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在卷尺尺帶上包覆尼龍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量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中國專利文獻,專利號為96114123. 9,名稱為巻尺包覆尼龍樹脂的成型方法的
中公開了一種巻尺包覆尼龍樹脂的成型方法,該方法存在的問題是需要對已經印有刻度的
巻尺條進行加溫,而且所加的溫度在250 300度,該溫度很高,容易導致油墨熔化,生產工
藝過程復雜,需要對巻尺尺條額外進行預熱,不但需要增加加熱設備,而且消耗熱能。所涂
覆尼龍樹脂的巻尺從熱的成型模具中輸出,只經過一次壓花滾筒扎壓,之后還要經過一段
距離才冷卻,在此過程中有可能導致被壓扎后的巻尺上的尼龍樹脂因尚未冷卻而與金屬尺
帶分開,導致金屬尺帶上涂覆的尼龍樹脂松弛,在巻饒拉動的過程中容易損壞。 在中國專利文獻,專利號為200310117557. 5,名稱為巻尺尺條包覆塑料的方法中
公開了一種巻尺尺條包覆塑料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1)將巻尺尺條1纏繞在輸入滾筒2
和輸出滾筒3上,并使其導人模具型腔4內;2)通過注塑機7向模具型膠4內注入塑料,對
其中的奮尺尺條1進行包裹,同時使巻尺尺條1在模具型膠4運動;3)將從模具型腔4拉
出的已包裹有塑料的巻尺尺條1 ,以S形纏繞在兩個隨巻尺尺條1線速度運動而滾動的壓花
滾筒5、6上;4)向滾筒內腔體通入冷卻水,使最先接觸壓花滾筒5表面的包裹有塑料的巻
尺尺條1在壓花滾筒5表面冷卻,隨后進入壓花滾筒5、6之間進行實壓,之后再在另一個壓
花滾筒6表面對包裹有塑料的巻尺尺條1的另一個面進行冷卻;5)將該巻尺尺條1在輸出
滾筒3巻收。該方法存在的問題是需要對已經印有刻度的巻尺條進行加溫,進行預熱,再熔
化后的塑料包裹在巻尺尺條上,利用熔化后的塑料冷卻后的收縮裹在巻尺尺條上,使巻尺
尺條表面形成一個保護層,之后還要經過冷卻,需要消耗熱能,而且巻尺尺條上包裹的塑料
層容易分離、松脫。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巻尺尺帶上包覆尼龍的方法,其消耗熱能少,尼龍 在巻尺尺帶上附著牢固。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所述的在巻尺尺帶上包覆尼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印有刻度的油墨涂層尺帶放入盛有界面劑的液槽中,使油墨涂層尺帶表面涂 覆有一層界面劑; 2)將涂覆有界面劑的油墨涂層尺帶烘干,形成界面劑涂層尺帶; 3)使界面劑涂層尺帶不斷運動穿過模具型腔,通過注塑機向模具型腔內注入熔融
的尼龍,使界面劑涂層尺帶表面附著一層尼龍,形成尼龍涂層尺帶; 4)將尼龍涂層尺帶穿過第一對擠壓滾輪,使尼龍涂層尺帶上的尼龍平整光滑。
由于尼龍在與印有刻度的油墨涂層尺帶結合之前,印有刻度的油墨涂層尺帶表面 附著有一層界面劑,因此尼龍可以與該尺帶表面牢固地結合在一起,而且該尺帶不需要預加熱,相比于現有技術可以節省熱能。
附圖的圖面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在巻尺尺帶上包覆尼龍的方法的操作裝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在巻尺尺帶上包覆尼龍的方法的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詳 述 如圖1中所示,在巻尺尺帶上包覆尼龍的方法的操作裝置包括有一個放料盤10和 一個收料盤12。刻度的油墨涂層尺帶1開始是纏繞在放料盤10上。將其一端拉出纏繞在 收料盤12上后,放料盤10、收料盤12以相同的線速度轉動,刻度的油墨涂層尺帶1就可以 從放料盤10放出,之后在纏繞在收料盤12上。在放料盤10 —邊設有液槽3,液槽3中設有 一個導向滾輪8,液槽3中放入有界面劑2,該界面劑2可以浸到導向滾輪8。在液槽3的上 方設有導輪ll, 印有刻度的油墨涂層尺帶1從放料盤10上拉出后,經過導輪11上面后穿過導向 滾輪8下面,可以使油墨涂層尺帶1從上進入到液槽3的界面劑2中。當油墨涂層尺帶1 在運動時,其上會有一段部位不斷地進入到界面劑2中,而從界面劑2中出來的油墨涂層尺 帶1表面就會被均勻地附著上一層界面劑2。 本發明所述的在巻尺尺帶上包覆尼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印有刻度的油墨涂層尺帶1放入盛有界面劑2的液槽3中,使油墨涂層尺帶 1表面涂覆有一層界面劑2 ; 2)將涂覆有界面劑2的油墨涂層尺帶1烘干,形成界面劑涂層尺帶4 ; 3)使界面劑涂層尺帶4不斷運動穿過模具型腔5,通過注塑機向模具型腔5內注
入熔融的尼龍,使界面劑涂層尺帶4表面附著一層尼龍,形成尼龍涂層尺帶6 ; 4)將尼龍涂層尺帶6穿過第一對擠壓滾輪7,使尼龍涂層尺帶6上的尼龍平整光滑。 將印有刻度的油墨涂層尺帶1放入盛有界面劑2的液槽3中,使油墨涂層尺帶1 浸泡在界面劑中,然后取出油墨涂層尺帶1。 在所述的液槽3中設有處在界面劑中的導向滾輪8,所述的油墨涂層尺帶1繞著導 向滾輪8的下面運動,從一端進入盛有界面劑2的液槽3中,然后從另一端取出。
使涂覆有一層界面劑2的油墨涂層尺帶1表面平整。 在液槽3的上方設有一對擠壓滾輪9,將所述的涂覆有界面劑2的油墨涂層尺帶1 繞過導向滾輪8后穿過一對擠壓滾輪9中間,使油墨涂層尺帶1表面上的界面劑2壓制平 整。 讓涂覆有界面劑2的油墨涂層尺帶1在烤箱13中運動烘干。
烤箱13中的溫度在150 200度范圍。 本發明所述的界面劑是一種膠粘劑,一般都是由醋酸乙烯_乙烯制成,具有超強 的粘接力,解決一些物體表面吸水性強或光滑引起界面不易粘接的問題。
界面劑粘接作用的基本原理分為機械效應、吸附效應、擴散效應等。在實際的粘 接或界面處理中通常是分幾種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 粘接是由兩材料分子接觸和界面力產生做引起的。粘接力的主要來源是分子間作 用力包括氫鍵力和范德華力。范德華力是普遍存在于原子和分子間的弱作用力,是范德華 引力與范德華斥力的統一。引力和斥力分別和原子間距離的6次方和12次方成反比。二 者達到平衡時,兩原子或原子團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即范德華距離,它等于兩原子范德華半 徑的和。每個原子或基團都有各自的范德華半徑。 范德華力的本質是偶極之間的作用力,包括定向力,誘導力和色散力。極性基團或 分子是永久極偶,它們之間的作用力稱為定向力。非極性基團或分子在永久偶極子的誘導 系可以形成誘導偶極子之間的作用力成為誘導力。非極性基團或分子,由于相對于原子核 的波動,而形成的瞬間偶極子之間的作用力稱為色散力。 —般來說,范德華力比氫鍵弱得多。兩個原子相距范德華距離時的結合能約為 4KJ/mol,僅略高于室溫時平均熱運動能2. 5kj/mol。如果兩個分子表面幾何形態互補,由于 許多原子協同作用,范德華力就能成為分子間有效引力。范德華力對有機物多層次結構的 形成和分子的相互識別與結合有重要意義。 膠粘劑與被粘物連續接觸的過程叫潤濕,要使膠粘劑潤濕固體表面,膠粘劑的表 面張力應小于固體的臨界表面張力,膠粘劑侵入固體表面的凹陷與空隙就形成良好潤濕。
許多合成膠粘劑都容易潤濕金屬被粘物,而多數固體被粘物的表面張力都小于膠 粘劑的表面張力。實際上獲得良好的潤濕的條件是膠粘劑比被粘物的表面張力低,這就是 環氧樹脂膠粘劑對金屬粘接極好的原因,而對于未經處理的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和氟 塑料很難粘接,這就是簡單的打磨無法達到長久和良好的粘接性能的根本原因。
通過界面劑的使用,改善擠塑板表面張力,達到潤濕的目的,是膠粘劑與被粘物緊 密接觸,靠分子間的作用力產生永久的粘接。
權利要求
一種在卷尺尺帶上包覆尼龍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1)在印有刻度的油墨涂層尺帶(1)表面涂覆有一層界面劑(2);2)將涂覆有界面劑(2)的油墨涂層尺帶(1)烘干,形成界面劑涂層尺帶(4);3)使界面劑涂層尺帶(4)不斷運動穿過模具型腔(5),通過注塑機向模具型腔(5)內注入熔融的尼龍,使界面劑涂層尺帶(4)表面附著一層尼龍,形成尼龍涂層尺帶(6);4)將尼龍涂層尺帶(6)穿過第一對擠壓滾輪(7),使尼龍涂層尺帶(6)上的尼龍平整光滑。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巻尺尺帶上包覆尼龍的方法,其特征是將印有刻度的油墨 涂層尺帶(1)放入盛有界面劑(2)的液槽(3)中,使油墨涂層尺帶(1)浸泡在界面劑中,然 后取出油墨涂層尺帶(1)。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在巻尺尺帶上包覆尼龍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液槽(3) 中設有處在界面劑中的導向滾輪(8),所述的油墨涂層尺帶(1)繞著導向滾輪(8)的下面運 動,從一端進入盛有界面劑(2)的液槽(3)中,然后從另一端取出。
4. 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在巻尺尺帶上包覆尼龍的方法,其特征是使涂覆有一 層界面劑(2)的油墨涂層尺帶(1)表面平整。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在巻尺尺帶上包覆尼龍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液槽(3)的上方 設有一對擠壓滾輪(9),將所述的涂覆有界面劑(2)的油墨涂層尺帶(1)繞過導向滾輪(8) 后穿過一對擠壓滾輪(9)中間,使油墨涂層尺帶(1)表面上的界面劑(2)壓制平整。
6. 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在巻尺尺帶上包覆尼龍的方法,其特征是讓涂覆有界 面劑(2)的油墨涂層尺帶(1)在烤箱(13)中運動烘干。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在巻尺尺帶上包覆尼龍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烤箱(13)中 的溫度在150 200度范圍。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量具技術領域。解決現有技術金屬尺帶上涂覆的尼龍樹脂松弛,在卷饒拉動的過程中容易損壞,需要消耗熱能,而且卷尺尺條上包裹的塑料層容易分離、松脫的問題。在卷尺尺帶上包覆尼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在印有刻度的油墨涂層尺帶(1)表面涂覆有一層界面劑(2);2)將涂覆有界面劑(2)的油墨涂層尺帶(1)烘干,形成界面劑涂層尺帶(4);3)使界面劑涂層尺帶(4)不斷運動穿過模具型腔(5),通過注塑機向模具型腔(5)內注入熔融的尼龍,使界面劑涂層尺帶(4)表面附著一層尼龍,形成尼龍涂層尺帶(6);4)將尼龍涂層尺帶(6)穿過第一對擠壓滾輪(7),使尼龍涂層尺帶(6)上的尼龍平整光滑。
文檔編號B32B37/15GK101693232SQ2009101931
公開日2010年4月1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20日
發明者林炳麟 申請人:四會精準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林炳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