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人防門用單手柄聯動閉鎖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44455閱讀:836來源:國知局
人防門用單手柄聯動閉鎖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材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適用于地下防護工程的人防門用單手柄聯動閉鎖。



背景技術:

地下防護工程也叫人防工事,是指為保障戰時人員與物資掩蔽、人民防空指揮、醫療救護而單獨修建的地下防護建筑,以及結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戰時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地下防護工程出入口的門稱為人防門,其啟閉的控制型式應用較普遍的是手動控制型式,即人防門為手動門。

現有技術中,在手動門的門扇內側設置兩個手柄,每個手柄與一豎向連桿轉動連接,豎向連桿上轉動設置有鎖頭。開啟或關閉時,轉動一手柄,帶動與該手柄連接的連桿轉動,從而帶動與該連桿連接的鎖頭轉動以使鎖頭與門框的豎向一側分離或開啟;然后轉動另一手柄,使得經連桿與該另一手柄連接的鎖頭與門框的豎向另一側分離或開啟,最終實現門扇的開啟或關閉。由于開啟或關閉門扇時,是依次操作兩個手柄實現的,而人防門的重量可達1噸,依次操作兩個手柄導致手動操作困難,且易造成門扇和門框接觸部位的松動,給人防門的密閉性帶來不良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人防門用單手柄聯動閉鎖,其包括:外手柄,通過第一水平轉動機構以繞水平軸轉動的方式設置于所述人防門的門扇的外側;內手柄,通過所述第一水平轉動機構以與所述外手柄同時繞所述水平軸轉動的方式設置于所述門扇的內側;多個鎖頭,沿所述門扇的周向依次設置于所述門扇的內側,每個所述鎖頭繞所述水平軸轉動;以及多個連桿,首尾依次連接形成一側開口的方形,呈方形的多個連桿整體移動地設置于所述門扇的內側,多個所述連桿中的一個與所述內手柄轉動連接,多個所述連桿上對應轉動連接有所述鎖頭,所述方形的周向與所述門扇的周向一致;其中,所述外手柄和內手柄繞所述水平軸轉動時,帶動多個所述連桿移動,進而帶動所述鎖頭轉動,從而實現所述鎖頭與所述人防門的門框的鎖盒接觸或分離,所述水平軸的軸向為由人防門門內指向人防門門外。

在如上所述的單手柄聯動閉鎖中,優選,多個所述連桿沿方形的周向依次分為第一連桿組、第二連桿組、第三連桿組、第四連桿組和第五連桿組,所述第四連桿組和所述第五連桿組之間形成開口,每個連桿組至少包括一個連桿且每個連桿組的所有連桿移動方向一致,每個所述連桿組均聯動連接有所述鎖頭;在所述單手柄聯動閉鎖處于開啟或鎖緊時,所述第一連桿組和所述第三連桿組中的每個連桿的長度方向與方形的一條邊平行,所述第二連桿組中的每個連桿的長度方向與方形的另一條邊平行,方形的一條邊與方形的另一條邊相垂直;在所述單手柄聯動閉鎖處于開啟時,所述第四連桿組和第五連桿組中的每個連桿的長度方向與方形的另一條邊平行;在所述單手柄聯動閉鎖處于鎖緊時,所述第四連桿組中的每個連桿方形內傾斜,所述第五連桿組中的每個連桿向方形內傾斜;任意相連的兩個連桿組之間通過轉臂轉動連接,所述轉臂的豎直部以繞所述水平軸轉動的方式設置于所述門扇內側,所述轉臂的左水平部與一個連桿組中處于連接位置的一個連桿轉動連接,所述轉臂的右水平部與另一個連桿組中處于連接位置的一個連桿轉動連接,所述左水平部和右水平部水平相連且均與豎直部豎直相連。

在如上所述的單手柄聯動閉鎖中,優選,每個連桿組均包括一個連桿,方形的一條邊與水平方向平行;方形的另一條邊與豎直方向平行,所述第二連桿組中的一個連桿與所述內手柄轉動連接。

在如上所述的單手柄聯動閉鎖中,優選,多個所述鎖頭分為包括第一鎖頭的第一鎖頭組和包括第二鎖頭的第二鎖頭組,在所述門扇的周向上,所述第二鎖頭組較所述第一鎖頭組靠近所述開口;所述第一鎖頭包括:第一鎖頭套筒,呈筒狀,繞所述水平軸轉動地設置于所述門扇的內側;導向轉動臂,與所述鎖頭套筒的外壁固定連接,沿所述導向轉動臂的軸向開有長條孔以與貫穿所述連桿上的通孔的轉動軸轉動配合;第一轉動臂,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一鎖頭套筒的外壁以在所述第一鎖頭套筒的帶動下與所述鎖盒接觸或分離,且與所述導向轉動臂之間形成有夾角;所述第二鎖頭包括:第二鎖頭套筒,呈筒狀,繞所述水平軸轉動地設置于所述門扇的內側;第二轉動臂,與所述第二鎖頭套筒的外壁固定連接,第二轉動臂上開有通孔以與貫穿所述連桿上的通孔的轉動軸轉動配合;第三轉動臂,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二鎖頭套筒的外壁以在所述第二鎖頭套筒的帶動下與所述鎖盒接觸或分離,且與所述第二轉動臂之間形成有夾角。

在如上所述的單手柄聯動閉鎖中,優選,所述第一轉動臂的底部遠離所述第一鎖頭套筒的一端的端面為斜面;所述第三轉動臂的底部遠離所述第二鎖頭套筒的一端的端面為斜面;其中,在水平軸的軸向上,每個所述斜面與所述水平軸呈縮口狀。

在如上所述的單手柄聯動閉鎖中,優選,所述內手柄包括:手柄套筒,所述手柄套筒的內壁沿所述手柄套筒的軸向開有手柄套筒鍵槽;操作臂,固定連接于所述手柄套筒的外壁;聯動臂,固定連接于所述手柄套筒的外壁,且與所述操作臂之間形成有夾角,還與所述連桿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水平轉動機構包括:鎖套,呈筒狀,貫穿且固定于所述門扇上;鎖軸,轉動設置于所述鎖套內,所述鎖軸的右部伸出所述鎖套的右端且固定連接有所述外手柄,所述鎖軸的左部伸出所述鎖套的左端且沿所述鎖軸的軸向開有鎖軸鍵槽,以使所述鎖軸與所述內手柄鍵連接。

在如上所述的單手柄聯動閉鎖中,優選,所述鎖軸的左部的外徑小于所述鎖軸的中部的外徑,所述鎖軸的左部與所述手柄套筒鍵連接,所述鎖軸的中部套接有所述鎖套。

在如上所述的單手柄聯動閉鎖中,優選,所述手柄套筒的右端與所述鎖軸的中部之間設置有調整墊圈;所述手柄套筒的左端抵接有與所述鎖軸螺紋配合的螺母。

在如上所述的單手柄聯動閉鎖中,優選,所述鎖套的右端外壁開有外螺紋,所述鎖套的左端外壁的直徑大于貫穿有所述鎖套的門扇上的通孔孔徑。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1)可設置于各種不同的人防門上,實現了開關人防門的功能,節省了工程投資,滿足了工程的急需;

(2)閉鎖機構采用多鎖頭聯動設計,避免了密封膠條壓縮不均,保證了門扇與門框的貼合;

(3)成功的解決了雙側同時可操作閉鎖的功能。而且,通過調節鎖套和鎖軸長度可以適用于各種厚度的門扇,完美解決了多尺寸人防門門扇較厚的問題;也可以方便的運用在老舊工程的改造中,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處于開啟狀態的人防門用單手柄聯動閉鎖結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處于鎖緊狀態的人防門用單手柄聯動閉鎖結構的主視圖;

圖3為圖1中沿剖劃線A-A的剖視圖;

圖4為圖1中沿剖劃線B-B的旋轉剖視圖;

圖5為圖1中沿剖劃線C-C的剖視圖;

圖6為圖2中沿剖劃線D-D的剖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第一鎖頭的主視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第一鎖頭的俯視圖;

圖9為圖7中沿剖劃線E-E的剖視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內手柄的俯視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轉臂的俯視圖;

其中,圖中的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固定軸、2第一鎖頭、201第一鎖頭套筒、202導向轉動臂、203第一轉動臂、204第二鎖頭、205第二鎖頭套筒、206第二轉動臂、207第三轉動臂、208長條孔、2030端面、3螺母、4墊片、5第五連桿組、6銷軸、8轉動臂、81豎直部、82左水平部、83右水平部、9內手柄、91手柄套筒、910軸向鍵槽、92操作臂、93聯動臂、10平鍵、11調整墊圈、12密封圈、13鎖套、14鎖軸、15外手柄、16螺母、19第四連桿組、20第一連桿組、21第二連桿組、22第三連桿組、100門扇、300門框、301鎖盒、400開口、500密封膠條。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參見附圖1~1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人防門用單手柄聯動閉鎖,其包括:外手柄15、內手柄9、多個連桿以及多個鎖頭。

外手柄15和內手柄9分列于人防門的門扇100兩側,與貫穿門扇100的第一水平轉動機構的兩端對應連接,在圖5中,外手柄15位于門扇100的右側,與第一水平轉動機構的右端連接;內手柄9位于門扇100的左側,與第一水平轉動機構的左端連接,該第一水平轉動機構可以繞軸向為由人防門門內指向人防門門外的水平軸轉動,以實現內手柄9和外手柄15同時繞水平軸轉動,即操作外手柄15使其轉動時,外手柄15帶動第一水平轉動機構轉動,進而帶動內手柄9轉動;操作內手柄9使其轉動時,內手柄9帶動第一水平轉動機構轉動,進而帶動外手柄15轉動。水平軸為第一水平轉動機構的自轉軸。

多個鎖頭沿門扇100的周向依次布置于門扇100的內側,且每個鎖頭通過第二水平轉動機構以繞水平軸轉動的方式設置在門扇100上。

多個連桿首尾依次連接形成一側開口400的方形,該方形的周向與門扇100的周向一致,呈方形的多個連桿通過第三水平轉動機構整體移動地設置于門扇100的內側,多個連桿中的一個與內手柄9通過第四水平轉動機構轉動連接以在內手柄9的轉動帶動下移動,進而帶動其他連桿移動,例如該一個連桿向靠近門扇100中心的方向移動,進而帶動其他連桿向靠近門扇100中心的方向移動;該一個連桿向遠離門扇100中心的方向移動,進而帶動其他連桿向遠離門扇100中心的方向移動。多個連桿上對應通過第四水平轉動機構轉動連接有鎖頭。外手柄15和內手柄9繞水平軸轉動時,帶動與內手柄9轉動連接的連桿移動,進而帶動其他連桿移動,繼而帶動與連桿轉動連接的鎖頭轉動,從而實現鎖頭與人防門的門框300的鎖盒301接觸,此時單手柄聯動閉鎖處于鎖緊狀態,或實現鎖頭與人防門的門框300的鎖盒301分離,此時單手柄聯動閉鎖處于開啟狀態。內手柄9與開口400相對。

本實用新型將多個連桿連接成一個整體,通過操作一個內手柄9或一個外手柄15,帶動多個連桿依次動作,實現開啟或關閉門扇100,門扇100的開啟或關閉一次操作即可完成,簡化了操作步驟,避免了因多次操作在門扇100與門框300的接合處帶來的受力不均造成門扇100與門框300密閉性差的現象發生,使得門框300內嵌裝的密封膠條500壓縮均勻,密封可靠;還省時省力。

具體而言,將多個連桿沿方形的周向分為五個連桿組,即第一連桿組20、第二連桿組21、第三連桿組22、第四連桿組19和第五連桿組5,第四連桿組19和第五連桿組5之間形成開口400。每個連桿組包括一個連桿或首尾依次固定連接形成一個整體的多個連桿以使每個連桿組中的所有連桿整體移動且移動方向一致,相鄰連桿組之間通過第三水平轉動機構轉動連接。每個連桿組均至少通過第四水平轉動機構轉動連接有一個鎖頭。為了操作簡單,每個連桿組包括一個連桿,下面以每個連桿組包括一個連桿為例對五個連桿組進行說明。

在門扇100處于開啟或關閉時,第一連桿組20和第三連桿組22中的連桿的長度方向均與方形的一條邊平行,第二連桿組21中的連桿的長度方向均與方形的另一條邊平行;在門扇100處于開啟時,第四連桿組19和第五連桿組5中的連桿的長度方向與方形的另一條邊平行;在門扇100處于關閉時,第四連桿組19中連桿向方形內傾斜,第五連桿組5中的連桿向方形內傾斜,在圖1中,由上至下的方向上,第四連桿組19與豎直軸呈擴口狀,第五連桿組5與豎直軸呈縮口狀;相鄰兩個連桿組之間通過轉臂8轉動連接,轉臂8呈T形,其豎直部81以繞水平軸轉動的方式設置于門扇100上,可以在門扇100內側固定固定軸1,在豎直部81上開有通孔,固定軸1與通孔轉動配合以實現豎直部81繞固定軸1轉動,例如間隙配合,轉臂8的豎直部81在門扇內側的固定方式可參見相應鎖頭的鎖頭套筒的固定方式,其左水平部82與一個連桿組的一個連桿轉動連接,其右水平部83與另一個連桿組的一個連桿轉動連接,左水平部82和右水平部83水平相連且均與豎直部81豎直相連,同樣地,可以在左水平部82和右水平部83上均開有通孔,在連桿上開有通孔,一銷軸6貫穿左水平部82上的通孔和一連桿上的通孔實現左水平部82和連桿的轉動連接,另一銷軸6貫穿右水平部83上的通孔和另一連桿上的通孔實現右水平部83和另一連桿的轉動連接。銷軸6與該通孔轉動配合,例如間隙配合,銷軸6通過開口銷固定。即第三水平轉動機構包括:轉臂8、銷軸6、開口銷和固定軸1。安裝時,豎直部81相對左水平部82和右水平部83靠近門扇100的中心。第二連桿組21中的一個連桿通過銷軸6與內手柄轉動連接,銷軸6經開口銷固定,即第四水平轉動機構包括銷軸6和開口銷。在圖1中,為第一連桿組20的連桿均布兩個鎖頭,為第二連桿組21的連桿均布三個鎖頭,為第三連桿組22的連桿均布兩個鎖頭,為第四連桿組19的連桿布置一個鎖頭,為第五連桿組5的連桿均布兩個鎖頭。

多個鎖頭分為第一鎖頭組和第二鎖頭組,第一鎖頭組包括第一鎖頭2,其包括:第一鎖頭套筒201、導向轉動臂202和第一轉動臂203。第一鎖頭套筒201呈筒狀,以繞水平軸轉動的方式通過第二水平轉動機構設置于門扇100的內側面上,例如在門扇上通過固定件固定一固定軸1,第一鎖頭套筒201轉動套設于固定軸1的周向外側,即第二水平轉動機構包括:固定軸1和固定件,根據門扇的類型不同,固定件的組成不同。例如當人防門門扇為混凝土結構人防門門扇或輕質人防門門扇時,固定軸1以貫穿人防門門扇的方式定位于門扇100內側面上,固定軸1的一端且位于第一鎖頭套筒201的外側螺接配合有螺母和墊片,固定軸1的另一端通過螺栓與其開有的螺栓孔固定;當人防門門扇為鋼結構人防門門扇時,固定軸1的一端且位于第一鎖頭套筒201的外側螺接配合有螺母3和墊片4,即固定件為螺母3和墊片4,固定軸1的另一端焊接于人防門門扇的內側面上。導向轉動臂202與第一鎖頭套筒201的外壁固定連接,沿導向轉動臂202的軸向開有長條孔208,該長條孔208與連桿上的通孔對應設置,安裝時,一銷軸6貫穿長條孔208和通孔實現連桿與導向轉動臂202的轉動配合,在外力的作用下銷軸6可以沿長條孔208的長度方向移動。第一轉動臂203固定連接于第一鎖頭套筒201的外壁以在第一鎖頭套筒201的帶動下與鎖盒301接觸或分離,且與導向轉動臂202之間形成有夾角,即第一轉動臂203的軸向(即圖1中第一轉動臂的水平中心線)和導向轉動臂202的軸向(即圖1中導向轉動臂202的斜向下中心線)之間的夾角,該夾角優選為鈍角,例如160°、165°、155°。

第二鎖頭組包括第二鎖頭204,其包括:第二鎖頭套筒205、第二轉動臂206和第三轉動臂207。第二鎖頭套筒205呈筒狀,以繞水平軸轉動的方式設置于門扇100的內側,例如在門扇100上固定一固定軸1,第二鎖頭套筒204轉動套設于固定軸1的周向外側。第二轉動臂206與第二鎖頭套筒205的外壁固定連接,第二轉動臂206上開有通孔,該通孔與連桿上的通孔對應設置,安裝時,一銷軸貫穿兩個通孔,實現連桿與第二轉動臂206的轉動配合,在外力的作用下連桿和第二轉動臂206轉動。第三轉動臂207固定連接于第二鎖頭套筒205的外壁以在第二鎖頭套筒205的帶動下與鎖盒301接觸或分離,且與第二轉動臂206之間形成有夾角。即第二轉動臂206的軸向和第三轉動臂207的軸向之間的夾角,該夾角優選為鈍角,例如160°、165°、155°。第一轉動臂203和第三轉動臂207的結構可以相同,第二轉動臂206與導向轉動臂202的區別可以僅在于第二轉動臂206上為通孔,導向轉動臂202上為長條孔。第二鎖頭204較第一鎖頭靠近開口,換言之,以連桿與內手柄的連接點為起點和開口的兩端為終點,將方形的周向分為兩部分:逆時針部分和順時針部分,在圖1中,沿方向的周向自該連接點至開口400的上端點為順時針部分,自該連接點至開口400的下端點為逆時針部分,順時針部分和逆時針部分的尾端都布置有第二鎖頭204,遠離尾端的位置都布置有第一鎖頭2。

第一轉動臂203的底部遠離第一鎖頭套筒201的一端的端面2030為斜面;第三轉動臂207的底部遠離第二鎖頭套筒205的一端的端面2030為斜面;其中在水平軸的軸向上,每個斜面與水平軸呈縮口狀,即第一轉動臂203的底部遠離第一鎖頭套筒201的一端(圖1中第一轉動臂203的右端)形成有導向斜角,第三轉動臂207的底部遠離第二鎖頭套筒205的一端(圖3中第三轉動臂207的右端)形成有導向斜角,如此在門扇100關閉壓縮密封膠條500時,使得鎖頭極易進入鎖盒301,然后隨著內手柄9或外手柄15的轉動,連桿帶動第一鎖頭2或第二鎖頭204繼續進入鎖盒301,使門扇100壓縮密封膠條500,最后與門框300的支撐條貼合。

內手柄9包括:手柄套筒91、操作臂92和聯動臂93。手柄套筒91呈筒狀,其內壁沿手柄套筒91的軸向開有手柄套筒鍵槽910;操作臂92固定連接于手柄套筒91的外壁,其自由端可以向遠離門扇100的方向傾斜以便于轉動操作;聯動臂93固定連接于手柄套筒91的外壁,且與操作臂92之間形成有夾角,聯動臂93上開有通孔,與連桿上的通孔對應,銷軸6依次穿過兩通孔實現聯動臂93與連桿的轉動連接,經開口銷固定。使用時,操作者轉動操作臂92,帶動手柄套筒91轉動,進而帶動聯動臂93轉動,從而帶動連桿移動,實現內手柄9的轉動帶動連桿的移動。第一水平轉動機構包括:鎖套13和鎖軸14。鎖套13呈筒狀,貫穿且固定于門扇13上,其兩端分別伸出門扇13;鎖軸14轉動設置于鎖套13內,例如鎖軸14與鎖套13間隙配合,鎖軸14的右部伸出鎖套13的右端且固定連接有外手柄15,例如焊接,鎖軸14的左部伸出鎖套13的左端且沿鎖軸14的軸向開有鎖軸鍵槽,以使鎖軸14與內手柄5鍵連接。

為了便于手柄套筒91的轉動,鎖軸14的左部的外徑小于鎖軸14的中部的外徑,鎖軸14的左部與手柄套筒91鍵連接,例如通過平鍵10連接,鎖軸14的中部套接有鎖套13。為了易于操作,單手柄聯動閉鎖處于開鎖狀態時,內手柄呈豎直狀態,單手柄聯動閉鎖處于開鎖狀態時,內手柄相對豎直方向傾斜一定角度,該一定角度為銳角,例如50°、45°、40°。

手柄套筒91的右端與鎖軸14的中部之間設置有調整墊圈11,如此可以調整手柄套筒91與門扇100之間的距離,以利于內手柄9與連桿轉動連接后,所有連桿共面,為所有連桿的同時動作降低阻力,手柄套筒91的左端抵接有與鎖軸14螺紋配合的螺母3和墊片4。

為了使鎖套13的安裝拆卸簡單方便,鎖套13的右端外壁開有外螺紋,與螺母16螺紋配合,鎖套13的左端外壁的直徑大于貫穿有鎖套13的門扇100上的通孔孔徑。在鎖套13與鎖軸14之間套設有O型密封圈12,以提高兩者之間的密封性。鎖套13的中部內徑大于鎖套13兩端的內徑以便于與鎖軸14的外壁形成容納潤滑油的空腔。

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使得開、關鎖時轉動靈活,裝配時在各水平轉動機構部位涂油黃油以減少摩擦力。

下面對人防門用單手柄閉鎖的安裝方法進行說明,具體如下:

首先,根據人防門的門扇的厚度確定鎖套和鎖軸的長度,將鎖套預置在門扇內并固定,并將O型密封圈放入鎖套中,鎖軸穿過軸套,鎖軸的位于門扇外的一端焊接有外手柄,鎖軸的位于門扇內的一端用螺母和墊圈固定內手柄。

其次,根據人防門門扇的類型,將固定軸定位于門扇內則面上。例如當人防門門扇為混凝土結構人防門門扇或輕質人防門門扇時,固定軸以貫穿人防門門扇的方式定位于門扇內側面上;當人防門門扇為鋼結構人防門門扇時,固定軸焊接于人防門門扇的內側面上。多個固定軸沿門扇的周向布置。

再次,將多個連桿分別沿門扇的周向布置,多個連桿首尾依次連接且一側形成開口,在門扇周向形成的四個夾角位置處各布置一個轉臂,每個轉臂轉動套接于固定軸的周向外側,再用螺母和墊片將轉臂固定,每個轉臂的兩端經銷軸和開口銷轉動連接有夾角位置處相鄰的兩個連桿。

將每個鎖頭對應轉動套接于固定軸的周向外側,再用螺母和墊片將鎖頭固定,然后又通過銷軸和開口銷將鎖頭的一端與每個連桿轉動連接;

轉動外手柄或內手柄均可以使所有連桿移動,從而使所有鎖頭自由轉動,與人防門的門框的鎖盒接觸或分離,實現關鎖時門扇與門框緊密貼合,開鎖時使門扇離開門框。需要說明的是方法中涉及零部件的安裝可參見上述人防門用單手柄閉鎖中零部件的安裝方法。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帶來的有益效果如下:

(1)可設置于各種不同的人防門上,實現了開關人防門的功能,節省了工程投資,滿足了工程的急需;

(2)閉鎖機構采用多鎖頭聯動設計,避免了膠條壓縮不均,保證了門扇與門框的貼合;

(3)成功的解決了雙側同時可操作閉鎖的功能。而且,通過調節鎖套和鎖軸長度可以適用于各種厚度的門扇,完美解決了多尺寸人防門門扇較厚的問題;也可以方便的運用在老舊工程的改造中,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由技術常識可知,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其它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征的實施方案來實現。因此,上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并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或在等同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的改變均被本實用新型包含。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