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輪式機器人,具體涉及一種可拋投式兩輪偵察機器人。
背景技術:電子偵察已經廣泛用于軍事及救援等領域,兩輪偵察機器人可移動到相對危險的區域,將偵察信息傳給后方人員。目前現有的兩輪機器人車體為一體式圓柱形殼體,驅動系統和電子系統全部放在圓柱形殼體內部,發生故障后,須將整個內芯從圓柱形殼體內抽出,才能檢查或更換器件,維修性差。由于車體為一體式圓柱形殼體,整個車體的中心在圓柱形殼體的軸線上,車體的翻轉無法利用自身的慣性,做翻轉動作時比較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拋投式兩輪偵察機器人,采用分體式,重心側移的設計方案,有效地解決了可維修性差和翻轉困難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拋投式兩輪偵察機器人,所述拋投式兩輪偵察機器人采用分體式結構,重心偏移在一側,所述拋投式兩輪偵察機器人包括:彈性輪、殼體組件、下封蓋、平衡尾、紅外燈、拾音器、攝像頭、電機齒輪、輪軸、軸齒輪、端蓋、電機、主控制板、電源、數據電臺和圖像電臺,所述彈性輪設置在殼體組件的兩端,所述下封蓋、平衡尾、紅外燈、拾音器、攝像頭設置于所述殼體組件的外側,所述電機齒輪、輪軸、軸齒輪、端蓋、電機、主控制板、電源、數據電臺和圖像電臺設置于所述殼體組件的內側。進一步的,所述殼體組件包括: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連接,構成機器人車體。進一步的,所述下封蓋設置于所述殼體組件即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的下方,所述平衡尾設置于所述第二殼體的外側端面上,所述攝像頭設置于所述第一殼體的外側端面上,所述紅外燈和拾音器固定在所述殼體組件的頂部。進一步的,所述主控制板設置于所述下封蓋內。進一步的,所述數據電臺和圖像電臺設置在第一殼體內。進一步的,所述電機齒輪、輪軸、軸齒輪、電機和電源設置于所述第二殼體內,所述端蓋設置于所述殼體組件兩端,所述電機齒輪、輪軸、軸齒輪、電機對稱設置有兩組,分別連接該側的彈性輪,所述電機齒輪固定在電機的軸上,軸齒輪固定在輪軸上,輪軸通過軸承穿過端蓋和彈性輪連接,所述電機齒輪和軸齒輪互相嚙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分體結構,結構拆裝相當方便,只要將殼體拆開,即可檢查內部的所有器件,同時整個車體的重心偏在第二殼體一側,當機器人做翻轉動作時,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慣性,實現快速翻轉。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仰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殼體的剖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一殼體的剖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圖中:1.彈性輪,2.第一殼體,3.第二殼體,4.下封蓋,5.尾巴,6.紅外燈,7.拾音器,8.攝像頭,9.電機齒輪,10.輪軸,11.軸齒輪,12.端蓋,13.電機,14.主控制板,15.電源,16.數據電臺,17.圖像電臺。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描述。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相反,本實用新型涵蓋任何由權利要求定義的在本實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圍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進一步,為了使公眾對本實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對本實用新型的細節描述中,詳盡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細節部分。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沒有這些細節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實用新型。如圖1-6所示,一種拋投式兩輪偵察機器人,所述拋投式兩輪偵察機器人采用分體式結構,重心偏移在一側,所述拋投式兩輪偵察機器人包括:彈性輪1、殼體組件、下封蓋4、平衡尾5、紅外燈6、拾音器7、攝像頭8、電機齒輪9、輪軸10、軸齒輪11、端蓋12、電機13、主控制板14、電源15、數據電臺16和圖像電臺17,所述彈性輪1設置在殼體組件的兩端,所述下封蓋4、平衡尾5、紅外燈6、拾音器7、攝像頭8設置于所述殼體組件的外側,所述電機齒輪9、輪軸10、軸齒輪11、端蓋12、電機13、主控制板14、電源15、數據電臺16和圖像電臺17設置于所述殼體組件的內側。所述殼體組件包括:第一殼體2和第二殼體3,所述第一殼體2和所述第二殼體3連接,構成機器人車體。所述下封蓋4設置于所述殼體組件即第一殼體2和所述第二殼體3的下方,所述平衡尾5設置于所述第二殼體3的外側端面上,所述攝像頭8設置于所述第一殼體2的外側端面上,負責采集圖像信息,所述紅外燈6和拾音器7集成在一個電路板上,固定在所述殼體組件的頂部,紅外燈6可以為攝像頭8補光,實現在夜間無光的環境下作業;拾音器7負責采集音頻信號。所述主控制板14設置于所述下封蓋4內,所述主控制板14連接線最多,在不拆除整體結構的前提下,只要打開下封蓋即可檢查機器人的控制電路。所述數據電臺16和圖像電臺17設置在第一殼體2內,數據電臺負責數據的傳輸,圖像電臺負責圖像的后傳。所述電機齒輪9、輪軸10、軸齒輪11、電機13和電源15設置于所述第二殼體3內,所述端蓋12設置于所述殼體組件兩端,所述電機齒輪9、輪軸10、軸齒輪11、電機13對稱設置有兩組,分別連接該側的彈性輪1,所述電機齒輪9固定在電機13的軸上,軸齒輪11固定在輪軸10上,輪軸10通過軸承穿過端蓋12和彈性輪1連接,所述電機齒輪9和軸齒輪11互相嚙合,所述電機13用于提供動力驅動機器人運動,所述電源15負責整個系統的供電。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分體結構,結構拆裝相當方便,只要將殼體拆開,即可檢查內部的所有器件,同時整個車體的重心偏在第二殼體一側,當機器人做翻轉動作時,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慣性,實現快速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