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動力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動力工具,尤其涉及一種可實現工作頭的儲存和快速更換的槍鉆類動力工具。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槍鉆類動力工具中,通常包括電鉆、電動螺絲刀和沖擊鉆。電動螺絲刀是用于將螺釘擰緊到工件上的一種常用的電動工具。當使用過程中需要擰緊不同規格的螺釘的時候,根據螺釘規格的不同更換不同的工作頭,也就是批頭,即要把原來安裝的工作頭取下,然后裝上另一種結構的工作頭。在需要頻繁更換工作頭的使用場合下,給操作者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一方面造成了更換工作頭煩瑣,另一方面取下的工作頭隨處放置容易丟失。雖然,在一些手動工具中有一些能實現工作頭的儲存和快速更換,但是由于手動工具的固有缺點,即扭矩小,操作費勁,使得操作者很容易疲勞,造成效率低下,不適合在工業中作為專業的工具使用。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201086280Y揭示了一種多刀頭電動工具,包括電動工具主體和多刀頭轉輪結構,多刀頭轉輪結構包括一個可收容多個刀頭的多刀頭轉輪筒,多刀頭轉輪筒可軸向滑動的與工具主體相連,當多刀頭轉輪筒滑動到遠離工具主體的位置時,可通過旋轉多刀頭轉輪筒從而選擇需要的刀頭。這樣就需要先操作多刀頭轉輪筒移動使刀頭套筒與轉輪筒分開,再旋轉轉輪筒以選擇批頭,操作起來會比較麻煩。如果使多刀頭電動工具進一步改進,可以在多刀頭電動工具上設置自動切換刀頭的裝置,也就是說只要操作穿過多刀頭轉輪筒的軸與多刀頭轉輪筒分離,多刀頭轉輪筒就可以被自動切換到下一個刀頭可以使用的位置。但是自動切換刀頭的裝置也會產生驅動多刀頭轉輪筒過渡移動,從而使得電動工具無法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作可靠的動力工具。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動力工具,包括:機殼;馬達,設置在機殼內,并輸出旋轉動力;輸出軸,具有軸向設置的容納工作頭的收容孔;傳動機構,設置在馬達和輸出軸之間并可將馬達輸出的旋轉動力傳遞給輸出軸;存儲夾,設置于機殼內,所述存儲夾包括用于收容工作頭的若干個并列設置的收容倉;連接軸,設置于機殼內,所述連接軸能夠在穿過若干個收容倉中的一個使收容在該收容倉中的工作頭與輸出軸配接的工作位置以及退出若干個收容倉中的一個且與該收容倉分離的釋放位置之間軸向運動;操作件,設置于所述機殼上用于控制所述連接軸軸向運動;自動切換裝置,響應于所述操作件的運動并對存儲夾的位置進行調節,所述自動切換裝置包括設置于操作件與存儲夾之間的控制機構,所述控制機構能夠與存儲夾嚙合或分離,所述操作件帶動連接軸與若干個收容倉中的一個分離之后,所述控制機構可操作的從初始位置運動至終端位置并驅動存儲夾運動到若干個收容倉中的另外一個與所述收容孔軸向對應的位置;所述動力工具還包括設置于機殼內的阻擋機構,所述控制機構運動至終端位置,所述阻擋機構限制控制機構與存儲夾分離。優選的,所述動力工具還包括收容所述傳動機構的傳動殼體,所述傳動殼體位于機殼內,所述阻擋機構固定設置在所述傳動殼體上。優選的,所述傳動殼體上設有彈性元件,所述彈性元件沿所述控制機構自終端位置向初始位置的運動方向上偏壓所述控制機構以解除所述阻擋機構對控制機構的限制。優選的,所述傳動殼體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存儲夾和控制機構之間的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上設有第一止擋部和第二止擋部,所述控制機構運動至終端位置時與所述第一止擋部相抵;所述控制機構運動至初始位置時與所述第二止擋部相抵,所述彈性元件設置在所述第一止擋部和第二止擋部二者之一上。優選的,所述控制機構與操作件相連,所述操作件控制所述連接軸軸向運動至與若干個收容倉中的一個至少部分疊合,所述存儲夾相對于機殼固定,所述控制機構與存儲夾分離并且從終端位置運動至初始位置。優選的,所述自動切換裝置還包括與操作件相連的運動轉換機構,所述操作件通過所述運動轉換機構驅動控制機構運動。優選的,所述運動轉換機構包括連接在所述操作件和控制機構之間的擺動板,所述操作件線性移動以驅動所述擺動板圍繞垂直于所述操作件移動方向的旋轉中心線擺動。優選的,所述操作件上設有沿輸出軸軸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擺動板的一端設有能夠在所述滑槽內運動的滑銷,所述擺動板的另一端與所述控制機構相連并能夠對控制機構進行驅動。
優選的,所述滑槽包括相互連通的轉換部和讓位部,所述滑銷在轉換部內滑動使擺動板相對于機殼運動以帶動控制機構從初始位置運動至終端位置或者從終端位置運動至初始位置;所述控制機構在所述彈性元件的作用下通過擺動板使所述滑銷在讓位部內滑動,所述讓位部沿垂直于輸出軸軸向的寬度大于滑銷的直徑。優選的,所述滑槽包括相互平行設置的第一直邊和第二直邊、連接于第一直邊一端且與第一直邊呈角度設置的切換邊以及連接第一直邊另一端和第二直邊一端的復位邊,所述切換邊和復位邊的傾斜方向相同,所述第一直邊、第二直邊、切換邊和復位邊圍成所述轉換部,所述第一直邊和第二直邊用于滑銷在滑槽內相對于操作件沿輸出軸軸向運動的導向,所述切換邊用于滑銷相對于機殼運動以帶動控制機構從初始位置運動至終端位置的導向,所述復位邊用于滑銷相對于機殼運動以帶動控制機構從終端位置運動至初始位置的導向。優選的,所述切換邊相對于第一直邊的傾斜角度大于復位邊相對于第一直邊的傾斜角度。優選的,所述滑槽還包括位于轉換部和讓位部之間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沿垂直于輸出軸軸向的寬度與滑銷的直徑相等。優選的,所述連接軸的一端與所述傳動機構可傳遞扭矩的連接,所述連接軸的另一端能夠與所述輸出軸連接并驅動輸出軸旋轉。優選的,所述存儲夾可旋轉的支撐在機殼內,所述控制機構能夠圍繞平行于所述連接軸的軸線旋轉。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動力工具無需手動撥動存儲夾來選擇工作頭,只需操作連接軸離開存儲夾即可實現工作頭的自動的快速更換,并且自動切換不會產生存儲夾的過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切換工作頭的過程準確可靠。
圖1是本發明優選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動力工具處于工作狀態時的剖視圖。圖2是圖1中動力工具的部分立體分解圖。圖3是圖1中動力工具沿A-A線的剖視圖。圖4是圖3中動力工具沿B-B線的剖視圖。圖5是動力工具處于工作狀態時的立體示意圖。圖6是動力工具處于工作狀態時滑蓋部分的仰視圖。圖7是動力工具的連接軸被解除鎖定時的剖視圖。圖8是動力工具的連接軸被解除鎖定時的滑蓋部分的仰視圖。圖9是動力工具的連接軸處于釋放狀態時的剖視圖。圖10是動力工具的連接軸處于釋放狀態時的滑蓋部分的仰視圖。
圖11是動力工具的存儲夾的位置被調節后的剖視圖。圖12是動力工具的存儲夾的位置被調節后滑蓋部分的仰視圖。圖13是圖11中動力工具沿C-C線的剖視圖。圖14是動力工具的存儲夾的位置被調節后的立體示意圖。圖15是動力工具的連接軸從釋放狀態回到工作位置時且控制機構復位前的剖視圖。圖16是動力工具的連接軸從釋放狀態回到工作位置時且控制機構復位前的滑蓋部分的仰視圖。圖17是本發明優選的第二實施方式中的動力工具處于工作狀態時的剖視圖。圖18是圖17中動力工具的部分立體分解圖。圖19是圖17中動力工具沿D-D線的剖視圖。圖20是圖17中動力工具的滑蓋部分的仰視圖。圖21是圖17中動力工具的存儲夾被驅動到下一個收容倉與輸出軸軸向對應的位置時滑銷在滑槽中位置的示意圖,此時不能夠手動撥動存儲夾。圖22是圖21中動力工具對應滑銷位置的棘爪所在位置的示意圖。圖23是圖17中動力工具的存儲夾被驅動到下一個收容倉與輸出軸軸向對應的位置時滑銷在滑槽中位置的示意圖,此時可以手動撥動存儲夾。圖24是圖23中動力工具對應滑銷位置的棘爪所在位置的示意圖。其中,1.機殼2.電機3.傳動機構4.輸出軸6.電池7.按鈕開關9.工作頭IL手柄13.前殼15.導向槽16.止擋塊21.電機軸22.齒輪箱30.小齒輪機構 31.行星齒輪減速機構
40.軸套41.收容孔50.固定塊51.連接軸52.存儲夾53.滑蓋55.卡定塊60.控制機構61.棘爪62、62a.支撐座63.扭簧65.扭簧66.阻擋柱70.運動轉換機構71.擺動板72、72a.滑槽81.限位塊82.銷軸83.扭簧221.隔板223.齒輪箱蓋板225.拱形件226.支撐板301.第一齒輪302.第二齒輪303.第三齒輪511.磁鐵521.收容倉522.定位槽531.導軌535.第--^定槽536.第二卡定槽538.解鎖部55 1.第一凸塊552.第二凸塊553.彈性片621a.撥叉711.滑銷712.撥叉713.撥銷721.切換邊722.復位邊724.轉換部725.讓位部726.連接部2261.第一止擋部2262.第二止擋部2263.穿孔2264.壓簧7241.第一直邊7242.第二直邊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本發明動力工具的優選實施方式中,動力工具為動力螺絲刀,根據動力源的不同可分為氣動螺絲刀、液動螺絲刀和電動螺絲刀,電動螺絲刀里也有直流和交流之分,本發明優選以直流電動螺絲刀為例進行具體說明。參照圖1到圖3所示,該直流電動螺絲刀包括機殼1、馬達2、電池6、傳動機構3、連接軸51、存儲夾52和輸出軸4。機殼I由左右對稱的兩個半殼體通過螺釘(未圖示)合攏組裝而成,其具有水平部分和與水平部分呈鈍角設置的手柄11部分,本發明優選的角度在100度到130度之間,這樣握持手柄11操作時會比較舒適。在手柄11部分的上部設有按鈕開關7,電池6固定在機殼I的手柄11部分的后部,傳動機構3部分固定收容在機殼I的水平部分內。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該電池6可以是鋰離子電池。需要說明的是,這兒所說的鋰離子電池是負極材料為鋰元素的可充電電池的總稱,依據正極材料的不同,其可構成許多體系,如“鋰錳”電池,“鋰鐵”電池等。在本實施方式中,鋰離子電池為一節額定電壓為3.6V (伏)的鋰離子電池。當然,電池6也可以是鎳鎘、鎳氫等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電池類型。傳動機構3由后向前(以圖面的右側為后)包括由馬達2驅動的行星齒輪減速機構31和小齒輪機構30,其中小齒輪機構30與連接軸51相連,并通過連接軸51將馬達2的旋轉運動傳遞給輸出軸4。其中存儲夾52用于儲藏不同的工作頭,這里的工作頭主要指電動螺絲刀常用的十字批頭、一字批頭等,通過操作連接軸軸向移動穿過存儲夾或者離開存儲夾,就可以在電動螺絲刀擰緊或松開不同的螺釘時快速更換不同的工作頭。本發明優選實施方式中的馬達為電機2,電機2具有自電機殼體向前延伸出的電機軸21。電機2固定在機殼I中,一齒輪箱22固定在機殼I內并位于電機2的前部,齒輪箱22用于收容行星齒輪減速機構31和小齒輪機構30,通過在行星齒輪減速機構31和小齒輪機構30之間設置隔板221將二者隔開,而齒輪箱22和存儲夾52之間設置齒輪箱蓋板223,這樣可將傳動機構3與存儲夾52隔開,即傳動機構3和存儲夾52是相互獨立的。小齒輪機構30包括與行星齒輪減速機構31可傳遞扭矩連接的第一齒輪301,與連接軸51連接的第三齒輪303以及與第一齒輪301和第三齒輪303嚙合的第二齒輪302,第二齒輪302將第一齒輪301的旋轉傳遞給第三齒輪303,每個齒輪的兩端通過軸套進行支撐。隔板221的中部設有供第一齒輪301的軸穿過的孔,隔板221的端面設有用于安裝軸套的凹槽,支撐小齒輪機構30的后軸套固定在隔板221上,前軸套固定在齒輪箱蓋板223上,齒輪箱蓋板223與齒輪箱22可通過螺釘、卡扣等固定相連,如此,即可以把小齒輪機構30與行星齒輪減速機構31分開,同時又可以將兩者封閉,防止灰塵、粉末等進入傳動機構3內部,也能夠防止潤滑油的泄漏。另外,設置三個齒輪只是為了使工具的內部空間更加緊湊,從而不影響外部的美觀。當然,也可以根據需要設置成兩個齒輪,一個與行星齒輪減速機構31相連,另一個與連接軸51相連。另外,傳動機構3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形式,傳動機構3可以只包括行星齒輪減速機構31,或者只包括小齒輪機構30,或者其他的旋轉運動傳遞機構,如棘輪機構、渦輪機構等等。其中行星齒輪減速機構31具有三級減速系統,電機軸21延伸與行星齒輪減速機構31嚙合,行星齒輪減速機構31將旋轉運動傳遞給小齒輪機構30,小齒輪機構30帶動連接軸51旋轉,連接軸51再驅動輸出軸旋轉。這樣電機2運行時,通過行星齒輪減速機構31、小齒輪機構30,最終由輸出軸4輸出。由此可以看出,本實施方式中的傳動鏈為電機-傳動機構-連接軸-輸出軸,即連接軸作為傳動鏈的一部分。另外,減速機構由三級行星減速和兩極平行軸減速系統構成來獲得所想要的輸出轉速,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視所需要輸出的轉速,減速機構可以只包括二級行星減速系統,或者其他減速系統。機殼I上可滑動 的連接有滑蓋53,滑蓋53能夠帶動連接軸51軸向移動。機殼I包括連接在其前端的前殼13,存儲夾52的一部分收容在前殼13內,另一部分被滑蓋53覆蓋隨著滑蓋53的移動而露出。本發明優選的存儲夾52為圓筒狀,方便旋轉,同時占用空間小,當然也可以設置成方形的或者三角形的等等。在電動螺絲刀工作的時候,滑蓋53與前殼13抵接,這樣可以把工作頭存儲夾52與連接軸51都封閉起來。齒輪箱蓋板223上對應連接軸51的位置設有供連接軸51穿過的孔,齒輪箱22上圍繞連接軸51軸線延伸有拱形件225,拱形件225可以與齒輪箱22 —體設置,也可分開設置,通過設置拱形件225可以將連接軸51部分封閉起來,在電動螺絲刀進行更換工作頭的9時候,即滑蓋53移動到最后端的位置也不會把連接軸51裸露出來,這樣可防止灰塵、粉末等進入工具的內部。而且,齒輪箱蓋板223延伸到拱形件225的端面,從而沿軸向將傳動機構3整體封閉在一起。在工作過程中,滑蓋53可以將工作頭存儲夾52封閉起來,從而防止灰塵進入,在需要更換工作頭時,移開滑蓋53即可露出工作頭存儲夾52,方便選擇不同的工作頭。輸出軸4為套筒形式,一般情況下輸出軸設置六方孔,其內可安裝工作頭9,工作頭截面為與六方孔相配的六方形,本發明的連接軸51也為六方形,第三齒輪303內設有六方孔,用于與連接軸51配接并將旋轉動力傳遞給連接軸51,這樣連接軸51插入輸出軸4能夠帶動輸出軸4旋轉,進而通過輸出軸4帶動工作頭9旋轉,這樣可以使用標準的工作頭9,而且無需在連接軸51上開設收容工作頭9的孔,避免連接軸51直徑過大增加整機的重量和體積。輸出軸4通過一軸套40支撐在前殼13的軸向開孔131內,軸套40給輸出軸4提供徑向支撐,當然也可以通過軸承實現輸出軸4的徑向支撐。這樣,直接帶動工作頭9旋轉的為輸出軸,縮短了扭矩傳輸的距離,從而工具的使用更加可靠。以上所述的為連接軸通過輸出軸間接帶動工作頭旋轉的方式,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很容易想到其他的傳輸方式來替代,比如連接軸直接帶動工作頭旋轉,即連接軸直接與工作頭以可傳遞扭矩的方式連接,或者輸出軸由齒輪直接驅動,而連接軸僅用于推出工作頭和帶動工作頭回到存儲夾。連接軸51的前端設有磁鐵511,用于吸附工作頭9,當選擇好工作頭9時,可操作滑蓋53帶動連接軸51穿過收容該工作頭9的工作頭收容倉521,工作頭9被連接軸51上的磁鐵511吸附,并在連接軸51的推動下離開工作頭收容倉521,進入輸出軸4。工作的時候,連接軸51帶動輸出軸4旋轉,輸出軸4帶動工作頭9旋轉。電動螺絲刀在進行操作的時候需要將工作頭9軸向抵壓在螺釘或者工件上,這樣工作9頭會受到一個反向的軸向力作用,會產生連接軸51的后移,本發明連接軸51上軸向固定的設有一固定塊50,連接軸51的后端可轉動的抵在固定塊50上,在連接軸51的后端臨近固定塊50的地方設有防止連接軸51后退的限位機構,限位機構包括可樞轉的限位塊81,沿限位塊81樞轉方向偏壓限位塊81的扭簧83。其中限位塊81的一端勾住固定塊50,另一端通過一銷軸82安裝在齒輪箱22上或者機殼I上,銷軸82的軸線垂直于連接軸51的軸線,限位塊81能夠圍繞銷軸82在一定角度范圍內旋轉。扭簧83的一端固定在限位塊81上,另一端抵在齒輪箱22上或者機殼I上,扭簧83的彈力使限位塊81保持在與固定塊50相抵的位置。這樣的限位機構8最好設置兩個,沿連接軸51的軸線對稱分布,這樣可以保持受力平衡,使連接軸51的軸向限位更加可靠。滑蓋53可通過與固定塊50相連的方式帶動連接軸51移動,當需要移動連接軸51時,通過滑動滑蓋53即可以解除對連接軸51移動的限制。固定塊50具有中空的四方形,滑蓋53的內部設有卡定塊55,卡定塊55具有伸入固定塊50中空部的第一凸塊551,在電動螺絲刀的工作狀態,凸塊與固定塊50中空的后側軸向間隔有距離S,當滑蓋53向后滑動,即向著馬達2的方向滑動,滑動了 距離S之后,第一凸塊551與固定塊50中空的后側軸向抵接,從而滑蓋53帶動固定塊50繼而帶動連接軸51軸向向后移動;在電動螺絲刀可更換工作頭的狀態,第一凸塊551與固定塊50中空的前側軸向間隔有距離S,當滑蓋53向前滑動,即向著輸出軸4的方向滑動,滑動了距離S之后,第一凸塊551與固定塊50中空的前側軸向抵接,從而滑蓋53帶動固定塊50繼而帶動連接軸51軸向向前移動。滑蓋53內部設有與限位塊81相配的解鎖部538,當滑蓋53向后移動時,解鎖部538與限位塊81的一個側面接觸,并且限位塊81在解鎖部538的帶動下克服扭簧83的彈力作用圍繞銷軸82旋轉,直至限位塊81與固定塊50脫開,固定塊50被解鎖,從而限位塊81處于允許連接軸51軸向運動的位置。連接軸51繼續軸向移動,限位塊81被卡在固定塊50的兩端,此時就可以進行更換工作頭。由此可以看出,在滑蓋53帶動連接軸51移動前先滑動距離S是解除限位塊81對連接軸51軸向運動的限制,故距離S只要滿足滑蓋53的移動能夠解除限位塊81對連接軸51軸向運動的鎖定即可。工作頭更換好后,滑蓋53前移,帶動連接軸51和固定塊50也向前移動,解鎖部538與限位塊81的側面再次接觸并隨著滑蓋53的前移而分開,限位塊81在扭簧83的作用下重新回到與固定塊50軸向相抵的位置,這樣電動螺絲刀工作的時候,連接軸51前端伸入輸出軸4,設在連接軸51后端的固定塊50被限位塊81軸向限位,這樣連接軸51的軸向運動被限制,即連接軸51無法后退,從而電動螺絲刀的使用更加可靠。當然,滑蓋53帶動連接軸51移動的方式還有很多,如可以在連接軸51上設置環繞其外周一周的環槽,滑蓋53通過一銷釘或者鋼絲環伸入到環槽中與連接軸51相連,這樣既不影響連接軸51的旋轉,也不影響滑蓋53帶動連接軸51的移動。無論是何種方式,其原理都是滑蓋先有一段空行程,即先是滑蓋53相對于機殼I運動,而連接軸51相對于機殼I固定,然后滑蓋53再帶動連接軸51移動。而且,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很容易想到無需通過滑蓋53移動的方式也可以實現解除限位塊81對連接軸51軸向運動的鎖定,如在機殼I外設置與限位塊81相連的旋鈕,通過旋轉旋鈕帶動限位塊81克服彈簧力旋轉或者移動;或者在機殼I外設置與限位塊81相連的撥鈕或者按鈕,通過推動撥鈕或者按壓按鈕也能夠帶動限位塊81克服彈簧力旋轉或者移動等等,都可以實現解除限位塊81對連接軸51軸向運動的鎖定。
另外,可以在滑蓋53和機殼I或者齒輪箱22之間設置彈性元件,滑蓋53后退到末端位置時可被機殼I上的鎖扣卡住,當滑蓋53被釋放時可在彈性力下自動回復至工作狀態的位置。滑蓋53的邊緣設有導軌531,相應的機殼I上設有導向槽15,滑蓋53通過其導軌531安裝在導向槽15內可相對于機殼I沿軸向滑動。當然,也可以是滑蓋53上設置導向槽,機殼I上設置導軌的方式使得滑蓋移動。工作頭存儲夾52可旋轉的支撐在齒輪箱蓋板223和輸出軸4之間,工作頭存儲夾52上沿其圓周方向均勻分布有多個工作頭收容倉521,工作頭收容倉521沿工作頭存儲夾52軸向一部分封閉,一部分外圓周敞開,這樣方便操作者選擇工作頭9時能夠從敞開的部分很容易看到工作頭9頭部的形狀,從而快速選擇需要的工作頭9。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很容易想到,工作頭收容倉521也可以是全封閉的,只需在對應的位置進行標識,或者直接將工作頭存儲夾52做成透明的,都可以方便識別。另外,可以在工作頭存儲夾52和齒輪箱蓋板223之間進行彈性定位,即在工作頭存儲夾52面對齒輪箱蓋板223的端面上對應工作頭9的位置設置定位槽522,定位槽522與收容倉521對應,齒輪箱蓋板223上設置受彈簧抵壓的鋼帽,或者彈片,那么,工作頭存儲夾52每轉過一個工作頭9鋼帽或者彈片都會發出落入定位槽522的提示聲音,從而操作者選擇工作頭9時能避免工作頭存儲夾52旋轉的角度與連接軸51錯開。前面所述的是通過存儲夾52旋轉的方式選擇不同的工作頭,當然也可以通過存儲夾直線運動的方式,比如工作頭沿著存儲夾的徑向并排設置,選擇工作頭時就需要沿徑向推動存儲夾。另外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存儲夾52是軸向固定的,通過連接軸51軸向運動帶動工作頭進入輸出軸而進行工作,當然也可以設置成連接軸軸向固定,通過存儲夾軸向移動再旋轉或者徑向移動以選擇工作頭的方式,從而也能夠實現不用取下工作頭就可以實現工作頭的快速更換。本發明的動力工具上設置了自動切換工作頭的自動切換裝置,也就是說只要操作滑蓋53帶動連接軸51離開工作頭收容倉521,解除對工作頭存儲夾52運動的限制,工作頭存儲夾52在自動切換裝置的作用下自動的旋轉到下一個工作頭的收容倉與輸出軸4軸向對應的位置,無需操作者再手動的旋轉存儲夾52來選擇工作頭。圖1到圖16所示為本發明動力工具自動切換裝置的第一種實施方式。參照圖1和圖2所示,自動切換裝置包括用于驅動工作頭存儲夾52運動的控制機構60,控制機構60包括與工作頭存儲夾52活動連接的棘爪61以及安裝棘爪61的支撐座62,棘爪61的一端可旋轉的安裝在支撐座62上,另一端能夠卡在工作頭存儲夾52的定位槽522內,棘爪61和支撐座62之間設置扭簧63,棘爪61受到扭簧63的偏壓力作用保持卡在定位槽522內。其中,支撐座62可旋轉的支撐在齒輪箱蓋板223上,如此,當支撐座62帶動棘爪61旋轉的時候棘爪61能夠帶動工作頭存儲夾52 —起旋轉。為了使支撐座62能夠可靠的支撐,可以在工作頭存儲夾52和控制機構60之間設置支撐板226,棘爪61設置成L型,可以越過支撐板226卡在定位槽522內,而且支撐座62的旋轉軸也可以一端支撐在齒輪箱蓋板223上,另一端支撐在支撐板226上。支撐板226對應連接軸51的位置設置有穿孔2263,供連接軸51穿過,這樣不影響連接軸51的軸向移動。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驅動控制機構60旋轉帶動存儲夾52運動,驅動控制機構60旋轉的第一種方式為蓄能驅動,自動切換裝置還包括與控制機構60連接的蓄能單元,當連接軸51移動至工作位置時,蓄能單元的能量被儲存,當連接軸51移動至釋放位置時,蓄能單元的能量被釋放以驅動控制機構60帶動存儲夾52運動。優選的蓄能單元為扭簧65,設置在控制機構60和支撐板226之間,扭簧65的一端固定在支撐板226上,另一端連在控制機構60的支撐座62上,在連接軸51處于工作位置時,扭簧65處于壓縮的狀態,一但連接軸51離開工作頭存儲夾52的收容倉521,控制機構60在扭簧65的作用下即可帶動工作頭存儲夾52旋轉。驅動控制機構60旋轉的第二種方式為凸輪驅動,即控制機構60與滑蓋53相連,滑蓋53控制連接軸51運動至釋放位置后,滑蓋53可操作的驅動控制機構60帶動存儲夾52運動。優選的通過滑蓋53的移動來驅動控制機構60旋轉,滑蓋53帶動連接軸51離開工作頭存儲夾52的收容倉521后,滑蓋53繼續相對于機殼I移動,并同時帶動控制機構60旋轉,即通過轉向機構將滑蓋53的直線運動轉化為控制機構60的旋轉運動。轉向機構常用的有齒輪齒條式、蝸桿曲柄指銷式、循環球-齒條齒扇式、循環球曲柄指銷式、蝸桿滾輪式、凸輪式、曲柄連桿式等等。本實施方式自動切換裝置中優選的轉向機構為連接在控制機構60和滑蓋53之間的運動轉換機構70,運動轉換機構70用于將滑蓋53的直線運動轉化為控制機構60的旋轉運動。運動轉換機構70包括一相對于機殼I樞轉的擺動板71,擺動板71的中部設有旋轉軸,旋轉軸可安裝在齒輪箱22的拱形部225上。擺動板71相對于旋轉軸的一端設有滑銷711,另一端形成撥叉712。滑蓋53的頂部內側設有與滑銷711配合的滑槽72,滑槽72沿著水平方向設置大致為平行四邊形的形狀,兩條直邊平行于連接軸51的軸向,兩條斜邊分別形成滑槽72的切換邊721和復位邊722,滑銷711隨著滑蓋53的移動沿著滑槽72的邊緣滑動,每經過一次切換邊721或者復位邊722,擺動板71形成撥叉712的一端即繞旋轉軸擺動一下。擺 動板71的撥叉712直接與控制機構60的支撐座62相連,如此便將滑蓋53的直線運動轉化為控制機構60的旋轉。進一步的,可以在擺動板71和控制機構60間通過齒輪機構來傳遞旋轉運動。擺動板71的撥叉712連接第一傳動齒輪73,第一傳動齒輪73可支撐在齒輪箱蓋板223和支撐板226之間,第一傳動齒輪73具有一徑向凸出的凸柄732與撥叉712相連,而控制機構60的支撐座62上形成第二傳動齒輪623,第一傳動齒輪73和第二傳動齒輪623嚙合即可將撥叉712圍繞旋轉軸的擺動轉化為第一傳動齒輪73的旋轉繼而再傳遞給第二傳動齒輪623,從而支撐座62帶動棘爪61旋轉。因為控制機構60只要帶動存儲夾52轉過一個工作頭的角度即可,如設置六個工作頭,存儲夾轉過60度,所以第一傳動齒輪73和第二傳動齒輪623無需360度旋轉,只需根據存儲夾52的旋轉角度而設定,故第一傳動齒輪73和第二傳動齒輪623可以設置成扇形齒輪,這樣第一傳動齒輪73的齒部和凸柄732可以設置為徑向相對,第二傳動齒輪623的齒輪和安裝棘爪61的部分也可以是徑向相對,這樣可以使結構緊湊,節省材料。當然,控制機構60被蓄能驅動的方式也可以是其他的形式,例如在擺動板71和齒輪箱22之間設置扭簧,扭簧的一端固定在齒輪箱22上,另一端連在擺動板71上,在連接軸51處于工作位置時,扭簧處于壓縮的狀態,一但連接軸51離開工作頭存儲夾52的收容倉521,擺動板71在扭簧的作用下帶動第一傳動齒輪73旋轉繼而帶動支撐座62旋轉。或者在第一傳動齒輪73和支撐板226 (或齒輪箱蓋板223)之間設置扭簧,扭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傳動齒輪73上,另一端連在支撐板226 (或齒輪箱蓋板223)上,這樣也可以實現控制機構60被蓄能驅動。由此,本領域技術人員很容易能夠想到,只要是在傳動部件的樞轉部設置扭簧都可以實現控制機構60的蓄能驅動。另外,滑蓋53控制連接軸51運動至釋放位置后,滑蓋53繼續移動才能夠帶動運動轉換機構70驅動控制機構60旋轉,在這里滑蓋53可以繼續帶動連接軸51移動,這樣就需要在工作頭存儲夾52和支撐板226之間設置鋼絲擋或者彈片等限位機構防止工作頭9被連接軸51帶出收容倉521。本發明優選的在機殼I上設置止擋塊16,滑蓋53沿連接軸
51軸向間隔設置第--^定槽535和第二卡定槽536,卡定塊55上設置彈性片553,彈性片
551被卡在第—^定槽535或第二卡定槽536內,并且彈性片553變形后能夠越過第—^定槽535或第二卡定槽536,從而卡定塊55能夠相對于滑蓋53移動。機殼I上設有滑蓋止擋塊16,連接軸51軸向移動時其固定塊50抵在止擋塊16上從而被限制移動。而且滑蓋53上開設有限位槽539,卡定塊55具有卡在限位槽539內的第二凸塊552,滑蓋53相對于卡定塊55的前后移動會被限位槽539限制,防止滑蓋53過度移動。也就是說滑蓋53a移動了一個空行程,這樣連接軸51a移動的距離最小,工具的結構緊湊。即滑蓋帶動連接軸一起相對于機殼運動,然后連接軸相對于機殼固定而滑蓋相對于機殼運動。控制機構60被蓄能驅動的方式中,因為是只要連接軸51離開工作頭存儲夾52的收容倉521,蓄能單元的能量就會被釋放,即只要滑蓋53帶動連接軸51至釋放位置即可,無需滑蓋53繼續移動。而且蓄能單元的能量釋放即實現了工作頭的切換,故而滑蓋53上的滑槽72無需設置切換邊721,即滑槽72可以設置成直邊梯形的形狀。以上是蓄能驅動和操作滑蓋驅動實現控制機構60帶動存儲夾52旋轉的方式,下面介紹控制機構60的復位。移動滑蓋53帶動連接軸51從釋放位置回復至工作位置,連接軸51進入下一個收容倉521,滑銷711在滑槽72的復位邊722的導向下使得擺動板71圍繞其旋轉軸旋轉,擺動板71通過撥叉712帶動第一傳動齒輪73旋轉,第一傳動齒輪73帶動支撐座62旋轉,因為連接軸51卡在存儲夾52內,存儲夾52被限制旋轉,支撐座62便帶動棘爪61克服扭簧63的彈力從定位槽522內離開,棘爪61隨著支撐座62轉動并在扭簧63的彈性力作用下落入下一個定位槽522內,這樣便實現了控制機構60相對于存儲夾52的旋轉。 為了防止控制機構60旋轉過度,可以在支撐板226上對應控制機構60帶動存儲夾52旋轉的終端位置設置第一止擋部2261,對應控制機構60相對存儲夾52旋轉的初始位置設置第二止擋部2262,控制機構60的旋轉被第一止擋部2261和第二止擋部2262限制,從而保證了了控制機構60帶動存儲夾52旋轉到終端位置時另外一個工作頭與輸出軸4軸向對應,控制機構60相對存儲夾52旋轉到初始位置時,棘爪61不會越過定位槽522。為了使棘爪61能夠可靠的帶動存儲夾52旋轉同時能夠容易的退出定位槽522,定位槽522中沿著存儲夾52周向的第一側面5221和第二側面5222可設置為傾斜不同的角度,優選第一側面5221相對于存儲夾52的端面呈直角,這樣棘爪61能夠可靠的帶動存儲夾52旋轉;第二側面5222相對于存儲夾52的端面呈銳角,這樣棘爪61復位時能夠很容易的退出定位槽522。同時,棘爪61也可以設置成與定位槽522相配的形狀。另外在棘爪61帶動存儲夾52運動到終端位置時,棘爪61位于存儲夾52的底部,這樣可以很容易的將存儲夾52從機殼I內移除,以便更換另一個備用存儲夾,從而拓展工具的使用功能。以下將對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中工作頭快速更換的過程作詳細說明。參照圖1到圖6所示,電動螺絲刀處于工作狀態,此時壓下按鈕開關7即可進行擰螺釘的工作。參照圖7到圖8所示,當需要更換另外一種類型的工作頭9時,操作滑蓋53向電機2的方向移動距離S,滑蓋53通過解鎖部538解除限位塊81對連接軸51的鎖定,滑銷711沿著滑槽72的直邊滑動,滑蓋53上的卡定塊55與連接軸51上的固定塊50接觸,此時滑蓋53能夠帶動連接軸51隨其一起同向移動。接下來,參照圖9到圖10,滑蓋53通過卡定塊55帶動連接軸51隨其一起同向移動到連接軸51與工作頭收容倉521分開的釋放位置,連接軸51通過磁鐵511帶動工作頭9回到工作頭收容倉521,滑銷711沿著滑槽72的直邊滑動到切換邊721的臨界位置。參照圖11到圖14,繼續向電機2的方向移動滑蓋53,連接軸51被止擋塊16限制不能繼續移動,卡定塊55克服彈性片553的彈性力越過第一卡定槽535直至彈性片553落入第二卡定槽536,卡定塊55上的第二凸塊552受到滑蓋53上的限位槽539的限制,故滑蓋53被限制繼續軸向移動,而滑銷711沿著滑槽72的切換邊721滑動并在切換邊721的導向下使擺動板71圍繞其旋轉軸轉動 一定的角度,同時,擺動板71的撥叉712驅動第一傳動齒輪73旋轉,第一傳動齒輪73帶動作為支撐座62的第二傳動齒輪623旋轉,這樣支撐座62帶動棘爪61旋轉,棘爪61帶動存儲夾52轉過一定的角度,另外一個工作頭隨著存儲夾52的旋轉被帶到與輸出軸4對應的位置,這樣就完成了工作頭的快速切換,而且,通過卡定塊55上的彈性片553落入第二卡定槽536的彈性定位的聲音,操作者可以很容易判斷工作頭存儲夾52已經完成工作頭的切換。繼續參照圖15到圖16,向輸出軸4的方向移動滑蓋53復位,滑蓋53帶動連接軸51向輸出軸4的方向移動,連接軸51設有磁鐵511的一端與自動切換的另外一個工作頭9尾部接觸并吸附該工作頭9,連接軸51帶動工作頭9進入輸出軸4,直至工作頭9從輸出軸4的前端露出,連接軸51上的固定塊50卡在拱形部225上,此時滑銷711沿著滑槽72滑動到直邊與復位邊722的臨界處。繼續向輸出軸4的方向移動滑蓋53,卡定塊55上的彈性片553克服彈性力作用越過第二卡定槽536直至彈性片553落入第一卡定槽535,而滑銷711沿著滑槽72的復位邊722滑動并在復位邊722的導向下使擺動板71圍繞其旋轉軸轉動一定的角度,同時,擺動板71的撥叉712驅動第一傳動齒輪73旋轉,第一傳動齒輪73帶動作為支撐座62的第二傳動齒輪623旋轉,這樣支撐座62帶動棘爪61旋轉,而此時存儲夾52被連接軸51穿過而不能夠旋轉,故棘爪61相對于存儲夾52轉過一定的角度,落入又一個定位槽522內,滑蓋53回復到與前殼13抵接的位置,電動螺絲刀又回到了圖1所示的工作狀態,這樣就完成了控制機構60的復位。如果上面選擇的工作頭不是操作者需要的,上面的步驟再重復進行,直至從輸出軸4露出的為需要的工作頭。或者移動滑蓋53露出存儲夾52后手動旋轉存儲夾52以選擇需要的工作頭。圖17到圖24所示為本發明動力工具自動切換裝置的第二種實施方式。標號與第一優選實施例相同的部件的結構以及功能與在第一優選實施例相同,此處不再贅述。參照圖17到圖19所示,本實施方式中的支撐座62a上設有撥叉621a,相應的擺動板71與支撐座62a相配的一端設有撥銷713,撥銷713與撥叉621a嚙合從而擺動板71能夠直接帶動支撐座62a旋轉。在本實施方式中,驅動支撐座62a旋轉的方式與第一優選實施例相同,即滑蓋53帶動連接軸51離開存儲夾52的收容倉521后,滑蓋53繼續相對于機殼I移動,擺動板71的滑銷711在滑蓋53上的滑槽72內滑動使得擺動板71圍繞其中部的旋轉軸轉動,擺動板71的撥銷713帶動支撐座62a旋轉,繼而支撐座62a通過棘爪61帶動存儲夾52轉過一定的角度,使得另一個收容倉521與輸出軸4軸向對應。無論第一實施方式或者第二實施方式中,當操作者移動滑蓋53的速度較快時,存儲夾52被瞬間驅動旋轉,這樣存儲夾52旋轉的慣性很大,存儲夾52在其旋轉慣性力下使棘爪61與定位槽522分離,從而存儲夾52產生過旋,這樣,就無法保證收容倉521的位置與輸出軸對應,從而導致工具無法使用。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施方式通過限制棘爪61移動使之與定位槽522無法分離的方式實現防止存儲夾52產生過旋。具體的,配合參照圖22,可以在齒輪箱蓋板223上設置阻擋柱66,棘爪61隨著支撐座62a旋轉,棘爪61帶動存儲夾52旋轉到使收容倉521的位置與輸出軸4對應時,棘爪61與阻擋柱66相抵,這樣棘爪61就無法沿著與定位槽522分離的方向移動,從而無法與定位槽522分離,存儲夾52就可以被棘爪61限制不能夠繼續旋轉。
一般情況下,滑蓋53復位即可帶動支撐座62a回復到初始位置,因為棘爪61與定位槽522以及存儲夾52和工作頭9之間都是間隙配合,只要支撐座62a被滑蓋53帶動旋轉一個很小的角度就可以使棘爪61與阻擋柱66分離,這樣棘爪61隨著支撐座62a的旋轉就可以克服扭簧63的偏壓力作用而與上一個定位槽522分離,并且在扭簧63的偏壓力作用下與下一個定位槽522嚙合,如此便實現了控制機構60自終端位置到初始位置的復位。進一步的,為了保證控制機構60更可靠的復位,可以在電動螺絲刀內部設置復位機構,復位機構用于使控制機構具有向終端位置運動的趨勢。復位機構優選為設置于支撐板226上的第一止擋部2261上的壓簧2264或者設置于第二止擋部2262上的拉簧,以壓簧2264為例,可以在第一止擋部2261上設置凹槽容納壓簧2264,而且壓簧2264的一端可以固定在支撐板226上,壓簧2264的另一端為自由端用于抵壓支撐座62a。當棘爪61與阻擋柱66相抵時,因擺動板71上的滑銷711運動到滑槽72的角部使得擺動板71無法旋轉,而支撐座62a將保持在壓迫壓簧2264使其變形的位置,一旦滑蓋53開始復位,擺動板71上的滑銷711在滑槽72中就具有運動的空間,這樣支撐座62a在壓簧2264的作用力下旋轉一個很小的角度就可以使棘爪61與阻擋柱66分離,支撐座62a的旋轉帶動擺動板71也旋轉一個很小的角度,不會影響滑銷711在滑槽72內的滑動。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很容易可以想到,復位機構也可以有其他形式,如可以驅動支撐座62a向初始位置運動的扭簧、驅動擺動板71旋轉以帶動支撐座62a向初始位置運動的扭簧、分別設置在支撐座62a和第一止擋部2261上兩極相斥的磁鐵等等。參照圖20所示,本實施方式中滑槽72 a同樣沿著水平方向設置,滑槽72 a包括轉換部724、讓位部725和位于轉換部724和讓位部725之間的連接部726,圖中箭頭方向示出了滑銷在滑槽72內的運動軌跡。其中,轉換部724由第一直邊7241、第二直邊7242、切換邊721和復位邊722圍成,第一直邊7241和第二直邊7242平行于輸出軸4的軸向,切換邊721相對于第一直邊7241呈角度設置,切換邊721和復位邊722的傾斜方向相同,并且切換邊721相對于第一直邊7241的傾斜角度大于復位邊722相對于第一直邊7241的傾斜角度,這里的傾斜角度指的是切換邊721或復位邊722與第一直邊7241之間的銳角夾角,本發明優選的切換邊721的傾斜角度在30度到60度之間,復位邊722的傾斜角度在5度到20度之間,如此可以保證驅動存儲夾52旋轉時比較快速,控制機構60復位時比較平緩,從而操作滑蓋53復位的力就會小,減小操作者的勞動強度。雖然使棘爪61與阻擋柱66相抵可以防止存儲夾52過旋,但是當操作者此時想通過手動撥動存儲夾52的方式選擇工作頭時,因為棘爪61與定位槽522無法分離而不能夠旋轉存儲夾52,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實施方式中進一步對滑槽72的形狀進行了改進。參照圖21到圖22所示,滑槽72的轉換部724和讓位部725之間相互連通,這里的連通指的是滑銷711可以順利的從轉換部724內運動到讓位部725內,連接部726位于轉換部724和讓位部725之間,連接部726沿垂直于輸出軸4軸向的寬度與滑銷711的直徑大致相等,這里的大致相等指的是滑銷711處于連接部726內時擺動板71具有極小的旋轉間隙,也就是說支撐座62a在壓簧2264的作用力下不能與阻擋柱66分離,那么,移動滑蓋53使滑銷711運動到轉換部724和讓位部725之間的連接部726時,支撐座62a被擺動板71帶動旋轉到使存儲夾52的另一個收容倉521與輸出軸4對應的位置,同時棘爪61保持在與阻擋柱66相抵的位置,存儲夾52不能夠繼續旋轉。參照圖23到圖24所示,讓位部725沿垂直于輸出軸軸向的寬度大于滑銷711的直徑,這樣滑銷711在讓位部725內具有運動的空間,從而使得擺動板71能夠圍繞其樞 軸旋轉。繼續移動滑蓋53 —個微小的距離,滑銷711進入讓位部725,因滑銷711可以在讓位部725內相對于機殼I運動,故支撐座62a能夠在壓簧2264的偏壓力作用下向其初始位置運動使得棘爪61與阻擋柱66分離,這樣手動撥動存儲夾52時棘爪61可以克服扭簧63的彈性力作用與存儲夾52的定位槽522分離從而可以實現手動旋轉存儲夾52。因為滑銷711從轉換部724內運動到讓位部725內都是通過操作滑蓋53沿朝向電機2方向運動實現的,實際操作只需移動滑蓋53 —個動作就可以,不會使工具的操作復雜,整個切換的過程一氣呵成,操作者不會感覺到絲毫的操作不暢。上述實施方式中工作頭的切換過程與第一實施方式類似,此處不再贅述。上述對各元件的定義并不僅限于實施方式中提到的各種具體結構或形狀,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對其進行簡單地熟知地替換。如馬達可以用汽油機或柴油機等來替代電機;滑蓋用于帶動連接軸或者驅動控制機構,其結構形式可以有多種如拉桿、端蓋等等;此夕卜,上述實施方式中,連接軸與工作頭存儲夾之間的相對軸向移動也可以是連接軸固定,而存儲夾既能夠軸向運動也可以旋轉,而連接軸也可以是和電機軸同軸設置等等。另外,對其結構并無特別要求,可視不同的內部格局來相應改變構形,可以增加新的元件,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元件。·
權利要求
1.一種動力工具,包括 機殼; 馬達,設置在機殼內,并輸出旋轉動力; 輸出軸,具有軸向設置的容納工作頭的收容孔; 傳動機構,設置在馬達和輸出軸之間并可將馬達輸出的旋轉動力傳遞給輸出軸; 存儲夾,設置于機殼內,所述存儲夾包括用于收容工作頭的若干個并列設置的收容倉; 連接軸,設置于機殼內,所述連接軸能夠在穿過若干個收容倉中的一個使收容在該收容倉中的工作頭與輸出軸配接的工作位置以及退出若干個收容倉中的一個且與該收容倉分離的釋放位置之間軸向運動; 操作件,設置于所述機殼上用于控制所述連接軸軸向運動; 自動切換裝置,響應于所述操作件的運動并對存儲夾的位置進行調節,所述自動切換裝置包括設置于操作件與存儲夾之間的控制機構,所述控制機構能夠與存儲夾嚙合或分離,所述操作件帶動連接軸與若干個收容倉中的一個分離之后,所述控制機構可操作的從初始位置運動至終端位置并驅動存儲夾運動到若干個收容倉中的另外一個與所述收容孔軸向對應的位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工具還包括設置于機殼內的阻擋機構,所述控制機構運動至終端位置,所述阻擋機構限制控制機構與存儲夾分離。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工具還包括收容所述傳動機構的傳動殼體,所述傳動殼體位于機殼內,所述阻擋機構固定設置在所述傳動殼體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殼體上設有彈性元件,所述彈性元件沿所述控制機構自終端位置向初始位置的運動方向上偏壓所述控制機構以解除所述阻擋機構對控制機構的限制。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殼體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存儲夾和控制機構之間的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上設有第一止擋部和第二止擋部,所述控制機構運動至終端位置時與所述第一止擋部相抵;所述控制機構運動至初始位置時與所述第二止擋部相抵,所述彈性元件設置在所述第一止擋部和第二止擋部二者之一上。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機構與操作件相連,所述操作件控制所述連接軸軸向運動至與若干個收容倉中的一個至少部分疊合,所述存儲夾相對于機殼固定,所述控制機構與存儲夾分離并且從終端位置運動至初始位置。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切換裝置還包括與操作件相連的運動轉換機構,操作件通過運動轉換機構驅動控制機構運動。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運動轉換機構包括連接在所述操作件和控制機構之間的擺動板,所述操作件線性移動以驅動所述擺動板圍繞垂直于所述操作件移動方向的旋轉中心線擺動。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上設有沿輸出軸軸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擺動板的一端設有能夠在所述滑槽內運動的滑銷,所述擺動板的另一端與所述控制機構相連并能夠對控制機構進行驅動。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相互連通的轉換部和讓位部,所述滑銷在轉換部內滑動使擺動板相對于機殼運動以帶動控制機構從初始位置運動至終端位置或者從終端位置運動至初始位置;所述控制機構在所述彈性元件的作用下通過擺動板使所述滑銷在讓位部內滑動,所述讓位部沿垂直于輸出軸軸向的寬度大于滑銷的直徑。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相互平行設置的第一直邊和第二直邊、連接于第一直邊一端且與第一直邊呈角度設置的切換邊以及連接第一直邊另一端和第二直邊一端的復位邊,所述切換邊和復位邊的傾斜方向相同,所述第一直邊、第二直邊、切換邊和復位邊圍成所述轉換部,所述第一直邊和第二直邊用于滑銷在滑槽內相對于操作件沿輸出軸軸向運動的導向,所述切換邊用于滑銷相對于機殼運動以帶動控制機構從初始位置運動至終端位置的導向,所述復位邊用于滑銷相對于機殼運動以帶動控制機構從終端位置運動至初始位置的導向。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邊相對于第一直邊的傾斜角度大于復位邊相對于第一直邊的傾斜角度。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還包括位于轉換部和讓位部之間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沿垂直于輸出軸軸向的寬度與滑銷的直徑相等。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動力工具,包括機殼;設置在機殼內的馬達和傳動機構;輸出軸,具有軸向設置的容納工作頭的收容孔,馬達輸出的旋轉動力經傳動機構傳遞給輸出軸;存儲夾,包括用于收容工作頭的若干個收容倉;連接軸,能夠在穿過其中一個收容倉使收容在該收容倉中的工作頭與輸出軸配接的工作位置以及退出該收容倉的釋放位置之間軸向運動;操作件,設置于機殼上用于控制連接軸軸向運動;自動切換裝置,響應于操作件的運動并通過控制機構對存儲夾的位置進行調節,控制機構能夠與存儲夾嚙合或分離,控制機構可操作的從初始位置運動至終端位置以驅動存儲夾;機殼內還設有阻擋機構,控制機構運動至終端位置,阻擋機構限制控制機構與存儲夾分離。
文檔編號B25F5/00GK103252756SQ20121055321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3日
發明者張偉, 王卿琳 申請人:蘇州寶時得電動工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