制柜與電機和控制箱通過電流感應器相連,電源控制柜不僅可控制水壓水量、噴射時機,且獲得的電流信號又傳遞給控制箱,所述控制箱控制給水信息和空氣噴射信息。
[0005]其流程是:所述供水組件的按以下順序依次連接,供水管、開關、供水壓力表、過濾器、電子控制閥、水泵、壓力傳感器和壓力表,所述水泵還連接電機,所述電機連接所述電源控制柜;所述空氣噴射組件按以下順序依次連接,空氣噴射系統、風泵、空氣過濾器和控制閥,所述控制閥連接于所述壓力傳感器和壓力表之間,所述壓力表連接科氏流量計。
[0006]所述套管前段的內管壁上固定噴流扇形片,所述噴流扇形片為3個,均勻分布在所述內管壁上,噴射的瀝青經過噴流扇形片的剪切作用,使瀝青充分分散。
[0007]所述進水口為兩個對噴的噴水口,可同時噴水形成高壓霧化水。所述文丘里管是一條直徑為5cm的隔棒,用于把噴入的瀝青打薄。
[0008]本實用新型的控制箱含有集成控制、可編程控制和手工控制三種方式,所述三種方式均有各自的操控面板;所述控制箱與瀝青拌合樓的控制室通過電流傳感器連接,所述電流傳感器感應控制室開啟的瀝青噴射信號,從而引導所述控制箱控制瀝青噴射泵的開啟和給水信號,給水信號又通過所述電流傳感器傳遞給所述電源控制柜。
[0009]本實用新型中的微發泡是相對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采用的瀝青發泡技術而言的。瀝青微發泡過程中除噴入水外不加其他任何添加劑,瀝青膨脹約10-20倍,不同于泡沫瀝青冷再生發泡過程中除加入水外還需加入發泡劑,瀝青膨脹大于20倍。相較而言,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1)未設置專門的儲水裝置:適用范圍廣,只要有水源連接的地方均可用于瀝青微發泡設備中;(2)本設備中對于水采用電源控制柜和控制箱的雙控設計,控制精度提高,避免了水的調節和供給環節出現問題,不會影響瀝青微發泡效果;(3)本設備中的瀝青微發泡頭設置了噴流扇形片、文丘里管、對噴的進水口,比單純地只采用固定葉片的剪切作用使瀝青膨脹得更加充分、微發泡效果更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圖1中微發泡頭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3為圖1中微發泡頭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實施例
[0015]本實施例的結構如圖1所示,一種間歇式瀝青微發泡溫拌設備,包括給水系統、連接給水系統的瀝青微發泡頭和控制給水系統的控制箱,給水系統設有供水組件和空氣噴射組件,供水組件的按以下順序依次連接,供水管1、開關2、供水壓力表3、供水過濾器4、電子控制閥5、水泵6、壓力傳感器9和壓力表10,水泵6還連接電機7,電機7連接電源控制柜8 ;空氣噴射組件按以下順序依次連接,空氣噴射系統15、風泵14、空氣過濾器13和控制閥12,控制閥12連接于壓力傳感器9和壓力表10之間,壓力表10連接科氏流量計11,供水管I可以是接有自來水的任何管道,經過供水過濾器4過濾的水,在電源控制柜8上設定參數,壓力表10和科氏流量計11的顯示水壓和流量經過壓力傳感器9反饋到電源控制柜8,電源控制柜8與電機7和控制箱通過電流感應器相連,電源控制柜8不僅可控制水壓水量、噴射時機,且獲得的電流信號又傳遞給控制箱,控制箱與瀝青拌合樓的控制室、給水系統的電源控制柜通過電流傳感器連接,控制開啟的瀝青噴射信號和給水信號;在拌鍋正拌和溫拌瀝青混合料時暫停水的噴入,這時噴射系統15噴射的空氣經過風泵14壓縮和空氣過濾器13過濾后,開啟控制閥12,此時空氣的壓力和流量數值也在壓力表10和科氏流量計11顯示,噴射熱瀝青19進入瀝青微發泡頭,同時水通過進水口 18也進入瀝青微發泡頭,直到制得微發泡瀝青20,瀝青微發泡頭的外管上、下處分別設有導熱油進口 16和導熱油出口 17;控制箱含有集成控制21a、可編程控制21b和手工控制21c三種方式,所述三種方式均有各自的操控面板;控制箱與瀝青拌合樓的控制室通過電流傳感器連接,電流傳感器感應控制室開啟的瀝青噴射信號,從而引導所述控制箱控制瀝青噴射泵的開啟和給水信號,給水信號又通過電流傳感器傳遞給電源控制柜8。
[0016]如圖2所示,瀝青微發泡頭為套管結構,該套管為保溫套管26,套管中段設有膨脹室28,膨脹室28內設有與瀝青流向相垂直的文丘里管24,文丘里管是一條直徑為5cm的隔棒,用于把噴入的瀝青打薄,膨脹室的內壁設有進水口,進水口為兩個對噴的噴水口 25,可同時噴水形成高壓霧化水。套管的前段和后段的外管上開設導熱油進口 16和導熱油出口17,分別位于膨脹室28的兩側。
[0017]如圖3所示,套管前段的內管壁上固定噴流扇形片22,所述噴流扇形片為3個,均勻分布在所述內管壁上,噴射的瀝青經過噴流扇形片的剪切作用,使瀝青充分分散。
[0018]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間歇式瀝青微發泡溫拌設備,包括給水系統、連接給水系統的瀝青微發泡頭和控制給水系統的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給水系統設有供水組件和空氣噴射組件,所述供水組件內含有電源控制柜;所述瀝青微發泡頭為套管,所述套管中段設有膨脹室,所述膨脹室內設有與瀝青流向相垂直的文丘里管,膨脹室的內壁設有進水口,所述套管的前段和后段的外管上開設導熱油進口和導熱油出口 ;所述控制箱與電源控制柜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間歇式瀝青微發泡溫拌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組件的按以下順序依次連接,供水管、開關、供水壓力表、過濾器、電子控制閥、水泵、壓力傳感器和壓力表,所述水泵還連接電機,所述電機連接所述電源控制柜;所述空氣噴射組件按以下順序依次連接,空氣噴射系統、風泵、空氣過濾器和控制閥,所述控制閥連接于所述壓力傳感器和壓力表之間,所述壓力表連接科氏流量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間歇式瀝青微發泡溫拌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前段的內管壁上固定噴流扇形片。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間歇式瀝青微發泡溫拌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流扇形片為3個,均勻分布在所述內管壁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間歇式瀝青微發泡溫拌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口為兩個對噴的噴水口,所述文丘里管是一條直徑為5cm的隔棒。
【文檔編號】E01C19/02GK204199145SQ201420597884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5日
【發明者】潘健, 趙錫娟, 王新明, 李華, 趙松, 尤廣華, 王捷 申請人:江蘇東交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