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校準專用螺絲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計量校準專用螺絲刀。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計量校準工作中,諸如電壓表、非數字式萬用表和卡尺等很多儀器的校準中需要用螺絲刀旋轉調節旋鈕使指針恢復到標準位置。然而,普通螺絲刀很難保證調節活動達到所需精度,即操作人員的力度難以控制,使得校準工作難度增加,精度難以保證,尤其是很多年輕的計量工程師經驗不足,很難把握旋轉力度使調節精確。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可實現旋鈕微調的計量校準專用螺絲刀。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計量校準專用螺絲刀,包括刀頭,刀桿,手柄和旋桿,所述刀頭與刀桿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齒輪傳動裝置和軸承,所述軸承安裝在手柄中,所述刀桿通過軸承安裝在手柄中;所述齒輪傳動裝置包括一號齒輪和二號齒輪,且一號齒輪與二號齒輪相互配合,所述二號齒輪與刀桿連接,所述一號齒輪與旋桿連接,所述一號齒輪與二號齒輪的圈數傳動比大于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旋桿轉動一號齒輪,并帶動二號齒輪實現微調螺絲刀的旋轉精度,由于一號齒輪比二號齒輪直徑要小,所以一號齒輪轉動1圈,二號齒輪轉動不到1圈,由于刀桿的轉動與二號齒輪同步,從而起到減速效果,達到微調的目的,因采用本實用新型的螺絲刀校準儀器更加方面,且精度可以保證。
[0005]本實用新型所述一號齒輪為外齒輪,所述二號齒輪為內齒輪,所述一號齒輪位于二號齒輪的內側,且一號齒輪和二號齒輪相互嗤合。米用這種結構,成本相對最低,同時螺絲刀的結構更加緊湊。
[0006]本實用新型所述還包括過渡齒輪,所述過渡齒輪為外齒輪,所述一號齒輪為外齒輪,所述二號齒輪為內齒輪,所述過渡齒輪位于一號齒輪,二號齒輪之間,并分別與一號齒輪,二號齒輪相連接,所述一號齒輪位于二號齒輪的中部。本實用新型采用此種結構,一方面可以實現二級減速,也可通過調整一號齒輪,二號齒輪與過渡齒輪的尺寸來滿足一號齒輪,二號齒輪完成不同的圈數傳動比,另一方面使得一號齒輪位于二號齒輪的中部,由于旋桿與一號齒輪相連,這樣更方便操作人員作業,同時結構也非常緊湊,該結構可使得上述結構在手柄內實現。
[0007]本實用新型所述一號齒輪為外齒輪,所述二號齒輪為外齒輪,所述一號齒輪位于二號齒輪的一側,且一號齒輪和二號齒輪相互嗤合。米用這種結構,也可以實現減速微調精度。
[0008]本實用新型所述一號齒輪和二號齒輪都為錐齒輪,所述一號齒輪和二號齒輪相互嚙合。采用這種結構,也可以實現減速微調精度。
[0009]本實用新型所述一號齒輪和二號齒輪的圈數傳動比為4或5。
[0010]本實用新型所述手柄的材料為木料或塑料。
[0011]本實用新型所述刀頭為一字型或十字型。
[0012]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在普通的螺絲刀的基礎上,增加一個齒輪傳動裝置,即通過內部齒輪傳動裝置來實現旋桿轉動一號齒輪旋轉多圈,由于傳動比的不同設計,實現螺絲刀刀頭轉動圈數比一號齒輪少的功能,從而實現微調動作,實際根據需要設計整數傳動比,如圈數傳動比為5,即一號齒輪轉動5圈而刀頭只轉1圈,這時螺絲刀的校準精度非常高,也有利于操作人員方便記憶。
【附圖說明】
[001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圖1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3是圖1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0018]圖5是本實用新型采用錐齒輪傳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6是在圖3的基礎上增加過度齒輪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0021]實施例1。
[0022]參見圖1至圖3,本實施例的計量校準專用螺絲刀,包括刀頭1,刀桿2,軸承7,手柄8和旋桿3,刀頭1和刀桿2是連為一體的,手柄8 一般采用為木料或塑料等具有絕緣性能的材料,刀頭1和刀桿2也可以組合的方式,刀頭采用一字型,也可以依實際需要采用不同結構,以上結構或組合方式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不再累述。本實施例中軸承7安裝在手柄8中,刀桿2通過軸承7安裝在手柄8中,可以保證刀桿2的自由隨二號齒輪6轉動;手柄8和旋桿3之間設置有齒輪傳動裝置4,齒輪傳動裝置4包括一號齒輪5和二號齒輪6,其中一號齒輪5為外齒輪,二號齒輪6為內齒輪,一號齒輪位5于二號齒輪6的內側,且一號齒輪5和二號齒輪6相互嗤合,二號齒輪6與刀桿2連接,一號齒輪5與旋桿3連接,一號齒輪5與二號齒輪6的圈數傳動比為5。從而本實例中旋桿3帶動一號齒輪5轉動5圈,通過二號齒輪6傳動到刀頭1,刀頭1轉動了 1圈,實現微調螺絲刀的旋轉精度,使用更加方便。采用這種結構,成本相對最低,同時螺絲刀的結構更加緊湊。另外需要說明是本實例中為了保證刀桿2的自由隨二號齒輪6轉動,優選采用的軸承7,也可以采用公眾熟知的其它孔軸配合方式實現。
[0023]參見圖6,本實施例本實施例還可以增加過度齒輪9,過渡齒輪9為外齒輪,過渡齒輪9位于一號齒輪5,二號齒輪6之間,并分別與一號齒輪5,二號齒輪6相連接,一號齒輪5位于二號齒輪6的中部,一號齒輪5通過過度齒輪9帶動二號齒輪6 ;采用此種結構,一方面可以實現二級減速,也可通過調整一號齒輪5,二號齒輪5與過渡齒輪9的尺寸來滿足一號齒輪5,二號齒輪6完成不同的圈數傳動比,另一方面使得一號齒輪1位于二號齒輪2的中部,由于旋桿3與一號齒輪5相連,這樣更方便操作人員作業,同時結構也非常緊湊,這種方案是最為優選的。
[0024]使用時,刀頭1對準被校準儀表的調節旋鈕,左手握住手柄8,右手擰動的旋桿3,此時一號齒輪5帶動二號齒輪6旋轉,圈數傳動比為5:1,即擰動使旋桿3轉動5圈,刀頭1旋轉1圈,從而實現上述的微調功能,進一步實現校準精度的提高。
[0025]實施例2。
[0026]參見圖4,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大致相同,主要不同之處在于一號齒輪5為外齒輪,二號齒輪6為外齒輪,一號齒輪位5于二號齒輪6的外側,且一號齒輪5和二號齒輪6相互嚙合,其余就不再詳述了。
[0027]實施例3。
[0028]參見圖5,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大致相同,主要不同之處在于一號齒輪5和二號齒輪6都為錐齒輪,一號齒輪5和二號齒輪6相互嗤合。
[0029]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說明書的內容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計量校準專用螺絲刀,包括刀頭,刀桿,手柄和旋桿,所述刀頭與刀桿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齒輪傳動裝置和軸承,所述軸承安裝在手柄中,所述刀桿通過軸承安裝在手柄中;所述齒輪傳動裝置包括一號齒輪和二號齒輪,且一號齒輪與二號齒輪相互配合,所述二號齒輪與刀桿連接,所述一號齒輪與旋桿連接,所述一號齒輪與二號齒輪的圈數傳動比大于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計量校準專用螺絲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號齒輪為外齒輪,所述二號齒輪為內齒輪,所述一號齒輪位于二號齒輪的內側,且一號齒輪和二號齒輪相互嚙合。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計量校準專用螺絲刀,其特征在于:包括過渡齒輪,所述過渡齒輪為外齒輪,所述一號齒輪為外齒輪,所述二號齒輪為內齒輪,所述過渡齒輪位于一號齒輪,二號齒輪之間,并分別與一號齒輪,二號齒輪相連接,所述一號齒輪位于二號齒輪的中部。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計量校準專用螺絲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號齒輪為外齒輪,所述二號齒輪為外齒輪,所述一號齒輪位于二號齒輪的一側,且一號齒輪和二號齒輪相互嚙合。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計量校準專用螺絲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號齒輪和二號齒輪都為錐齒輪,所述一號齒輪和二號齒輪相互嚙合。6.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計量校準專用螺絲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號齒輪和二號齒輪的圈數傳動比為4或5。7.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計量校準專用螺絲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材料為木料或塑料。8.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計量校準專用螺絲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頭為一字型或十字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計量校準專用螺絲刀,包括刀頭,刀桿,手柄和旋桿,所述刀頭與刀桿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齒輪傳動裝置和軸承,所述軸承安裝在手柄中,所述刀桿通過軸承安裝在手柄中;所述齒輪傳動裝置包括一號齒輪和二號齒輪,且一號齒輪與二號齒輪相互配合,所述二號齒輪與刀桿連接,所述一號齒輪與旋桿連接,所述一號齒輪與二號齒輪的圈數傳動比大于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實現旋鈕微調效果,可有效保證校準精度。
【IPC分類】B25B17/02
【公開號】CN205074978
【申請號】CN201520849264
【發明人】王文濤, 陳永華, 丁祺, 孫冠楠
【申請人】嘉興威凱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9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