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間隙機,具體的說是一種應于生產異步半膠產品的間隙機。
背景技術:
在光電顯示薄膜器件中,對于背光模組或液晶顯示屏應用的模切產品,需要精密的模切設備進行模切,目前TFT-LCD顯示面板發展迅速,對于光電顯示薄膜器件類產品需求旺盛,特別是較難的產品精密模切,對工藝創新非常急需。對于不規則形狀半膠產品的生產研究,原有工藝復雜,多臺模切機連體分布進行模切,第一臺模切機模切出內層局部膠體,排除多余膠體,再在貼合機上覆蓋另外一種材料進入第二臺模切機套沖模切,模切結束排除多余廢料,最后通過第三臺模切機做出整體產品形狀,排除多余廢料,完成模切。這種工藝復雜,機臺之間的穩定性要求較高,多次排除廢料,原材料浪費嚴重,所需操作人員至少4-5人,產能每天8小時在2-3萬,不良率非常高,在15%左右,至少需要三個刀模分步進行,刀模成本高,對于有形狀,尺寸小于5MM的產品容易產生壓痕,只能進行大于5mm的產品進行模切。
現有工藝方法存在如下缺陷:
1、刀模成本高;
2、人工成本較高;
3、產能低,不良率高;
4、尺寸小于5mm的產品模切出現壓痕;
5、對于有異形的產品模切過程材料浪費嚴重;
6、需要多次人工排廢,一款產品至少需要4-5個人配合完成;
7、所需機臺數量多,設備折舊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背景技術中提及的現有工藝方法存在的缺陷的技術難題。
本發明的設計思想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采用貼合機與間隙模切機進行組合模切,在改進刀模設計的前提下,可以實現一次性完成產品模切。
本發明的目的,打破傳統間隙模切機只能做簡單的直條結構產品的慣性思維,通過對間隙機的改進,將原有工藝的所有刀模一次性結合設計在一塊刀模板,改進后的間隙機通過工藝方法的設計就可以一次性模切成型產品。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間隙機,包括工作臺機架、模切機、A材料放料機構、A材料底膜收卷機構、B材料放料機構、材料貼合機構、C材料放料機構、產品排廢機構和產品收卷機構;
A材料放料機構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且A材料經由A材料放料機構進入材料貼合機構內;
B材料放料機構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且B材料經由B材料放料機構進入材料貼合機構內;
材料貼合機構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A材料和B材料在材料貼合機構上進行貼合,貼合后的A材料和B材料一同進入模切機內;
A材料底膜收卷機構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且進過材料貼合機構上的A材料的底膜經由A材料底膜收卷機構進行收集;
C材料放料機構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且C材料經由C材料放料機構進入模切機內,;
模切機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模切機對進入的A材料、B材料以及C材料進行一次模切;
產品排廢機構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且產品排廢機構位于模切機的出口位置用于一次性清除產品上的模切廢料;
在產品排廢機構的出口處的工作臺機架上設置有用于控制C材料傳料速度的調速傳動軸;
產品收卷機構設置在在工作臺機架上且產品收卷機構位于調節傳動軸的出口處;
A材料為自帶離型紙的雙面膠;B材料為單面離型膜;C材料由保護膜、單面離型膜和單面膠構成,其中,保護膜貼附在單面離型膜的非離型面上,單面膠貼附在單面離型膜的離型面上。
本發明技術中的產品排廢機構為現有技術中的常規技術產品,此技術方案中設置產品排廢機構的目的是能一次性的清除模切后的產品的上的廢料。
本發明技術中的產品收卷機構為現有技術中的常規技術產品,因此本發明對其具體的結構不作限定也不作詳細的說明。
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C材料放料機構包括C材料主動放料輥、電眼、C材料進料架和C材料吸風板,C材料主動放料輥通過懸臂架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電眼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且位于C材料主動放料輥的下方,電眼的信號端電聯接C材料主動放料輥用于驅動C材料主動放料輥的位置,C材料進料架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且位于電眼的上方,C材料進料架上設置三個用于引導C材料放料的C材料輔助放料輥,C材料吸風板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且位于C材料進料架的上方。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C材料進料架與模切機之間的C材料進料路徑之間還設置有用于預防C材料彎曲的C材料放料軸。
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模切機和材料貼合機構相鄰設置且兩者之間留有間隙。
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A材料放料機構包括A材料主動放料輥、A材料進料架和A材料吸風板,A材料主動放料輥通過懸臂架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A材料進料架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且位于A材料主動放料輥的上方,A材料進料架上設置三個用于引導A材料放料的A材料輔助放料輥,A材料吸風板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
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B材料放料機構為通過支架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的B材料主動放料輥。
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A材料底膜收卷機構包括通過懸臂架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的A材料收卷輥,在A材料收卷輥與材料貼合機構之間設置A材料放料軸。
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材料貼合機構包括拉料輥和貼合輥,拉料輥和貼合輥均轉動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拉料輥和貼合輥分別位于工作臺面的上下兩側,拉料輥和貼合輥的轉動方向相反且拉料輥和貼合輥之間形成用于貼合A材料和B材料的貼合間隙。
本發明的模切過程如下所述:
在模切機上安裝有模切刀模,A材料、B材料的進料速度由拉料輥控制,C材料進入的速度由調速傳動軸單獨控制速度。
C材料通過進入模切機,A材料和B材料進入模切機,C材料的進入速度大于A材料和B材料進入的速度,當在模切機模切的時候,首先三種材料在模切機處覆合;通過不同的跳距,C材料的跳距是4mm,同一時間A材料和B材料的跳距是2mm,貼合在C材料上,沖壓第三次的時候產品的所有形狀模切成型。當三種材料在模切機處模切完成后,在調速傳動軸的帶動下,在產品排廢機構處進行多余廢料的一次排除,通過調速傳動軸收在產品收料機構的收料軸上。
在模切機處模切的過程剛好將拉料輥送來的A材料和B材料模切2mm,第一次模切過程中沒有發生壓痕等現象。刀模的總體寬度是6.99mm,在跳距為4mm的過程中第二刀剛好落在第一刀的里面,切除產品的形狀而沒有刀痕。依次進行將模切出產品的形狀。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采用間隙機進行異步生產半膠產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將A材料的膠面對上放置在A材料主動放料輥上,將B材料的離型面對下放置在B材料主動放料輥上;
步驟2、A材料與B材料在材料貼合機構處貼合進入;
步驟3、步驟2中的經過材料貼合機構后的A材料和B材料貼合在一起進入到模切機內,此時A材料的自帶離型紙由模切機上的刮刀刮取,與A材料上雙面膠及B材料分離,由A材料底膜收卷機構收集;
步驟4、將C材料的單面膠對下放置在C材料主動放料輥上,C材料進入模切機內;
步驟5、步驟3中的A材料和B材料與步驟4中的C材料,在模切機處進行粘貼并在模切機上的刀模作用進行一次模切;A材料和B材料的進料速度由拉料軸控制,C材料的進料速度由調速傳動軸控制;
步驟6、步驟5中的進行模切的產品經過產品排廢機構一次清除模切廢料;
步驟7、步驟6中產品由產品收卷機構收集。
對上述方法的改進,步驟5中的刀模包括第一刀模和第二刀模;第一刀模和第二刀模的刀高不同,第一刀模用于切斷A材料、B材料在C材料的單面膠,第二刀模用于切斷將C材料上的單面膠及離型膜在保護膜上切斷。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只需要一臺有間隙模切機及多功能貼合機。
2、只需要一把刀模進行錯位模切。
3、可以模切小于5mm的產品而沒有壓痕。
4、在間隙模切機上添加了電眼和吸風板,保證了進料端原材料的精確度,保證不會由于機器的晃動而材料發生移位。
5、通過刀模的設計,利用間隙機可控制兩種速度,刀模錯位模切,將少料的膠體一次性排除,可以節省材料的30%-40%。
6、產品的不良率由以前的15%降到8%,一天8小時的產能由之前的2-3萬提高到5-6萬,所需人工成本由之前的5-6個人減少到2個人。
7、機器數量減少,設備折舊由4-5臺減少到2臺。
附圖說明
圖1是間隙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是A處放大視圖。
圖3是產品的示意圖。
圖中:1、A材料放料機構,2、B材料放料機構,3、材料貼合機構,4、模切機,6、A材料底膜收卷機構,7、C材料放料機構,8、電眼,9、C材料吸風板,10、調速傳動軸,11、產品排廢機構,12、產品收卷機構,13、工作臺機架,14、A材料進料架,15、A材料吸風板,16、C材料進料架,17、限高輥,18、刮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所述實施例。
為使本發明的內容更加明顯易懂,以下結合附圖1-圖3和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描述。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
如圖1所示,為本實施例的間隙機,工作臺機架13、模切機4、A材料放料機構1、A材料底膜收卷機構6、B材料放料機構2、材料貼合機構3、C材料放料機構7、產品排廢機構11和產品收卷機構12。
A材料為自帶離型紙的雙面膠;B材料為單面離型膜;C材料由保護膜、單面離型膜和單面膠構成,其中,保護膜貼附在單面離型膜的非離型面上,單面膠貼附在單面離型膜的離型面上。
本實施例中的模切機4為現有技術中的模切機,此模切機上的刀模包括第一刀模和第二刀模;第一刀模和第二刀模的刀高不同,第一刀模用于切斷A材料、B材料在C材料的單面膠,A材料、B材料的進料長度由拉料輥控制;第二刀模用于切斷將C材料上的單面膠及離型膜在保護膜上切斷,C材料的進料長度由調速傳動軸控制。為了便于操作員區分,第一刀模設置為紅色部分,第二刀模為綠色部分。
本實施例中的拉料輥控制A材料和B材料的拉料長度為2mm,調速傳動軸控制的C材料的拉料長度為4mm,可得到A材料、B材料間隙式貼復在C材料上。
本實施例中的比例產品A材料、B材料及C材料由各自的傳動軸拉動進入模切機4,C材料的進入長度4mm大于A、B材料的進料長度2mm,當模切機上的刀模下切時,A材料、B材料與C材料間隙貼復長度為2:2。再由后方的綠色刀模下切,內側綠色刀線切在C材料上,外側綠刀線切在A材料、B材料上,刀模設計切在A材料、B材料上的比例為1:1,也就是A材料、B材料的正中間,可得到所需半膠尺寸。內側綠刀線與下一模的外側綠刀線交錯成為產品外形,這樣可得到所需產品,前一模與后一模交錯成型是為了避免壓痕產生。
本實施例的半膠產品上,在產品的一端上有綠色刀線,此綠色刀線為制作撕手刀線。
A材料放料機構1包括A材料主動放料輥、A材料進料架14和A材料吸風板15。
A材料底膜收卷機構6包括A材料收卷輥和多個A材料放料軸。
B材料放料機構為B材料主動放料輥。
C材料放料機構包括C材料主動放料輥、電眼8、C材料進料架16和C材料吸風板9。
材料貼合機構3包括拉料輥和貼合輥。
A材料放料機構1設置在工作臺機架13上且A材料經由A材料放料機構進入材料貼合機構內;A材料放料機構1包括A材料主動放料輥、A材料進料架14和A材料吸風板15,A材料主動放料輥通過懸臂架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A材料進料架14設置在工作臺機架13上且位于A材料主動放料輥的上方,A材料進料架14上設置三個用于引導A材料放料的A材料輔助放料輥,A材料吸風板15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本實施例中的A材料進料依次經過A材料主動放料輥、A材料進料架14和A材料吸風板15,最終進入到材料貼合機構內;A材料的進料速度由材料貼合機構的拉料輥。本實施例中的A材料吸風板15與材料貼合機構之間設置用于限制A材料高度的限高輥17。
B材料放料機構2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且B材料經由B材料放料機構進入材料貼合機構內。本實施例中的B材料放料機構2為B材料主動放料輥,B材料經過B材料主動放料輥直接進入到材料貼合機構內;B材料的進料速度由材料貼合機構的拉料輥。
材料貼合機構3設置在工作臺機架13上,A材料和B材料在材料貼合機構上進行貼合,貼合后的A材料和B材料一同進入模切機4內。材料貼合機構3為拉料輥和貼合輥,拉料輥和貼合輥均轉動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拉料輥和貼合輥分別位于工作臺面的上下兩側,拉料輥和貼合輥的轉動方向相反且拉料輥和貼合輥之間形成用于貼合A材料和B材料的貼合間隙。
A材料底膜收卷機構6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且進過材料貼合機構上的A材料的底膜經由A材料底膜收卷機構進行收集。A材料底膜收卷機構6包括A材料收卷輥和多個A材料放料軸。A材料收卷輥通過懸臂架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A材料放料軸設置在A材料收卷輥與材料貼合機構之間。
C材料放料機構7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且C材料經由C材料放料機構進入模切機內;C材料放料機構包括C材料主動放料輥、電眼8、C材料進料架16和C材料吸風板9,C材料主動放料輥通過懸臂架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電眼8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且位于C材料主動放料輥的下方,電眼8的信號端電聯接C材料主動放料輥用于驅動C材料主動放料輥的位置,C材料進料架16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且位于電眼8的上方,C材料進料架16上設置三個用于引導C材料放料的C材料輔助放料輥,C材料吸風板9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且位于C材料進料架的上方。在C材料進料架與模切機之間的C材料進料路徑之間還設置有用于預防C材料彎曲的C材料放料軸。
模切機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模切機對進入的A材料、B材料以及C材料進行一次模切。本實施例模切機上設置一用于刮取A材料的自帶離型紙的刮刀18。本實施例的模切機和材料貼合機構相鄰設置且兩者之間留有間隙,模切機和材料貼合機構是各自獨立工作。如圖2所示。
產品排廢機構設置在工作臺機架上且產品排廢機構位于模切機的出口位置用于一次性清除產品上的模切廢料。
在產品排廢機構的出口處的工作臺機架上設置有用于控制C材料傳料速度的10。
產品收卷機構設置在在工作臺機架上且產品收卷機構位于調節傳動軸的出口處。
以A材料、B材料的進料長度為2mm,C材料的進料長度為4mm為例進行說明本實施例的模切過程:
在模切機上安裝有模切刀模,A材料、B材料的進料速度由拉料輥控制,C材料進入的速度由調速傳動軸單獨控制速度。刀模包括第一刀模和第二刀模;第一刀模和第二刀模的刀高不同,第一刀模用于切斷A材料、B材料在C材料的單面膠,A材料、B材料的進料長度由拉料輥控制;第二刀模用于切斷將C材料上的單面膠及離型膜在保護膜上切斷,C材料的進料長度由調速傳動軸控制。為了便于操作員區分,第一刀模設置為紅色部分,第二刀模為綠色部分。刀模的紅色線將A材料和B材料貼合好的材料在模切機4處模切2mm,貼合在C材料上,產品整體跳距為4mm,也就是刀模的寬度,產品中半膠部分根據紅色刀線切出2mm的另一邊組合而成,而實際產品所需半膠尺寸是1mm,而切出的是2mm,另外1mm作為排廢。
C材料通過進入模切機4,A材料和B材料進入模切機4,C材料的進入速度大于A材料和B材料進入的速度,當在模切機4模切的時候,首先三種材料在模切機處覆合;通過不同的跳距,C材料的跳距是4mm,同一時間A材料和B材料的跳距是2mm,貼合在C材料上,沖壓第三次的時候產品的所有形狀模切成型。當三種材料在模切機處模切完成后,在調速傳動軸10的帶動下,在產品排廢機構11處進行多余廢料的一次排除,通過調速傳動軸10收在產品收料機構的收料軸上。
在模切機處模切的過程剛好將拉料輥送來的A材料和B材料模切2mm,第一次模切過程中沒有發生壓痕等現象。刀模的總體寬度是6.99mm,在跳距為4mm的過程中第二刀剛好落在第一刀的里面,切除產品的形狀而沒有刀痕。依次進行將模切出產品的形狀。
一種采用間隙機進行異步生產半膠產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將A材料的膠面對上放置在A材料主動放料輥上,將B材料的離型面對下放置在B材料主動放料輥上。
步驟2、A材料與B材料在材料貼合機構處貼合進入;此步驟中的A材料通過A材料吸風板15與B材料在材料貼合機構3處貼合進入。
步驟3、步驟2中的經過材料貼合機構后的A材料和B材料貼合在一起進入到模切機內,此時A材料的自帶離型紙由模切機上的刮刀刮取,與A材料上雙面膠及B材料分離,由A材料底膜收卷機構收集;
步驟4、將C材料的單面膠對下放置在C材料主動放料輥上,C材料進入模切機內;此步驟中C材料通過電眼8控制C材料的入料位置,經過C材料吸風板9及各個輔助放料輥進入模切機4部分,再經過調速傳動軸10進入產品收卷機構內收卷。
步驟5、步驟3中的A材料和B材料與步驟4中的C材料,在模切機處進行粘貼并在模切機上的刀模作用進行一次模切;A材料和B材料的進料速度由拉料軸控制,C材料的進料速度由調速傳動軸控制;此步驟中的刀模包括第一刀模和第二刀模;第一刀模和第二刀模的刀高不同,第一刀模用于切斷A材料、B材料在C材料的單面膠,第二刀模用于切斷將C材料上的單面膠及離型膜在保護膜上切斷。
步驟6、步驟5中的進行模切的產品經過產品排廢機構一次清除模切廢料;
步驟7、步驟6中產品由產品收卷機構收集。
本發明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
如上所述,盡管參照特定的優選實施例已經表示和表述了本發明,但其不得解釋為對本發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定義的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前提下,可對其在形式上和細節上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