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鎖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密碼鎖及雙重鎖具。
背景技術:
鎖具指起封閉作用的器具,鎖具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普及至各行各業的生產和生活活動中。
為了保證安全,一般鈑金的機箱機柜上往往要加裝鎖具,以達到保密和防止陌生人打開的目的。鎖具的形式多種多樣,如機械鎖、電子鎖等等,其中以機械鎖最為常用。但機械鎖一般僅能起到一點鎖定的效果,安全性不高,容易被盜。且現有的鎖具一般均是設置鎖孔,在鎖孔處插入鑰匙即可解鎖,這種鎖具很容易被撬開,發生失竊問題,同時鎖孔也容易被堵死,導致后續無法打開繼續使用。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場合對于鎖具的保密性和保護性的要求更高,而一道傳統的普通的鎖具已經無法滿足實際的保密和安全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密碼鎖,該密碼鎖設置了密碼環,密碼環與鎖蓋、旋鈕的配合,使得鎖蓋只有在知曉密碼的情況才能打開,普通方式無法實現開啟,安全性更高。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雙重鎖具,在傳統的鎖具的外面再加一道密碼鎖,只有開啟了密碼鎖鎖蓋,才能看到里面的機械鎖具,實現雙重保險。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密碼鎖,包括碼盤,所述碼盤上部通過連接件與鎖體固定連接,所述碼盤和鎖體之間設置旋鈕,所述鎖體上部配合設置鎖蓋,所述鎖體內部設置可轉動的密碼環,鎖蓋的卡筍向鎖體內延伸且與密碼環相配合,所述旋鈕上設置主動體,密碼環上設置被動體,旋鈕轉動使得主動體推動被動體,進而密碼環轉動,以卡住或釋放鎖蓋的卡筍,以使鎖蓋鎖住或解鎖。
所述碼盤外周上設置有多個刻度線。
所述旋鈕的下部圓周上開設多個盲孔,所述盲孔內配合設置彈性元件,彈性元件底部與鋼珠相連接。
所述碼盤上設有多個凹坑,凹坑與盲孔位于以旋鈕中心為圓心的同一圓周位置上。
所述凹坑與刻度線的位置和數量均相匹配。
優選的,所述鎖體內至少設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位于第二凹槽上方,所述第一凹槽內嵌合有第一密碼環,所述第二凹槽內嵌合有第二密碼環;所述鎖蓋的卡筍卡合在第一密碼環和第二密碼環之間。
所述第一凹槽與第一密碼環間隙配合,所述第二凹槽與第二密碼環間隙配合。
所述第一密碼環和第二密碼環均為C型結構。
優選的,所述第一密碼環上與C型結構開口相對的一側設置豁口,豁口與鎖蓋下部設置的鉤體相配合,所述鉤體與鎖蓋的卡筍的位置相對。
所述鉤體呈L型結構,L型結構的底邊可卡住第一密碼環的下底面。
所述第一密碼環下部配合設置被動體,所述第二密碼環上部和下部均設置被動體。
所述第一密碼環和第二密碼環的圓周上均設置有多個腰型孔,被動體設置于腰型孔處。
相鄰所述腰型孔之間夾角與相鄰刻度線之間的夾角相同。
所述第二密碼環上部的被動體與第一密碼環的被動體位于以鎖體中心為圓心的同一圓周位置上。使得第二密碼環上部的被動體可帶動第一密碼環的被動體轉動。
所述第二密碼環下部的被動體與旋鈕的主動體位于以鎖體中心為圓心的同一圓周位置上。使得旋鈕上部的主動體可帶動第二密碼環的被動體轉動。
所述被動體和主動體為擋塊。
一種雙重鎖具,包括鎖具,所述鎖具外側配合設置如上所述的密碼鎖。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的密碼鎖設置旋鈕和密碼環,旋鈕轉動帶動密碼環轉動,密碼環可以卡住或釋放鎖蓋的卡筍,以使鎖蓋鎖住或解鎖,鎖蓋只有在知曉密碼的情況才能打開,普通方式無法實現開啟,安全性更高。
本發明密碼鎖在旋鈕設置鋼珠、彈性元件,在碼盤上配合設置凹坑,轉動旋鈕的時候,鋼珠在彈性元件的作用下,會產生頓挫感,不用通過看碼盤,操作者就能感知轉動了多少刻度,同時,鋼珠落到每個凹坑的時候,會產生聲音,這樣就加大了非相關人員解鎖的難度。
本發明密碼鎖中設置兩個密碼環,旋鈕的主動體推動下部的密碼環的被動體轉動,下部的密碼環又可以帶動上部的密碼環轉動,在兩個密碼環C型結構的開口均對準鎖蓋的卡筍時,鎖蓋才可打開,一個密碼環擋住卡筍,鎖蓋就無法打開,如此設置可進一步提升密碼鎖的安全性。
本發明的雙重鎖具在鎖具外部設置一道密碼鎖,只有開啟了密碼鎖鎖蓋,才能看到里面的機械鎖具,可以實現雙重保險。在機柜中應用時,操作人員需要知道外門鎖蓋的密碼和擁有內門的鑰匙,才能實現機柜的打開,有效的保障了機柜在特殊應用場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密碼鎖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密碼鎖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碼盤與旋鈕之間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密碼鎖不含鎖蓋的立體圖;
圖5是上密碼環的俯視圖;
圖6是鎖體的A-A剖視圖;
圖7是本發明的鎖蓋、旋鈕、上密碼環、中密碼環的A-A剖視圖;
圖8為鎖蓋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應用的實施例-雙重鎖具的立體圖;
圖中,1碼盤;2鎖體;3旋鈕;4鎖蓋;5轉軸;6彈簧;7鋼珠;8上密碼環;9中密碼環;10擋塊;11鎖具,12支腳,13凹坑,14腰型孔,15凹槽,16卡筍,17鉤體,18豁口,19開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密碼鎖的立體圖,最下部是碼盤1,它是圓環狀薄片,厚度2到4mm之間,上表面印有圓周均布的刻度線,本實施例中以24格刻度線為例。碼盤1之上是旋鈕3和鎖體2。鎖體2是圓柱狀的,鎖體2的四個支腳12與碼盤1通過碼盤1背面的螺釘固定在一起。頂部的鎖蓋4通過轉軸5與鎖體2轉動連接。鎖體2內部設置可轉動的密碼環,鎖蓋4的卡筍16向鎖體2內延伸且與密碼環相配合,旋鈕2上設置主動體,密碼環上設置被動體,旋鈕3轉動使得主動體推動被動體,進而密碼環轉動,以卡住或釋放鎖蓋4的卡筍16,以使鎖蓋4鎖住或解鎖。本實施例中,主動體和被動體均為擋塊;主動體和被動體還可以采用板體或球體等結構。
圖2是本發明密碼鎖的俯視圖,可以看到鎖體2具有四個支腳12。
圖3中,旋鈕3的底部圓周均布了2到8個盲孔,每個盲孔里都有一個彈簧6和一個鋼珠7。碼盤1上對應的設置了一圈圓周均布的淺凹坑13,數量、位置均與碼盤1上的刻度線一致。轉動旋鈕3的時候,鋼珠7在彈簧6的作用下,會讓使用者產生頓挫感,即使不看碼盤1,使用者也能感知自己轉動了多少個刻度。同時,鋼珠7落到每個凹坑13的時候總會產生聲音,這樣加大了非相關人員解鎖的難度。
圖4中可以看出,鎖體2內部具有上密碼環8(即第一密碼環)、中密碼環9(即第二密碼環)。如圖5所示,密碼環是一種C型的開口環,類似于軸用開口擋圈。而鎖體2內對應的有淺凹槽15,密碼環設置于凹槽15中,每個密碼環都可以在鎖體2中自由轉動。每個密碼環上都有圓周分布的腰型孔14,每兩個腰型孔14之間的夾角與碼盤1上相鄰兩個刻度線之間的夾角一致。旋鈕3的上面也有圓周分布的腰型孔14。腰型孔14的用途是放置擋塊10。
圖6中,鎖體2的內圈有圓周凹槽15,與上密碼環8和中密碼環9間隙配合,兩個密碼環因為是C型結構,因此可以被放入鎖體2的圓周凹槽中,既可以自由旋轉,又確保不會脫落。
圖7是本發明鎖蓋4、上密碼環8、中密碼環9、旋鈕3的剖視圖。上密碼環8和中密碼環9在圖示位置時,鎖蓋4轉軸5下的卡筍16被兩個密碼環擋住,因此鎖蓋4是無法打開的。而且只要任何一個密碼環擋住了卡筍,鎖蓋4都是無法被打開的。
上密碼環8、中密碼環9和旋鈕3上都嵌入了擋塊10。上密碼環8的擋塊10伸出于下方,中密碼環9上下方都伸出了擋塊10,旋鈕3的上方伸出擋塊10。旋鈕3上方的擋塊10與中密碼環9下方的擋塊10設置于同一圓周位置上,中密碼環9上方的擋塊10與上密碼環8下方的擋塊設置于同一圓周位置上。當使用者旋轉旋鈕3超過1圈時,無論中密碼環9位于哪個位置,中密碼環9下方的擋塊10都能與旋鈕3上方的擋塊10相碰觸,被旋鈕3帶動一起旋轉。當中密碼環9旋轉超過一圈時,無論上密碼環8處于哪個位置,都會被中密碼環9上方的擋塊10帶動旋轉。
如圖5、7、8所示,上密碼環8上與C型結構開口19相對的一側設置豁口18,豁口18與鎖蓋4下部設置的鉤體17相配合,鉤體17與鎖蓋4的卡筍16的位置相對。
鉤體17呈L型結構,L型結構的底邊可卡住上密碼環8的下底面。
鎖蓋4下加上一個L型的鉤體17,旋鈕轉動到鎖死的位置時,鎖蓋4的轉軸處的卡筍16可以卡住上密碼環8,而鎖蓋4下的鉤體17也可以卡住上密碼環8,這樣鎖蓋很難被撬開。上密碼環8與開口9處相對有一個豁口18,當上密碼環8轉動到打開的位置時,開口19對準卡筍16,豁口18對準鉤體17,鉤體17不能再卡住上密碼環8。此時,鎖蓋是可以被打開的。如此便可以雙重保證鎖蓋不會被撬開,增強了鎖蓋的安全性。
根據這樣的原理,使用時,旋鈕3先正轉或者反轉超過兩圈進行初始化。旋鈕3此時已經可以帶動上密碼環8轉動。根據密碼的指示,旋鈕3先轉動一定角度,讓上密碼環8的開口對準了鎖蓋4的轉軸5下方的卡筍16。然后旋鈕3反轉超過一圈,旋鈕3上方的擋塊10從另一側碰觸中密碼環9下方的擋塊10,然后繼續同向轉動一定角度,讓中密碼環9的開口也對準鎖蓋4的卡筍16。這樣,兩個密碼環的開口都對準了卡筍,開啟鎖蓋4的時候,卡筍不受阻礙,上密碼環8的豁口18對準了鎖蓋4的鉤體17,鉤體17不受阻礙,鎖蓋4可以被打開。
以一實施方式為例,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旋鈕3上有一個0刻度指示標識用于參照。使用者先順時針旋轉旋鈕3兩圈以上,讓旋鈕3上的0刻度指示指向正上方,即完成初始化。此時,旋鈕3上的擋塊10與中密碼環9下的擋塊10碰觸。中密碼環8上方的擋塊10與上密碼環8下的擋塊10碰觸。然后開始輸入預先設定的密碼。假如密碼是8-26,第一圈先順時針旋轉8格,旋鈕3可以帶動上密碼環8繼續轉動至上密碼環8的開口與鎖蓋4的卡筍16處。然后旋鈕3逆時針旋轉26格,逆時針必須大于24格的原因是,需要旋鈕3的擋塊10從另一側碰觸到中密碼環9下的擋塊10,才可以帶動其逆時針旋轉。而此時,中密碼環9上方的擋塊10與上密碼環8下方的擋塊10是脫開的。旋鈕3帶動中密碼環9轉動到中密碼環9的開口對準鎖蓋4的卡筍16。此時,兩個密碼環的開口都對準了卡筍,上密碼環8的豁口18也對準了鎖蓋4的鉤體17,鎖蓋4可以被打開。
圖9中,一種雙重鎖具,在鎖具11外套裝如上所述的密碼鎖,形成鎖外鎖的雙重開鎖方式。必須先以正確密碼打開密碼鎖,開啟鎖蓋4才能看到內部的鎖具11,用鑰匙開啟鎖具11,進而打開機柜或者機箱的門。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