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塑料制品加工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塑料套自動上料側壁切槽機構。
背景技術:
:
塑料套在一些設備安裝中,其需要在側壁根據安裝需要在側壁上需要開槽,而現有的方式一般是采用人工將塑料套搬運放置在機架臺面上并固定塑料套后進切槽,其切割效率低,切槽效果有限。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一種塑料套自動上料側壁切槽機構,它可以自動抓取上料塑料套并進行固定,固定牢固,同時,可以自動切槽,非常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措施如下:
一種塑料套自動上料側壁切槽機構,包括機架和上料架,所述機架的頂板上固定有支撐架和套筒體;上料架包括上平板,上平板的兩端底面固定有側支撐板,機架處于上平板的下方并處于兩個側支撐板之間,上料架的右側的側支撐板上設有提升機構,提升機構的提升板上固定有上料桶,上平板上設有橫向移動機構,橫向移動機構的橫向移動塊上固定有抓取機構,抓取機構與上料桶、套筒體相對應;
所述支撐架的上頂板的中部具有放置通孔,放置通孔的正下方為套筒體,套筒體的左右側壁上具有豎直通槽,上頂板的頂面左右兩端處固定有推動氣缸,推動氣缸的推桿豎直向下穿過上頂板并固定在連接板上,連接板的中部具有插孔,套筒體插套在插孔中,插孔旁的連接板的頂面上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具有固定氣缸,固定氣缸的推桿穿過固定板并固定有壓塊,壓塊穿過豎直通槽處于套筒體中;
所述機架的頂板的右側頂面具有滑槽,移動板處于機架的頂板上方,移動板的底面固定有滑塊,滑塊插套在滑槽中,機架的頂板的右側壁上固定有移動氣缸,移動氣缸的推桿端部固定在移動板上,移動板上設有切割機構。
所述套筒體的底板的頂面固定有緩沖彈簧,緩沖彈簧的頂面固定有彈性板。
所述機架的頂板的右側壁上固定有氣缸連接板體,移動氣缸固定在氣缸連接板體上,移動氣缸的推桿穿過氣缸連接板體。
所述切割機構包括切割支撐架,切割支撐架固定在移動板的頂面行,切割支撐架上固定有橫向板,橫向板上固定有切割電機,切割電機的輸出軸穿過橫向板并固定有切割刀片,切割刀片對著套筒體的右側的豎直通槽。
所述提升機構包括上下設置的兩個提升支撐塊,提升支撐塊固定在右側的側支撐板上,豎直螺桿的兩端鉸接在兩個提升支撐塊上,豎直螺桿的下端向下伸出提升支撐塊并固定有提升齒輪,右側的側支撐板上固定有提升電機,提升電機的輸出軸上固定有提升驅動齒輪,提升驅動齒輪與提升齒輪相嚙合并處于右側的側支撐板上具有的側通槽中,提升板螺接在豎直螺桿中,提升板的右側壁壓靠在右側的側支撐板上,提升板的左端頂面固定有上料套筒,上料桶放置在上料套筒中,上料套筒的上部內側壁上螺接有多個球頭柱塞,球頭柱塞的鋼球嵌套在上料桶的外側壁上具有的對應的定位孔中,提升上料氣缸固定在提升板的底面,提升上料氣缸的推桿豎直向上依次穿過提升板和上料桶的底板上具有的通孔并固定有圓形提升板。
所述橫向移動機構包括左右設置的兩個橫向支撐塊,橫向支撐塊固定在上平板上,橫向螺桿的兩端鉸接在兩個橫向支撐塊上,橫向螺桿的一端伸出橫向支撐塊并固定有橫向移動齒輪,上平板上固定有橫向驅動電機,橫向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固定有橫向驅動齒輪,橫向驅動齒輪與橫向移動齒輪相嚙合,橫向驅動齒輪與橫向移動齒輪相嚙合處插套在上平板上具有的橫向豎直通槽中,橫向移動塊螺接在橫向螺桿中,橫向移動塊的頂面壓靠在上平板的底面上,橫向移動塊的底面固定有抓取機構的抓取架。
所述抓取機構包括抓取架,抓取架的支撐板體上固定有抓取氣缸,抓取氣缸的推桿豎直向下穿過抓取架的支撐板體并固定有抓取連接板,抓取連接板的底面兩側固定有兩個夾持連接板,夾持氣缸固定在夾持連接板上,兩個夾持氣缸的推桿穿過對應的夾持連接板并固定有弧形夾持塊,兩個弧形夾持塊左右相對。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它可以自動抓取上料塑料套并進行固定,固定牢固,同時,可以自動切槽,非常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切割機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上料架的局部側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機架處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見圖1至圖5所示,一種塑料套自動上料側壁切槽機構,包括機架10和上料架20,所述機架10的頂板上固定有支撐架11和套筒體12;上料架20包括上平板21,上平板21的兩端底面固定有側支撐板22,機架10處于上平板21的下方并處于兩個側支撐板22之間,上料架20的右側的側支撐板22上設有提升機構30,提升機構30的提升板31上固定有上料桶40,上平板21上設有橫向移動機構50,橫向移動機構50的橫向移動塊51上固定有抓取機構60,抓取機構60與上料桶40、套筒體12相對應;
所述支撐架11的上頂板111的中部具有放置通孔112,放置通孔112的正下方為套筒體12,套筒體12的左右側壁上具有豎直通槽121,上頂板111的頂面左右兩端處固定有推動氣缸113,推動氣缸113的推桿豎直向下穿過上頂板111并固定在連接板114上,連接板114的中部具有插孔115,套筒體12插套在插孔115中,插孔115旁的連接板114的頂面上固定有固定板116,固定板116上具有固定氣缸117,固定氣缸117的推桿穿過固定板116并固定有壓塊118,壓塊118穿過豎直通槽121處于套筒體12中;
所述機架10的頂板的右側頂面具有滑槽13,移動板14處于機架10的頂板上方,移動板14的底面固定有滑塊141,滑塊141插套在滑槽13中,機架10的頂板的右側壁上固定有移動氣缸15,移動氣缸15的推桿端部固定在移動板14上,移動板14上設有切割機構16。
所述套筒體12的底板的頂面固定有緩沖彈簧122,緩沖彈簧122的頂面固定有彈性板123。
所述機架10的頂板的右側壁上固定有氣缸連接板體17,移動氣缸15固定在氣缸連接板體17上,移動氣缸15的推桿穿過氣缸連接板體17。
所述切割機構16包括切割支撐架161,切割支撐架161固定在移動板14的頂面行,切割支撐架161上固定有橫向板162,橫向板162上固定有切割電機163,切割電機163的輸出軸穿過橫向板162并固定有切割刀片164,切割刀片164對著套筒體12的右側的豎直通槽121。
所述提升機構30包括上下設置的兩個提升支撐塊32,提升支撐塊32固定在右側的側支撐板22上,豎直螺桿33的兩端鉸接在兩個提升支撐塊32上,豎直螺桿33的下端向下伸出提升支撐塊32并固定有提升齒輪34,右側的側支撐板22上固定有提升電機35,提升電機35的輸出軸上固定有提升驅動齒輪351,提升驅動齒輪351與提升齒輪34相嚙合并處于右側的側支撐板22上具有的側通槽中,提升板31螺接在豎直螺桿33中,提升板31的右側壁壓靠在右側的側支撐板22上,提升板31的左端頂面固定有上料套筒36,上料桶40放置在上料套筒36中,上料套筒36的上部內側壁上螺接有多個球頭柱塞361,球頭柱塞361的鋼球嵌套在上料桶40的外側壁上具有的對應的定位孔41中,提升上料氣缸42固定在提升板31的底面,提升上料氣缸42的推桿豎直向上依次穿過提升板31和上料桶40的底板上具有的通孔并固定有圓形提升板43。
所述橫向移動機構50包括左右設置的兩個橫向支撐塊52,橫向支撐塊52固定在上平板21上,橫向螺桿53的兩端鉸接在兩個橫向支撐塊52上,橫向螺桿53的一端伸出橫向支撐塊52并固定有橫向移動齒輪54,上平板21上固定有橫向驅動電機55,橫向驅動電機55的輸出軸上固定有橫向驅動齒輪56,橫向驅動齒輪56與橫向移動齒輪54相嚙合,橫向驅動齒輪56與橫向移動齒輪54相嚙合處插套在上平板21上具有的橫向豎直通槽中,橫向移動塊51螺接在橫向螺桿53中,橫向移動塊51的頂面壓靠在上平板21的底面上,橫向移動塊51的底面固定有抓取機構60的抓取架61。
所述抓取機構60包括抓取架61,抓取架61的支撐板體上固定有抓取氣缸62,抓取氣缸62的推桿豎直向下穿過抓取架61的支撐板體并固定有抓取連接板63,抓取連接板63的底面兩側固定有兩個夾持連接板64,夾持氣缸65固定在夾持連接板64上,兩個夾持氣缸65的推桿穿過對應的夾持連接板64并固定有弧形夾持塊66,兩個弧形夾持塊66左右相對。
工作原理:將塑料套疊放放置在上料桶40中,然后,通過提升電機35運行,使得上料桶40提升,然后,通過橫向驅動電機55運行,使得抓取機構60處于上料桶40的上方,然后,通過提升上料氣缸42的推桿推動,使得上料桶40的頂部的塑料套伸出上料桶40并正好處于兩個弧形夾持塊66之間,然后,通過夾持氣缸65的推桿推動,使得塑料夾持在兩個弧形夾持塊66之間,然后,抓取氣缸62的推桿回縮,使得塑料套從上料桶40中移出,然后,通過橫向驅動電機55反向轉動,從而使得塑料套移動至套筒體12的正上方,然后,抓取氣缸62的推桿下降,將塑料套穿過放置通孔112后插入套筒體12中,然后,夾持氣缸65的推桿回縮,完成上料,然后上述部件結構均回位。
然后,通過固定氣缸117的推桿推動,將壓塊118穿過豎直通槽121并處于套筒體12中,然后,通過推動氣缸113的推桿推動,將壓塊118向下移動并壓靠在塑料套的頂端面上,然后,切割機構16的切割電機163運行,使得切割刀片164運行,然后,通過移動氣缸15的推桿推動,使得切割刀片164的邊部豎直通槽121并對塑料套的側壁進行切割,切割完成后,移動氣缸15的推桿回縮,然后,切割電機163停止運行,同時,固定氣缸117的推桿回縮,推動氣缸113的推桿回縮,完成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