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鉗子的彈性張開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鉗子,尤其涉及到能使鉗子自動張開的彈性張開裝置。
背景技術:
五金工具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中,鉗子是五金工具中最基本的類別之一。鉗子主要由相互活動連接的一對鉗柄和一對鉗頭構成,鉗子的使用方法是操作者握住一對鉗柄,通過施加在鉗柄上的力來實現夾持、扭轉、或剪切等功能。為了在鉗子完成一個操作后能回復到張開狀態,以方便使用,在有的鉗子上還設置有彈性張開裝置,傳統的彈性張開裝置是在鉗子的鉸接銷軸上設置一個扭簧,依靠扭簧產生的扭力使鉗柄彈性張開。這種彈性張開裝置的缺點是鉗子在使用和不使用狀態下都處于彈性張開狀態,增加了產品在閑置不用時的不安全性,并占據了較大的空間,不便于攜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有的鉗子上設置了安全鎖止機構,使鉗子在不使用時處于關閉狀態,但這樣扭簧卻長期處于疲勞狀態,縮短了其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將提供一種能方便使用、使用壽命又較長的鉗子的彈性張開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鉗子的彈性張開裝置,主要包括相互活動連接的一對鉗柄和一對鉗頭,其特點是在一個鉗柄上設置有連接塊,彈簧的一端活動設置在該連接塊上的小孔中,彈簧的另一端可與另一個鉗柄相接觸。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在設置連接塊的那個鉗柄上還設置有帶卡槽的凸臺,彈簧可卡入卡槽內。
本實用新型一種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在彈簧的另一端活動設置有滾筒。
本實用新型另一種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在未設置連接塊的那個鉗柄上設置有可引導彈簧的另一端在其上滑動的凹槽。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當鉗子正常使用時,可將彈簧的另一端扳至與另一鉗柄相接觸的位置,這樣,在彈簧的作用下鉗子就會自動張開,以方便使用;當鉗子閑置不用時,可將彈簧的另一端扳至下側、使其另一端與另一鉗柄不相接觸,這樣,彈簧就處于自然閑置狀態,不會產生彈力,從而可延長其使用壽命,并且也減少了鉗子的占用空間,便于攜帶。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彈簧與其安裝鉗柄的左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中彈簧處于自然閑置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1中所示的彈簧的結構示意圖。
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及其使用方法和優點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鉗子的彈性張開裝置,主要包括相互活動連接的一對鉗柄1、9和一對鉗頭5、6,在鉗柄9上設置有兩個連接凸塊2,彈簧4的一端活動設置在這兩個連接凸塊2上的小孔中,彈簧4的另一端可與另一個鉗柄1相接觸。又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在設置連接凸塊2的那個鉗柄9上還設置有帶卡槽31的凸臺3,彈簧4可卡入卡槽31內。又參見圖4所示,在彈簧4的另一端活動設置有滾筒8。再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在鉗柄1上還設置有可引導彈簧4另一端的滾筒8在其上滑動的凹槽7,凹槽7有一定的傾斜角度,以方便滾筒8的滑行。
上述結構的彈性張開裝置的使用方法是(一)當正常使用鉗子時,將彈簧4扳向上側鉗頭方向——即如圖1所示的狀態,并使彈簧4卡入到凸臺3上的卡槽31中,以方便使用;操作者握住一對鉗柄1和9,通過施加在鉗柄上的力來克服彈簧4的彈力,使鉗柄1、9以及鉗頭5、6合攏,在鉗柄和鉗頭合攏的過程中,彈簧4端部的滾筒8會沿著凹槽7滑動,設置滾筒8的目的是減少摩擦力,凹槽7的主要作用是為滾筒8導向,使滾筒8滑行更順暢;當操作者松開鉗柄1和9后,在彈簧4的作用下,鉗柄1和9、以及鉗頭5、6又會自動張開,以方便下一次的使用。由此,就可以實現夾持、扭轉、或剪切等功能。(二)當鉗子閑置不用時,將彈簧4扳向下側——即如圖3所示的狀態,此時,鉗子可以方便地處于合攏狀態,減少了占用的空間,方便攜帶;并且,彈簧4也處于自然閑置狀態,就可延長其使用壽命。
權利要求1.鉗子的彈性張開裝置,主要包括相互活動連接的一對鉗柄和一對鉗頭,其特征在于在一個鉗柄上設置有連接塊,彈簧的一端活動設置在該連接塊上的小孔中,彈簧的另一端可與另一個鉗柄相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性張開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設置連接塊的那個鉗柄上還設置有帶卡槽的凸臺,彈簧可卡入該卡槽內。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彈性張開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彈簧的另一端活動設置有滾筒。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彈性張開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未設置連接塊的那個鉗柄上設置有可引導彈簧的另一端在其上滑動的凹槽。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彈性張開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未設置連接塊的那個鉗柄上設置有可引導滾筒在其上滑動的凹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既能方便地張開鉗子、使用壽命又較長的鉗子的彈性張開裝置,主要包括相互活動連接的一對鉗柄和一對鉗頭,其特點是在一個鉗柄上設置有連接塊,彈簧的一端活動設置在該連接塊上的小孔中,彈簧的另一端可與另一個鉗柄相接觸。
文檔編號B25B7/00GK2855643SQ200520134178
公開日2007年1月10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4日
發明者周興華, 劉剛 申請人:江蘇金鹿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