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防盜門插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中控插銷。
背景技術:
現有雙扇門類防盜門(即具有主門扇和副門扇的防盜門)用中控插銷的缺陷在于:位于滑槽兩端用以遮擋灰塵和異物進入的遮口罩是直接連在面板上的,其與主體盒完全獨立,結構松散,容易出現遮口罩掉落的情況,同時,也不便安裝,此外,在控制手柄左、右滑行于滑槽的過程中,會出現與滑槽摩擦的情況,由此會產生噪音,造成使用者的困擾。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牢靠、方便安裝,靜音效果好的中控插銷。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中控插銷,包括面板、主體盒、主體蓋、條形彈簧、控制手柄、第一活動鉤、第二活動鉤,所述主體盒和主體蓋依次連接于所述面板前后端面,所述面板上端面透設有供所述控制手柄自由端在其內左、右滑行的滑槽,所述主體盒中部具有供控制手柄軸接的軸接部、下段設有所述條形彈簧,所述控制手柄的另一端向其自由端的方向依次設有第一凸部、軸接于所述主體盒上軸接部的控制手柄軸接部以及第二凸部,所述第一活動鉤和第二活動鉤均分別具有連接鉤和固定于自身連接鉤上的連動桿,所述第一活動鉤勾掛于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二活動鉤勾掛于所述第二凸部,其中,所述滑槽的左、右兩端擴展為供所述手柄自由端泊靠的泊靠口,所述面板于下端面對應所述泊靠口的位置上罩設有遮罩所述泊靠口的遮口罩,所述遮口罩與所述主體盒為一體相連的結構,所述泊靠口和滑槽的槽口上包套連接有橡膠包邊套。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活動鉤在面對所述主體蓋的端面上具有第一滑塊,所述第二活動鉤在面對所述主體蓋的端面上具有第二滑塊,所述主體蓋上對應所述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的位置分別設有水平的第一滑動槽、第二滑動槽。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凸部與所述第二凸部等距的設于所述控制手柄軸接部的兩側位置。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中的遮口罩與主體盒連為一體、結構牢靠、方便安裝,同時,泊靠口和滑槽的槽口上包套連接有橡膠包邊套,從而使得控制手柄在左、右滑行于滑槽的過程中或最終泊靠在泊靠口中時,不會與泊靠口和滑槽的槽口直接硬接觸,而會與橡膠包邊套偶爾劃擦,是軟接觸,故此不會出現噪音,靜音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1,其示意了插銷打開時的狀態。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1,其示意了插銷打開時的狀態。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2,其示意了插銷上鎖時的狀態。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2,其示意了插銷上鎖時的狀態。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示意了橡膠包邊套的結構。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主體盒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主體蓋和遮口罩的位置關系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條形彈簧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中控制手柄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中控制手柄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一活動鉤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一活動鉤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二活動鉤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14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二活動鉤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15為本實用新型中橡膠包邊套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
請參閱圖1至圖15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盜門中控插銷,包括面板1、主體盒2、主體蓋3、條形彈簧4、控制手柄5、第一活動鉤6、第二活動鉤7,所述主體盒和主體蓋依次連接于所述面板前后端面,所述面板上端面透設有供所述控制手柄的自由端在其內左、右滑行的滑槽8,所述主體盒中部具有供控制手柄軸接的軸接部9(其在本實施例中為軸接孔)、下段設有所述條形彈簧,所述控制手柄的另一端向其自由端的方向依次設有第一凸部10、軸接于所述主體盒上軸接部的控制手柄軸接部11(在本實施例中為一圓軸)以及第二凸部12,所述第一活動鉤和第二活動鉤均分別具有連接鉤13、14和固定于自身連接鉤上的連動桿15、16,所述第一活動鉤勾掛于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二活動鉤勾掛于所述第二凸部,其中,所述滑槽的左、右兩端擴展為供所述手柄自由端泊靠的泊靠口88,所述面板于下端面對應所述泊靠口的位置上罩設有遮罩所述泊靠口的遮口罩888,所述遮口罩與所述主體盒為一體相連的結構,所述泊靠口和滑槽的槽口上包套連接有橡膠包邊套99,第一活動鉤和第二活動鉤連接上、下兩根插銷桿(天地桿)達到上鎖和打開的目的,所述第一活動鉤在面對所述主體蓋的端面上具有第一滑塊17,所述第二活動鉤在面對所述主體蓋的端面上具有第二滑塊18,所述主體蓋上對應所述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的位置分別設有水平的第一滑動槽19、第二滑動槽20,其可以給出水平的導向和限制,所述第一凸部與所述第二凸部等距的設于所述控制手柄軸接部的兩側位置。
本實用新型只需左、右扳動控制手柄即可方便的實現鎖固和解除鎖固的操作,其動作過程為,請參照圖1至圖4示,向左或右扳動控制手柄時,所述控制手柄會沿其軸接的位置旋轉,而在控制手柄軸接部的兩側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位置即會發生變化,從而帶動各自連接的第一活動鉤、第二活動鉤實現向內靠攏或向外伸開的兩種狀態,從而帶動連動桿15、16,并進一步帶動與連動桿連接的天地桿實現鎖固和解除鎖固的操作。
但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可行實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故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化,均同理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