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燃油泵制造設備,尤其是一種燃油泵封邊裝置上的推送裝置。
背景技術:
在電動燃油泵的生產過程中,組裝外殼組件是總裝生產的第一步,需要完成壓裝和封邊兩道工序 :即將泵蓋組件與金屬管狀殼體進行壓裝到一起,并在壓裝后進行封邊。
一般的封邊設備需要人工的將壓裝好的燃油泵放入封邊裝置,這個過程雖然簡單,但是人工操作誤差大,大批量生產時降低產品質量合格率,導致經濟損失,人工操作也容易出現危險狀況。因此需要一種能夠精確將燃油泵推送的裝置以提高產品加工質量,減小損失,為工人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燃油泵封邊裝置上的推送裝置。
為解決上述現有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種燃油泵封邊裝置上的推送裝置,包括底座、雙作用液壓缸、固定塊、導向桿、固定桿,所述底座上設有固定塊,固定塊上對稱設有固定桿,固定桿的另一端設置在雙作用液壓缸的端蓋上,雙作用液壓缸通過軟管與液壓泵連接,雙作用液壓缸的活塞桿上設有導向桿,導向桿穿過固定塊,導向桿的另一端設有燃油泵固定底座。
作為優選,所述活塞桿與導向桿具有一定的同軸度。
作為優選,所述導向桿的長度大于活塞桿的最大行程。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能夠在燃油泵殼體封邊時,為燃油泵提供準確導向,減小加工失誤造成的經濟損失,同時良好的導向效果提高了雙作用液壓缸的使用壽命,減小設備成本。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提供一種燃油泵封邊裝置上的推送裝置,彌補了現有技術的不足,設計合理,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燃油泵封邊裝置上的推送裝置,包括底座1、雙作用液壓缸2、固定塊3、導向桿4、固定桿5,所述底座1上設有固定塊3,固定塊3上對稱設有固定桿5,固定桿5的另一端設置在雙作用液壓缸2的端蓋6上,雙作用液壓缸2通過軟管7與液壓泵連接,雙作用液壓缸2的活塞桿8上設有導向桿4,導向桿4穿過固定塊3,導向桿4的另一端設有燃油泵固定底座9,所述活塞桿8與導向桿4具有一定的同軸度,所述導向桿4的長度大于活塞桿8的最大行程。
實際工作時,將待封邊的燃油泵固定在燃油泵固定底座9上,啟動雙作用液壓缸2,活塞桿8向前推出,帶動導向桿4向前移動,設置在導向桿4上的燃油泵固定底座9帶動燃油泵隨之移動,推動燃油泵進入前方的封邊裝置為燃油泵封邊,導向桿4與固定塊3配合形成導柱導套配合的效果,為活塞桿8做導向,減小了加工誤差,待燃油泵封邊完成,控制雙作用液壓缸2使活塞桿8回程,導向桿4也隨之回程,將燃油泵取下,此時一次燃油泵封邊工序的推送過程完成。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