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馬術場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能夠持續保持場地內濕潤度適中的馬術場地。
背景技術:
馬術場地是馬術運動核心設施,是運動員和馬匹的安全保障,也是高水平馬術運動的基礎保障。馬術場地地面通常是由粒徑合理、密實度適中的沙面構成。然而這層密實度適中的馬術場地地面需要穩定的濕潤度保持其合理的組成機構,通過調整其濕潤度即可調整馬術場地地表的性能。濕度合理的場地是這項運動的安全保障,馬匹與運動員技能合理發揮的基本保障,也是運動員與馬匹平時訓練的基本保障。濕潤度適中馬術地面沙層就會有很好的彈性,防滑性能。如果濕潤度不夠,容易出現揚塵現象,如果地面含水量太大,就會造成地面濕滑,容易造成人馬意外事故發生。而且如果不能保持合理的濕潤度,馬術場地地面的性能會在很短時間內急速惡化,最終結果是投入巨資制作的馬術場地地面會在很短時間內退化,縮短馬術場地地面的使用壽命。
現有馬術場地濕潤度控制過程中,灑水過程和排水過程是分開進行的。其中,灑水方法主要有:純手工澆灌方法、場地四周安裝噴頭噴灑或灑水車人工灑水。采用純手工澆灌方法,由具有長時間操作經驗的人員操作,能夠很好的保持馬術場地每個位置適量的濕潤度,但缺點是需要專業的具有操作經驗的人員負責,一人無法完成費時費力,需要建立獨立蓄水池,加壓設備,灑水速度比較緩慢,人工成本較高。采用場地四周安裝噴頭噴灑方法,一次性投入,設備持續使用時間長,但由于噴頭采用定點灑水,噴灑的形狀為扇形,達不到客觀需要的均勻程度。采用灑水車灑水,噴灑的均勻度較高,但由于取水時間較長,整體灑水時間漫長,每天早晚需要專人灑水,人工成本較高。現有馬術場地灑水方法還有一個共同的缺點是,當進行灑水操作時,需要暫停比賽或訓練,完成灑水后才能使用,占用比賽和訓練時間。排水過程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在雨天如果不能及時排除雨水,很容易造成人馬意外事故發生,影響訓練或比賽的進行。
因此,如何能夠創設一種新的馬術場地,使其能夠自動均勻補水,補水過程不需要暫停使用,排水過程方便快捷,不容易造成積水,以達到持續保持其內部濕潤度適中的目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馬術場地,使其能夠自動均勻補水,補水過程不需要暫停使用,排水過程方便快捷,不容易造成積水,以達到持續保持其內部濕潤度適中的目的。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馬術場地,包括場地本體,還包括供水系統、排水系統和滲水系統,所述供水系統包括供水管道,所述排水系統包括排水管道,所述滲水系統包括均勻鋪設在所述場地本體內的若干盲管,所述盲管的進水端和出水端分別與所述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連接。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場地本體包括表層和基底層,所述表層和基底層之間設有第一防水層,所述第一防水層沿所述表層的邊緣向上翻折并包裹住所述表層,所述盲管設置在所述表層內的底部。
進一步改進,所述供水系統還包括若干沿所述場地本體邊緣設置的供水操作井,所述供水管道分別與所述若干供水操作井連接,所述排水系統還包括若干沿所述場地本體邊緣設置的排水操作井,所述若干排水操作井均與所述排水管道連接,所述盲管的進水端和出水端分別伸出所述第一防水層,并分別與所述供水操作井和排水操作井連接。
進一步改進,所述盲管的出水端連接有水位調節機構,所述水位調節機構用于調節所述場地本體的表層內的水位高度。
進一步改進,所述水位調節機構設置在所述排水操作井內,包括彎管和可伸縮排水管,所述彎管的一端與所述盲管的出水端連接,另一端向上彎折并與所述可伸縮排水管的進水端連接,所述可伸縮排水管的出水端高度可調節。
進一步改進,所述盲管的出水端還連接有應急排空閥。
進一步改進,所述表層包括自下至上依次鋪設的碎石層、網眼布、帶孔隔離柵及細沙層,所述盲管鋪設在所述碎石層內的底部。
進一步改進,所述基底層的頂部設有若干凹槽,所述盲管鋪設在所述凹槽內,且所述盲管周圍填充有碎石。
進一步改進,所述盲管外包裹有網眼布。
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防水層包括兩層土工布和一層防滲膜,所述防滲膜鋪設在所述兩層土工布之間。
采用上述的設計后,本發明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1、本發明的馬術場地,一次性投入,設備持續使用時間較長,性價比較高,通過供水管道和盲管的配合實現馬術場地自動均勻補水,操作簡單,人工成本較低,補水過程不需要暫停使用,不占用比賽和訓練時間,通過盲管和排水管道配合實現馬術場地排水,方便快捷,不容易造成積水,為雨天馬術場地的使用提供了條件,能夠避免雨天訓練和比賽過程中人馬意外事故的發生,通過補水過程和排水過程相配合,能夠持續保持馬術場地內部濕潤度適中。
2、設置第一防水層能夠避免場地本體的表層內的水往下滲透,有益于持久保持表層內的濕潤度,能夠減少馬上場地的用水量,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3、通過設置在盲管的出水端的水位調節機構,可以方便的調節場地本體的表層內的水位高度,進而實現調節馬術場地濕潤度的目的。
4、通過應急排空閥可以排空場地本體的表層內的水,避免溫度低于零攝氏度時造成管道破裂。
5、碎石層的孔隙度較大,滲水速度較快,將盲管設置在碎石層能夠快速的補水和排水,進而實現快速調節場地本體濕潤度的目的。
附圖說明
上述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明馬術場地的結構示意圖;
圖2和圖3是本發明馬術場地不同視角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馬術場地的供水井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馬術場地的排水操作井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馬術場地的排水操作井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供水管道,2、供水井,3、供水操作井,4、排水管道,5、排水井,6、排水操作井,7、盲管,8、彎管,9、可伸縮排水管,10、細沙層,11、帶孔隔離墊,12、網眼布,13、碎石層,14、第一防水層,15、基底層,16、第二防水層,17、擋沙路牙,18、天然土層,19、流沙池,20、應急排空閥,21、浮球閥液位開關,22、四通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馬術場地,包括場地本體、供水系統、排水系統和滲水系統,供水系統包括供水管道1,排水系統包括排水管道4,滲水系統包括均勻鋪設在馬術場地本體內的盲管7,盲管7的進水端和出水端分別與供水管道1和排水管道4連接。
通過供水管道1和盲管7的配合實現馬術場地自動均勻補水,補水過程馬術場地不需要暫停使用,通過盲管7和排水管道4配合實現馬術場地排水,方便快捷,不容易造成積水,能夠持續保持馬術場地內部濕潤度適中。
具體的,配合圖1-3所示,本實施例結合一塊矩形馬術場地對本發明進行說明。
供水系統包括供水井2、供水管道1及若干供水操作井3。供水井2可靠近場地的一個拐角設置,供水管道1可沿場地本體靠近供水井2的一側邊緣設置,供水井2的出水口與供水管道1的進水端連接。上述若干供水操作井3可沿供水管道1間隔設置,例如,可沿供水管道1每間隔5米設置一口供水操作井3,供水管道1與供水操作井3的進水口連接,為供水操作井3供水。供水管道1可選用例如直徑為125mm的水管。配合圖4所示,可在供水井2的進水口設置浮球式液位開關21,以實現供水井2的自動補水。
排水系統包括排水井5、排水管道4及若干排水操作井6。排水井5可設置在場地本體與供水井2相對或遠離供水井2的一個拐角處。本實施例中排水管道4沿與供水管道1相對的一側邊緣設置,排水管道4的出水端與排水井5連接。上述若干排水操作井6可沿排水管道4間隔設置,例如,類似于供水操作井3,沿排水管道4每間隔5米設置一口排水操作井6,從而與供水操作井3一一對應。排水操作井6的出水口均與排水管道4連接,可通過排水管道4排出其內部積水。當該馬術場地設置在室內時,排水管道4可選用例如直徑為125mm以上的排水管,當該馬術場地設置在室外時,由于馬術場地容易受到雨水的影響,排水管道4可選用例如直徑為250mm以上的排水管。
滲水系統包括若干均勻鋪設在場地本體內的盲管7,盲管7的進水端和出水端分別與供水操作井3和排水操作井6連接。即盲管7的進水端與供水操作井3的出水口連通,盲管7的出水端與排水操作井6的進水口連通。本實施例中盲管7與供水操作井3和排水操作井6一一對應,最邊緣的盲管7設置在距離場地本體邊緣2.5米處,盲管7之間互相平行,間距5米,在場地內按格柵狀排列。盲管7可選用例如直徑為100mm的高強度下水管。
需要特殊說明的是,供水管道1和排水管道4并非必須通過供水操作井3和排水操作井6與盲管7連接,直接與盲管7連接也可實現為場地本體供水和排水的目的。設置供水操作井3和排水操作井6的目的在于,可以通過供水操作井3和排水操作井6對盲管7和場地本體內的水位進行控制。還可在供水操作井3和排水操作井6的頂部設置操作孔,便于對盲管7、供水管道1和排水管道4等地下設置進行檢修操作。排水操作井6的底部還可設置流沙池19,用于收集隨水流帶出的細沙,可定期通過操作孔進行清理,以避免細沙堵塞排水管道4。
配合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場地本體包括表層和基底層15,表層和基底層15之間設有第一防水層14,第一防水層14沿表層的邊緣向上翻折并包裹住表層。表層包括自下至上依次鋪設的碎石層13、網眼布12、帶孔隔離墊11及細沙層10。
細沙層10可采用馬術場地專用纖維沙,細沙層10的厚度可設置為例如125mm,纖維沙具有優良的透水性能,合理的保水性能,防滑,并且具有一定的彈性,硬度符合馬術運動要求,抗紫外線,陽光照射下長期使用不變質。帶孔隔離墊11的可采用厚度為40mm的帶孔隔離墊,并在其孔洞內填充細沙或直徑2-4mm碎石。網眼布12鋪設在帶孔隔離墊11的底部,能夠防止細沙在水的帶動下往下滲透。碎石層13的可采用直徑6-10mm的干凈碎石鋪設,厚度可設置為例如80mm,盲管7鋪設在碎石層13內的底部,能夠避免盲管7被堵塞,而且由于碎石層13孔隙度較大,滲水速度較快,能夠快速的補水和排水,進而能夠實現快速調節場地本體濕潤度的目的。為防止盲管7被堵塞,可在盲管7外包裹網眼布。
第一防水層14鋪設在表層和基底層15之間,并且沿表層邊緣向上翻折包裹住碎石層13、網眼布12、帶孔隔離墊11和細沙層10,通過設置第一防水層14能夠避免表層內的水往下滲透,有益于持久保持細沙層10的濕潤度,能夠減少馬術場地的用水量,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作為優選方案,第一防水層14可包括兩層土工膜和一層防滲膜,防滲膜鋪設在兩層土工膜之間,土工膜可采用型號為180gr/m2-200gr/m2的土工膜。
基底層15鋪設在第一防水層14的底部,厚度可設置為150mm-600mm,可選用壓實度95%以上的路基材料鋪設。作為優選方案,可在基底層15的頂部設置若干凹槽,所述第一防水層14沿所述凹槽的槽壁和底面鋪設,盲管7鋪設在凹槽內,且盲管7周圍填充有碎石層13的碎石,將盲管7設置在凹槽內能夠使盲管7處于較低的水平高度,有益于快速的排出場地本體內的積水,以提高盲管7的排水效率。凹槽的寬度可設置成200mm以上。
基底層15的底部還鋪設有第二防水層16,第二防水層16能夠提高基底層15防水性,避免地下水反滲或雨水過多的進入基底層15影響基底層15的壓實度。第二防水層16可采用型號為180gr/m2-200gr/m2的土工膜鋪設。
上述場地本體的邊緣還設置有擋沙路牙17,能夠避免細沙或碎石散落到天壤土層18,也能夠防止天壤土層18進入場地本體,影響馬術場地的性能。
配合圖5所示,盲管7的出水端連接有水位調節機構,水位調節機構用于調節場地本體的表層內的水位高度。水位調節機構包括彎管8和可伸縮排水管9,彎管8一端與盲管7的出水端連接,另一端向上彎折并與可伸縮排水管9的進水端連接,可伸縮排水管9的出水端高度可調節。
在使用過程中,將可伸縮排水管9的出水端高度調節到適當的高度,通過供水管道1和供水操作井3向盲管7供水,盲管7向場地本體內補水,當場地本體內的水位高度達到可伸縮排水管9的出水端高度時,盲管7內的水會通過可伸縮排水管9的出水端排至排水操作井6,場地本體內的水位可維持在與可伸縮排水管9的出水端高度基本相同的高度,以達到持續保持馬術場地內部濕潤度適中的目的。
當由于降雨等原因導致場地本體內的水位高于可伸縮排水管9的出水端高度時,場地本體內多余的水同樣會通過盲管7和水位調節機構排到排水操作井6,并通過排水管道4排到排水井5,排水過程方便快捷,不容易造成積水。
配合圖6所示,還可在盲管7的出水端連接應急排空閥20,用于在室外溫度低于零攝氏度時,緊急排出場地本體內的全部水,防止盲管7破裂。例如,可在盲管7的出水端設置四通接頭22,將四通接頭22的第一接口與盲管7的出水端連接,將第二接口與應急排空閥20連接,將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分別連接一個水位調節機構。
本發明的馬術場地,能夠自動均勻補水,補水過程操作簡單,人工維護成本較低,補水過程不需要暫停使用,排水過程方便快捷,不容易造成積水,能夠持續保持馬術場地內部濕潤度適中。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簡單修改、等同變化或修飾,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