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骨骼模型用塑性固定鉗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201030閱讀:332來源:國知局
一種骨骼模型用塑性固定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用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骨骼模型用塑性固定鉗。
【背景技術】
[0002]骨折復位是骨折手術中的一項重大的難題,由于人體的骨骼堅硬而又具有韌性,骨折后的復位給醫務人員常常會帶來很大的難度。有時,骨折后的復位需要用骨釘來協助固定骨骼位置使骨折處復原進行自我修復的生長。
[0003]對于醫院的實習醫生而言,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需要經過無數次的實踐。在骨科的實習醫生成為一名正式醫生之前,需要對骨折手術進行了解,目前多利用骨骼模型對他們進行教學實踐。當下比較流行的是采用3D打印,根據骨骼打印模型的外形,在三維空間上完成骨骼固定板的多方向塑形,在手術前完成骨骼固定板的個性化塑形。從而達到節省手術時間,提尚手術精度的目的。
[0004]骨骼模型需要進行固定,但是目前的固定器固定效果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在固定骨骼模型時,容易使得骨骼模型發生晃動,同時固定器的邊緣易對骨骼模型產生損傷。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骨骼模型用塑性固定鉗。
[0006]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7]—種骨骼模型用塑性固定鉗,包括下鉸接臂、上鉸接臂、螺桿,所述下鉸接臂和上鉸接臂之間通過鉸接軸活動連接,且所述下鉸接臂的外側具有下平面,所述上鉸接臂的外側具有上平面,所述下鉸接臂和上鉸接臂上開設有通孔,螺桿穿過通孔,用于連接骨骼模型;在所述下鉸接臂的一側設置有榫件,在所述上鉸接臂的一側開設有榫孔,所述榫件和榫孔相互配合,所述下鉸接臂的內凹面上設置有彈性保護層A,所述上鉸接臂的內凹面上設置有彈性保護層B。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螺桿的上端通過上螺母與上鉸接臂連接,所述螺桿的下端通過下螺母與下鉸接臂連接。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上螺母的下端與上平面之間設置有第一墊片,所述下螺母的上端與下平面之間設置有第二墊片。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彈性保護層A和彈性保護層B的厚度相同。
[0011]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在使用時,將骨骼模型插入上鉸接臂和下鉸接臂之間的空腔中,并插入螺桿,通過設置有榫件,將其插入榫孔中,能夠提高骨骼模型的固定效果,防止骨骼模型發生晃動,通過設置有彈性保護層A和彈性保護層B,能夠防止骨骼模型外表面損傷。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4]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5]所述一種骨骼模型用塑性固定鉗,包括下鉸接臂1、上鉸接臂2、螺桿4,所述下鉸接臂1和上鉸接臂2之間通過鉸接軸3活動連接,且所述下鉸接臂1的外側具有下平面10,所述上鉸接臂2的外側具有上平面20,所述下鉸接臂1和上鉸接臂2上開設有通孔,螺桿4穿過通孔,用于連接骨骼模型;在所述下鉸接臂1的一側設置有榫件5,在所述上鉸接臂2的一側開設有榫孔6,所述榫件5和榫孔6相互配合。在使用時,將骨骼模型插入上鉸接臂和下鉸接臂之間的空腔中,并插入螺桿,通過設置有榫件,將其插入榫孔中,能夠提高骨骼模型的固定效果,防止骨骼模型發生晃動。
[0016]所述下鉸接臂1的內凹面上設置有彈性保護層All,所述上鉸接臂2的內凹面上設置有彈性保護層B21,所述彈性保護層All和彈性保護層B21的厚度相同。通過設置有彈性保護層A和彈性保護層B,能夠防止骨骼模型外表面損傷。
[0017]所述螺桿4的上端通過上螺母7與上鉸接臂2連接,所述螺桿4的下端通過下螺母8與下鉸接臂1連接,所述上螺母7的下端與上平面20之間設置有第一墊片70,所述下螺母8的上端與下平面10之間設置有第二墊片80,在使用時,通過上螺母7和下螺母8對螺桿4進行連接。
[001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骨骼模型用塑性固定鉗,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鉸接臂(1)、上鉸接臂(2)、螺桿(4),所述下鉸接臂(1)和上鉸接臂(2)之間通過鉸接軸(3)活動連接,且所述下鉸接臂(1)的外側具有下平面(10),所述上鉸接臂(2)的外側具有上平面(20),所述下鉸接臂(1)和上鉸接臂(2)上開設有通孔,螺桿(4)穿過通孔,用于連接骨骼模型;在所述下鉸接臂(1)的一側設置有榫件(5),在所述上鉸接臂(2)的一側開設有榫孔(6),所述榫件(5)和榫孔(6)相互配合,所述下鉸接臂(1)的內凹面上設置有彈性保護層A(ll),所述上鉸接臂(2)的內凹面上設置有彈性保護層B(2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骨骼模型用塑性固定鉗,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桿(4)的上端通過上螺母(7)與上鉸接臂(2)連接,所述螺桿(4)的下端通過下螺母(8)與下鉸接臂(1)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骨骼模型用塑性固定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螺母(7)的下端與上平面(20)之間設置有第一墊片(70),所述下螺母(8)的上端與下平面(10)之間設置有第二墊片(80)。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骨骼模型用塑性固定鉗,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保護層A( 11)和彈性保護層B(21)的厚度相同。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骨骼模型用塑性固定鉗,包括下鉸接臂、上鉸接臂、螺桿,下鉸接臂和上鉸接臂之間通過鉸接軸活動連接,且下鉸接臂的外側具有下平面,上鉸接臂的外側具有上平面,下鉸接臂和上鉸接臂上開設有通孔,螺桿穿過通孔,用于連接骨骼模型;在下鉸接臂的一側設置有榫件,在上鉸接臂的一側開設有榫孔,榫件和榫孔相互配合,下鉸接臂的內凹面上設置有彈性保護層A,上鉸接臂的內凹面上設置有彈性保護層B。在使用時,將骨骼模型插入上鉸接臂和下鉸接臂之間的空腔中,并插入螺桿,通過設置有榫件,將其插入榫孔中,能夠提高骨骼模型的固定效果,防止骨骼模型發生晃動,通過設置有彈性保護層A和彈性保護層B,能夠防止骨骼模型外表面損傷。
【IPC分類】B25B5/10, B25B5/02
【公開號】CN205111616
【申請號】CN201520935473
【發明人】李焰, 吳坡
【申請人】李焰
【公開日】2016年3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3日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