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分切機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可調節切割深度的膠帶分切機。
背景技術:
膠帶,又名膠條、膠帶、膠帶紙等,是一種帶狀具有黏性的人工制品,可黏附在一些物品的表面上,可用作聯接兩種不同的物品或是某種屏壁、保護之用。
膠帶在加工的時候需要用到分切機進行切割。膠帶分切機是一種將很寬的膠帶分切成較窄的膠帶分切機,分切機主要是將大卷筒母卷分切為不同寬度的產品。
現有分切機的切刀一般是固定的,不能很方便的調節切刀的切割深度,使用和更換較為不便。現在一種新型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調節切割深度的膠帶分切機,具備現有分切機的切刀一般是固定的,不能很方便的調節切刀的切割深度,使用和更換較為不便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調節切割深度的膠帶分切機,包括左側機箱和右側機箱,所述左側機箱的內部安裝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上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與左主動輪和右主動輪相連接,所述左側機箱的右側面上設置有下從動輪和上從動輪,所述下從動輪和上從動輪的左側均設置有輪軸,所述輪軸均貫穿左側機箱的箱壁并延伸至左側機箱的內部,所述左主動輪和右主動輪均通過傳動皮帶分別與下從動輪以及上從動輪上的輪軸傳動連接,所述左側機箱與右側機箱之間設置有送料輥、第一導向輥、分切基板、第二導向輥、第三導向輥和兩個收卷輥,所述送料輥、第一導向輥、分切基板、第二導向輥、第三導向輥和兩個收卷輥的兩端均設置有芯軸,所述左側機箱的右側、右側機箱的左側、下從動輪的右側和上從動輪的右側均開設有與芯軸相對應的軸槽。
所述分切基板上開設有轉軸通孔和等距離排列的刀具槽,所述刀具槽與轉軸通孔相連通,所述轉軸通孔的內部設置有齒輪轉軸,所述轉軸通孔的兩端均固定有軸承,所述齒輪轉軸的兩端均貫穿軸承并延伸至轉軸通孔的外側,所述齒輪轉軸的兩端均設置有手動旋轉頭,所述刀具槽的內部設置有刀柄,所述刀柄靠近轉軸通孔的一側上設置有與齒輪轉軸相對應的連接齒,所述刀柄的底部安裝有傾斜的切刀,所述刀具槽和切刀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均為四十至五十度,所述刀具槽的底部開設有刀片口,所述切刀遠離刀柄的一端貫穿刀片口并延伸至刀片口的外側,所述刀具槽的寬度大于刀片口的寬度,所述刀柄的寬度大于刀片口的寬度,所述切刀上設置有等距離排列的刻度線。
優選的,所述左側機箱左側的內壁上開設有與輪軸相對應的輪軸槽,所述輪軸左側的一端延伸至輪軸槽內,所述輪軸槽的內部安裝有復位彈簧。
優選的,所述第一導向輥位于送料輥的正面,所述第一導向輥的水平高度高于送料輥的水平高度。
優選的,所述第二導向輥位于第一導向輥的正面,所述第二導向輥的中軸線與第一導向輥的中軸線處于同一水平高度。
優選的,所述第三導向輥位于第二導向輥的正面,所述第三導向輥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二導向輥的水平高度。
優選的,兩個收卷輥均位于第三導向輥的正面,且兩個收卷輥以第三導向輥的中軸線為對稱軸對稱分布在第三導向輥的兩側。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通過轉軸通孔、刀具槽、軸承、手動旋轉頭、刀柄、連接齒、切刀、刀片口、刻度線和齒輪轉軸之間的相互配合使用,能很方便的調節切刀的切割深度,在切刀不鋒利的時候可以很方便的將切刀取下進行更換,有效保證了切割的質量。
2、本實用新型通過左側機箱、右側機箱、左主動輪、右主動輪、下從動輪、上從動輪、輪軸、傳動皮帶、送料輥、第一導向輥、分切基板、第二導向輥、第三導向輥、收卷輥、芯軸、軸槽、驅動電機和復位彈簧之間的相互配合使用,能通過驅動電機帶動收卷輥轉動,將膠帶進行傳送分切,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剖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側視剖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分切基板的結構側視剖面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圖1中A部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圖中:1左側機箱、2右側機箱、3左主動輪、4右主動輪、5下從動輪、6上從動輪、7輪軸、8傳動皮帶、9送料輥、10第一導向輥、11分切基板、12第二導向輥、13第三導向輥、14收卷輥、15 芯軸、16軸槽、17轉軸通孔、18刀具槽、19軸承、20手動旋轉頭、 21刀柄、22連接齒、23切刀、24刀片口、25刻度線、26驅動電機、 27齒輪轉軸、28復位彈簧、29輪軸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4,一種可調節切割深度的膠帶分切機,包括左側機箱1和右側機箱2,左側機箱1的內部安裝有驅動電機26,驅動電機 26上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與左主動輪3和右主動輪4相連接,左側機箱1的右側面上設置有下從動輪5和上從動輪6,下從動輪5和上從動輪6的左側均設置有輪軸7,左側機箱1左側的內壁上開設有與輪軸7相對應的輪軸槽29,輪軸7左側的一端延伸至輪軸槽29內,輪軸槽29的內部安裝有復位彈簧28,輪軸7均貫穿左側機箱1的箱壁并延伸至左側機箱1的內部,左主動輪3和右主動輪4均通過傳動皮帶8分別與下從動輪5以及上從動輪6上的輪軸7傳動連接,左側機箱1與右側機箱2之間設置有送料輥9、第一導向輥10、分切基板 11、第二導向輥12、第三導向輥13和兩個收卷輥14,第一導向輥10位于送料輥9的正面,第一導向輥10的水平高度高于送料輥9的水平高度,第二導向輥12位于第一導向輥10的正面,第二導向輥 12的中軸線與第一導向輥10的中軸線處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三導向輥13位于第二導向輥12的正面,第三導向輥13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二導向輥12的水平高度,兩個收卷輥14均位于第三導向輥13的正面,且兩個收卷輥14以第三導向輥13的中軸線為對稱軸對稱分布在第三導向輥13的兩側,送料輥9、第一導向輥10、分切基板11、第二導向輥12、第三導向輥13和兩個收卷輥14的兩端均設置有芯軸 15,左側機箱1的右側、右側機箱2的左側、下從動輪5的右側和上從動輪6的右側均開設有與芯軸15相對應的軸槽16。
分切基板11上開設有轉軸通孔17和等距離排列的刀具槽18,刀具槽18與轉軸通孔17相連通,轉軸通孔17的內部設置有齒輪轉軸27,轉軸通孔17的兩端均固定有軸承19,齒輪轉軸27的兩端均貫穿軸承19并延伸至轉軸通孔17的外側,齒輪轉軸27的兩端均設置有手動旋轉頭20,刀具槽18的內部設置有刀柄21,刀柄21靠近轉軸通孔17的一側上設置有與齒輪轉軸27相對應的連接齒22,刀柄21的底部安裝有傾斜的切刀23,刀具槽18和切刀23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均為四十至五十度,刀具槽18的底部開設有刀片口24,切刀23遠離刀柄21的一端貫穿刀片口24并延伸至刀片口24的外側,刀具槽18的寬度大于刀片口24的寬度,刀柄21的寬度大于刀片口 24的寬度,切刀23上設置有等距離排列的刻度線25,通過轉軸通孔 17、刀具槽18、軸承19、手動旋轉頭20、刀柄21、連接齒22、切刀23、刀片口24、刻度線25和齒輪轉軸27之間的相互配合使用,能很方便的調節切刀23的切割深度,在切刀23不鋒利的時候可以很方便的將切刀23取下進行更換,有效保證了切割的質量,通過左側機箱1、右側機箱2、左主動輪3、右主動輪4、下從動輪5、上從動輪6、輪軸7、傳動皮帶8、送料輥9、第一導向輥10、分切基板11、第二導向輥12、第三導向輥13、收卷輥14、芯軸15、軸槽16、驅動電機26和復位彈簧28之間的相互配合使用,能通過驅動電機16 帶動收卷輥14轉動,將膠帶進行傳送分切,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