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底板連接套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498835閱讀:788來源:國知局
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底板連接套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屬于城市軌道交通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底板連接套。



背景技術:

近年來,國內地鐵、輕軌等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發展迅猛,有效緩解了城市交通的緊張局面。這一系列建設中,扣件系統是必不可少的,扣件是鋼軌與軌枕的連接件,通過彈條扣壓鋼軌的方式實現與鋼軌的連接,通過錨固螺栓固定的方式實現與軌枕的連接。

雙層減振扣件由于具有兩層減振橡膠層從而具有較為優異的減振性能,得到了大量的應用。但現有設計較為成熟的雙層減振扣件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實現減振扣件的連接問題,通常采用兩種方法,一是使用錨固螺栓連接方式,該方式會造成中間橡膠墊層無法發揮彈性,勢必會損失一部分減振量,同時鐵墊板橫向偏移對錨固螺栓的剪切也不容忽視。二是采用上、下座板自鎖的連接方式,可以充分發揮中間橡膠墊層的彈性,減振效果好,但設計配合公差需要控制的十分精確,否則容易出現扣件上下鐵墊板之間離縫,預緊力不足,且調整困難,而且扣件一旦預組裝好,扣件的現場可拆卸性也存在問題。

CN201210533622.1是我公司早期的專利,公開了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CN201420047528.X也是我公司前期的專利,公開了一種帶有鎖緊機構的連接套,其由鎖舌、上檐部分和空心圓柱體組成,該申請中鎖舌1位于空心圓柱體內側的底部,鎖舌上表面19低于上檐部分2,其對應的下底板7的凸臺11的凸臺凹槽14在凸臺11上在凸臺下部13和凸臺上部12之間向里凹陷形成的槽,這種結構對加工難度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底板連接套。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底板連接套,所述的底板連接套用于減振扣件系統,所述減振扣件系統從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底板、底板彈性絕緣墊和下底板,所述下底板具有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所述上底板具有與下底板的所述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相配合的通孔;其下底板上的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上分別套置有底板連接套;所述的底板連接套通過轉動能夠將上底板、底板彈性絕緣墊和下底板鎖緊到一起,所述的底板連接套具有環形壓緊部和支撐部,所述支撐部的上部具有傾斜的導向面、水平的鎖緊面和豎直的止擋面,所述的鎖緊面高于環形壓緊部的下表面。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部具有相互獨立的第一弧形支撐臂和第二弧形支撐臂,所述第一弧形支撐臂和第二弧形支撐臂在圓周方向對稱分布。

所述底板連接套的環形壓緊部內部向內還延伸設有安裝臺,所述安裝臺位于支撐部上方,所述安裝臺的側面為所述的止擋面,所述的安裝臺的上表面上形成兩個孔,用于對底板連接套的安裝工具的配合。

所述第一弧形支撐臂和第二弧形支撐臂的內表面與所述下底板的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的柱狀結構的外表面相配合。

所述第一弧形支撐臂和第二弧形支撐臂的外表面與所述上底板的通孔的內表面相配合。

所述環形壓緊部的下表面與所述上底板的上表面壓緊配合。

優選地,所述的底板連接套的環形壓緊部上還設有沉槽,所述沉槽用于與互鎖蓋板下部的定位凸棱的配合。

通過本實用新型,降低了加工難度,提高了底板連接套強度,延長了減振扣件系統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總裝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軸側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雙臂彈條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軌下彈性型絕緣墊軸測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上底板的軸測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上底板的仰視圖;

圖7是圖6的A-A的剖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局部剖視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底板彈性絕緣墊;

圖10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下底板軸測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下底板俯視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下底板正視圖

圖1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底板連接套軸測圖;

圖1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底板連接套俯視圖;

圖15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底板連接套正視圖;

圖16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底板連接套左視圖;

圖17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互鎖蓋板軸測圖;

圖18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互鎖蓋板的另一視圖;

圖19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絕緣耦合墊軸測圖;

圖20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絕緣套管的正視圖;

圖2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軌下調高墊板;

圖2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板下調高墊板;

圖2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彈條壓板;

圖2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彈條螺釘。

為了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給出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的部件標號,其中,鋼軌1,雙臂彈條2,壓緊部201,固定部202,軌下彈性絕緣墊4,側壁401,插入孔402,上底板5,基座501,第一凸臺孔5021,第二凸臺孔5022,限位部503,加強部5031,避讓部5032,安裝柱504,容納槽506,,螺釘孔5051,限位部5052,短凸棱5053,長凸棱5054,第一彈條安裝座5055,第二彈條安裝座5056,第一頂部5061,第二頂部5062,傾斜部507,底板彈性絕緣墊6,本體601,圓環602,圓柱603,導向孔604,底板彈性絕緣墊槽605,下底板7,基體701,下底板槽702,第一導向柱7031,第二導向柱7032,第一組嚙合齒7141,第二組嚙合齒7142,定位凹槽7151,第一上翻邊7152,第二上翻邊7153,第一凸臺141,第二凸臺142,底板連接套8,環形壓緊部13,第一弧形支撐臂8011,第二弧形支撐臂8012,沉槽131,止擋面132,定位孔133,鎖緊面803,導向面8031,互鎖蓋板9,鎖齒901,定位凸棱902,絕緣耦合墊10,錨固螺栓穿出孔二1001,錨固螺栓11,絕緣套管12,軌下調高墊板15,板下調高墊板16,錨固螺栓穿出孔一1601,彈條壓板17,容納部1701,彈條螺釘18,旋入部1801,中間部1802,沉頭1803。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所述的減振扣件系統包括有彈條2、軌下彈性絕緣墊4、底板彈性絕緣墊6、下底板7、錨固螺栓11和帶彈條安裝座的上底板5;所述下底板7的上端面具有第一凸臺141和第二凸臺142;所述上底板5具有與下底板7的所述第一凸臺141和第二凸臺142相配合的通孔,所述下底板7所具有的第一凸臺141和第二凸臺142穿過上底板5上與其配合的通孔;下底板7上的第一凸臺141和第二凸臺142上分別套置有底板連接套8;所述的底板連接套8為可相對第一凸臺141和第二凸臺142轉動的結構,并設置使底板連接套8與第一凸臺141和第二凸臺142在徑向方向互鎖的互鎖機構,所述底板連接套8、上底板5和下底板7由錨固螺栓11緊固在道床上,所述底板連接套8上部具有鎖緊平面。

本實施例里還包括互鎖蓋板9,所述互鎖蓋板9用來與上底板5的通孔相配合,在互鎖蓋板9上設有兩組鎖齒901與下底板7上的嚙合齒相配合,所述鎖齒901每組可以為一列或多列齒,所述互鎖蓋板9還設有定位凸棱902,所述定位凸棱902為一個或多個與上底板5相配合的凸起。

具體的,所述上底板5包括基座501,在基座501上設有第一凸臺孔5021和第二凸臺孔5022,在基座501上還設有第一彈條安裝座5055和第二彈條安裝座5056;優選地所述第一彈條安裝座5055和第二彈條安裝座5056的邊緣在基座501的邊緣里,所述基座50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鋼軌兩側對應設置,所述第一凸臺孔5021和第一彈條安裝座5055設在基座50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凸臺孔5022和第二彈條安裝座5056設在基座50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凸臺孔5021和第二凸臺孔5022在基座501上呈對角分布,所述第一彈條安裝座5055和第二彈條安裝座5056在基座501上呈對角分布,第一彈條安裝座5055和第二彈條安裝座5056上均安裝有雙臂彈條2,所述雙臂彈條2通過彈條螺釘18分別固定到第一彈條安裝座5055和第二彈條安裝座5056上。

所述第一彈條安裝座5055和第二彈條安裝座5056分別具有螺釘孔5051,所述螺釘孔5051內設有限位部5052,所述限位部5052具有和彈條螺釘18的沉頭1803外形一致的弧面;所述限位部5052設有短凸棱5053和長凸棱5054。彈條螺釘18經螺釘孔5051進入通過短凸棱5053轉90度被長凸棱5054準確卡在限位部5052里,限制了彈條螺釘18的周向轉動。

在基座501上還設有安裝柱504,所述安裝柱504用于定位軌下彈性墊。

在第一彈條安裝座5055和第二彈條安裝座5056均設有容納雙臂彈條2的容納槽506,所述容納槽506的底部為與彈條截面相適應的弧形槽,所述容納槽506具有第一頂部5061和第二頂部5062,所述第一頂部5061靠近上底板中心,第二頂部5062遠離上底板中心,第一頂部5061低于第二頂部5062。

進一步地,所述容納槽506的第一頂部5061到容納槽506的底部的高度小于彈條截面半徑,所述容納槽506的第二頂部5062到容納槽506的底部的高度大于彈條截面半徑。

在第一彈條安裝座5055和第二彈條安裝座5056上還均設有限位板503,所述限位板503具有兩個加強部5031,在兩個加強部5031中間設有避讓部5032,所述兩個加強部的上表面高于避讓部的上表面,所述兩個加強部的厚度大于中間避讓部的厚度,兩個加強部對限位板503起加強作用,中間避讓部用來安裝鋼軌時對雙臂彈條2的安裝部201作避讓,且加強部的兩側具有倒角或圓角與彈條壓板17相配合,所述限位板503對鋼軌1的放置有預定位作用。

在上底板5上具有傾斜507,用于實現將鋼軌1現場安裝的傾斜要求,所述傾斜部507的上端與限位板靠近鋼軌側的面相平齊,且傾斜部與限位板503靠近鋼軌1安裝側的面相垂直。

所述基座501上還設有凸臺環,所述凸臺環為第一凸臺孔5021或第二凸臺孔5022外,在基座501上形成的環形凸起。

也可以在所述基座501上設置凹陷的沉臺,所述凹陷的沉臺為第一凸臺孔5021和第二凸臺孔5022外,在基座501上形成的環形凹陷沉臺,所述的環形壓緊部13位于凹陷的沉臺內。

優選地,在基座501的側邊具有兩個平直邊和一條斜邊,所述平直邊與斜邊通過圓弧過渡。更進一步地,設兩平直邊長度分別為L1,L2,斜邊長度為L3,環形凸起的外環半徑為R’,則滿足L1>2R>L3>R’。

優選地,上底板5的基座501的厚度大于等于14mm。

所述下底板7包括基體701;所述基體701上設有第一凸臺141和第二凸臺142,在第一凸臺141和第二凸臺142的上部均設有凸臺螺釘孔143、第一上翻邊7152和第二上翻邊7153,所述第一上翻邊7152和第二上翻邊7153設置在凸臺螺釘孔143兩側并對稱分布,所述基體70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布在鋼軌兩側,所述第一凸臺141設置在基體701的第一端,第二凸臺142設置在基體70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凸臺141和第二凸臺142在基體701上對角分布,所述第一凸臺141或第二凸臺142的柱狀結構具有平直圓周面,所述平直圓周面即為第一上翻邊7152和第二上翻邊7153的下表面與下底板基體701的上表面之間為圓柱面且無凹陷或突出,所述的第一上翻邊7152和第二上翻邊7153形成在平直圓周面上且向外凸出。在第一上翻邊7152和第二上翻邊7153的上表面均僅設有定位凹槽7151,所述定位凹槽7151與互鎖蓋板9下部的定位凸棱902相卡合,所述第一凸臺141或第二凸臺142柱狀結構的上部設有嚙合齒與互鎖蓋板9下部的鎖齒901相配合,所述的第一上翻邊7152和第二上翻邊7153水平方向的寬度小于第一凸臺141或第二凸臺142柱狀結構的外徑,且滿足第一凸臺141或第二凸臺142柱狀結構的外徑R、第一上翻邊7152和第二上翻邊7153豎直方向的厚度H、第一上翻邊7152和第二上翻邊7153水平方向的寬度L的關系滿足R:L:H=(7.5~9.5):( 4.5~5.5) :1,這種上翻邊較背景技術所描述的翻邊用材更少,仍然可以達到使用要求,克服了現有技術人員對此結構的偏見,由于這種上翻邊厚度較薄,因此出于保證強度考慮,第一上翻邊和第二上翻邊的上表面均僅設有定位凹槽7151,相較于之前的申請減少了嚙合齒714的分布范圍和數量,降低了加工難度。

所述下底板7還包括第一導向柱7031和第二導向柱7032,用于對底板彈性絕緣墊的定位。

在基體701的下表面設有下底板槽702,下底板槽702與凸臺螺釘孔相連,用于排水。

在所述的第一凸臺141和第二凸臺142柱狀結構的上表面具有第一組嚙合齒7141和第二組嚙合齒7142,所述第一組嚙合齒7141和第二組嚙合齒7142的齒平行設置,優選地,所述第一組嚙合齒7141的齒對應第二組嚙合齒7142的齒槽。

所述基體701的側邊具有順次相連的第一平直邊、斜邊和第二平直邊,所述的第一平直邊與斜邊及斜邊和第二平直邊之間均通過圓弧過渡。設兩平直邊長度分別為L1,L2,斜邊長度為L3,優選L1>L3>L2。

所述嚙合齒714的齒頂寬度w1,齒根寬度w2,齒高h,優選w1<h<w2。

設所述第一上翻邊和第二上翻邊的厚度均為H,第一上翻邊和第二上翻邊的下表平面距基體701的上表面距離均為h1,優選H:h1=(1~1.13):(3~4.6)。

設第一上翻邊和第二上翻邊的圓弧半徑均為r,第一凸臺或第二凸臺柱狀結構的外徑R,滿足r﹥R+5(單位為mm)。

優選地,所述凸臺14的上部的嚙合齒714的齒面為斜面,且滿足齒面與豎直方向夾角為30°~35°。

所述的導軌1下方設置有軌下彈性絕緣墊4,所述軌下彈性絕緣墊4為設置在鋼軌1下方的矩形墊板,在與鋼軌延伸方向相垂直的兩側設有向下延伸的兩個側壁401,在與側壁401相接觸的中間部分設有插入孔402與上底板5上的安裝柱504相配合。優選地,所述軌下彈性絕緣墊4分常阻力和小阻力兩種,其結構尺寸一樣,采用材質不一樣;常阻力墊板采用TPEE,小阻力復合墊板采用TPEE加減阻層,墊板的彈性層為熱塑性聚酯彈性體專用復合材料,減阻層為高分子耐磨材料。

底板彈性絕緣墊6包括本體601、圓環602、圓柱603和導向孔604,底板彈性絕緣墊6具有與上底板5相一致的外形;所述圓環602與上底板5的第一凸臺孔5021或第二凸臺孔5022同軸心,且圓環602內徑略大于第一凸臺孔5021或第二凸臺孔5022內徑;所述圓柱603均勻的分布在本體601上貫穿本體601兩側,優選地,在底板彈性絕緣墊6還設有底板彈性絕緣墊槽605與圓環602相連通向圓環602的中空部分,用于排水。

當減振扣件系統需要調節高度時,可以在所述軌下彈性絕緣墊4下方設置軌下調高墊板15,所述軌下調高墊板15為與軌下彈性絕緣墊4的插入孔402相對應的位置設有凹槽的平板。

當減振扣件系統需要調節高度時,可以在所述的下底板7下方設置板下調高墊板16,所述板下調高墊板16與下底板7外形相一致,且與下底板7同中心的設有錨固螺栓穿出孔一1601,為了增加其摩擦,可以在板下調高墊板16的上下表面均壓有花紋。

所述絕緣耦合墊10與下底板7外形相似,但絕緣耦合墊10具有的錨固螺栓穿出孔二1001與板下調高墊板16的錨固螺栓穿出孔一1601同一中心線,為了增加其摩擦,可以在絕緣耦合墊10的上下表面均壓有花紋。

所述的底板連接套8通過轉動能夠將上底板5、底板彈性絕緣墊6和下底板7鎖緊到一起,所述底板連接套8較在先專利在關鍵受力部位的厚度與高度上都對其尺寸進行了加大,提高了鎖緊強度,所述的底板連接套8具有環形壓緊部13和支撐部,所述支撐部的上部具有傾斜的導向面8031、水平的鎖緊面803和豎直的止擋面,所述的鎖緊面803高于環形壓緊部的下表面;所述傾斜的導向面8031為斜面或坡面或圓弧面。

所述支撐部具有相互獨立的第一弧形支撐臂8011和第二弧形支撐臂8012,所述第一弧形支撐臂和第二弧形支撐臂在圓周方向對稱分布。所述底板連接套的環形壓緊部內部向內還延伸設有安裝臺,所述安裝臺位于支撐部上方所述安裝臺的側面為所述的止擋面,所述的安裝臺的上表面上形成兩個孔,用于對底板連接套的安裝工具的配合,通過這兩個孔方便底板連接套的安裝和拆卸。

所述第一弧形支撐臂和第二弧形支撐臂的內表面與所述下底板的柱狀結構的外表面相配合。所述第一弧形支撐臂和第二弧形支撐臂的外表面與所述上底板的通孔的內表面相配合。

所述環形壓緊部的下表面與上底板的上表面壓緊配合,。

所述的底板連接套8的環形壓緊部上還設有沉槽131,所述沉槽131用于與互鎖蓋板9下部的定位凸棱902的配合,所述沉槽131深度小于環形壓緊部的厚度。優選地,在底板連接套8的環形壓緊部上設有兩個沉槽131。

本實施例中所用彈條為雙臂彈條2,所述雙臂彈條2為彈簧鋼,具有壓緊部201和固定部202,錨固螺栓11通過固定部202將雙臂彈條2固定到上底板5上。

所述彈條壓板17設置在鋼軌兩側,與彈條位置相對應設置,彈條壓板17內側與鋼軌形狀相吻合,彈條壓板外側與彈條接觸處的面為斜面。在彈條壓板17上設有容納部1701,所述容納部1701為開在彈條壓板17豎直側的槽,將上底板5的限位板503卡在里面。

所述彈條螺釘18包括旋入部1801,中間部1802和沉頭1803,旋入部1801具有與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紋,中間部1802為連接旋入部1801和沉頭1803的一段光桿,沉頭1803為矩形結構,其短邊方向為圓弧形狀,沉頭1803與中間部1802也為圓弧過渡或坡面過渡、斜面過渡。與上底板5上的彈條安裝座505相配合,防止其轉動。

所述絕緣套管12同時具有內螺紋和外螺紋的具有底部的圓管,內螺紋與旋入的錨固螺栓11的外螺紋相配合,其外螺紋為形成在圓管外側的圓弧凹槽。

扣件預組裝過程為:首先將下底板7平放于操作平臺,底板彈性絕緣墊6根據對應的孔位安放于下底板7之上,將上底板5對應下底板7放置,底板連接套8的支撐部801通過上底板5的第一凸臺孔和第二凸臺孔插入并轉一定角度使下底板7的第一上翻邊和第二上翻邊順著底板連接套8的導向面8031進入鎖緊面803,被止擋面132限位;把互鎖蓋板9沿著嚙合齒的方向,通過定位凸棱902與下底板7、底板連接套8相對應的槽配合,將下底板7、底板彈性絕緣墊6、上底板5、底板連接套8和互鎖蓋板9連接為一體;完成扣件的預組裝,且滿足底板彈性絕緣墊6的厚度變形量為0~3mm。

使用時,把絕緣套管12埋置到道床里,把扣件組裝件放在與絕緣套管12相對應的位置,在扣件組裝件上依次設有軌下彈性絕緣墊4,把鋼軌1放到軌下彈性絕緣墊4上,在鋼軌1兩側分別放置彈條壓板17,把雙臂彈條2的一側放置到基座501上的容納槽506里,彈條螺釘18穿過雙臂彈條2的固定部202經彈條安裝座505的螺釘孔5051進入螺釘孔5051轉90度準確卡在限位部5052里,限制了彈條螺釘18的周向轉動并用螺母固定,此時雙臂彈條2的壓緊部201的下端與固定部202的下端三點一線方為安裝到位;所述容納槽506可以為一段圓環槽也可以為多段在同一直線上的圓弧槽;所述安裝柱504為長方體或圓柱體或三角形體等。

根據高度需要,可以在把絕緣耦合墊10與扣件組裝件之間設置板下調高墊板16對鋼軌的安裝高度進行調整。

本申請所述的上底板基座的平直邊是指相對于軌道安裝方向平行的邊。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易拆卸分離式雙層減振扣件系統,在原有的系統上,改變了凸臺對底板連接套連接關系,使凸臺與底板之間更穩定;降低了加工難度,減少原材料消耗的結構,鋼軌拆卸安裝方便。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前后左右上下均指從安裝方向(圖1)正前方看去的相對應方向。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鎖緊是指把減振扣件系統的下底板7、底板彈性絕緣墊6和上底板5通過底板連接套連接為一體。

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