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具有樞軸接合輥組件的制箱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430968閱讀:32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具有樞軸接合輥組件的制箱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總體涉及一種制箱機或紙盒折疊裝配設備,具體涉及一種新的改進制箱機或紙盒折疊裝配設備,其中安裝在機器框架上的一對樞軸支撐臂的每個上安裝有箱或紙盒接合輥,當啟動用于將箱或紙盒的相對放置的主側底板部件折疊到其折疊位置以完成箱或紙盒底部的形成的驅動器機構時,使該對樞軸支撐臂有效地自限制位置釋放,箱或紙盒接合輥在限制位置相對于箱或紙盒板位于縮回位置,以最初允許箱或紙盒板暢通無阻地插入到制箱機或紙盒折疊裝配設備中,由此箱或紙盒接合輥可接合箱或紙盒的主側壁,以在隨后對箱或紙盒裝填產品時,將箱或紙盒保持到位。在完成箱或紙盒的裝填工序后,箱或紙盒可從機器上卸下以進入封箱機。
背景技術
首先提供箱或紙盒制造或裝配機,其中操作者最初手動地將扁平紙盒板展開成打開或張開的紙盒板,以使打開或張開的紙盒板包括兩個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和兩個相對的主側壁,其中另外一對相對放置的副端壁頂板和一對相對放置的主側壁頂板豎直向上延伸,且一對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和一對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豎直向下延伸。然后,操作者將打開或張開的紙盒板插入箱或紙盒的制造機或裝配機中,且當打開或張開的紙盒板進入箱或紙盒的制造機或裝配機中時,啟動開關機構以在打開或張開的紙盒板充分插入到箱或紙盒的制造或裝配機中時開始底板折疊次序,從而例如,一對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首先通過一對相對放置的驅動器裝置而向上及向內折疊以部分地形成箱或紙盒的底壁部分,接著,一對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通過第二對相對放置的驅動器裝置而向上及向內折疊以有效完成箱或紙盒底壁部分的形成。
然而,應當注意,一對相對放置的折疊的副端壁底板和一對相對放置的折疊的主側壁底板表現出了預定量的彈性或恢復性,這趨向于使如此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和如此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回到其以前的打開或張開狀態或位置,在該狀態下或位置處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和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將再一次豎直向下延伸,這相對于保持于其當前折疊狀態或位置,在該狀態下或位置處一對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和一對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形成箱或紙盒的底壁部分。然而,既然將相對放置的折疊的副端壁底板和相對放置的折疊的主側壁底板放置為與第一或第二對相對放置的驅動器接觸,那么相對放置的折疊的副端壁底板和相對放置的折疊的主側壁底板實際上不能在樞軸上向下或向外轉動以回到其初始打開或張開位置。因此,相對放置的折疊的副端壁底板和相對放置的折疊的主側壁底板所具有的彈性或恢復力作用于第一或第二對相對放置的驅動器上,并趨向于使箱或紙盒相對于第一或第二對相對放置的驅動器豎直向上移動并遠離之,因而消除或逆轉先前完成的相對放置的折疊的副端壁底板和相對放置的折疊的主側壁底板的折疊,和箱或紙盒底壁部分的隨后的形成,除非操作者手動向下推箱或紙盒以有效折疊而與下面的第一和第二對相對放置的驅動器保持相同接觸。然而,這實際上并不可行,因為一旦箱或紙盒的相對放置的折疊的副端壁底板和相對放置的折疊的主側壁底板向上及向內折疊以形成箱或紙盒的底壁部分,則箱或紙盒已準備裝入產品,且為了操作產品填裝設備,操作者不能保持其作用于箱或紙盒上的向下的力。因此,例如,在原先的操作者將箱或紙盒保持于其在下面的第一和第二對相對放置的驅動器之上的原來位置處時,需要其它操作者來完成向箱或紙盒內填裝指定產品。
以前已經研究了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法,其為通過將一對相對放置的接合輥固定放置于箱或紙盒的制造及裝配機中的相對的內側部分處,從而當打開或張開的箱或紙盒板向內插入到機器中時,箱或紙盒板的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的外表面部分將以預定量的接觸力或摩擦力來與固定的接合輥接合。因此,可以很自然地想到當將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和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向上及向內折疊以形成箱或紙盒的底壁部分時,在箱或紙盒的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的外部表面部分和固定的接合輥之間出現或產生的上述預定接觸力或摩擦力實際上將限制箱或紙盒進行任何向上或豎直移動以使箱或紙盒在第一和第二對相對放置的驅動器上保持其位置,從而可以開始產品填裝操作。
然而該系統所具有的問題是固定安裝的接合輥必須放置于相互之間具有預定距離之處,該距離小于打開或張開的箱或紙盒板的寬度,從而在箱或紙盒的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的外部表面部分和固定的接合輥之間出現或產生的預定大小的接觸力或摩擦力將足夠,所以實際上可以限制箱或紙盒進行任何向上或豎直移動。然而,固定接合輥的該相對位置使得將打開或張開的箱或紙盒插入到箱或紙盒的制造或裝配機中變得非常困難和繁重,從而降低了生產率并增加了操作者的疲勞度。
因此,該技術中需要新的改進箱或紙盒的制造或裝配機,可以實際上易于實現將打開或張開的箱或紙盒板插入到箱或紙盒的制造或裝配機中,并還可同樣地自動將打開或張開的箱或紙盒保持于其位置上,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和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在該位置處將向上及向內折疊,且操作者本人不需要用任何力來作用于打開或張開的箱或紙盒上。

發明內容
上述和其它目的將根據本發明的教導和原理,通過提供新的改進箱或紙盒的制造或裝配機來實現,其包括第一對相對放置的驅動器,用于將一對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向上及向內折疊以部分地形成箱或紙盒的底壁部分;第二對相對放置的驅動器,用于將一對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向上及向內折疊以完成箱或紙盒的底壁部分的形成。一對相對放置的接合輥分別安裝于一對相對放置的支撐臂的第一端部,該支撐臂可繞樞軸轉動地安裝于相對放置的上框架部件上,該框架部件部分地形成箱或紙盒制造或裝配機的相對放置的側面。彈簧偏置裝置分別有效地連接支撐臂的第一端部,以正常地使接合輥偏置于其可與箱或紙盒的相對放置的側壁接合的伸出位置,并且緩沖器部件放置于支撐臂的第二端部上,其中,支撐臂還被樞裝在其基本中心部分。
活塞—氣缸組件用于繞樞軸轉動地移動第二對相對放置的驅動器,以用于在第一縮回位置和第二伸出位置之間折疊一對相對放置的主側板底壁,第二對相對放置的驅動器在第一縮回位置處不接合和折疊一對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且第二對相對放置的驅動器在第二伸出位置接合并向上及向內折疊一對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以完成箱或紙盒的底壁部分的形成。當第二對相對放置的驅動器位于其第一縮回位置處時,活塞—氣缸組件接觸接合輥支撐臂的緩沖器部件以使支撐臂克服彈簧裝置的偏置力而繞樞軸轉動,使接合輥位于縮回位置處以允許將打開或張開的箱或紙盒板插入到箱或紙盒制造機中。相反地,當第二對相對放置的驅動器位于其第二伸出位置時,活塞—氣缸組件將脫離與接合輥支撐臂的緩沖器部件的接觸,以允許輥支撐臂的彈簧偏置裝置使支撐臂樞轉,由此接合輥將被偏置成與打開或張開的箱或紙盒的相對放置的主側壁部分的外表面部分接合,在準備開始產品填裝操作時,將箱或紙盒在箱或紙盒的制造或裝配機中牢固地保持到位。


通過下面結合附圖的詳細描述,可以充分理解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和伴隨的優點,圖中,相同參考標記表示相同或相應部件。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原理和教導而構造的新的改進箱或紙盒制造或裝配機的透視圖,示出了其協作部件。
圖2是一對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折疊驅動器和協作樞軸輥機構的分解透視圖,協作樞軸輥用于在通過一對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折疊驅動器的裝置來將一對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部件向上及向內折疊時,接合箱或紙盒的一對相對放置的主側壁部件。
圖3是類似于圖2的分解透視圖,然而,其從相對端透視點來表示一對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折疊驅動器和協作樞軸輥機構,協作樞軸輥機構用于在通過一對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折疊驅動器的裝置來將一對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部件向上及向內折疊時,接合箱或紙盒的一對相對放置的主側壁部件,從而清楚地表示活塞—氣缸機構所示細節,活塞—氣缸機構用于繞樞軸轉動地移動一對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折疊驅動器及用于與適于接合箱或紙盒的一對相對放置的主側壁部件的樞軸輥機構相互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在參照附圖,更具體地參照圖1,公開了根據本發明的原理和教導而構造的新的改進箱或紙盒制造或裝配機,通常由參考標記10來表示,并且示出了其協作部件。更特別地,可知新的改進箱或紙盒制造或裝配機10包括主框架12,主框架12包括位于主框架12內并限定主框架12角區域的多個直立的腳部件14、16、18、20,第一和第二上下橫向定位的剛性連接腳部件14、16的肋板部件22、24,第三和第四上下橫向定位的剛性連接腳部件18、20的肋板部件26、28。此外,第一橫向定位的螺紋桿30的相對端可轉動地安裝于主框架12的腳部件14、16的上端部分,第二橫向定位的螺紋桿32的相對端可轉動地安裝于主框架12的腳部件18、20的上端部分。第二橫向定位的螺紋桿32有效地連接于可轉動地安裝于主框架腳部件18的上部外表面部分處的手柄機構34上,且鏈驅動機構(未示出)適于通過縱向延伸的結構梁部件38繞第二橫向定位的螺紋桿32的軸向中心、無螺紋部分36轉動,并且繞第一橫向定位的螺紋桿30的軸向中心、無螺紋部分42轉動,結構梁部件38固定地互聯主框架12的較低的橫向定位的肋板部件24、28并安裝有鏈驅動鏈輪40。
這樣,當通過操作裝置來使手柄機構34轉動時,相應地使第二橫向定位的螺紋桿32轉動,且第二橫向定位的螺紋桿32的轉動運動可以通過未圖示的鏈驅動機構的裝置被傳遞到第一橫向定位的螺紋桿30。值得注意的是,橫向定位的螺紋桿30、32中每個的相對的端部皆分別布置于橫向定位的螺紋桿30、32的中心的無螺紋部分42、36的相對側面,其包括相對定位的螺紋,一對螺母部件(僅其中之一在圖1中44處可見)以螺紋連接于第一橫向定位的螺紋桿30的相對的端部,類似地,一對螺母部件(僅其中之一在圖1中46處可見)以螺紋連接于第二橫向定位的螺紋桿32的相對的端部。螺母部件44、46適于其上固定地安裝有一對相對放置的第二框架部分48、50,第二框架部分48、50其上安裝有主側壁底板折疊驅動器機構,將在下面對其進行公開和更充分描述,這樣,一對相對放置的第二框架部分48、50可移動地安裝于主框架12上來可調整地相互之間靠近和遠離以容納不同尺寸的待制造或裝配的箱或紙盒及與其協同操作。
更具體地,再參考圖2和圖3可知,螺母部件44、46中的每一個皆被提供為與直立的安裝支架52、54一體化,且一對相對放置的第二框架部分48、50分別包括適于通過適當的螺栓緊固器裝置(未圖示)而在與螺母部件44、46一體化的直立的安裝支架52、54上固定地安裝于其相對端部的一對縱向延伸的支撐板56、58。縱向延伸的支撐板56、58中的每個均提供有鄰近其端部的一對直立的安裝支架60、62和64、66,如圖1中所示,一對帽部件68、70適于分別固定地安裝于縱向延伸的支撐板56、58的安裝支架60、62和64、66上。帽部件68、70的內上部在72、74處為錐形或斜面,以有效地接觸并導引打開或張開的箱或紙盒板的一對相對放置的向下延伸的主側壁底板部件,從而易于將打開或張開的箱或紙盒板向下插入到制箱機或裝配機10中,且進一步可知,帽部件68、70分別提供有相連的側壁或擋板76、78以用作防止操作者自身接觸制箱機或裝配機10的可移動元件。
接著,參照圖1,一對豎直定向的支撐桿80分別將其上端部固定地安裝于支撐板50的下表面部分,且支撐板82可調整地安裝于支撐桿80上以容納不同尺寸的箱或紙盒底板部件。同樣地,一對豎直定向的支撐桿84分別將其上端部固定地安裝于支撐板56的下表面部分,且支撐板86可調整地安裝于支撐桿84上。當箱或紙盒板充分插入到制箱機或裝配機10中時,平臺82、86適于托住打開或張開的箱或紙盒板的相對放置的向下延伸的主側壁底板部件的較低側部分,且可與平臺82、86協同地操作限位開關、位置開關、光檢測器等(未示出),以在準備開始用于形成箱或紙盒的底壁部分的底板部件折疊操作時,確定打開或張開的箱或紙盒板的相對放置的向下延伸的主側壁底板部件較低側確實在平臺82、86上定位或被托住。
第一氣動副端壁底板折疊組件88固定地安裝于主框架12的較低的橫向定位的肋板部件24上,以將副端壁底板部件的第一個從其原來的豎直受控位置向上折疊到水平位置,在該位置處其將部分地形成箱或紙盒的底壁部分,類似地,第二氣動副端壁底板折疊組件90固定地安裝于主框架12的較低的橫向定位的肋板部件28上,以將副端壁底板部件的第二個從其原來的豎直受控位置向上折疊到水平位置,在該位置處其將與副端壁底板的第一個協作以部分地形成箱或紙盒的底壁部分。還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只能在92處看到可操作地放置于平臺86上的指狀機構,但是氣體驅動的指狀機構可操作地安裝于平臺82、86的每個上。這些指狀機構92適于僅在第一和第二氣動副端壁底板折疊組件88、90的驅動之前被驅動,以有效地將箱或紙盒板的相對放置的第一和第二主側壁底板從其正常的豎直受控位置處稍向外移動,從而允許第一和第二氣動副端壁底板折疊組件88、90實際上關于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部件來完成其折疊操作,從而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部件將能夠暢通無阻地向上及向內移動。
再參照圖2及圖3,下面將描述第一和第二主側壁底板部件折疊組件94、96,該組件用于將箱或紙盒板的第一和第二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部件向上及向內折疊,以與先前折疊的箱或紙盒板的第一和第二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部件協作,從而完成箱或紙盒的底壁部分的形成。更具體地,第一和第二主側壁底板部件折疊組件94、96中的每個皆包括其上樞裝有活塞—氣缸組件102、104的豎直定向的安裝板98、100,每個活塞—氣缸組件102、104皆包括氣缸106、108和活塞桿110、112。每個氣缸106、108的較低端安裝于軸承部件114、116上,且每個活塞桿110、112的較高桿端樞接于曲柄臂上,圖3中只能再118處看到一個曲柄臂,曲柄臂又分別固定地連接于支撐臂120、122上。附屬安裝支架124適于固定地安裝于支撐板56的下表面上,且支撐臂120的一端經第一軸承部件126而樞裝于安裝支架124上,同時,支撐臂120的另一端通過第二軸承部件128的裝置而樞裝于豎直定向的安裝板98上。輥安裝板130通過適當的螺栓和狹槽組件132而可調整地安裝于支撐臂120上,且輥134的縱列可轉動地安裝于輥安裝板130上。
類似地,附屬安裝支架136適于固定地安裝于支撐板58的下表面,且支撐臂122的一端通過第三軸承部件138的裝置而樞裝于安裝支架136上,同時,支撐臂122的相對端通過第四軸承部件140的裝置而樞裝于豎直定向的安裝板100上。輥安裝板142通過適當的螺栓和狹槽組件144而可調整地安裝于支撐臂122上,且輥146的縱列可轉動地安裝于輥安裝板142上。因此,值得注意的是,當驅動活塞—氣缸組件102、104從而使每個活塞桿110、112分別位于其伸出位置時,如圖3中所示的活塞—氣缸組件102的裝置所例示般,活塞桿110、112將通過曲柄臂118的裝置來使支撐臂120、122繞限定于軸承部件126、128和138、140之間的縱軸轉動,這樣,輥134、146將位于其縮回位置處,且輥134、146的周向表面部分將位于水平面內,如圖3中所示的輥134列的裝置所例示般。
相反,當驅動活塞—氣缸組件102、104從而每個活塞桿110、112分別位于其縮回位置處時,如圖3中所示的輥134列的裝置所例示般,活塞桿110、112將通過曲柄臂118的裝置來使支撐臂120、122繞限定于軸承部件126、128和138、140之間的縱軸轉動,這樣,輥134、146將位于其伸出位置處,且輥134、146的周向表面部分將位于豎直面內,如圖3中所示的輥146列的裝置所例示般。因此,值得注意的是,當兩個輥134、146列在90°的弓形范圍內樞軸式地轉動以從其縮回位置(如圖3中所示的輥134列的裝置所例示般)移到其伸出位置(如圖3中所示的輥146列的裝置所例示般)時,相對布置的輥134、146列將接觸箱或紙盒板的第一和第二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部件,然后,相對布置的輥134、146列將使箱或紙盒板的第一和第二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部件向上及向內移動到其水平定向的折疊位置處,以與先前折疊的箱或紙盒板的第一和第二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部件協作,從而完成箱或紙盒的底壁部分的形成,再有,相對布置的輥134、146列(位于其豎直定向的面內)將有效限定將箱或紙盒支撐于其位置處,以裝填產品的輥式輸送板機構,且隨后可以容易地從箱或紙盒制造或裝配機10取下以運向封箱機等。
接著,根據本發明的其它特有的新特征,可以想到,當相對放置的輥134、146列樞軸移動到接觸箱或紙盒板的第一和第二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部件,使箱或紙盒板的第一和第二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部件向上及向內移動到其折疊位置,來與先前折疊的箱或紙盒板的第一和第二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部件協作,從而完成箱或紙盒的底壁部分的形成時,需要穩固地接觸或接合箱或紙盒的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部件,以有效地在輥134、146列上固定箱或紙盒以準備進行產品裝填操作。因此,值得注意的是,一對接合輥148、150通過適當的螺栓部件而分別安裝于一對輥支撐臂152、154的第一端部分上,只有其中之一在158處可見,且輥支撐臂152、154在其大體中心區域處通過樞軸銷160、162而分別安裝于支撐板56、58上,從而輥支撐臂152、154通過樞軸銷160、162的裝置而相對于支撐板56、58而可繞豎直定向的軸來進行樞軸式運動。
再有,參照圖2及圖3,緩沖器部件適于固定地安裝在輥支撐臂152、54的第二相對端上,雖然圖中只能看到固定地安裝在輥支撐臂154上的緩沖器部件164,以及其上布置有螺旋彈簧168的彈簧安裝塊166適于固定地安裝在支撐板58的下表面部分上,但是,可知,類似的彈簧安裝塊和螺旋彈簧同樣地可以安裝于支撐板56的上表面部分處,但是此類元件未圖示。還值得注意的是,當活塞—氣缸組件102、104的活塞桿110、112位于其伸出位置時,如圖3所示,與主側壁底板部件折疊組件94結合,輥安裝板130、142將位于豎直面內,輥134、146列將位于其縮回狀態下并處于水平定向的面內。此外,活塞桿110、112的較高桿端部分將布置為與緩沖器部件164接觸,以使輥支撐臂152、154的第二端被迫向內朝向箱或紙盒制造或裝配機10的內部區域,反之,其上安裝有接合輥148、150的輥支撐臂152、154的第一端將被迫從箱或紙盒制造或裝配機10的內部區域向外離開并克服螺旋彈簧10的偏置力,其原因是輥支撐臂152、154繞其各自的樞軸銷160、162樞軸式運動。
相反,當活塞—氣缸組件102、104的活塞桿110、112位于其縮回位置時,如圖3所示,與主側壁底板部件折疊組件96結合,輥安裝板130、142將在水平面內移向布置處,從而輥134、146列將在豎直定向的面內弓形地移向其伸出狀態,以使主側壁底板部件向上及向內折疊到其折疊位置,在該位置處完成箱或紙盒的底壁部分的形成。此外,活塞桿110、112的較高桿端部分將從緩沖器部件164移開,以不再與緩沖器部件164接觸,從而輥支撐臂152、154的第二端現在可以從箱或紙盒制造或裝配機10的內部區域向外離開,其原因是輥支撐臂152、154的第一端在螺旋彈簧168的偏置力作用下被迫移向箱或紙盒制造或裝配機10的內部區域。這樣,接合輥148、150將接合箱或紙盒的主側壁部件以固定地將箱或紙盒保持于輥134、146列上。橡膠緩沖器部件169也安裝于支撐板56、58的下表面部分上以接合輥支撐臂152、154的第二端部分來防止其從箱或紙盒制造或裝配機10的內部區域離開過遠,這將允許螺旋彈簧168在螺旋彈簧安裝塊166內從其位置處移走。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聯系到本發明的新的改進箱或紙盒制造或裝配機10的實際操作,箱或紙盒制造或裝配機10的多種由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170控制,移動或驅動元件包括,例如,第一和第二氣動副端壁底板部件折疊組件88、90,用于控制折疊箱或紙盒板的第一和第二主側壁底板部件的第一和第二輥134、146列的活塞—氣缸組件102、104,和用于在驅動第一和第二氣動副端壁底板部件折疊組件88、90之前,將第一和第二主側壁底板部件稍向外移動,從而將第一和第二短端壁底板部件折疊組件向上及向內折疊而不發生任何干擾的第一和第二氣動控制指狀機構92。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為開始箱或紙盒制造或裝配操作,柱塞轉換開關機構172安裝于在支撐板58的下表面部分安裝的柱塞轉換開關安裝塊174上,且輥驅動器176可操作地連接于柱塞轉換開關機構172上。
這樣,當箱或紙盒板向下插入到箱或紙盒制造或裝配機10內部時,箱或紙盒板的主側壁底板部件其中之一將接合輥驅動器176,以使其向內移動從而驅動柱塞轉換開關機構172。柱塞轉換開關機構172將傳輸控制信號到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170,且也可想到,適當的限位開關、位置開關、光檢測器等(未示出)有效地與平臺82、86中的每個聯合,以確定打開或張開的箱或紙盒板的相對放置的向下延伸的主側壁底板部件的較低邊緣部分在準備開始底板部件折疊操作以形成箱或紙盒的底壁部分時,確實位于或托起于平臺82、86上。因此,當此類位開關、位置開關、光檢測器等(未示出)同樣地將其確認信號傳輸到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170時,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170將開始折疊操作以將箱或紙盒的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部件和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部件向上及向內折疊,從而實際上形成箱或紙盒的底壁部分。
可以想到的是,當輥134、146列移動到其伸出位置時,如圖3所示,與框架部分50結合,輥134、146列將有效地形成在產品裝填階段中支撐已制造或已裝配的箱或紙盒底板或支撐平臺,值得注意的是,箱或紙盒在該點將及時地被放置于能使已裝填箱或紙盒從箱或紙盒制造或裝配機10脫離的仰角大小,以引向例如箱或紙盒密封設備。為便于已裝填箱或紙盒離開箱或紙盒制造或裝配機10,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多個脫離輥178適當地安裝于主框架12的肋板部件22上部,以有效地布置為與具有用于制造或裝配箱或紙盒的底板或平臺結構的輥134、146列共面,如圖1所示。在具有輥134、146列的情況下,脫離輥178可以是惰輥且不需要被驅動,從而已完成的箱或紙盒可手動地脫離箱或紙盒制造或裝配機10。以板簧類結構的形式的狹槽導引部件179也可有效地與脫離輥178聯合,以有效地將箱或紙盒導引到脫離輥178上,并允許副端壁底板部件折疊組件88的部分在其狹槽部分內向上通過。
因此,可知,根據本發明的原理和教導,公開了一種新的改進制箱機或紙盒折疊裝配設備,其中,其每個上皆安裝有箱或紙盒接合輥的一對樞軸支撐臂安裝于機器框架上,從而當驅動用于將箱或紙盒的相對放置的主側底板部件折疊到其折疊位置以完成箱或紙盒的底部的形成的機構時,一對樞軸支撐臂被驅動,一對樞軸支撐臂有效地從限制位置釋放,箱或紙盒接合輥在該位置處相對于箱或紙盒板位于縮回位置處,以開始允許箱或紙盒板暢通無阻地插入到制箱機或紙盒折疊裝配設備中,從而箱或紙盒接合輥可接合箱或紙盒的主側壁以在完成箱或紙盒的裝填工序時,保持箱或紙盒于其位置處。在完成箱或紙盒的裝填工序后,箱或紙盒可從機器脫離以導向封箱機。
顯然,通過上述教導可進行本發明的許多變形和改進。因此,可知,在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內本發明皆可以實施,而不僅限于在此的具體描述。
權利要求
1.一種設備,用于接合箱板的相對放置的主側壁部件對和相對放置的副端壁部件對之一,以在通過向上及向內折疊一對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部件和一對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部件而形成箱的底壁部件時,牢固地固定箱板,包括框架部件,其間形成放置箱板的空間,以由一對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部件和一對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部件在箱板上形成底壁部件;安裝在所述框架部件上的裝置,用于向上及向內折疊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部件對和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部件對之一,以形成箱的底壁部件的一部分;和接合裝置,在縮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間可動地安裝在所述框架部件上,所述接合裝置在縮回位置遠離所述空間,以允許箱板插入形成在所述框架部件之間的所述空間,并且所述接合裝置在伸出位置伸入形成在所述框架部件之間的所述空間,以在向上及向內折疊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部件對和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部件對來形成箱的底壁部件時,接合箱板的相對放置的主側壁部件對和相對放置的副端壁部件對之一,使箱板牢固地固定于形成在所述框架部件之間的所述空間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接合裝置包括一對接合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接合裝置包括一對支撐臂,該對支撐臂樞裝于所述框架部件上且具有安裝于其上的所述一對接合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設備,其中安裝在所述框架部件上、用于向上及向內折疊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部件對和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部件對之一的所述裝置,包括可在縮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間樞軸移動的一對輥列,所述一對輥列在縮回位置脫離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部件對和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部件對之一,所述一對輥列在伸出位置接合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部件對和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部件對之一,以向上及向內折疊相對放置的副端壁底板部件對和相對放置的主側壁底板部件對之一,由此形成箱的底板部件的一部分,并且所述一對輥列還一起形成在其上支撐箱的輥輸送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設備,還包括驅動裝置,用于在所述縮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間移動所述一對輥列。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驅動裝置可分別與其上安裝有所述一對接合輥的所述一對支撐臂接合,以在所述一對輥列位于所述縮回位置時,所述接合輥位于所述縮回位置,在所述一對輥列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時,所述接合輥位于所述伸出位置。
全文摘要
一種新的改進制箱機或紙盒折疊制造設備,其中,每個都安裝有箱或紙盒接合輥的一對樞軸支撐臂安裝于機器框架上,以在驅動將箱或紙盒的相對放置的主側底板部件折疊到其折疊位置來完成箱或紙盒的底部的形成的驅動機構時,使一對樞軸支撐臂有效地自限制位置釋放,箱或紙盒接合輥在限制位置相對于箱或紙盒板位于縮回位置,以最初允許箱或紙盒板暢通無阻地插入到制箱機或紙盒折疊裝配設備中,由此箱或紙盒接合輥可接合箱或紙盒的主側壁,以在隨后對箱或紙盒裝填產品時,將箱或紙盒保持到位。
文檔編號B31B1/60GK1853916SQ20061006669
公開日2006年11月1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19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27日
發明者布賴斯·J.·福克斯 申請人:伊利諾斯器械工程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