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輪盤式后蓋對中裝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385340閱讀:42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輪盤式后蓋對中裝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焊裝線后蓋裝配以及整車后蓋和周邊匹配的質量提升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輪盤式后蓋對中裝具。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在后蓋安裝方案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手段保證裝配質量:1、手工調整。在后蓋裝配之后,裝配工人調整后蓋和側圍的間隙面差。此種方式裝配工人的技能對最后的質量影響很大,并且不確定因素增加,導致最終的后蓋裝配質量不穩定。2、左右各一副裝具定位。用左右各一副裝具對后蓋進行裝配定位,需要在后蓋為關閉的情況下對Y向做微調。此種方式對Y向起不到定位作用,另外為了確保可以緊固后蓋,需要采用鵝頸式鉸鏈。3、采用一副彈簧對中裝具。用一副彈簧對中裝具裝配后蓋,保證其XYZ向準確。此種方式裝配必須要保證彈簧在兩端的受力相同、壓縮量相同,同時必須保證在Z向沒有限制彈簧彈性變形的靜摩擦力的存在。此方案還處于理論探索狀態。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輪盤式后蓋對中裝具,其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汽車零部件裝配中,后蓋的裝配是非常重要重要且難度較大的一環,尤其是涉及左右Y向間隙對中要求的,裝配困難;不管是上述的何種方式,在解決后蓋和側圍Y向左右間隙均勻要求時都需要掌握較高技能員工反復調整,對員工的技能要求較高,勞動強度大,耗時較長,影響生產節拍,且無法保證其穩定·的一致性要求。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種輪盤式后蓋對中裝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輪盤機構的轉動部分、輪盤機構的固定部分以及裝具定位支架,輪盤機構的固定部分與裝具定位支架連接,輪盤機構的轉動部分為定位汽車Y向的定位機構,裝具定位支架用于對中裝具在車身上的Z向和X向定位。進一步,輪盤機構包括輪盤(6)、兩根連桿、兩個滑軌(7)以及兩個裝具Y向定位面(8),連桿一端連接在輪盤(6)上,連桿另一端連接在裝具Y向定位面(8),裝具Y向定位面
(8)在滑軌(7)中滑動;通過輪盤(6)的轉動,保證兩側Y向定位面的進給速度和進給量相同,從而可跟隨側圍的開口尺寸來確定裝具的Y向位置。進一步,所述輪盤(6)為手動或氣缸驅動。進一步,裝具定位支架通過定位裝具的定位銷(4)與車身連接以確定對中裝具的X向。進一步,裝具定位支架通過夾爪夾在車身上以確定對中裝具的Z向。進一步,裝具定位支架通過兩個后蓋定位銷I確定后蓋的XY向。該輪盤式后蓋對中裝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15](I)本實用新型可以快速、方便的安裝后蓋,并減輕了員工的勞動強度,對員工的技能要求大大降低。同時保證其位置準確,尤其是保證其和側圍的Y向左右間隙均勻,并保證較高的一致性要求。(2)本實用新型采用一種輪盤式的對中機構,利用輪盤在兩邊Y向定位的受力和進給量一致的原理,保證裝具定位支架處于左右側圍總成的中心位置,后蓋依靠裝具定位,在裝配后也處于左右側圍的中心位置,從而保證了后蓋和兩邊側圍Y向間隙的均勻一致性要求。

圖1:汽車X、Y以及Z向示意圖;圖2:本實用新型輪盤式后蓋對中裝具的俯視圖;圖3:圖2的A— A向剖視圖。附圖標記說明:其中:1為后蓋定位銷,用于后蓋在裝具上的定位。四向和兩向定位銷各一個。2為Z向裝具定位面,用于裝具在車身上的Z向定位。包括Z向定位面和夾緊裝置,共四個。3為輪盤式對中機構,輪盤機構的固定部分和裝具定位支架連接,轉動部分連接用于定位Y向的定位機構。通過輪盤的轉動,保證兩側Y向定位面的進給速度和進給量相同,從而可跟隨側圍的開口尺寸來確定裝具的Y向位置。A-A為其簡圖。4為定位裝具的定位銷,要求在車身X向穩定的區域開Y向的長圓孔。5為后蓋定位面,用于后蓋在裝具上的Z向定位。6為輪盤,可以手動也可以用氣缸驅動。7為滑軌,用于連接輪盤機構的滑動和定位支架。8為裝具Y向定位面,通過側圍兩端的Y向面,控制裝具的Y向。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和圖2,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裝配原理如下:先將輪盤式后蓋對中裝具放在車身上,并通過定位銷4確定輪盤式后蓋對中裝具的X向,此時不必夾緊Z向夾爪。轉動兩個輪盤6,確定輪盤式后蓋對中裝具的Y向,再夾緊Z向裝具定位面2的夾爪,確定裝具的Z向。此時裝具的6個自由度完全被控制,裝具完全定位在車身上。再將后蓋放在裝具上,并通過兩個后蓋定位銷I確定后蓋的XY向,四個后蓋定位面5控制后蓋的Z向。此時后蓋的自由度完成被控制,后蓋完全定位在裝具上。最后打緊鉸鏈上的螺栓,后蓋裝配完畢。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的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的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 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輪盤式后蓋對中裝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輪盤機構的轉動部分、輪盤機構的固定部分以及裝具定位支架,輪盤機構的固定部分與裝具定位支架連接,輪盤機構的轉動部分為定位汽車Y向的定位機構,裝具定位支架用于對中裝具在車身上的Z向和X向定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輪盤式后蓋對中裝具,其特征在于:輪盤機構包括輪盤(6)、兩根連桿、兩個滑軌(7)以及兩個裝具Y向定位面(8),連桿一端連接在輪盤(6)上,連桿另一端連接在裝具Y向定位面(8),裝具Y向定位面(8)在滑軌(7)中滑動;通過輪盤(6)的轉動,保證兩側Y向定位面的進給速度和進給量相同,從而可跟隨側圍的開口尺寸來確定裝具的Y向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輪盤式后蓋對中裝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輪盤(6)為手動或氣缸驅動。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輪盤式后蓋對中裝具,其特征在于:裝具定位支架通過定位裝具的定位銷(4)與車身連接以確定對中裝具的X向。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輪盤式后蓋對中裝具,其特征在于:裝具定位支架通過夾爪夾在車身上以確定對中裝具的Z向。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輪盤式后蓋對中裝具,其特征在于:裝具定位支架通過兩個后蓋定位銷(I)確定后蓋 的XY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輪盤式后蓋對中裝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輪盤機構的轉動部分、輪盤機構的固定部分以及裝具定位支架,輪盤機構的固定部分與裝具定位支架連接,輪盤機構的轉動部分為定位汽車Y向的定位機構,裝具定位支架用于對中裝具在車身上的Z向和X向定位。本實用新型可以快速、方便的安裝后蓋,并減輕了員工的勞動強度,對員工的技能要求大大降低。同時保證其位置準確,尤其是保證其和側圍的Y向左右間隙均勻,并保證較高的一致性要求。
文檔編號B25B11/00GK203109834SQ20132004017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5日
發明者吳冠群 申請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