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通訊基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通訊基站固定支架的掛放用料架。
背景技術:
通訊基站的固定支架采用壓鑄形成工藝,在固定支架的后段加工工序中,需要經過冷卻、去澆口、鉆孔攻絲等加工,工件在各個工位之間進行周轉,需要多次上下料,現有技術中工件的周轉大多是利用周轉車,具體的是將工件疊加碼放在周轉車內,通過周轉車底部的滾輪使周轉車在各個工位之間移動,這種疊加碼放的方式,導致工件之間的熱量不易散發,從而拖慢冷卻速度,進而影響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通訊基站固定支架的掛放用料架。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通訊基站固定支架的掛放用料架,包括若干水平支撐桿,位于同一平面內的幾個水平支撐桿構成一正多邊形結構,每個水平支撐桿的中部均設有一個掛桿,掛桿均向料架外側傾斜向上設置;料架還設有若干用于連接位于同一平面內相鄰兩個水平支撐桿的立式支撐桿,水平支撐桿的端部均焊接在與其對應的一個立式支撐桿上。
進一步的,掛桿的外壁上設有若干間隔分布的凸起部,所有凸起部分布在同一平行于掛桿軸線的直線上。
進一步的,立式支撐桿的內側設有第一連接耳,料架還包括對應每個第一連接耳設置的連接桿,連接桿的一端可拆卸的安裝在與其對應的第一連接耳上。
進一步的,連接桿的兩端均設有一個垂直于連接桿的豎桿,第一連接耳上開設有腰型孔,連接桿一端的豎桿插接在第一連接耳的腰型孔內。
進一步的,料架的底部設有若干萬向球輪。
進一步的,料架的底部設有若干滑輪。
有益效果:本發明的一種通訊基站固定支架的掛放用料架,設有若干水平支撐桿且若干個水平支撐干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平面內,每個水平支撐桿的中部均設有有個傾斜向上設置的掛桿,通過人工或者工業機械手的方式將固定之間逐個掛在料架上,并且利用掛桿上的凸起部能夠將工件隔開,從而不會影響剛壓鑄成型后工件的散熱。
附圖說明
圖1為風冷轉運裝置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圖1中a處放大圖;
圖3為風冷轉運裝置局部結構示意圖一;
圖4為料架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旋轉驅動機構分解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6為風冷轉運裝置局部結構示意圖二;
圖7為本發明圖6中b處放大圖;
圖8為本發明圖6中c處放大圖;
附圖標記說明:轉運臺1,滑道1a,蓄電池1b,手推部1c,料架2,掛桿2a,凸起部2a1,水平支撐桿2b,立式支撐桿2c,第一連接耳2c1,風機4,風機本體4a,風機支架4b,橡膠環4c,橡膠墊4d,卡接板4e,旋轉驅動機構5,底座5a,向心軸承5a1,轉軸5b,第二皮帶輪5b1,第二連接耳5b2,連接桿5c,豎桿5c1,第二驅動電機5d,第一皮帶輪5d1,電機支架5e,支撐部5e1,水平部5e2,傳動皮帶5f,工件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參照圖1至圖8所示的一種通訊基站固定支架的風冷轉運裝置,包括轉運臺1以及位于轉運臺1上方的料架2,該料架2上設有若干用于掛放工件6的掛桿2a,料架2的底部與轉運臺1的頂部滑動配合,轉運臺1上設有旋轉驅動機構5,該旋轉驅動機構5與料架2傳動連接,能夠帶動料架2在轉運臺1上旋轉,所述轉運臺1上固定安裝有風機4,風機4的出風口正對料架2。
本發明的料架2用于擺放剛壓鑄成型的工件6,可以工人擺放,也可以通過工業機器人配合專業的機械手自動擺放,具體的,先將壓鑄成型的工件6掛放在料架2的掛桿2a上,通過轉運臺1將料架2移送到下一加工位置,轉運的過程中通過風機4與旋轉驅動機構5配合,對料架2上的所有工件6進行冷卻。
作為本發明轉運臺1的移動方式:轉運臺1下方設有若干萬向滑輪。
轉運臺1與料架2構成滑動配合的第一種方案:轉運臺1的頂部設有一環形的滑道1a,料架2的底部設有若干萬向球輪,若干萬向球輪呈環狀分布,萬向球輪與滑道1a構成滑道1a配合。
料架2也可單獨使用,僅作為掛放工件6,因料架2底部的萬向球輪也可換為萬向滑輪。
轉運臺1與料架2構成滑動配合的第二種方案:轉運臺1的頂部設有一環形的導軌,料架2的底部設有與導軌配合的若干個弧形的滑塊,導軌與滑塊構成滑動配合。
旋轉驅動機構5的第一種方案:導軌設有內齒圈,料架2底部設有第一驅動電機,該第一驅動電機的主軸上安裝有與導軌內齒圈嚙合的主動齒輪,通過第一驅動電機帶動料架2旋轉。
旋轉驅動機構5的第二種方案:包括底座5a、轉軸5b和連接桿5c、第二驅動電機5d、所述底座5a通過螺栓安裝于滑道1a的中心處,轉軸5b豎立安裝在底座5a上,第二驅動電機5d與轉軸5b傳動連接,連接桿5c設于轉軸5b頂部,連接桿5c的兩端分別固定在轉軸5b的頂部以及料架2的內側上,通過第二驅動電機5d帶動轉軸5b轉動,并通過連接桿5c使料架2與轉軸5b連動。
優選的,底座5a呈階梯型,底座5a的下部延周向開設有若干安裝孔,底座5a內部設有若干個用于固定轉軸5b的向心軸承5a1,轉軸5b插設在所有向心軸承5a1內。
優選的,位于底座5a的旁側設有用于安裝第二驅動電機5d的電機支架5e,該電機支架5e包括兩個間隔分布的截面呈l型的支撐部5e1,以及位于兩個支撐部5e1頂端的水平部5e2,第二驅動電機5d倒立安裝在水平部5e2頂端,第二驅動電機5d的主軸穿過水平部5e2,第二驅動電機5d的主軸上位于水平部5e2的下方設有第一皮帶輪5d1,所述轉軸5b上固定有第二皮帶輪5b1,第一皮帶輪5d1和第二皮帶輪5b1上安裝有傳動皮帶5f。
采用皮帶傳動可以避免料架2卡死導致電機燒毀,但是采用皮帶對電機的要求過高,因此,可在第二驅動電機5d的主軸上安裝主動齒輪,在轉軸5b上安裝從動齒輪,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之間安裝有傳動鏈條。
優選的,為了便于傳動皮帶5f以及傳動鏈條的安裝以及松緊度的調節,所述兩個水平部5e2的底部均設有u型槽,水平部5e2通過螺栓安裝在轉運臺1上。
優選的,連接桿5c設有三個,三個連接桿5c延轉軸5b的周向均勻分布。
優選的,轉運臺1上設有蓄電池1b,以用于為上下文中提及的所有電器部件供電。
料架2的具體結構:料架2設有若干水平支撐桿2b,位于同一平面內的幾個水平支撐桿2b構成一正多邊形結構,每個掛桿2a均固定在一個水平支撐桿2b的中部,掛桿2a均向料架2外側傾斜向上設置。
優選的,料架2還設有若干用于連接位于同一平面內相鄰兩個水平支撐桿2b的立式支撐桿2c,水平支撐桿2b的端部均焊接在與其對應的一個立式支撐桿2c上。
優選的,掛桿2a的外壁上設有若干間隔分布的凸起部2a1,所有凸起部2a1分布在同一平行于掛桿2a軸線的直線上。
優選的,立式支撐桿2c的內側設有與連接桿5c配合的第一連接耳2c1,轉軸5b的外圓周壁上對應每個連接桿5c均設有一個第二連接耳5b2,連接桿5c的兩端可拆卸的固定在一個第一連接耳2c1以及與其對應的一個第二連接耳5b2上。
優選的,連接桿5c的兩端均設有一個垂直于連接桿5c的豎桿5c1,第一連接耳2c1和第二連接耳5b2上均開設有腰型孔,連接桿5c兩端的豎桿5c1分別插接在第一連接耳2c1的腰型孔以及第二連接耳5b2的腰型孔內。
優選的,所述風機4為送風電機,送風電機自下而上送風,加快熱空氣的上升速度,提高工件6的冷卻效率。
優選的,所述風機4為吸風電機,送風電機自上而下吸風,將熱空氣從上方吸取,并隨轉運臺1行走時,將熱空氣向料架2側部排出。
在轉運過程中,轉運臺1的移動,以及料架2的旋轉都會帶動氣流的移動,從而加快工件6的散熱,并且采用旋轉式的料架2,還可以最大程度上的減少風機4的個數,僅一個風機4就可以對料架2上的所有工件6進行吹風。
當然,為了增加冷卻效率,風機4的個數可以為兩個,也可以為兩個以上。
優選的,風機4包括風機本體4a以及風機支架4b,風機支架4b的底部與轉運臺1可拆卸的連接,風機本體4a的兩側與風機支架4b的兩端頂部鉸接,以用于調節風向。
優選的,風機本體4a通過螺栓固定在風機支架4b上,該螺栓上套設有橡膠環4c,橡膠環4c位于風機支架4b與風機本體4a之間,橡膠環4c的目的是為了增大風機本體4a的圓周臂與風機支架4b之間的接觸面積,增大螺栓的緊固力。
優選的,所述風機支架4b底部設有半圓型的橡膠墊4d,以及u型的卡接板4e,橡膠墊4d包覆在風機支架4b的底部,卡接板4e包覆在橡膠墊4d上,卡接板4e通過螺栓安裝在轉運臺1上,通過螺栓的鎖緊力使卡緊板壓合在橡膠墊4d上,進而將風機支架4b壓合在轉運臺1上。
優選的,為了便于轉運臺1的移送,在轉運臺1上安裝有手推部1c。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的技術范圍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