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傳動機構,尤其涉及一種可左右換向的推拉傳動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高端智能產品的探索與追求,推拉型智能鎖應用而生。智能鎖是指區別于傳統機械鎖,在用戶識別、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鎖具,一般由推拉扳手、觸摸屏和指紋識別器組成,可以通過指紋、密碼、RF卡或機械鑰匙四種方式打開,并且內置攝像頭、語音通話器等功能。推拉型智能鎖解決了部分用戶忘帶鑰匙的難題,也讓居家生活變的更有檔次、時尚,成為了未來智能家居市場增長的關鍵。但市面上現有的推拉型智能鎖都無法換向,因此在生產前需要首先確認門的開門方向,再根據特定的安裝方向訂制相應的鎖具,不僅生產周期長、運營成本高,而且無法實現鎖具的統一生產與分配,不利于市場運營的標準化管理。部分商家為了節約生產周期,會批量生產同一方向的鎖具,然后在具體安裝時通過拆卸零件重新組裝進行換向,而這種做法并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與控制標準,會給后期的維護保養帶來不利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左右換向的推拉傳動機構。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左右換向的推拉傳動機構,包括面板,它還包括推拉執手、換向齒輪、底蓋板;面板的右側上端設置有推拉執手,推拉執手與面板的連接處設置有推拉轉軸,推拉執手圍繞推拉轉軸上下翻轉,實現開鎖或關鎖;
推拉執手的右側下端穿過面板后再向下延伸形成柱型凸起,柱型凸起插置于推拉傳動件右側的凹槽內,從而使推拉執手在上下翻轉時帶動推拉傳動件左右運動;推拉傳動件的左側與傳動齒條固定連接;
傳動齒條的左側呈U型,U型開口內設置有換向齒輪;換向齒輪的上端設置有短柱、下端設置有長柱,其中,短柱插置于傳動齒條的U型開口內,長柱插置于換向壓簧內之后再從面板下端的底蓋板上穿出;
換向齒輪的前端、后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傳動齒輪、第二傳動齒輪;第一傳動齒輪、第二傳動齒輪均是由大齒輪和小齒輪疊加組成的雙排齒輪,其中,大齒輪與換向齒輪嚙合相接、小齒輪則分別與傳動齒條U型外壁上的多個小齒相嚙合,從而實現傳動齒條為小齒輪傳遞動力,小齒輪再促進大齒輪帶動換向齒輪旋轉,實現鎖具的打開或閉合;
換向齒輪、第一傳動齒輪、第二傳動齒輪均為半齒齒輪,換向齒輪在使用時僅與第一傳動齒輪或第二傳動齒輪中的一個嚙合相接;需要換向時,向下拉起換向齒輪并旋轉180°之后松開,即可實現換向齒輪與另一方向上的傳動齒輪嚙合相接,實現門鎖的換向工作。
推拉傳動件、傳動齒條、換向齒輪、第一傳動齒輪、第二傳動齒輪、換向壓簧均設置于面板與底蓋板圍成的內部空腔中。
換向壓簧下端的底蓋板上對應設置有壓簧擋圈,用于對換向壓簧起限位作用,防止換向壓簧從底蓋板上穿出。
本發明通過旋轉換向齒輪,使其與不同的傳動齒輪相嚙合來實現旋轉方向的轉換,從而避免了因開門方向的不同而拆卸零件去做左右門鎖的換向工作,操作簡便快捷,適用于不同開門方向的推拉型智能鎖,可實現鎖具的標準化統一生產與管理,從而大幅度降低生產周期與企業運營成本,具有廣泛的實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5為換向齒輪在初始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狀態下推拉執手外拉時換向齒輪的旋轉運動。
圖7為圖5狀態下推拉執手內推時換向齒輪的旋轉運動。
圖8為換向齒輪換向之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8狀態下推拉執手外拉時換向齒輪的旋轉運動。
圖10為圖8狀態下推拉執手內推時換向齒輪的旋轉運動。
圖中:1、底蓋板;2、換向壓簧;3、換向齒輪;4、第一傳動齒輪;5、第二傳動齒輪;6、傳動齒條;7、面板;8、推拉執手;9、推拉傳動件;10、推拉轉軸;11、壓簧擋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4所示,本發明包括面板7,它還包括推拉執手8、換向齒輪3、底蓋板1;底蓋板1蓋置于面板7的下端,面板7與底蓋板1之間圍成容納空間;推拉傳動件9、傳動齒條6、換向齒輪3、第一傳動齒輪4、第二傳動齒輪5、換向壓簧2均設置于面板7與底蓋板1圍成的容納空間中。
面板7的右側上端設置有推拉執手8,推拉執手8與面板7的連接處設置有推拉轉軸10,推拉執手8圍繞推拉轉軸10上下翻轉,實現開鎖或關鎖;
推拉執手8的右側下端穿過面板7后再向下延伸形成柱型凸起,柱型凸起插置于推拉傳動件9右側的凹槽內;推拉傳動件9的左側通過螺釘與傳動齒條6固定連接,并保證傳動齒條6活動順暢;推拉執手8在上下翻轉時會通過柱型凸起帶動推拉傳動件9左右運動;推拉傳動件9再進一步帶動傳動齒條6同步運動;
傳動齒條6的左側呈U型,U型開口內設置有換向齒輪3;換向齒輪3的上端設置有短柱、下端設置有長柱,其中,短柱插置于傳動齒條6的U型開口內,長柱插置于換向壓簧2內之后再從底蓋板1上穿出;換向壓簧2下端的底蓋板1上對應設置有壓簧擋圈11,用于對換向壓簧2起限位作用,防止換向壓簧2從底蓋板1上穿出,從而維持扭矩。
換向齒輪3的前端、后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傳動齒輪4、第二傳動齒輪5;第一傳動齒輪4、第二傳動齒輪5均是由大齒輪和小齒輪疊加組成的雙排齒輪,其中,大齒輪與換向齒輪3嚙合相接、小齒輪則分別與傳動齒條6的U型外壁上的多個小齒相嚙合,從而實現傳動齒條6為小齒輪傳遞動力,小齒輪再促進大齒輪帶動換向齒輪3旋轉,最終實現鎖具的打開或閉合;
換向齒輪3、第一傳動齒輪4、第二傳動齒輪5均為半齒齒輪,換向齒輪3在使用時僅與第一傳動齒輪4或第二傳動齒輪5中的一個相嚙合;需要換向時,向下拉起換向齒輪3并旋轉180°之后松開,即可實現換向齒輪3與另一方向上的傳動齒輪嚙合相接,實現門鎖的換向工作。
本發明的具體工作過程及原理為:如圖5所示,當換向齒輪3在初始位置時:若給推拉執手8一個外拉的力,柱型凸起向左移動并帶動推拉傳動件9與傳動齒條6向左運動,傳動齒條6左移時會嚙合第二傳動齒輪5順時針旋轉,第二傳動齒輪5進一步帶動換向齒輪3逆時針旋轉,旋轉至一定程度時實現鎖具的鎖死,如圖6所示;若給推拉執手8一個內推的力,柱型凸起向右移動并帶動推拉傳動件9與傳動齒條6向右運動,傳動齒條6右移時會嚙合第二傳動齒輪5逆時針旋轉,第二傳動齒輪5進一步帶動換向齒輪3順時針旋轉,旋轉至一定程度時實現鎖具的開鎖,如圖7所示;
當需要換向時,向底蓋板1方向向下拉起換向齒輪3,拉至一定位置后再旋轉180°松開,完成推拉的左右換向,換向后的狀態如圖8所示;換向后,在推或拉時換向齒輪3的旋轉方向隨即發生改變,和換向前的旋轉方向相反,從而適應于不同的開門方向。
換向后:若給推拉執手8一個外拉的力,柱型凸起向左移動并帶動推拉傳動件9與傳動齒條6向左運動,傳動齒條6左移時會嚙合第一傳動齒輪4逆時針旋轉,第一傳動齒輪4進一步帶動換向齒輪3順時針旋轉,旋轉至一定程度時實現鎖具的鎖死,如圖9所示;若給推拉執手8一個內推的力,柱型凸起向右移動并帶動推拉傳動件9與傳動齒條6向右運動,傳動齒條6右移時會嚙合第一傳動齒輪4順時針旋轉,第一傳動齒輪4進一步帶動換向齒輪3逆時針旋轉,旋轉至一定程度時實現鎖具的開鎖,如圖10所示。
根據以上描述,工作人員可根據安裝門的實際開合方向對推拉傳動機構中換向齒輪3的傳動方向進行調節,只需輕輕一拉再旋轉松開即可完成操作,具有操作簡單便捷、適應能力強的優點,可大大簡化工作人員的安裝時間,并且可以實現標準化生產,從而大幅度降低產品的生產周期以及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的標準化管理水平。
上述實施方式并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