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路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交通裝置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新型路錐。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用的路錐結構形式分為空心圓錐體或空心多棱錐體,材質有PE、PVC塑料和再生橡膠等。這些路錐應用于城市路口、高速公路養護、道路施工、停車場等危險區域時,起到引導交通、指引車輛及行人避讓危險區域作用,能保護施工現場設施、行車和行人安全。但由于現在所使用的路錐不具備“不倒翁”力學性能,經常被來往車輛碰倒或被大風吹倒,加之耐用性較差,它容易被壓壞、摔壞,從而使其失去了應有的功能,造成的經濟損失也較大。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既具有不倒翁結構,也能方便變換成傳統路錐形式的新型路錐。
[0004]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新型路錐,包括錐筒,其特征在于:錐筒內部空心且錐筒底部開口,還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為球缺體,所述的底座內設有配重塊,所述的錐筒底部設有環形底圈,所述的底圈和底座上分別設有連接部一和連接部二,且連接部一和連接部二可拆卸連接,所述的底座上設有兩個相互對稱的凸起,且兩個凸起的連線經過所述的底座球心,所述的底圈上設有與兩個凸起對應的兩個凹槽,所述的凸起嵌在凹槽內,且所述的底座能通過凸起旋轉,并將底座球形面置于錐筒內部并通過連接部一與連接部二配合固定,此時錐筒能通過底圈置于水平面上,底座也能通過凸起旋轉使底座與錐筒形成不倒翁結構并通過連接部一與連接部二配合固定。
[0005]由于底座能通過凸起旋轉,并將底座球形面置于錐筒內部并通過連接部一與連接部二配合固定,此時錐筒能通過底圈置于水平面上,因此可以作為傳統的路錐放置在路面上使用;另外底座也能通過凸起旋轉使底座與錐筒形成不倒翁結構并通過連接部一與連接部二配合固定,因此可以快速變換成不倒翁結構的路錐,防止被風吹倒或被車碰倒。
[0006]在上述的一種新型路錐中,所述的連接部一為設在底圈上的凹陷,所述的連接部二為設在底座上的圓形凸點,且所述的凸點能嵌在所述的凹陷內。
[0007]通過凸點和凹陷配合固定更加快速方便。
[0008]在上述的一種新型路錐中,所述的連接部一為設在底圈上的環形磁塊一,所述的連接部二為設在底座上的環形磁塊二,且所述的磁塊一和磁塊二能相互吸附連接。
[0009]通過磁性吸附連接更加穩定。
[0010]在上述的一種新型路錐中,所述的錐筒為軟性材質制成,所述的錐筒內部錐尖位置設有磁塊,所述的配重塊具有磁性,且所述的錐筒能擠壓變形,同時磁塊能吸附在所述的配重塊上。
[0011]因此不使用時,可以將錐筒能擠壓變形,并將磁塊吸附在配重塊上進行折疊。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0013]由于底座能通過凸起旋轉,并將底座球形面置于錐筒內部并通過連接部一與連接部二配合固定,此時錐筒能通過底圈置于水平面上,因此可以作為傳統的路錐放置在路面上使用;另外底座也能通過凸起旋轉使底座與錐筒形成不倒翁結構并通過連接部一與連接部二配合固定,因此可以快速變換成不倒翁結構的路錐,防止被風吹倒或被車碰倒。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路錐結構示意圖。
[0015]圖2和圖3是本路錐實施例一兩種使用方式主視剖視圖。
[0016]圖4是本路錐實施例一側視剖視圖。
[0017]圖5是本路錐實施例二側視剖視圖。
[0018]圖中,
[0019]1、錐筒;11、磁塊;
[0020]2、底圈;21、凹槽;22、磁塊一 ;23、凹陷;
[0021]3、底座;31、凸起;32、磁塊二 ;33、凸點;34、配重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0023]實施例一:
[0024]如圖1-4所示,本發明一種新型路錐,包括錐筒1,錐筒I內部空心且錐筒I底部開口,還包括底座3,底座3為球缺體,底座3內設有配重塊34,錐筒I底部設有環形底圈2,底圈2和底座3上分別設有連接部一和連接部二,且連接部一和連接部二可拆卸連接,底座3上設有兩個相互對稱的凸起31,且兩個凸起31的連線經過底座3球心,底圈2上設有與兩個凸起31對應的兩個凹槽21,凸起31嵌在凹槽21內,且底座3能通過凸起31旋轉,并將底座3球形面置于錐筒I內部并通過連接部一與連接部二配合固定,此時錐筒I能通過底圈2置于水平面上,底座3也能通過凸起31旋轉使底座3與錐筒I形成不倒翁結構并通過連接部一與連接部二配合固定。
[0025]進一步的,連接部一為設在底圈2上的凹陷23,連接部二為設在底座3上的圓形凸點33,且凸點33能嵌在凹陷23內。錐筒I為軟性材質制成,錐筒I內部錐尖位置設有磁塊11,配重塊34具有磁性,且錐筒I能擠壓變形,同時磁塊11能吸附在配重塊34上。
[0026]由于底座3能通過凸起31旋轉,并將底座3球形面置于錐筒I內部并通過連接部一與連接部二配合固定,此時錐筒I能通過底圈2置于水平面上,因此可以作為傳統的路錐放置在路面上使用;另外底座3也能通過凸起31旋轉使底座3與錐筒I形成不倒翁結構并通過連接部一與連接部二配合固定,因此可以快速變換成不倒翁結構的路錐,防止被風吹倒或被車碰倒。
[0027]實施例二:
[0028]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點在于:
[0029]如圖5所示,連接部一為設在底圈2上的環形磁塊一 22,連接部二為設在底座3上的環形磁塊二 32,且磁塊一 22和磁塊二 32能相互吸附連接。
[0030]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0031]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錐筒1、磁塊11、底圈2、凹槽21、磁塊一 22、凹陷23、底座
3、凸起31、磁塊二 32、凸點33、配重塊34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發明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發明精神相違背的。
【主權項】
1.一種新型路錐,包括錐筒(I),其特征在于:錐筒(I)內部空心且錐筒(I)底部開口,還包括底座(3),所述的底座(3)為球缺體,所述的底座(3)內設有配重塊(34),所述的錐筒(I)底部設有環形底圈(2),所述的底圈(2)和底座(3)上分別設有連接部一和連接部二,且連接部一和連接部二可拆卸連接,所述的底座(3)上設有兩個相互對稱的凸起(31),且兩個凸起(31)的連線經過所述的底座(3)球心,所述的底圈(2)上設有與兩個凸起(31)對應的兩個凹槽(21),所述的凸起(31)嵌在凹槽(21)內,且所述的底座(3)能通過凸起(31)旋轉,并將底座(3)球形面置于錐筒(I)內部并通過連接部一與連接部二配合固定,此時錐筒(I)能通過底圈(2)置于水平面上,底座(3)也能通過凸起(31)旋轉使底座(3)與錐筒(I)形成不倒翁結構并通過連接部一與連接部二配合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路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部一為設在底圈(2)上的凹陷(23),所述的連接部二為設在底座(3)上的圓形凸點(33),且所述的凸點(33)能嵌在所述的凹陷(23)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路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部一為設在底圈(2)上的環形磁塊一(22),所述的連接部二為設在底座(3)上的環形磁塊二(32),且所述的磁塊一(22)和磁塊二(32)能相互吸附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新型路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錐筒(I)為軟性材質制成,所述的錐筒(I)內部錐尖位置設有磁塊(11),所述的配重塊(34)具有磁性,且所述的錐筒(I)能擠壓變形,同時磁塊(11)能吸附在所述的配重塊(34)上。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型路錐,屬于交通裝置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路錐易被碰倒的問題。本新型路錐包括錐筒,錐筒底部開口,還包括球缺體的底座,底座內設有配重塊,錐筒底部設有環形底圈,底圈和底座上分別設有連接部一和連接部二,且連接部一和連接部二可拆卸連接,底座上設有兩個相互對稱的凸起,且兩個凸起的連線經過底座球心,底圈上設有與兩個凸起對應的兩個凹槽,凸起嵌在凹槽內,且底座能通過凸起旋轉,并將底座球形面置于錐筒內部并通過連接部一與連接部二配合固定,此時錐筒能通過底圈置于水平面上,底座也能通過凸起旋轉使底座與錐筒形成不倒翁結構并通過連接部一與連接部二配合固定。本路錐既具有不倒翁結構,也能變換成傳統路錐。
【IPC分類】E01F9-012
【公開號】CN104878705
【申請號】CN201510320654
【發明人】陳波
【申請人】陳波
【公開日】2015年9月2日
【申請日】2015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