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2443272閱讀:390來源:國知局
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發明揭露一種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以改善現有技術中需要以手動的方式進行棱邊直角成形的問題。包裝盒具有開口以及鄰接開口的棱邊。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包含承載臺、內模、壓平元件及第一驅動元件。承載臺用以承載包裝盒。內模由開口嵌入包裝盒中。壓平元件包含至少一個滾輪。第一驅動元件連接壓平元件,用以驅動壓平元件沿棱邊移動,使得滾輪壓平棱邊。【專利說明】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壓平裝置,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一般來說,在制作包裝盒時,最常見的作法是先將一整片紙板剪裁成不規則外形,再將紙板沿著預先設計好的折線進行折合,進而可組立為一立體盒體。在紙板進行折合之前,須先在其紙板的邊緣涂膠,再由工作人員折合貼妥并維持包裝盒的外型。待粘合紙板邊緣的涂膠凝固之后,即可獲得包裝盒的完成品。[0003]另外,隨著現代人對物品品質要求的提高,包裝盒亦由早期單純供物品容置及保護的功效外,演變至一種裝飾品的存在。尤其,在現代工商業發達社會中,物品包裝與外觀于行銷中占據相當重要的環節,且能進一步提升物品的質感,直接影響到人們對商品的購買欲望。[0004]舉例來說,目前購買高單價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例如,智能型手機)時,會發現用來包裝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包裝盒的質感很好。進一步探究其原因,會發現包裝盒的基底為厚度比較厚的紙板,而紙板的外表面再額外貼合厚度比較薄且質感比較優良的包裝紙。因此,不僅消費者對于包裝盒質感的預期心理可獲得滿足,包裝盒還可有效地襯托出高單價的移動通訊產品的價值。[0005]然而,在包裝盒的包裝紙以自動或手動的方式貼合于紙板的外表面之后,位于紙板的棱邊轉折處的部分包裝紙往往無法成直角。其原因在于紙板與包裝紙之間在貼合時往往會產生氣泡,使得位于紙板的棱邊的部分包裝紙不平整。為了解決此問題,需要工作人員以手動的方式進行棱邊直角成形的工序(例如,采用類似刮片的工具將位于紙板的棱邊的部分包裝紙刮平整)。但是,若要制造大量的包裝盒,進行上述棱邊直角成形的工序的效率過低,且無法實現標準化,并不符合經濟效益。【
發明內容】[0006]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以改善現有技術中需要以手動的方式進行棱邊直角成形的問題。[0007]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上述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應用于包裝盒。包裝盒具有開口以及鄰接開口的至少一條棱邊。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包含承載臺、內模、壓平元件以及第一驅動元件。承載臺用以承載包裝盒。內模由開口嵌入包裝盒中。壓平元件包含至少一個滾輪。第一驅動元件連接壓平元件,用以驅動壓平元件沿棱邊移動,使得滾輪壓平棱邊。[0008]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還包含多個固定機構。每一固定機構包含壓板以及第二驅動元件。壓板用以壓合包裝盒的外表面。第二驅動元件連接于壓板,用以驅動壓板接近或遠離外表面。[0009]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滾輪的寬度大于棱邊的寬度。[0010]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壓平元件所包含的滾輪的數量為二。[0011]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還包含第三驅動元件,連接內模,用以驅動內模由開口嵌入包裝盒中。[0012]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滾輪呈長條狀。棱邊的數量為二,且兩條棱邊相互平行。[0013]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滾輪的寬度大于包裝盒在滾輪寬度方向上的尺寸。[0014]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壓平元件所包含的滾輪的數量為一。[0015]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進一步包含第三驅動元件。第三驅動元件可分離地連接內模。第三驅動元件驅動內模由開口嵌入包裝盒中之后與內模分離。[0016]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承載臺具有定位元件,用以卡合并定位包裝盒。[0017]本發明提供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其可實現于自動設備中,用以使包裝盒的棱邊達到直角成形的目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的壓平元件可沿包裝盒的棱邊移動并滾壓包裝盒的棱邊,進而實現包裝盒的棱邊的直角成形。【專利附圖】【附圖說明】[0018]圖1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的立體圖,其中包裝盒由第一傳輸帶傳輸至承載臺上。[0019]圖2為圖1中的包裝盒的立體圖。[0020]圖3為圖1中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一平移機構平移承載臺至升降機構上方。[0021]圖4為圖1中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的另一立體圖,其中升降機構使承載臺下降至操作位置。[0022]圖5為圖1中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的另一立體圖,其中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固定包裝盒的外型。[0023]圖6A為圖1中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的另一立體圖,其中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壓平包裝盒的棱邊。[0024]圖6B為圖6A中的包裝盒與壓平元件的局部立體圖。[0025]圖7為圖1中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的另一立體圖,其中升降機構使承載臺升起,并且第二平移機構平移包裝盒至第二傳輸帶。[0026]圖8A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的立體圖,其中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壓平包裝盒的棱邊。[0027]圖8B為圖8A中的包裝盒與壓平元件的局部立體圖。[0028]【主要元件符號說明】[0029]1: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0030]10:承載臺[0031]100:定位擋墻[0032]12:第三驅動元件[0033]120:內模[0034]14:壓平元件[0035]140:滾輪[0036]142:懸臂[0037]16:第一驅動元件[0038]18:固定機構[0039]180:壓板[0040]182:第二驅動元件[0041]2:包裝盒[0042]20:開口[0043]22:棱邊[0044]24a:外表面[0045]24b:內表面[0046]40a:第一傳輸帶[0047]40b:第二傳輸帶[0048]42:第一平移機構[0049]44:升降機構[0050]46:第二平移機構[0051]3: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0052]34:壓平元件[0053]340:滾輪[0054]342:懸臂[0055]Al:第一方向[0056]A2:第二方向【具體實施方式】[0057]以下將以附圖揭露本發明的多個實施例,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并說明。然而,應了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例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附圖起見,一些現有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附圖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表示。[0058]本發明的一技術態樣是一種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借由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的壓平元件相對包裝盒移動并滾壓包裝盒的棱邊,進而實現包裝盒的棱邊的直角成形。[0059]本發明的包裝盒可以應用來包裝任何產品,特別是對于包裝盒的質感有特定要求的高單價產品。舉例來說,高單價產品可以是智能型手機(smartphone)、個人數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可攜式導航裝置(PortableNavigationDevice,PND)等,但并不以此為限。只要對于自動化且標準化執行包裝盒的棱邊直角成形有需求,皆可應用本發明的概念輕易地且有效率地達成。[0060]請參照圖1以及圖2。圖1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立體圖,其中包裝盒2由第一傳輸帶40a傳輸至承載臺10上。圖2為圖1中的包裝盒2的立體圖。[0061]如圖1與圖2所示,于本實施例中,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可設置于一自動設備中。自動設備至少包含第一傳輸帶40a、第二傳輸帶40b、第一平移機構42、升降機構44以及第二平移機構46。自動設備的第一傳輸帶40a與第二傳輸帶40b為相互獨立且間隔地設置,并可依據產線所需而任意調整。自動設備的第一平移機構42位于第一傳輸帶40a附近。自動設備的第二平移機構46與第二傳輸帶40b分隔地設置。并且,第二平移機構46正對第二傳輸帶40b,且大體上位于第二傳輸帶40b的傳輸路徑上。[0062]本發明實施例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可用以提升包裝盒2的質感。包裝盒2具有開口20以及鄰接開口20且圍繞開口20設置的棱邊22。包裝盒2的棱邊22的外側鄰接多個外表面24a,并且棱邊22的內側鄰接多個內表面24b。由于包裝盒2的棱邊22與外表面24a之間,以及棱邊22與內表面24b之間往往并非呈直角,因此當包裝盒2外再額外貼合包裝紙時,位于棱邊22轉折處的部分包裝紙往往無法成直角,進而導致整體質感下降。本發明實施例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主要目標即是實現包裝盒2的棱邊22的直角成形。[0063]在本實施例中,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主要包含承載臺10、壓平元件14、第一驅動元件16、多個固定機構18以及第三驅動元件12。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承載臺10位于自動設備的第一傳輸帶40a側旁,并位于第一傳輸帶40a的傳輸路徑上。包裝盒2可由自動設備的第一傳輸帶40a傳輸至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承載臺10上。以下將進一步說明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所包含的各元件之間的關系與各別的功能。[0064]請參照圖3。圖3為圖1中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一平移機構42平移承載臺10至升降機構44上方。[0065]如圖2與圖3所示,于本實施例中,在包裝盒2由自動設備的第一傳輸帶40a傳輸至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承載臺10上之后,自動設備的第一平移機構42可將承載臺10平移至升降機構44的上方,并使升降機構44支撐承載臺10。[0066]請參照圖4。圖4為圖1中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另一立體圖,其中升降機構44使承載臺10下降至操作位置。[0067]如圖4所示,于本實施例中,在第一平移機構42將承載臺10平移至升降機構44的上方并使升降機構44支撐承載臺10之后,自動設備可驅動升降機構44而使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承載臺10下降至操作位置(亦即,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執行其壓平功能的核心位置)。于本發明中,雖然自動設備的升降機構44因應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位置而使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承載臺10下降,但本發明并不以此為限。于實際應用中,若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設置于較高的水平位置(例如,高于第一平移機構42的水平位置),則自動設備的升降機構44亦可因應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位置而驅動升降機構44使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承載臺10上升。[0068]請參照圖5。圖5為圖1中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另一立體圖,其中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固定包裝盒2的外型。[0069]如圖2與圖5所示,于本實施例中,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包含多個固定機構18。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每一固定機構18包含壓板180以及第二驅動元件182。每一固定機構18的壓板180用以壓合包裝盒2上對應之外表面24a。每一固定機構18的第二驅動元件182用以驅動壓板180接近或遠離包裝盒2上對應之外表面24a。借此,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每一固定機構18即可借由各自的第二驅動元件182驅動壓板180朝向包裝盒2上對應之外表面24a進行壓抵。因此,當包裝盒2的每一外表面24a額外貼合包裝紙時,每一固定機構18的壓板180在壓抵包裝盒2上對應的外表面24a之后,可對包裝紙達到整平的功能(亦即,將介于包裝盒2的外表面24a與包裝紙之間的氣泡排除),并可達到輔助固定包裝盒2的目的。[0070]另外,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還進一步包含內模120以及第三驅動元件12。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內模120可由包裝盒2的開口20吻合地嵌入包裝盒2中(例如,工作人員以手動的方式),填滿包裝盒2內的空間并朝外壓抵包裝盒2的內表面24b,用以防止包裝盒2發生彎折或傾倒等變形問題。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第三驅動元件12位于自動設備的升降機構44的正上方。因此,當自動設備的升降機構44支撐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承載臺10時,承載臺10位于第三驅動元件12與升降機構44之間。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第三驅動元件12可用以驅動內模120由開口20嵌入包裝盒2中,進而使包裝盒2牢固地限位于內模120與承載臺10之間。[0071]由此可知,當包裝盒2的每一外表面24a額外貼合包裝紙時,每一固定機構18的壓板180在壓抵包裝盒2上對應的外表面24a之后,可對包裝紙達到整平的功能。再者,在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承載臺10與包裝盒2移動至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操作位置之后,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還可借由固定機構18以及第三驅動元件12與內模120的搭配達到輔助固定包裝盒2的位置并維持包裝盒2外型的目的。[0072]在此要說明的是,于本實施例中,包裝盒2所包含的外表面24a以及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所包含的固定機構18的數量皆為四個,但本發明并不以此為限。于實際應用中,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所包含的固定機構18的數量以及相對包裝盒2的位置,可因應包裝盒2的具體外觀而彈性地改變。另外,由于內模120吻合地嵌入包裝盒2中后,其會自上而下地壓抵包裝盒2的內底面并朝外壓抵包裝盒2的內表面24b,包裝盒2即可被固定住,因此,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不設置固定機構18,僅依靠內模120的作用來固定包裝盒2的位置并維持包裝盒2的外型。[0073]請參照圖6A。圖6A為圖1中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另一立體圖,其中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壓平包裝盒2的棱邊22。[0074]如圖2與圖6A所示,于本實施例中,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壓平元件14包含懸臂142以及兩個滾輪140。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第一驅動元件16連接壓平元件14的懸臂142,用以驅動壓平元件14沿第一方向Al相對包裝盒2移動。壓平元件14的滾輪140樞接于懸臂142的末端,并且兩滾輪140的軸向皆垂直第一方向Al。借此,在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借由固定機構18以及第三驅動元件12與內模120的搭配固定包裝盒2的位置并維持包裝盒2外型之后,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即可借由壓平元件14的滾輪140壓平包裝盒2的部分棱邊22(亦即,圖6A中平行第一方向Al的兩長條形棱邊22)。另外,本發明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還可進一步包含另一壓平元件14以及另一第一驅動元件16(位于圖6A中的第二傳輸帶40b下方),并以同樣原理壓平包裝盒2的剩余部分棱邊22(亦即,圖6A中不平行第一方向Al的兩長條形棱邊22),附圖中不再額外繪示其作動過程。于本實施例中,每一壓平元件14所包含的滾輪140的數量皆為二。[0075]請參照圖6B。圖6B為圖6A中的包裝盒2與壓平元件14的局部立體圖。[0076]如圖6B所示,于本實施例中,壓平元件14的滾輪140的寬度大于棱邊22的寬度。進一步來說,壓平元件14的滾輪140于垂直第一方向Al的第二方向A2上的寬度大于包裝盒2平行第一方向Al的部分棱邊22于第二方向A2上的寬度。換句話說,在壓平元件14的滾輪140壓平包裝盒2的棱邊22期間,滾輪140橫跨棱邊22的兩相對側(超出棱邊22兩側的外表面24a與內表面24b)。于另一實施例中,壓平元件14的滾輪140的寬度亦可恰好等于棱邊22的寬度,只要在壓平元件14的滾輪140壓平包裝盒2的棱邊22期間,確保包裝盒2的棱邊22能夠完全受到壓平元件14的滾輪140壓平即可。[0077]請參照圖7。圖7為圖1中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另一立體圖,其中升降機構44使承載臺10升起,并且第二平移機構46平移包裝盒2至第二傳輸帶40b。[0078]如圖2與圖7所示,于本實施例中,在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借由壓平元件14的滾輪140壓平包裝盒2的棱邊22之后,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固定機構18以及第三驅動元件12即可復位而釋放包裝盒2,嵌入包裝盒2內的內模120也可取出。接著,自動設備的升降機構44可使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承載臺10升起,并且第二平移機構46可平移包裝盒2至第二傳輸帶40b上。借此,棱邊22完成直角成形的包裝盒2即可由第二傳輸帶40b傳輸至下一工作站。[0079]另外,于一實施例中,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承載臺10可具有定位元件,用以卡合并定位包裝盒2,因此包裝盒2與承載臺10的相對位置得以固定,借此,在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借由壓平元件14進行直角成形的程序時,壓平元件14的滾輪140可更精確地壓平包裝盒2的棱邊22。如圖7所示,于本實施例中,承載臺10所具有的定位元件為定位擋墻100,用以卡合包裝盒2的底部,但本發明并不以此為限。[0080]在此要說明的是,自動設備所包含第一平移機構42、升降機構44以及第二平移機構46并不限于如本發明圖1所示的設置位置。于實際應用中,自動設備所包含第一平移機構42、升降機構44以及第二平移機構46的設置位置以及作動順序可因應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以及第二傳輸帶40b的設置位置而彈性地調整。[0081]另外,自動設備的第一平移機構42、升降機構44、第二平移機構46、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I的第一驅動元件16、第二驅動元件182以及第三驅動元件12是采用汽缸與汽缸桿的搭配組合進行作動而實施,但本發明并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由馬達驅動來實現。[0082]請參照圖8A與圖8B。圖8A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3的立體圖,其中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3壓平包裝盒2的棱邊22。圖8B為圖8A中的包裝盒2與壓平元件34的局部立體圖。[0083]如圖2、圖8A與圖8B所示,本實施例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3相較于圖6A所示的實施例的不同之處主要在于,本實施例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3所包含的壓平元件34。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3的壓平元件34包含懸臂342以及一個呈長條狀的滾輪340。并且,壓平元件34的滾輪340的寬度大于包裝盒2在滾輪寬度方向上的尺寸(亦即,壓平元件34的滾輪340的寬度大于開口20在滾輪寬度方向上的尺寸與兩條棱邊22的寬度的和)。如圖8B所示,壓平元件34的滾輪340于第二方向A2上的寬度大于包裝盒2的兩條棱邊22于第二方向A2上的寬度與開口20于該第二方向A2上的長度的總和。換句話說,在壓平元件34的滾輪340壓平包裝盒2的棱邊22期間,滾輪340橫跨開口20的兩相對側,并向外超出棱邊22(亦即,超出包裝盒2的兩相對外表面24a)。因此,相較于圖6A所示的實施例,本實施例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3僅需包含一組壓平元件34與第一驅動元件16,即可進行包裝盒2的棱邊22直角成形工序。于本實施例中,壓平元件34所包含的滾輪340的數量為一。[0084]此外,由于本實施例的滾輪340呈長條狀,因此當滾輪340在壓平包裝盒2的棱邊22時,驅動內模120由開口20嵌入包裝盒2中的第三驅動元件12必須先離開內模120。因此,于一實施例中,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3的第三驅動元件12可分離地連接內模120(例如,以電磁吸附、真空吸附、扣合等方式),用以帶動內模120由包裝盒2的開口20嵌入包裝盒2中之后與內模120分離,并于壓平元件34的滾輪340壓平棱邊22之后重新與內模120連接并帶動內模120由開口20脫離包裝盒2。[0085]由以上對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的詳述,可以明顯地看出,本發明實施例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可實現于自動設備中,用以使包裝盒的棱邊達到直角成形的目的。包裝盒經由自動設備的傳輸帶、平移機構與升降機構傳輸至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的中央之后,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的固定機構會固定包裝盒的位置,并維持包裝盒的外型。接著,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的壓平元件相對包裝盒移動并滾壓包裝盒的棱邊,進而實現包裝盒的棱邊的直角成形。最后,棱邊完成直角成形的包裝盒再經由自動設備的升降機構與平移機構傳輸至傳輸帶,并由傳輸帶傳輸至下一工作站。[0086]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書所界定者為準。【權利要求】1.一種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應用于包裝盒,所述包裝盒具有開口以及鄰接所述開口的至少一條棱邊,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包含:承載臺,用以承載所述包裝盒;內模,由所述開口嵌入所述包裝盒中;壓平元件,包含至少一個滾輪;以及第一驅動元件,連接所述壓平元件,用以驅動所述壓平元件沿所述棱邊移動,使得所述滾輪壓平所述棱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含多個固定機構,每一所述固定機構包含:壓板,用以壓合所述包裝盒的外表面;以及第二驅動元件,連接于所述壓板,用以驅動所述壓板接近或遠離所述外表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滾輪的寬度大于所述棱邊的寬度。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平元件所包含的所述滾輪的數量為二。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其特征在于,還進一步包含第三驅動元件,連接所述內模,用以驅動所述內模由所述開口嵌入所述包裝盒中。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滾輪呈長條狀,所述棱邊的數量為二,且所述兩條棱邊相互平行。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滾輪的寬度大于所述包裝盒在所述滾輪寬度方向上的尺寸。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平元件所包含的所述滾輪的數量為一。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第三驅動元件,可分離地連接所述內模,所述第三驅動元件驅動所述內模由所述開口嵌入所述包裝盒中之后與所述內模分離。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盒棱邊壓平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臺具有定位元件,用以卡合并定位所述包裝盒。【文檔編號】B31B1/74GK103507299SQ201210197672【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申請日期:2012年6月15日優先權日:2012年6月15日【發明者】吳星長,詹元,李豐榮申請人:名碩電腦(蘇州)有限公司,永碩聯合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