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攪拌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帶有減震結構的間歇式瀝青鋪設攪拌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在瀝青鋪設道路時,一般都是將攪拌設備放在行走車上,實現一邊行走、一邊攪拌、一邊鋪設,由于攪拌設備在運行時會產生一定的振動,容易導致鋪設的厚度不均勻,影響道路質量,或者需要二次鋪設。因此,設計一種結構簡單、具有減震功能間歇式瀝青鋪設攪拌設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研究的方向之一。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帶有減震結構的間歇式瀝青鋪設攪拌設備。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帶有減震結構的間歇式瀝青鋪設攪拌設備,其安裝于車體上,所述間歇式瀝青鋪設攪拌設備包括攪拌罐和攪拌電機,所述攪拌電機安裝于攪拌罐的上端,所述攪拌罐的上端一側設有入料口,所述攪拌罐的下端一側設有出料口,其還包括支撐架和減震結構,所述攪拌罐的下端通過減震結構安裝于車體上,所述攪拌罐的兩側還通過支撐架定位在車體上;
所述減震結構包括底板、U型安裝架、固定板、活動板、導向機構、彈性減震元件和安裝螺桿,所述U型安裝架倒置的安裝于底板上,所述U型安裝架與底板之間形成一安裝空間,所述固定板安裝于安裝空間下端的底板上,所述固定板上設有第一圓形凹槽,所述固定板的上方還設有活動板,所述活動板的下端設有與第一圓形凹槽相對應的第二圓形凹槽,所述彈性減震元件位于第一圓形凹槽和第二圓形凹槽之間,所述活動板還通過導向機構與底板連接,所述安裝螺桿上端與攪拌罐的下端連接,所述安裝螺桿的下端穿過U型安裝架后與活動板的上端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導向機構包括導向桿,以及設于活動板外側的導向孔,所述導向桿的下端安裝于底板上,所述導向桿的上端穿過所述導向孔。
進一步地,所述U型安裝架、底板和車體之間通過緊固裝置固定,所述安裝螺桿的下端通過第一螺母與活動板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安裝螺桿的上端通過第二螺母與攪拌罐的下端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彈性減震元件為碟簧。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架包括環形卡件以及支撐所述環形卡件的支撐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減震結構來安裝攪拌設備,可使攪拌設備在攪拌時所產生的振動消除,避免鋪設的厚度不均勻,并且通過支撐架支撐,進一步提高攪拌設備的穩定性;該方案的設計無需對現有的攪拌罐和車輛作較大的改變,只需增加減震結構即可,成本低,可對現有的攪拌設備進行大規模改造,結構簡單、值得推廣。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帶有減震結構的間歇式瀝青鋪設攪拌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減震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車體,2、攪拌罐,3、攪拌電機,4、入料口,5、支撐架,6、出料口,8、底板,9、U型安裝架,10、固定板,11、活動板,12、第一圓形凹槽,13、第二圓形凹槽,14、彈性減震元件,15、導向桿,16、導向孔,17、安裝螺桿,18、第一螺母,19、第二螺母,20、緊固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參閱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帶有減震結構的間歇式瀝青鋪設攪拌設備,其安裝于車體1上,所述間歇式瀝青鋪設攪拌設備包括攪拌罐2和攪拌電機3,所述攪拌電機3安裝于攪拌罐2的上端,所述攪拌罐2的上端一側設有入料口4,所述攪拌罐2的下端一側設有出料口6,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支撐架5和減震結構,所述攪拌罐2的下端通過減震結構安裝于車體1上,所述攪拌罐2的兩側還通過支撐架5定位在車體1上。
所述減震結構包括底板8、U型安裝架9、固定板10、活動板11、導向機構、彈性減震元件14和安裝螺桿17。
所述U型安裝架9倒置的安裝于底板8上,所述U型安裝架9與底板8之間形成一安裝空間,所述固定板10安裝于安裝空間下端的底板8上,所述固定板10上設有第一圓形凹槽12,所述固定板10的上方還設有活動板11,所述活動板11的下端設有與第一圓形凹槽12相對應的第二圓形凹槽13,所述彈性減震元件14位于第一圓形凹槽12和第二圓形凹槽13之間,所述活動板11還通過導向機構與底板8連接,所述安裝螺桿17上端與攪拌罐2的下端連接,所述安裝螺桿17的下端穿過U型安裝架9后與活動板11的上端連接。
所述減震結構的原理為,攪拌罐2在攪拌時產生的振動通過安裝螺桿17傳遞至活動板11上,再由活動板11傳遞至彈性減震元件14上,進而消除振動,避免傳遞至車體1上,避免影響鋪設道路的質量。
由于受到攪拌功率的影響,攪拌罐2的振動頻率或高或低,本實用新型采用導向機構,可避免在頻率高時造成活動板11搖晃。所述導向機構包括導向桿15,以及設于活動板11外側的導向孔16,所述導向桿15的下端安裝于底板8上,所述導向桿15的上端穿過所述導向孔16,采用導向機構可限制活動板11水平方向的位移,僅能實現豎直移動。
具體的,所述U型安裝架9、底板8和車體1之間通過緊固裝置(一般采用地腳螺栓組件)固定,所述安裝螺桿17的下端通過第一螺母18與活動板11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安裝螺桿17的上端通過第二螺母19與攪拌罐2的下端固定連接。
所述彈性減震元件14為碟簧,既能起到支撐安裝攪拌罐2的作用,又能起到減震緩沖的作用。
所述支撐架5包括環形卡件以及支撐所述環形卡件的支撐桿,即在使用時只需將環形卡件套在攪拌罐2的外側即可。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減震結構來安裝攪拌設備,可使攪拌設備在攪拌時所產生的振動消除,避免鋪設的厚度不均勻,并且通過支撐架支撐,進一步提高攪拌設備的穩定性;該方案的設計無需對現有的攪拌罐和車輛作較大的改變,只需增加減震結構即可,成本低,可對現有的攪拌設備進行大規模改造,結構簡單、值得推廣。
雖然結合附圖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但是專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之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只要不超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描述的保護范圍,都應當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